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社科类阅读(4)导学案(无答案).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140466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社科类阅读(4)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社科类阅读(4)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社科类阅读(4)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社科类阅读(4)导学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社科类阅读(4)李仕才【高考说明】(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弄清其中概念。2.自主学习,认真思考,合作探究,争取选择 100%正确。3.认识社科类文章对自己认知水平提高的重要性。【考情分析】 (知识树、考查类型或易犯错误)高考语文小阅读解答的基本思路是“采集对位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 。综观近年来高考小阅读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对干扰项的设计有如下十大雷区: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

2、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或将“已经产生的情况”表述为“即将出现的情况” 。或然与必然。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 ,即“有可能发生” ;另一种是“必然” ,即“事理上必定发生”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先期与后期。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上设计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 。主要与次要。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

3、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原因与结果。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计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言此与言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客观与夸大。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有据与凭空。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

4、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例题导引】【技法六】残缺条件,忽略重要因素。方法指导方法指导2事物间变换转化是有一定条件或因素引发的,科技文的信息之间的变化尤其这样。命题者有时故意让某些条件残缺或忽略一些关键因素来 “ 诱谝 ” 考生。这就要求我们多一个 “ 心眼 ” 细心辨别。【例 6】高空民航客机尾部拖出来的带状白烟,一般不是从飞机内部喷撒出来的,而是飞机在高空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云。这多半发生在低温的高空。飞机燃料燃烧的时候,会产生氢气。空气中原来包含大量的氧气,飞机产生的氢气跟大气中的氧气结合,就形成水汽。如果这时候高空气温很低,空气湿度又大,水汽就会凝结成许许多多

5、小水珠,远远看去,就像白色的烟雾。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 8 千到 1 万米的高空,那里气温一般在零下 40 摄氏度到零下 50 摄时度。白烟在飞机后边 50 至 100米处形成,能存在 30 到 40 分钟。有时飞机机翼的尖端,也会出现淡淡的白烟,这种白烟形成的原因跟上面说的不一样。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中、低空飞行,空气湿度又很大的时候。中、低空虽然气温不太低,但是由于机翼造型上凸下平,飞行中机翼下方的气压较大,机翼上方的气压较小,机翼后边空气由下向上流动,产生涡流。这涡流中心气压较低,温度也随着降低,于是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形成白烟。因这种白烟周围气温不太低,所以消失得比较快。【题 6】下列叙述与

6、文段提供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A、客机飞行时,从尾部喷撒出来出来的带状白烟,是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氢气所形成的。B、由于在气温不太低、湿度又很大的中、低空飞行,飞机机翼的尖端也会出现白烟。C、飞机机翼造型上凸下平,使其下方的气压较大,温度很底,从而产生水汽,形成白烟。D、无论是飞机尾部拖出来的白烟,还是机翼尖端出现的白烟,都是水汽凝结成水珠所致。【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 B 项。A 项残缺了 “ 高空 ” 、 “ 低温 ” 、 “ 氢气和氧气结合产生水汽 ” 等条件。C 项忽略了 “ 机翼后边空气由下向上流动,产生涡流 ” 因素。D 项则不顾中低空飞行的飞机,其 “ 白烟周围气温不太低 ” 因素,主

7、观臆断 “ 水汽凝结成水珠 ” 。【我的疑问】【合作探究】警惕自我糟蹋文化冯骥才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方法指导3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

8、,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

9、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为了赚钱发财,为了 GDP。GDP 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 GDP”,而放弃

10、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当社会文明素质上升时,愈美好的东西愈有市场;当社会文明素质低下时,愈鄙俗的东西愈有市场。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人民日报2010 年 9 月 14 日)1.下列关于我们的文化被糟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是在以扭曲甚至破坏文化的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方法指导方法指导(通读)勾划比照分析。前提是:心静

11、4则,践踏和玷污文化的尊严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B.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拆卸重组,其糟蹋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粗鄙化,它使文化失去了固有的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和美感。C.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变本加厉,虽说以文化谋利是动机与力量,但问题的关键与症结在于把 GDP 作为衡量政绩的尺度。D.文化对人是有反作用的,它在被人粗暴糟蹋的同时,也在以糟蹋人的精神的方式进行着报复,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全民的素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村古镇在被改造成“游客的天堂”的过程中,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历史内涵、文化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B.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其内涵已经被抽空

12、,而填以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东西,因而显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C.文化进入市场,就要放弃自身固有的精神准则,接受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等市场规律的制约,这势必导致文化的被践踏。D.为换取经济利益去破坏文化较之为开发自然资源去破坏生态,其危害更大,因为前者是精神上的,而后者是物质上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不精不深,就不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也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B.由于对中华文化的糟蹋直接伤害了其内涵的纯正,所以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这势必导致中华文化最终名存实亡。C.占领市场的文化的品位与社会文明素质密切相关,目前文化市场上鄙俗化的潮流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社会文明素质的低下。D.文化要永存就必须维护自身的尊严,为了赢得市场和收视率而去迁就低俗就是在以尊严换金钱,其严重后果无异于饮鸩止渴。【我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