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补写句子李仕才【学习目标】1. 了解“补写句子”的题型和特点。2. 通过练习,掌握本题型的解题方法。3. 能够根据所给文段,补写出合乎要求的句子。【学法指导】1.用 10 分钟完成【自主学习】 ,并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和疑难点,准备上课质疑。自主学习梳理归纳一、专题特点 “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
2、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 “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二、 (2012 年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不得照抄材料。每处不超过 12 字。 (5 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 。一切美术都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 ,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 ,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
3、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 。 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一、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 (6 分) (2012 年课标卷 16 题)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 5000 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
4、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2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 。上个世纪 50 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 3500 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 二、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 60%80%,有的甚至可达 90%以上。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
5、先溶于水后,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 。 (2013 年课标卷 16 题 ) 三、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 20 个字。伦敦奥运会吴景彪丢掉了中国队计划内的举重金牌,这也让这位小伙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他的情绪立即崩溃了。面对央视摄像机,吴景彪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声:“我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在“金牌至上”的重压之下,
6、吴景彪哭了。吴景彪的哭声表明, 。 “金牌至上”的背后其实还是践行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逻辑。所以,要化解运动员身上的重压, :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肩膀,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鼓励,乃至一个公正的评价及待遇,学着向所有比赛参与者表达一种感激。如何对待金牌得主,如何对待那些失利者,其实这不仅仅是赛场上的事, 。 课后巩固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6 分)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 ,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 ;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
7、。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因此,你一生的意义就在于: 。 2.下面是关于“匠人与大师”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请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12 个子。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 ,有时是尊敬,有时是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 ?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 100 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3是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