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应试技能技能一 高考选择题的审答指导,选择题是生物高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综合性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像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选错。因此,答好选择题是拿到满意分数的基础。 一、各类选择题题型的特点 1.判断型选择题 特点:常常以“下列说法或描述正确的、错误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语句作出明确要求。这类题型在选材上,主要侧重于考查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这类题型在历年高考题中是最常见的。,例:(2018全国卷,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解析: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进行光反应合成ATP,所以其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膜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出来,会破坏部分细胞结构;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其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中,而不是线粒体外膜上,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备考策略:立足教材,夯实基础。高考试题命题形式和情境虽然多变,但解题
3、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掌握好知识才是答对题的保证。复习要回归教材,真正理解透彻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对教材出现的概念图、楷体字、黑体和蓝体加粗字体、插图旁的文字、课题背景和资料分析与讨论、课后题等都不能轻易放过,狠抓主干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学会运用排除法、推理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正确判断。,2.计算型选择题 特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蛋白质、细胞代谢专题、细胞分裂、DNA、遗传、基因频率、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例:(2017全国卷,6)果蝇的红眼基因(
4、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B,解析:F1中白眼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其所占比例为1/8=1/41/2,即F1雄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分离比为31、红眼与白眼的分离比为11,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对于翅型有:BbBb B bb
5、=31,则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对于眼色,亲本雌果蝇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11,雄果蝇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Y=11,则亲本产生含Xr的配子的比例相同,均为1/2;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其所产生的卵细胞与极体的基因型相同,均为bXr。,备考策略:进行专题专项训练,归纳解题技巧,针对练习中的错题追根溯源,并寻找变式加以巩固。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DNA中碱基计算方法、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联系;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涉及
6、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化学反应式的计算;学会运用数学的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3.图表型选择题 特点:主要题型有表格、曲线图、柱形图、实验装置图等。常借助图表设置的新材料或新信息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识图、识表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获取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等,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例:(2017全国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
7、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C,解析:对比CTK组与蒸馏水组两条曲线,CTK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减慢,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衰老的检测指标,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对比CTK组、CTK+ABA组两条曲线,CTK+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加快,说明ABA可削弱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对比ABA组、CTK组两条曲
8、线,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明显少于CTK组,则该组叶片光反应较弱,NADPH的合成速率小于CTK组;对比ABA组、蒸馏水组两条曲线,ABA组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增加,说明ABA可加速叶片衰老,即ABA可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备考策略: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获取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都蕴含着必要的答题信息,认真读图表和文字信息,仔细观察和比较,找出图表中所给的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表中的含义,然后运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题干信息相结合,最终解决具体问题。,4.综合性实验探究型选择题 特点:全国卷会出现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综合性实验探究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这类题
9、目要求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调用相关生物学概念、原理,结合题干条件进行作答。该题型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广,还可能设置一些模糊概念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例:(2017全国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
10、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C,解析: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引起的反应,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时小鼠正常,而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表现异常;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备考策略: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以及经典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尤其是教材中经典的探究实验,包括实验材料的选取,试剂和器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
11、项等;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进行知识梳理时要以实验与探究的思路贯穿复习的过程。,二、选择题的常见错选原因 1.审题不慎,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是没有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 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 4.思维定势,想当然地套用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 5.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畏难情绪等。 三、选择题的审答技巧 1.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 审题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其实就是生物学术语、概念、原理、生理过程、规律、图形图解等),并把它勾画出来,让它在你
12、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你选出正确答案。,例: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D,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RNA初步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产物为核糖、碱基、磷酸。,2.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 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
