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十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13807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十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十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十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十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十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主题十 竞争合作多元化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8 山东济宁期末,27)1947 年 3 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柏林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1947 年 3 月”,结合材料“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可得出文章评价的是杜鲁门主义的“遏止共产主义”

2、,故 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发生在 1947 年 4 月,只针对欧洲,与材料中“全世界意义”不符,故 B 项错误;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 年,与材料中 1947 年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柏林危机发生于 1948 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2.(2018 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23)全球通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先后依靠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东欧则先后依靠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组织。这是因为( )A.冷战促使欧洲地方主义兴起B.美苏全球霸权地位逐步确立C.冷战局限于军事和经济领域D.欧洲成为美苏冷战中心地区答案:B解析:冷战初期,美苏之所以能建立各自的阵营对抗对方,

3、主要是因为美苏实力的强大在全球霸权地位的逐步确立,故 B 项正确;地方主义当时并没有兴起,故 A 项错误;冷战不仅涉及军事和经济领域,还涉及思想等领域,故 C 项错误;不仅是欧洲,美洲也是冷战中心,故 D 项错误。23.(2018 山东临沂期中,25)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A.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B.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C.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D.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之间的和平机制,本质上是双方均势的结果,A 项表述

4、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据材料“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可以得出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故 B 项正确;冷战是由美国发起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政策,故 C 项错误;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争夺世界霸权,故 D 项错误。4.(2018 北京西城期末,39)1970 年上映的电影滑铁卢战役由意大利人投资,苏联人执导,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主要拍摄地在苏联乌克兰地区,动用了万余名苏联红军做群众演员。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两大阵营在某些领域有合作C.欧美文艺界推崇拿破仑 D.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局势失控答案:

5、B解析:据材料“电影滑铁卢战役”可知是文化领域而不是经济领域,故 A 项错误;材料“苏联人执导”“苏联红军做群众演员”“拍摄地在苏联乌克兰地区”代表社会主义阵营,“意大利人投资”和“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电影拍摄体现二者在文化领域有合作,故B 项正确;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被国外联军击败的战役,据材料“滑铁卢战役”可知不是推崇拿破仑,故 C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间是 19851991 年,与材料 1970 年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5.(2018 山西孝义摸底,23)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采取日益相近的经济政策,促进共同体内各国经济的增长,加强彼

6、此间的联系。它的成立( )A.解决了欧洲的历史问题 B.使西欧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D.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答案:D解析: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欧与美国的关系,排除 B项;欧洲的联合增强了自身的力量,但没有体现对美苏两极格局构成挑战,排除 C 项;由材料“促进共同体内各国经济的增长,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可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故选 D 项。6.(2018 山东滨州期末,30)1986 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

7、这主要体现了( )A.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B.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C.价值观冲突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D.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答案:D3解析:材料中提到的“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等只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体现,并非社会生活的全部,这些对苏联造成冲击,不能说明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故 A 项错误;材料讲的是美国的“摇滚乐”等文化因素对苏联的冲击,并未反映科学技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法国哲学家德布雷强调的是美国的一系列文化因素对苏联社会的冲击,这并不是冷战的表现,故 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摇滚乐”“影像”等美国文化因素堪比整个苏联红军,这说明美

8、国在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瓦解苏联,故 D 项正确。7.(2018 河北衡水金卷考试模拟卷三,35)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C.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 D.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故 A 项错误;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故 B 项错误;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世界和平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冷战对峙时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是也体现了霸权主义的内容,故 D 项正确。8.(2018

9、河南豫北豫南名校第二次联考,24)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B.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答案: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一旦美国实力相对削弱,体系必然瓦解,故 A 项错误;此图强调的是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美元的流通方向,而没有强调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故 B 项错误;美元世界流通示意图也不能就此说明美国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故 C 项错误;从图中明显看到美国利用美元世界货币的优势,使其他国家的财

