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区位,改革开放,高,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核 心 知 识 再 现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_省东南部,毗邻_,与_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_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_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_,_政策优惠。,广东,港澳,东南亚,平原,河流,侨乡,改革开放,【特别提醒】 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 (1)矿产资源和能
2、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2.经济发展成就 (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_基地、_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2)产业结构优化:第_产业逐渐下降,第_产业明显上升,第_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_工业为主、_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比重有何变化? 提示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轻工业,外贸出口,一,三,二,轻,重化,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河南郑州模拟)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回答(1)(2)题。,(1)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
3、是( )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D.采矿业 (2)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 B.郊区环境优美 C.市区劳动力短缺 D.郊区地价较低,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时间段后期,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工业化水平降低,据此可推断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不是农业、工业、采矿业,而是第三产业。选C。第(2)题,由于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大,支付地租能力低,而郊区远离市区,地价较低,且土地广阔,因此厂址选择在郊区可以降低投资成本。选D。 答案 (1)C (2)D,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
4、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3.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差异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多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等,但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并非没有差异,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技巧点拨】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
5、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化 1.(2015上海地
6、理,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 B. C. D.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
7、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A正确。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 答案 (1)A (2)A,考向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作用 2.2013浙江文综,37(3),8分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
8、成图。,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8分),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两大产业就业人口增加越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大。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考点二 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核 心 知 识 再 现,缺水,工业,人口,高新技术,土地开发,城镇建设,扩大规模,分工与合作,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 提示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
9、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2017安徽模拟)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回答(1)(2)题。,高 分 素 养 提 升,(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 D.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2)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10、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 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解析 第(1)题,随着农村产业向城镇不断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城镇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上升,但农业产业比重可能会下降。选C。第(2)题,题干中提到生态城镇“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故生态城镇主要强调的是生态功能,A、B、C表述的是社会、经济功能。选D。 答案 (1)C (2)D,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2.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
11、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与措施 (2012上海地理,14分)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
12、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4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
13、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4分),解析 本题组综合考查对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评价,其实是对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考查。第(1)题,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注意仅归纳流动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即可。第(2)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城市化的三大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具体就“就地式”语言组织具体化一点即可。第(3)题,考查其具体意义,可调动相关城市化意义并结合我国特色来回答。,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