13、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尖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是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等。,例:二倍体植物生活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细胞分裂异常,若某二倍体植物经有性生殖产生的子一代植株具有下列变异表现:细胞、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高度不育等。则这种变异产生的途径可能有( ) 亲本都在幼苗期发生有丝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 父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雄配子,母本减数分
14、裂形成未减数的雌配子 父本在幼苗期有丝分裂受阻形成四倍体,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雌配子 亲本都发生减数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 A. B. C. D.,B,解析:本题中子一代植株的特点含有诸多限定条件:细胞、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这些限定条件暗示了该植株具有多倍体植株的特点。另外,题目中“高度不育”这个限定条件暗示了该植株不是四倍体植物,而都提到了“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由此形成的子一代应该为四倍体。可见,根据限定条件“高度不育”即可排除,缩小答案范围,故该植株产生的途径就限定在上。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定:三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其高度不育是联会紊乱造成的,因此该子一
15、代植株应为三倍体植株。,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结论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例: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
16、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D,解析:本题的隐含条件是“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已经不存在完整的脑垂体细胞”,因此,不会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含量增加的激素也不会是B、C两个选项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而题目中根本没有涉及下丘脑,因此A选项也不符合条件。那么这种激素只能是雌激素,原因是垂体中原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蛙的卵巢,促进卵巢合成、分泌雌激素。,4.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
17、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认真分析题干,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例: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B,解析:本题中有两个干扰,一个是“光照条件下”,另一个是A选项中的“无氧条件下”。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很容易误导考生排除线粒体,只想到叶绿体。但是只要意
18、识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就很容易判断出A、D两个选项是错误的。又由于线粒体中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有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赖氧,因此C选项错误。,5.克服思维定势,防止“生路熟走” 有些试题的题干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做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试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引起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例: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是(
19、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A. B. C. D.,解析:因题目中的都是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故有些考生思维定势马上就选D,而并未对肺炎双球菌作具体分析,以致出错。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无染色体,不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细菌不可能出现基因重组。,A,四、根据题型特点选用不同解题方法 1.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2.比较筛选法 将题目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逐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所提供
20、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3.直选法 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4.推理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步步逼近,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及多选题多用此法。 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同一题目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不择
21、手段”来进行选择,即根据题型的要求,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的。,1.(2018安徽合肥二模)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及其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的DNA分子碱基含量可能相同 B同一人体的神经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具有相同的DNA和RNA C.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mRNA具有多样性 D.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模板进行转录,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应试技能训练1 选择题专项训练,A,解析: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的DNA分子一般是不同的,通常DNA分子不同与碱基对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都有关,故控制不同蛋白质的DNA分子
22、碱基含量可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同一人体的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均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形成的,故核DNA相同,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基因转录形成的RNA不同;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同;基因转录通常是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提高翻译的效率。,2.(2018广西贵港联考)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高尔基体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人体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上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C.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相对
23、于肝脏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D,解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因此细胞膜、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高尔基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但小肠黏膜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不属于生物膜系统;人体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二者细胞上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是因为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解离阶段,洋葱根尖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了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染色体才能与进入细胞内的醋酸洋红染液相遇进而被染色,所以没有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相对于肝脏细胞,胰岛细胞因
24、能够分泌胰岛素(一种分泌蛋白)而使其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3.(2018福建龙岩质检)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蔗糖在不同细胞间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蔗糖从伴胞到筛管进行了信息传递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A,解析:据图分析,蔗糖的水解导致筛管内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伴胞内的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筛管;蔗糖在不同细胞间是通过胞间连丝运输的,不属于协助扩散;蔗糖从伴胞到筛管进行了物质的运输,没有交流信息;蔗糖不能进入薄壁细胞,其水解产生的单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
