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呈吴郎,唐 杜甫,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被后世合称为“李杜”。,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守传统儒家道德思想的家庭,晋朝名将杜预是他的先祖,祖父杜审言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早年杜甫也曾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33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下了千古传颂的友谊。34岁来到长安,参加了一场由奸相李林甫操纵的科举考试,落入骗局。,科举落第之后,杜甫在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
2、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后又移居夔州,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最后死于一叶扁舟之上。对于杜甫来说,长安十年困顿的生活,使其历尽人间心酸,看到了民生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这十年,对于杜甫的诗歌创作影响是及其深远的。,杜甫一生写诗1500多首,大多表现出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诗艺精湛,诗风沉郁顿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诗歌创作被称为“诗史”。,代表作品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望岳、春夜喜雨、秋风为茅屋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岳阳楼等。,代
3、表名句:,读书破万卷,,路有冻死骨。,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代表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
4、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背景简介:,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粗疏文意,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5、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从不干涉。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从不干涉。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
6、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诗的首联第一句即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任”就是放任。诗的首联第二句就点明了“放任”的原因:“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意思是:“如果不是因
7、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颔联这两句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颈联两句是说:“那妇人一见你插篱笆就提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言外之意是:这不能
8、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 颈联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尾联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全诗的顶点。尾联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 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 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尾联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
9、马。作者由此联想到现 在战乱不息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襟。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尾联两句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意。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艺 术 特 色,1、现身说法,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
10、道理来点醒对方,用自己的眼泪感动对方,话说得入情入理,用意恳切真诚,因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艺 术 特 色,2、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语言平易质朴。,如又“呈”吴郎而不用又“简”吴郎,“即防”两句。诗中既为老妇人打枣开脱,又怕伤吴郎的面子从而责备老妇人多心。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艺 术 特 色,3、虚词应用灵活多样。,如“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 “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 性,不但曲尽人情,而且也使全诗宛转相接,灵活而又严谨。抑扬顿挫,耐人寻味。此诗可看作杜甫以口语和虚词写律诗的典范之作。,深入思考:,读完此诗,我们应从杜甫身上学到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