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专题六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问诊例题,对点训练,栏目索引,(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增强 B.沿岸暖流加强 C.极昼时间变长 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解析,问诊例题,解析 “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解析 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
2、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答案,解析,A. B. C. D.,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关键原理,3.对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累计距平值是指某
3、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对点训练,答案,解析,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A.19651975 B.19751985 C.19851995 D.19952005,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 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1,3,4,5,6,7,8,9,10,11,2,12,13,14,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A.暖湿
4、B.暖干 C.冷湿 D.冷干,答案,解析,解析 该时段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均下降,说明该时段趋于冷干。,1,3,4,5,6,7,8,9,10,11,2,12,13,14,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A.粮食单产增加 B.地表径流减少 C.土壤趋于干旱 D.风力侵蚀加强,答案,解析,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 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A正确; 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 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
5、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A。,1,3,4,5,6,7,8,9,10,11,2,12,13,14,pH代表溶液的酸碱度,pH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pH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海水pH值会受到干洁空气成分变化的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数量受海水垂直运动的影响。下图为“19902010年西太平洋某海域pH变化图”。读图完成46题。,4.图中所示19902010年pH值变化说明海水 A.富营养化 B.盐度增加 C.酸度增加 D.跳跃式变化,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5.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海洋吸收火山灰增加 B.海洋吸收沙尘增加
6、C.海洋吸收O3过多 D.海洋吸收过多CO2,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6.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表层的温度升高,上下层海水的交流减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寒流消失 B.季风消失 C.浮游生物减少 D.海啸增强,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2018福建泉州模拟)冰川物质平衡(即冰川物质收支)是联系气候和冰川变化的纽带,是冰川对所在地区气候状况的直接反映。下面左图中的甲岛是国际上监测研究冰川物质平衡的重点区域之一,右图示意甲岛某冰川物质的冬夏平衡。甲岛终年多雾。据此回答78题。,1,3,4,5,6,7,8,9
7、,10,11,2,12,13,14,7.据右图推断甲岛A.冰川面积扩大 B.冰川储量减少 C.海拔持续升高 D.夏季降水减少,答案,解析,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 据右图可知,甲岛冰川物质的冬夏平衡曲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结合全球变暖的特点,推断甲岛冰川储量减少,B对。 冰川储量减少,冰川面积减小,海拔持续降低,A、C错。 图示反映冰川物质平衡,不能反映夏季降水减少,D错。,1,3,4,5,6,7,8,9,10,11,2,12,13,14,8.造成甲岛冰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洋流 D.大气污染,答案,解析,1,3,4,5,6,7,
8、8,9,10,11,2,12,13,14,解析 结合全球变暖的现实,造成甲岛冰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气温升高,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冰川储量减少,A对。 极地降水很少,影响小,B错。 极地附近洋流以寒流为主,不是冰川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C错。 大气污染不影响冰川储量,D错。,1,3,4,5,6,7,8,9,10,11,2,12,13,14,(2018江西上饶模拟)下面为“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a图)“和年等降水量图”(b图)。读图回答下题。,9.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a图等温线变得更加密集 B.a图0等温线向南移动 C.b图等值线数值不会变化 D.a、b两图中大陆面积扩大,
9、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解析 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地温度升高,材料中缺少极地内部升温幅度差异的信息,等温线的疏密变化无法判断,A错。 全球变暖会导致a图0等温线向南移动,B对。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水汽增加,降水增多,所以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C错。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a、b两图中大陆面积缩小,D错。,1,3,4,5,6,7,8,9,10,11,2,12,13,14,(2018陕西宝鸡模拟)磁化率是反映温湿气候与干冷气候变化的良好指标。气候温湿利于磁性物质形成与聚集。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典型地区磁化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
10、11题。,10.距今67万年时间段,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增多 B.我国甘蔗种植区北界北移 C.我国正处于间冰期 D.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距今67万年时间段磁化率较低,说明气候冷干,冬季风势力偏强,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增多;我国甘蔗种植区北界南移;我国正处在寒冷的冰期;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弱。A正确。,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 从图中看13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磁化率先降低,后增加,全球气候先冷干后暖湿;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受其影响不
11、大; 东亚冬夏季风环境效应交替变迁,C正确; 黄河下游断流面积先扩大后减小。,11.距今13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磁化率变化反映出 A.全球气候变暖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 C.东亚冬夏季风环境效应交替变迁 D.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益严重,答案,解析,1,3,4,5,6,7,8,9,10,11,2,12,13,14,(2018天津部分区模拟)呼伦湖鱼的种类达到30多种,呼伦湖冬捕现在已成为该区域重要的旅游项目。每年的冬捕时间是以冰块厚度决定的,原则上45厘米以上就可以。下图为“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题。,12.近些年呼伦湖冬捕日期由12月初推迟到12月末,是因为 A.人工成本上升
12、B.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 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保护渔业资源的需要,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解析,解析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温升高,封冻时间及冻层厚度都受到影响,所以冬捕推迟;近些年捕捞技术提高使冬捕的人工成本下降;冬捕时间由冰块厚度决定,属于自然原因,不是人文(旅游)原因。冬捕只是推迟了时间并没有停止,因此不是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据此选C。,1,3,4,5,6,7,8,9,10,11,2,12,13,14,13.(2018福建莆田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辐射强迫是指由某种温室气体(或其他因素)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向外红外辐射量
13、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中不同因素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可以通过辐射强迫来衡量。 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有:CO2、CH4(主要来自水稻种植等)、N2O(主要来自施肥后的土壤)、卤烃等。气溶胶是 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 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的硫酸盐气 溶胶浓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而SO2 气体主要来自燃煤。右图示意1750 2005年人为产生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辐射强迫。,1,3,4,5,6,7,8,9,10,11,2,12,13,14,(1)在本世纪初,大气中CH4浓度上升几乎停止,N2O的浓度在同时期内持续上升。分别说明其可能原因。,答案 CH4浓度停止上升的可能原因是水稻种植的面积相对稳
14、定;N2O浓度持续上升可能是农业施肥持续增多。,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2)说出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答案 特点:呈负值。 原因:气溶胶悬浮于大气中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提高大气的反射率);气溶胶可以起到凝结核作用,增加云量(提高云层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度。,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3)分析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共同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答案 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为正值,增温幅度大;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为负值,降温幅度小;两者共同作用下减缓地表温度的上升。,答案,1,
15、3,4,5,6,7,8,9,10,11,2,12,13,14,(4)推测未来硫酸盐气溶胶气候效应减弱的原因。,答案 气溶胶作用时间短;(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未来SO2的排放量减少。,答案,1,3,4,5,6,7,8,9,10,11,2,12,13,14,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的三个倒U形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
16、 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 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 排放强度峰值之后阶段,如右图。,1,3,4,5,6,7,8,9,10,11,2,12,13,14,(1)描述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答案 特点: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 原因: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碳排放强度高;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低。,1,3,4,5,6,7,8,9,10,11,2,12,13,14,(2)判断S2阶段及其区域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答案,答案 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1,3,4,5,6,7,8,9,10,11,2,12,13,14,(3)指出S3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答案 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增加,气候不稳定性增加。,1,3,4,5,6,7,8,9,10,11,2,12,13,14,(4)分析人类在S4阶段以后使碳排放总量下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答案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进行约束和制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如低碳出行等。,1,3,4,5,6,7,8,9,10,11,2,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