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高考生物(人教)一轮基础系列(3)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山东淄博五中期中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D若植物培养液中缺微量元素 Mg,将导致叶片发黄答案:D 解析:叶绿素中含有 Mg,所以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血红蛋白中含有 Fe,所以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B 正确;磷脂含有的元素是 C、H、O、N、P,所以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 正确
2、;Mg 是大量元素,植物缺 Mg 将导致叶片发黄,D 错误。2、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肽键,2 表示中心碳原子,3 的种类有20 种B若该图为一段 R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核糖,2 表示磷酸基团,3 的种类有 4种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 的结构模式图,则 1 表示磷酸基团,2 表示脱氧核糖,3 的种类有 4 种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是相同的答案:B 解析:如果该图表示一段肽链,则 2 表示肽键,1 表
3、示中心碳原子,3 表示 R 基,A 错误。如果该图表示一段 RNA,则 1 表示核糖,2 表示磷酸,3 表示含氮碱基,包括A、G、C、U 四种,B 正确。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则 1 表示脱氧核糖,2 表示磷酸,3 表示含氮碱基,C 错误。虽然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三种物质的结构不同,D 错误。3、酶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A曲线 a 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B曲线 a、 b 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C曲线 c 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
4、酶结合后能改变其空间结构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争夺”酶的结合位点,当底物足够多时,反应速率仍然可以加快;非竞争性抑制剂改变了酶的结构,使酶的催化能力降低,即使增加底物,其反应速率仍然较低。4、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适应考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 S1、S 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当增加环境中 CO2浓度后,测得 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 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 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不足BS 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
5、能是原条件下 CO2浓度未达到饱和CS 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未达到饱和DS 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 CO2浓度不足答案:B 解析:光饱和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环境中 CO2浓度后,测得 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可能的原因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不足,A 正确;S 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 CO2浓度也已经达到饱和,B 错误;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后,暗反应速率提高,需要消耗更多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因此 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未达到饱和,C 正确;S 2
6、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 CO2浓度不足,还没有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D 正确。5、2018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 3HTdR(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 )AG 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 3HTdR 进入细胞核BS 期变长,该期有 DNA 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CG 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DM 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答案:C 解析: 3HTdR 是合成 DNA 的原料,大量 3HTdR 进入细胞核应该在 DNA 复制期(S期),A 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
7、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 S 期变短,而且 S 期不会出现核糖体的增生,B 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 G2期变短,组蛋白是指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 DNA 结合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G 2期中组蛋白与 DNA 结合3后形成染色质,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成,C 正确;核膜在 M 期的前期就已经解体,到末期才会重建,D 错误。6、2018甘肃张掖一中月考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人体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育出某种组织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培养或器官移植实现临床治疗。能否用肌细胞代替干细胞( )A不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B不能,因为肌
8、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C能,因为肌细胞虽是分化的细胞,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脱分化,实现细胞全能性D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答案:B 解析:肌细胞与干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相同,A 错误;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分裂能力,不能培育出某种组织或器官,B 正确;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通过脱分化实现细胞全能性,C 错误;肌细胞与干细胞虽然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但肌细胞一般不具备分裂、分化的能力,D 错误。7、2018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月考小麦籽粒色泽由 4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和 a、B和 b、C 和 c、D 和 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
9、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63 红粒1 白粒,则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 )AAabbCcDdAabbCcDdBAaBbCcDdAaBbccddCAaBbCcDdaaBbCcddDAaBbccddaaBbCcDd答案:D 解析:杂交后代中白粒所占比例为 1/64,即 1/41/41/41 或1/41/41/21/2,A、B、C 均不符合题意。亲本杂交组合为 AaBbccddaaBbCcDd 时,后代出现白粒的比例为 1/21/41/21/21/32,D 符合题意。8、2018海南海口一中月考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 X 染色体区段(与Y 染色体非同源区
10、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 X 和 Y 染色体区段(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表现隐性性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 F1中会出现截毛个体B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 F1中会出现白眼个体C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 F1中不会出现截毛个体D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 F1中不会出现白眼个体答案:C 解析:A 项中亲本的基因型是 XBXB和 XbYb,可见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B 项中亲本的基因型是 XAXA和 XaY,可见后代应全为红眼个体;C 项中亲本的
11、基因型是 XBYB和 XbXb,4可见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不会出现截毛个体;D 项中亲本的基因型是 XAY 和 XaXa,可见后代雌性全表现为红眼,雄性全表现为白眼。9、2018茂名质检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运用了和B前者运用了,后者运用了C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D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答案:D 解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
12、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艾弗里分别提取了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加入已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DNA,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还发现如果用 DNA 酶处理 S 型细菌的 DNA,使 DNA 分解,就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噬菌体,而后用含 32P 的 DNA 和含 35S 的蛋白质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10、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核糖体 RNA(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13、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 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RNA 的合成需要 DNA 作模板B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翻译时,rRNA 的碱基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DrRNA 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答案:C 解析:核糖体 RNA(rRNA)在核仁中以 DNA 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A 项、B 项正确;翻译时,mRNA 的密码子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 项错误;翻译时 rRNA 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催化肽键的形成,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下列是有关植物细胞分裂的问题。图 1、图 2 表示细胞有丝
14、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图 3 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4 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图 1 图 25图 3 图 4(1)给图 1、图 2 分别写上最合适的纵坐标。图 1 纵坐标为_。图 2纵坐标为_。(2)图 3 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期; CD 段形成的原因是_。(3)图 4 中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 3 中的 BC 段,图 4 中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 3 中的 DE 段。(4)分析图 4 中细胞可知,该细胞含有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 DNA 分子数之比为_。用图 4 中序号表示有丝分裂过程:_。答案:(1)一个细胞内 DNA 含量 一个细胞核内 DNA 含量 (2)DNA 复制 间 着丝点分裂 (3) (4)12 12 解析:图 1 中,DNA 含量在末期结束时才由 B 减少为 A,说明 DNA 含量的减少是在细胞壁形成时完成的,故图 1 为一个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 2 中,DNA 含量在末期开始一段时间后由 B 减少为 A,说明 DNA 含量的减少在细胞质均分前就已经完成,故图 2 为一个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 3 中 AB 段 DNA 含量加倍是 DNA 复制的结果, CD 段是由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