10、富流向了美国,美国在此体系中受益最大,故 D 项正确。9.(2018 河北承德联校期末,20)20 世纪 60 年代,国际社会积极寻找包括储备货币多元化在内的各种方案来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代表性事件有欧洲货币一体化、日本等国追求本币国际化等。出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日本都在寻求储备货币多元化,本币的国际化,实际上在挑战美元的中心地位,再结合 20 世纪 6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动摇,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且其趋势的加强是在两极格

11、局结束后,故 B 项错误;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且材料4反映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国际社会的货币多元化,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经济区域集团化问题,故 D 项错误。10.(2018 吉林二模,24)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入 21 世纪,延续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使( )A.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受到严峻挑战C.脱离经济集团的国家经济发展愈加困

12、难D.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矛盾成为世界重要问题答案:C解析:区域经济集团大量增加使得世界经济而非发达国家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故 A 项错误;区域经济集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故 B 项错误;由“许多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可知脱离经济集团的国家经济发展愈加困难,故 C 项正确;区域经济集团推动经济的全球化,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世界经济重要问题,故 D项错误。11.(2018 湖北咸宁重点高中联考,24)1991 年出版的各国的劳动一书中,声称“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并预言 21 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其结论的依据是(

13、 )A.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各国矛盾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C.美国经济迅速衰退并趋于停滞D.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答案:B解析:由材料“1991 年出版的各国的劳动一书中”无法得知两极格局消亡后的世界情况,故 A项错误;“声称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并预言 21 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各经济体的联系日益加强,故 B 项正确;“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指单独的美国经济不能孤立地存在,故 C 项错误;“21 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强调经济全球化,各国间经济的不可分割性,不是指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故 D 项错误。12.(2018 河北邯郸摸底,23)下面是

14、研究者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发展史所作的简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完善B.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着经济体系5C.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政治格局与经济体系相互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但说不上“完善”,故 A 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 B 项错误;C 项忽略了材料中的政治格局变化,故错误;材料中两极对抗影响到经济的割裂,而世界经济多极化又影响了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5 分,共 40 分)13.(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材料一 在外交政策的制订上,苏联缺乏安全感,相反,美国很有安全感。1945 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他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 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摘编自英约翰W梅森冷战材料二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文明与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分裂和冲突。“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

16、政治轴心”。不过,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美两国具有不同安全感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苏美两国是如何维护其自身“安全”的。(15 分)(2)分析材料二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举例说明“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10 分)参考答案:(1)原因:美苏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与综合国力不同。苏联经济发展程度相比美国较弱,且之前沙皇俄国时常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侵扰。措施:苏联,1947 年 9 月,苏联、波兰等

17、9 国成立“情报局”;1949 年 1 月,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年 10 月,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 年 2 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苏联通过与周边邻国积极改善关系来维护其自身的“安全”。美国,1947 年 6 月,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1945 年成立由美国所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47 年 23 国签署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2)实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寻找冷战后的对手,重新形成西方对抗非西方的战略格局,

18、实质上是在为美国谋取霸权。说明: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为了遏制苏联,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阵营。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主要从经济发展程度与综合国力方面来分析,对苏联而言还存在着时常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侵扰的历史原因。第二小问举例,苏联方面,根据材料一“边界上都是一些6友好的邻国”并结合所学,可从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的成立、经互会的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等方面举例;美国方面,根据材料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并结合所学,可从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方面来举例。

19、第(2)问,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二“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并结合所学可知亨廷顿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寻找冷战后的对手,领导西方对抗非西方,实质上是在为美国谋取霸权。第二小问举例,可以以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交往为例,如中法建交、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等。14.(2018 云南曲靖一中高考适应月考四,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 GDP 排名中,美国的 GDP 总量以 18.569 1 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 1 万亿美元位居第

20、 2 位。日本(4.939 4 万亿美元)、德国(3.466 8 万亿美元)、英国(2.618 9 万亿美元)、法国(2.465 5 万亿美元)、印度(2.2635 万亿美元)、意大利(1.85 万亿美元)、巴西(1.796 2 万亿美元)和加拿大(1.529 8 万亿美元)位居前十。韩国亚洲经济2016 年 8 月 9 日报道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 3 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 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 1800 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 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 1800 年一直到 2000 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