25、转运至薄壁细胞。,4.(2018江西新余期末)某公司研发了两种石油降解产品BDB-n生物降解菌(厌氧型)和BDB-a生物降解菌(好氧型),降解菌是通过产生酶对石油进行分解的。如图为不同条件下,某种降解菌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污泥含水量 B.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2天后污泥中的石油含量 C.该实验中使用的降解菌最可能是BDB-a生物降解酶 D.在不同污泥含水量条件下,降解菌体内酶的最适pH相同,C,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污泥含水量,因变量是2天后的石油含量;从实验结果看,该菌随污泥含水量增多,2天后石油的含
26、量越少,说明分解速率越快,该实验中使用的降解菌最可能是BDB-n生物降解菌;只要保持酶有活性,酶催化的最适条件是不变的。,5.(2018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 B.伤口较浅时,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 C.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腐烂 D.利用麦芽和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内可以生产啤酒,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伤口较深时,该病菌容易大量繁殖;水稻幼根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
27、,引起根的腐烂,因此稻田需要定期排水;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内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时才产生酒精。,6.(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肉细胞中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 C.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分别是减少和增加 D.夏季晴朗的中午,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CO2浓度降低,A,解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上,其他色素分布在液泡中;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利用光能;光照突然增强
28、,光反应的产物ATP和H增加,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分别是减少和增加;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气孔关闭,胞间CO2浓度降低,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7.(2018山东青岛一模)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B.CDK1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D
29、.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D,解析:考查细胞周期的调控相关知识。细胞周期需要多种酶参与,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故CDK1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CDK1抑制剂抑制了CDK1活性,从而阻止了细胞分裂,干扰细胞周期,可控制癌细胞的增殖;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可能一直处于分裂期。,8.(2018广东深圳一模)各种杀伤细胞对被感染细胞进行攻击并导致其死亡,是通过诱导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例如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物质Fas配体作为死亡信号,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结合,启动
30、细胞内的凋亡程序致使靶细胞发生凋亡。导致细胞凋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统称为凋亡诱导因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as蛋白属于化学凋亡诱导因子 B.Fas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凋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 功能 C.基因突变导致Fas蛋白结构变化,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加快 D.对凋亡诱导因子敏感性增强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B,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癌变、细胞凋亡等相关知识,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Fas配体属于凋亡诱导因子,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结合,靶细胞凋亡;Fas配体与死亡受体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基因突变导致Fas
31、蛋白结构变化,无法识别Fas配体,靶细胞的凋亡过程会减慢;对凋亡诱导因子敏感性减弱是多种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9.(2018山东济南期末)某一对夫妻中的丈夫含有2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妻子含有1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该夫妇生育的男孩同时含有这3条异常染色体,该男孩的精子中都含有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正常分离,异常的染色体可以正常地发生联会)。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丈夫的2条异常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发生联会 B.该男孩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有2条异常染色体发生联会 C.该男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条、2条或4条异常染色体 D.该男孩生育的儿子一定含有异常染
32、色体,孙子可能不含异常染色体,A,解析:丈夫含有2条结构异常染色体,妻子含有1条结构异常染色体,该夫妇生育的男孩同时含有这3条异常染色体,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正常分离,异常的染色体可以正常的发生联会,说明丈夫的2条异常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联会;含有这3条异常染色体的男孩的精子中都含有异常染色体,说明3条异常染色体中有一对是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男孩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有2条异常染色体发生联会;该男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条或2条异常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3、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条或4条异常染色体;该男孩生育的儿子一定含有异常染色体,但可能只有1条,所以孙子可能不含异常染色体。,10.(2018湖南怀化期末)苦瓜植株中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Dd的苦瓜楦株若干做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B.如果每代均自交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至F2,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 D.如果每代均自交至F2,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A
34、,解析: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dd=121,进行自由交配时,由于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12,由于dd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21,所以,自由交配直至F2,dd的基因型频率=2/3 1/3=2/9,DD的基因型频率=1/32/3=2/9,Dd的基因型频率为5/9,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5/9,D基因的频率为1/2;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因此每代中只有Dd可以自交得到F2,则F2植株为DDDddd=121,即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
35、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每代中只有Dd可以自交得到F2,因此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11.(2018山东泰安3月质检)将亲本果蝇放入3个饲养瓶中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丙两瓶F1中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不同 B.乙瓶的亲本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 C.甲瓶的F1自由交配,F2中雄果蝇全为分叉毛 D.丙瓶的F1自由交配,F2雌果蝇中直毛占5/8,D,解析:根据图表甲、乙瓶信息,可知性状为伴X遗传,直毛为显性,分叉为隐性;甲瓶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F1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丙瓶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F1亲本基因型为XA
