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ppt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159899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复习课件(新版)粤教沪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第1节 测量长度和时间,体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活动1:观察手中的直尺,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活动2:机械停表表盘如图所示,按一按机械停表的按钮,观察表针的变化。用停表测量1 min脉搏跳动的次数,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参考答案: 活动1: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8.85 cm;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91 cm,宽度是18.35 cm。(合理即可) 活动2:用停表测量1 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74次。,1.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 。 (2)单位换算:1 km= m;1 m= dm=cm= mm= m= nm。,米(m),1

2、000,10,100,1000,106,109,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前:了解 。 (2)测量中: 放对: 。 读对: 。 记对: 。,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视线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记录数值和单位,3.时间的测量和误差: (1)单位换算:1 h= min= s。 (2)误差: 之间的差异。 (3)减小误差的方法:。,60,3 600,测量值与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探究1 刻度尺的使用 结合“活动1”中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

3、测量前,如何选择正确的刻度尺? 提示:选择刻度尺时,要先估测被测长度,选择合适的量程;再根据测量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就是正确的刻度尺。 参考答案: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且保证所选量程大于物体长度。,2.分析下图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纠正。甲图:错误: ; 纠正: 。 乙图:错误: ; 纠正: 。,提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参考答案:甲图:错误:刻度尺放歪了 纠正: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有刻度线的一边要与被测物体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乙图:错误: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4、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纠正: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图乙中,某同学记录的铅笔的长度为8.8,这样的记录有什么错误?记录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提示:在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使是0也不可以省略。另外在记录数值时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数值没有单位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正确的读数应是8.80 cm。 参考答案: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且没有带单位。 8.80 cm,4.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该刻度尺还能否使用?若能使用,应怎样读数?若不能使用,请说明理由。 提示: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即将该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用另一端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可得出物体的实际长

5、度。 参考答案:能使用。可将某整数刻度线作为测量起点进行测量,读数时,注意减去该“整刻度”前的长度。,【微点拨】 (1)所选刻度尺的量程大于或等于所测物体的长度。 (2)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但在选刻度尺时,除了考虑精确度,还要考虑实际情况,在要求精确度不太高的情况下,以测量方便为选取原则。 (3)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且估读值“0”也不可以省略。 (4)对测量结果进行单位换算时,保证结果的分度值不变。,【知识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放后的总长度L,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n,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l= 。如测量一

6、张纸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等。,(2)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如测小球、硬币、圆柱等物体的直径,生活中测量人的身高等。,(3)化曲为直法: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如不易拉长的细软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如测量如图所示的曲线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4)化直为曲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线段(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圈数得出线段的长度。如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度。,探究2 停表的使用 结合“活

7、动2”,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读取停表的时间? 思路:(1)观察机械停表表盘:小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分钟,一个大格是 分钟,一个小格是 分钟;,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秒,一个大格是 秒,一个小格是 秒。 (2)读出 和 ,然后将它们相加。 参考答案:(1)15 1 0.5 30 1 0.1 (2)分 秒,2.“活动2”中,测量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时,怎样使测量更准确? 提示:因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很短,如果只记录一次的时间,误差很大,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累积法。 参考答案:采用测多算少累积法。记下1 min脉搏跳动的次数,用1 min除以次数,即可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

8、时间。,【微点拨】 (1)机械停表读数时,大表盘对应的单位是秒,小表盘对应的单位是分。即看着大(表盘)的反而小(单位)。 (2)停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知识拓展】使用停表的注意事项 (1)检查指针是否正对零点。如不准,应记下其读数,并对读数作修正。 (2)实验中切勿摔碰,以免震坏。 (3)实验完毕,应让停表继续走动,使发条完全放松。,探究3 误差 在“活动1”中,若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了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如下:8.85 cm、8.87 cm、8.86 cm、8.52 cm。结合测量数据,思考以下问题:,1.前三次测量数据有略微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物理实验离不开对

9、物理量的测量。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参考答案: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测量人等因素的限制,由测量误差造成的。,2.最后一次测量数据与前三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测量过程中出现了操作错误,或是读数错误造成的。 3.计算铅笔的长度是多少? 提示:根据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计算铅笔的长度,但是注意在计算前要将错误数据8.52 cm删除。 参考答案:8.86 cm,4.根据前三次数据和最后一次数据,思考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填写表格。,提示:由于所用

10、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时总会有误差存在,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参考答案:,【微点拨】 (1)有些误差是因为实验方案造成的,改进实验方案,也可以减小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为了和测量数据保持相同的精确程度,计算出的平均值必须和测量值保留相同的位数,使分度值相同。,【知识拓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注意事项 多次测量求出的平均值,如果除不开,要保留和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例如,在“活动1”中,若另外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了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如下:8.85 cm、8.87 cm、8.86 cm、8.85 c

11、m,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是8.857 5 cm,这样数据就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即8.86 cm,从数据中仍然可以看出这是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的数据。,平行,数值,单位,平均值,考点1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示范题1】(2013泉州中考)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解题指南】(1)木块起始端对应刻度尺上的数值是多少?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3)木块末端对应刻度尺上的数值是多少? 提示:(1)1.00 cm (2)1 mm (3)3.45 cm,【精讲精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由图可知,是从1 cm这个整刻线开始测起的。则木块长度等于木块对应的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故

12、木块长度为3.45 cm-1.00 cm=2.45 cm。 答案:2.45(2.442.46都可以),【通关金钥匙】 (1)刻度尺使用的三个关键点。,(2)读取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步骤:数值:物体长度=末刻度-起始刻度。,【变式训练】(2013襄阳中考)小明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mm。【解析】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应该读取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该刻度尺分度值为1 mm,起点在6.00 cm位置,末端在9.50 cm处,则物体的长度为3.50 cm,即35.0 mm。 答案:35.0,考点2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示范题2】小刚学了长度和时间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

13、的高度约为80 ,人心脏跳动70次,所用时间大约为1 。(填上合适的长度和时间单位),【解题指南】(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高度的多少? (2)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提示:(1) (2)约为1 s,【精讲精析】本题考查了对常见物理量的测算能力。中学生的身高为1.6 m左右,站立时课桌差不多能达到身高一半的位置,故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1 min人心脏大约跳动70次。 答案:cm min,【通关金钥匙】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1)记忆法:记住常见物体的长度和熟悉的时间。如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成年人手掌的宽度约为1 dm、从一侧肩头到另一侧手臂伸直后的长度约为1 m,中

14、学生一步的长度约为50 cm,脉搏1 min大约跳动70次,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2 s。 (2)估测法:被估测物体与身体上的“尺”相比较,判断其大小。,【变式训练】(2013恩施中考)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 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 cm,【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对常见物理量的测算能力。中学生用的普通课桌高度一般在0.8 m上下,故A项正确;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故B项错;学校教室的长度一般为812 m,20 m显然太长,故C项错;学生用笔的直径一般在57 mm,4 cm显然太粗,故D项错。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