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往事依依》课时训练苏教版.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14297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往事依依》课时训练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往事依依》课时训练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往事依依》课时训练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往事依依》课时训练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往事依依》课时训练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7 往事依依【课内阅读】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

2、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次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文坛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1根据选文内容组织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两位老师 朗读课文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影响国文老师

3、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1)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代课老师 (2)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3)2作者在文中引用田汉的南归诗,有什么作用?_3老师的话“我”为什么能够“铭刻在心”并且“一生受用不尽”?_4“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中“雕镂下”改为“留2下”,效果好不好?请说说理由。_【课外提升】童年,说不完的故事刘绍棠1942 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四十人。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县立简易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

4、门,弟子不下三千,现今年已八旬,退休归里十几年了。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木主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笔。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就命令三年级的学兄把握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红摹纸上,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

5、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3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

6、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像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如今,我每逢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坂,遇到老人拄杖散步,仍然像五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我十岁到通州城内念高小,级任戴鸿珍老师是通州女子师范毕业生,回民。戴老师擅长算术教学,国文课却不如算术课教得好;她在思想上也是重算术而轻国文的。第一堂作文课,戴老师命题。出了一个什么题目,我现在已经

7、想不起来了。反正是引不起我的兴趣;于是,我便不作。别的同学都已经动笔,我却不打开墨盒,也不展开作文本,只是坐在椅子上失神发呆。“刘绍棠,你怎么不作呀?”戴老师问我。“不会作啊。”我歪着头回答。“剐人都能作,你怎么就不能作呢?”“我觉得这个题目没意思。”戴老师火了:“什么题目才算有意思?”“我自己给自己出的题目。”“依你,写!”“我在课堂上写不完。”“你想到堂下抄别人的吧?”“您发现我抄别人的,打我的手板。”“好!”戴老师忿忿地同意了,“我看你写得怎么样再说。”我在课堂上构思,晚自习便写起来,题目叫西海子游记,连写了五册作文本。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通州城内西海子东岸,我常到这百亩碧水的柳荫翠堤上玩

8、耍,也曾下水凫来凫去,惹得警察把我脱在岸上的衣裳扔到树梢上。我对西海子的风光景色十分喜爱,因而下笔千言。4我把这篇作文送交戴老师审阅,戴老师读后给我打了满分,从此便允许我自由命题,不必当堂交卷。当时,学校有一个佳作栏,类似墙报,由一位爱好文学的国文老师主编。每周将各班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评选,入选者重新誊写,画上题图尾花,张贴公布于大墙上。戴老师很爱面子,每次作文都要叮咛我:“刘绍棠,想个好题目,写得好一点,争取每周都有咱们班的佳作上墙。”呵,那时候自己的作文能上佳作栏,比今天获得这个那个大奖和溢美之词的赞誉,更令人感到喜悦和激动。不久,通州潞河中学的三位学生创办油印杂志益智周刊,读者主要是城内

9、各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每期发行数百份。益智周刊选登我的作文,后来又连载我的模仿刘大白先生的三儿苦学记的小说飘零。戴老师感到脸上光彩,却又声严色厉地对我说:“刘绍棠,别光顾了在益智周刊上出风头,还得把课堂上的作文写好!”戴老师喜欢打人,我不敢在课堂作文上偷工减料。然而,我还是挨了打。那时,除了两周一次作文以外,每天还要写一则日记,算是课外作业。戴老师新婚,常回北京家中与丈夫团聚。我是班长,她便委我以代阅的重任。我觉得有机可乘,便从中捣鬼,不但自己不写,还免除了一些要好同学的“劳务”。不料,有一天戴老师忽然检查我的作业本,发现我一连数日都未写一字,气得当众对我进行严惩,以杉木板子的窄面打我的手心,格

10、外疼痛。我常常偷偷到通州万寿宫大街听评书,渐渐的听书不过瘾便买武侠小说来读。戴老师是严禁学生阅读武侠小说的。我不但违禁偷阅,而且暗中写起武侠小说来。我给全班同学都分配了角色,有的是侠客义士,有的是绿林响马,每人又都有一个江湖绰号,逐日编写一个故事,同学们争相传看。一天,已经放学两个小时,就要净校关门了,我们的教室仍然笑语声喧,走读的同学不想离校回家。戴老师赶来,发觉我在撰写武侠小说以飨读者,将我大加申斥:“没有出息,不学好,写这样的东西!”没收了我的作品,严令不得重犯。十二岁我高小毕业,考入北京市立男二中,从此与戴老师一别五年,再也没有见过面。我曾向一些过去的老师和同学打听她的消息,没有人知道

11、她的下落。如果我的记忆无误,5她已经年逾古稀了。对于我的习作,戴老师并没有给予多少直接帮助,但是她能对我实行创作民主,在我产生不良倾向时又能及时予以规整,使我没有走入歧途,是应该感念不忘的。童年,说不完的故事1“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将“桃李”比做学生,古已有之,为什么要将“桃李”比做学生呢?“我”对田老师概括得极为准确,好的老师就应该具有哪两个优势?_2学校设在关帝庙,开学要叩拜孔夫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_3一首古老的启蒙数字诗,田老师又把它编成故事,你怎样看待田老师的授课艺术?_4四十年代,小村、小城的小学教育,学历并不高的两位老师,只是记述他们讲数字诗和自由命题写作文这两件事,但他

12、们的教育方法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令今天的教育者感到震动。请你说一说你有哪些触动?_5两位老师,各有不同,作者给老师以怎样的评价和寄予怎样的感情?_6从往事依依和童年,说不完的故事中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_【参考答案】1(1)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2)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3)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更好地表现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后仍然记忆犹新。63因为老师的这句话教给了“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而且后来“我”一直按老师的教导去做,从中得益匪浅。4不好,“雕镂”更形象地写出了印象深刻的程度,说明老师讲课入情,令我挥之不去,抹之不灭。【课外提升】1桃李是人们精心种

13、植的果树,种植之人称为园丁。学生也如同在老师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的果树一样。 口才好,文笔好。2这是文武两圣人,孔子是中国教育的圣人、先师,他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尊师重教也是孔子的主张,作者的尊师也是受此影响。3正如作者所评价,“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这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变的精髓,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4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兴趣人手;给学生以适当的自主,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束缚特长生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感悟来谈)5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好,在文学创作方面给“我”开了窍,感激老师“播种”之恩;戴老师,在习作上没有直接帮助,但对“我“创作实行民主,做人方面作用很大;时常想念老师。6童年的学习、爱好、好的老师对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