36、Xa、XaXa、XAY、XaY,甲、丙两瓶F1中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相同;甲瓶的F1(XAXa、XAY)自由交配,F2中雄果蝇既有直毛又有分叉毛;丙瓶的F1(XAXa、XaXa、XAY、XaY)自由交配,F2雌果蝇中直毛占5/8。,12.(2018广东佛山一模)反义RNA通常是指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由于核糖体不能翻译双链的RNA,所以反义RNA与mRNA互补结合后,会抑制该mRNA的翻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义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B.反义RNA是由mRNA的模板链反向转录产生的 C.反义RNA合成受基因的调控,同时反义RNA本身又能调控基因的表达 D.真核细胞内反
37、义RNA主要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经核孔出细胞核后发挥作用,B,解析:反义RNA是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其合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mRNA的模板链是DNA的一条链,根据其进行反向转录得到的RNA不能与mRNA互补,故其不是反义RNA。由题意可知,反义RNA与mRNA互补结合后,会抑制该mRNA的翻译,即反义RNA本身又能调控基因的表达;真核细胞内反义RNA主要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经核孔出细胞核后发挥作用。,13.(2018湖南株洲一模)研究人员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
38、密度梯度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下图中的两个峰,则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为( )A.4 h B.6 h C.8 h D.12 h,C,解析: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DNA变性离心后,得到14N-DNA占1/8,15N-DNA占7/8,则子代DNA共8条,繁殖了3代,细胞周期为24/3=8。,14.(2018河北唐山一模)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产生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其基因可能为AAa或Aaa,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a产生的
39、原因只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B.Aaa产生的原因只能为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C.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5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 D.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Aa)与一只残翅雌果蝇(aa)杂交,若产生基因型为AAa的三体,a来自母本,则AA来自父本,原因是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Aaa由含有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有Aa基因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Aaa由含有a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有A基因的
40、精子发育而来。中含有Aa基因的精子产生的原因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有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中含有aa基因的卵细胞产生的原因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 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 22,则长翅残翅=11;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 AaaAa=1122,则长翅
41、残翅=51。,15.(2018湖南株洲一模)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环境相关 D.现将两种植物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D,解析:两种棕榈科植物首先存在地理隔离,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形成的生殖隔离,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壤酸碱
42、度会改变棕榈科植物的性状,因此生物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酸碱度不同导致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环境相关。由于两者的开花期不同,存在生殖隔离,即使把它种在相同环境中,也不会产生可育后代。,16.(2018山东菏泽期末)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有关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球员大量出汗会导致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B.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D,解析:抗
43、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能将乳酸中和,使pH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当血糖浓度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17.(2018湖南郴州一模)-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
44、机理不一致,但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解析:图2显示:局麻药单独使用时,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分析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导致Na+无法内流,使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兴奋,而-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
45、电位。,18.(2018广东深圳一模)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 C.D组和E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裂素一定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顶端优势 D.本实验说明侧芽的抑制和萌发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D,解析: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去除顶芽、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等处理;A组和B组对照只能说明茎尖维持了顶端优势,不能证实茎尖细胞合成了生长素从而维持了顶端优势;D组和E组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细胞分裂素
46、一定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顶端优势;通过实验结果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侧芽生长,因此侧芽的抑制和萌发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19.(2018河南洛阳一模)花蜜是植物提供给访花者最重要的报酬之一,也是影响访花者访花行为的重要性状。而密林熊蜂会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会为角蒿花传粉,因此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
47、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B,解析: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存在竞争关系;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会使子代数量减少,会影响种群密度;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如某时间段测出的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出现的密林熊蜂数量多,代表盗蜜频率高。,20.(2018湖南怀化期末)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 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B,解析:在该食物链中草是第一营养级,兔子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兔子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即草的同化量。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但这是在营养级之间,而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可能会大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因为狼的个体较大。狐狸捕食一只兔子,该兔子体内的能量也不是全部流向狐狸的,因为有些不能被狐狸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