21、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 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 时代”“2.0 时代”“3.0 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15 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在“1.0”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海外扩张的主力是国家(政府或王室)。史实论证: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新航路开辟

22、,世界各地区的孤立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618 世纪,英、法、荷三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组建有政府背景的殖民公司,争夺海上霸权,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示例二观点:在“2.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企业资本雄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史实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工业资产阶级向世界各地输出商品,拓展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列强对外扩张,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示例三观点:在“3.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互联网。第三次科技革命进

23、一步深化,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7史实论证: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世界的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感;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分歧淡化;中国提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利用互联网出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炼出一个观点,如:在“1.0”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海外扩张的主力是国家(政府或王室);在“2.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企业资本雄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3.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互联网,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深化,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7899-1-1999 Water quality -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intestinal enterococci in surface and waste water - Part 1 Miniaturized method (most probable number) by inocula.pdf DIN EN ISO 7899-1-1999 Water quality -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intestinal enterococci in surface and waste water - Part 1 Miniaturized method (most probable number) by inocula.pdf
  • DIN EN ISO 7899-2-2000 Water quality -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intestinal enterococci - Part 2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ISO 7899-2 2000) German version EN ISO 7899-2 2000《水.pdf DIN EN ISO 7899-2-2000 Water quality -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intestinal enterococci - Part 2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ISO 7899-2 2000) German version EN ISO 7899-2 2000《水.pdf
  • DIN EN ISO 7932-2005 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 - 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presumptive Bacillus cereus - Colony-count technique at 30 C (ISO 793.pdf DIN EN ISO 7932-2005 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 - 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presumptive Bacillus cereus - Colony-count technique at 30 C (ISO 793.pdf
  • DIN EN ISO 7933-2004 Ergonomic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eat stress using calculation of the predicted heat strain (ISO 7933 200.pdf DIN EN ISO 7933-2004 Ergonomic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eat stress using calculation of the predicted heat strain (ISO 7933 200.pdf
  • DIN EN ISO 7937-2004 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 - 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Colony-count technique (ISO 7937 2004) Germ.pdf DIN EN ISO 7937-2004 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 - 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Colony-count technique (ISO 7937 2004) Germ.pdf
  • DIN EN ISO 7944-1998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Reference wavelengths (ISO 7944 1998)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44 1998《光学和光学仪器 基准波长》.pdf DIN EN ISO 7944-1998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Reference wavelengths (ISO 7944 1998)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44 1998《光学和光学仪器 基准波长》.pdf
  • DIN EN ISO 7963-2010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Ultrasonic testing - Specification for calibration block No 2 (ISO 7963 2006)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63 2010《无损检测 超声波检验 2号基准块规范(ISO .pdf DIN EN ISO 7963-2010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Ultrasonic testing - Specification for calibration block No 2 (ISO 7963 2006)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63 2010《无损检测 超声波检验 2号基准块规范(ISO .pdf
  • DIN EN ISO 7965-2-1996 Sacks - Drop test - Part 2 Sacks made from thermoplastic flexible film (ISO 7965-2 1993)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65-2 1996《包装 袋 跌落试验 第2部分 柔性热塑簿膜包装袋》.pdf DIN EN ISO 7965-2-1996 Sacks - Drop test - Part 2 Sacks made from thermoplastic flexible film (ISO 7965-2 1993)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65-2 1996《包装 袋 跌落试验 第2部分 柔性热塑簿膜包装袋》.pdf
  • DIN EN ISO 7971-1-2010 Cereals -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called mass per hectolitre - Part 1 Reference method (ISO 7971-1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71-1 2009《谷类 体积密度 又称每百.pdf DIN EN ISO 7971-1-2010 Cereals -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called mass per hectolitre - Part 1 Reference method (ISO 7971-1 2009) German version EN ISO 7971-1 2009《谷类 体积密度 又称每百.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