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3812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8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情播报考查频度考试标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2)中共八大的召开(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bbb(2017 年 4 月,14)考查三大改造(2016 年 4 月,31 题第一问)考查中共八大的背景和成果(2016 年 10 月,14)综合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工作措施7 次2 考7 次1 考考点 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21(2018 年 3 月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2、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宪法 ,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下列属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的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组织生产合作社 C发动人民公社运动 D改社建乡,政社分开解析 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应该指的是新中国在 19531956 年间的三大改造,也就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 B 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选 B;A、C、D 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答案 B【名师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

3、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只要准确理解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概念就可以准确作答。2(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 年比 1952 年增长 110%,1956 年比 1952 年增长 269%。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 年比 1952 年增长 110%,1956 年比 1952 年增长 269%”可知发生

4、在 1956 年之前,1957 年通过“一五”计划的完成,我们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超出了题目中 1956 年时间范围,故 A 项错误;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故 B 项错误;1958 年“左”倾错误,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故 C 项错误;19531957 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故 D 项正确。答案 D考点 2 中共八大的召开(b)3(2018 年 3 月温州适应卷)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

5、义的中国而奋斗。 ”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3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 B C D解析 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1956 年召开,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故错误;1953 年“一五”计划开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1956 年召开,当时是计划经济,故错误;依据材料“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

6、奋斗” ,并结合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可知,正确。故本题选 D 项。答案 D4(2018 年 1 月杭州高三期末)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关下图所示票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使用B表明物资困难局面得到解决C只有和钱同时使用才能买到猪肉D使用时不能突破数量和种类的规定解析 根据“全县通用” “有效期:1961 年 7 月至 12 月”可知该图所示的票证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使用,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票证对使用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限制,说明当时物资供应困难,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只有凭借票证才能用钱买到猪肉,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使用时只能按照票证上

7、规定的种类和数量,不能突破,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考点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5(2018 年 3 月嘉兴模拟)下列是某年某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提要。据此判断当时( )4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赫鲁晓夫写信警告艾森豪威尔,侵犯中国就是侵犯苏联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人民誓作解放台湾的坚强后盾各国社论继续谴责美国侵略者对我国挑衅石景山钢铁厂十四天建成一座煤矿炼钢车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 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 台湾海峡两岸局势时有紧张A B C D解析 由内容摘要可判断时间为 1958 年,此时期经济建设实行“大跃进”

8、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错误严重,故正确;“一五”计划后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错误;1958 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故正确;1958 年时中共中央对台湾实行“武力解放”政策,处于全面紧张状态,故错误;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6(2017 年 10 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积累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所占比例)为 24.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 年积累率为33.9%,1959 年为 43.8%,1960 年为 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中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

9、资比例 D工业发展投资急于求成解析 “积累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所占比例)为 24.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 年积累率为 33.9%,1959 年为 43.8%”可见其速度非常快,故 A 项错误;“1959 年为 43.8%,1960 年为 39.6%”可见调整措施并没有改变高积累的状态,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有几个年代的积累率,无法判断工农业的投资比例的分配,故 C 项错误;高积累是为了保证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从“一五”计划到“二五”计划积累率越来越高,可见国家加快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故 D 项正确。答案 D7(2018 年 3 月台州模拟卷)北戴河会议后,全国

10、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5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其特点为“一大二公” ,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 B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盲目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D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为“一大二公” ,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项是“大跃进”运动,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

11、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C考点 4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8下列关于“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状况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 拉大与发达国家差距全国交通运输被阻塞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A B C D解析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错误,选 C。答案 C易错点 1 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识记不清易错提醒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自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典例 1】 下图反映了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6结合所

12、学,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主要是基于什么事件?该事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事件: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易错点 2 忽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实质特征易错提醒 “大跃进”最重要的特征是高指标、浮夸风,其主要教训是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属生产力范畴;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典例 2】 下图为中国某一时期画家创作的一幅宣传漫画。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到了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C表明经济发展提升

13、国家地位D注重于表达一个故事内涵解析 漫画与文人画有本质区别,故 A 项错误;漫画反映的内容是“大跃进”运动,表明受到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故 B 项正确;漫画反映的内容是“大跃进”运动,是浮夸风,故 C 项错误;漫画反映的内容是“大跃进”运动追求高速度,内容浮夸,是对当时政策的讽刺,不是表达故事的内涵,故 D 项错误。答案 B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我国 20 世纪 5070 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考查。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说,要求学生把握在此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7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体现为图表型、史料型、概括型、识记型。

14、【典例】 (2016 年 4 月浙江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根据材料

15、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答案 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题组训练1(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

16、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的是“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不是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和平办法,故 A 项错误;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内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 C 项错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三大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故 D 项正确。答案 D2(2016 年 10 月浙江选考)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

17、是中国8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 B C D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历史事件时间先后顺序是农村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 B3(2015 年浙江会考)一位北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我们到了长沙。一切都在为钢而战。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这主要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文化大革命”解析 由“为钢而战” 、 “土炉”等信息可判断 C 项正确。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