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1讲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无答案).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16178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1讲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1讲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第11讲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11 讲 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基础回放1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与实验基本操作,回顾一下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纠错。2. 物质的鉴定、检验与除杂、分离与提纯。常见气体的检验: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氨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H +,Ba 2+,NH 4+,Cu 2+,Ag +,Fe 3+,Cl -,SO 42-,CO 32-, OH-常见化肥的鉴别:氮肥、钾肥、磷肥的简易鉴别;几种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物质分离与提纯:物理方法:吸附法,过滤法,结晶法,磁力吸引法;化学方法:化气法,沉淀法,置换法,溶解法,加热法,转化法。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简单,现象明显,操作易行。

2、中考典例学科王1、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提供依据。按如下方案分离 BaCl2和 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溶液中溶质是 。AK 2CO3 BNa 2CO3 C. Na2SO42、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 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1)小刚关闭 K,通入二氧化碳 ,A、B 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_溶液。(2)小刚打开 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_。此步实验目的是_。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 体积二氧化 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3)小丽用洗涤

3、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 50 mL 上述溶液放入 A、B 中,关闭 K,通入约 500 mL 二氧化碳,A、B 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 _。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 8 所示的实验。图 8(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

4、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 的猜想正确。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4、小林仔细阅读加碘

5、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 5 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后来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

6、影响(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 和 均相同,溶液的 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填序号)。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5、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CO2来进行分析测定。(1)仪器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药品为 (填化学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图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 ,下同)端

7、通入;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3)图是用干燥纯净的 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 (4)为验证图中装置已将 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与之间加入图装置进行证明,则图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 填 字 母 ) 。A. NaOH 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5)称取 5.0 g 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中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1.1 g,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_(填计算结果) 。6、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8、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 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 ;Fe、Cu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猜 想】猜想 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猜想 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填名称)猜想 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 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 。取步骤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探究结论

9、】猜想 3 成立。【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BaCl2NaCl加足量水NaCl 溶液固体 BaCl2 固体NaCl 固体加适量盐酸蒸发蒸发溶液加适量溶液过滤2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将数根火柴捆在一起,伸入到一集气瓶中,用另一根火柴点燃,等火柴头燃烧完后取出。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酸性 KMnO4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发现红色 KMnO4溶液颜色消失。 【提出问题】问题 1:火柴头的成分是什么?问题 2:什么气体使KMnO4溶液褪色?【查找资料】小李从文献中查到:火柴头的主要成分为KClO3

10、、硫磺粉(S) 、三硫化二锑(Sb 2S3)、玻璃粉等。(1)写出火柴头燃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两个): 。【实验探究 1】CO 2气体是否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2)指明集气瓶中 CO2的来源 。实验室提供了稀硫酸、块状碳酸钙、稀盐酸、碳酸钠固体等试剂及下列仪器。(3)请你从上述试剂和仪器中选择:最适合制备 CO2气体的试剂(填序号) ;最适合制备 CO2气体的仪器(填序号) 。 (4)请指出仪器 A 的名称 。将制得的 C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实验探究 2】SO 2气体是否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了 SO2气

11、体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讨论交流】该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5)SO 2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SO 2溶于雨水,通过进一步反应会形成酸雨。在我国,导致生成酸雨的SO2主要来自于 。(6)上述验证 CO2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的实验过于复杂,请你设计一个更为简单的实验完成该实验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或了 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 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 CaCO3。猜想三:熟石灰没有变质。设计实验

12、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 。猜想成立反思与应用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熟石灰变质是由于 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 (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象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 保存。称取 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 7.3g。求样品中 Ca(OH

13、)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9、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提醒】它由 Cu 、Fe 2O3 、Fe(OH) 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只有 Cu 只有 Fe2O3 只有 Fe(OH)3 是 Fe2O3 、Fe(OH) 3的混合物 是 Cu 、Fe 2O3的混合物 是 Cu 、Fe(OH) 3的混合物【资料获悉】 (1)2Fe(OH) 3 Fe2O3 +3H2O (2)白色无水 CuSO4遇水变蓝 (3)Cu 在 FeCl3溶 液 中 发 生 反 应 :2FeCl3 Cu 2Fe

14、Cl2CuC l2【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 Fe(OH)3 、Cu 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忽略不计)【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 28-1 进行实验。结果无水 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和,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 5.

15、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 28-2 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 始时缓缓通入 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交流讨论】 (1)在装置 A 中先通 CO 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 (3)写出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 A 装置中的现象为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 A 和 B 的连接处? (填“需要”或“不需

16、要”) ,理由是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 28-2 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 CO 还可以用 H2代替,并将图 28-2 中 B 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 。10、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 2O4)

17、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 “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1)步骤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溶液的目的 。(2)已知气体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 HAC 表示,写出步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沉淀 A、B 的质量关系为:m(A) m(B) (填“” 、 “”或“” ) 。(3)白色沉淀 B 的化学式为 ,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 (填字母)A禁吃菠菜 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 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 2O4xH2O)热分解研究按下图装置将草酸

18、钙晶体样品高温加反应前 反应后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 37.3 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36.1 g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 180.0 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83.1 g双孔塞DCBA红色粉末无水 CuSO4图 28-1图 28-2红色粉末少量澄清石灰水CO A B弃去残渣足量CaCl2 溶液足量醋酸白色沉淀 A菠菜样品在少量开水中煮沸 2-3min溶液 M白色沉淀 B无色无味气体 C3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 (4)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装置 B 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 ,C、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

19、 中 CuO 变红,说明产物还有 和 ,经检验 A 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 。(5)某研究所利用 SDT Q600 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 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计算 CaC2O4xH2O 中的 x(写出计算过程,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 。残留固体为 CaC2O4时的温度范围 ,写出固体质量由 12.8g 变为 10.0g 时的化学方程式 。11、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

20、什么呢?【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HCl、Cl 2、O 2、H 2。【查阅资料】25时: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500,极易溶于水;Cl 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 2,易溶于水,它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1)甲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2)乙同学认为是 O2,则检验 O2的方法是 。(3)丙同学认为是 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Cl 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

21、ClO+X,则 X 的化学式是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如果产生的气体是 O2和 H2,你认为装置 C 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丁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没有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经丁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 A 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 a 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 C 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 CuO 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 (1)装置 B 中浓 H

22、2SO4起 作用。12、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结论或总结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 总结实验一 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三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 “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

23、 ,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1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待中反应充分后,过滤。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里。(2)如何判断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 。(4)整个实验过程

24、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玻璃棒、干燥器等。(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 。14.(2013.兰州市) (6 分)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 3 g 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 200g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AgNO3溶液(杂质不与 AgNO3溶 液反应) 。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 AgNO3溶液的质量 关系如右下图所示。试计算:(提示:NaCl + AgNO 3 = AgCl+ NaNO 3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结果精确到 0.01g)(3)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 果精确到 0.1%)固体质量/g0 200 400 600 800 1000分解温度/固体质量分解温度关系图10.012.814.65.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301067-5-2001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Negotiation dur.pdf DIN EN 301067-5-2001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Negotiation dur.pdf
  • DIN EN 301067-6-2001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Negotiation dur.pdf DIN EN 301067-6-2001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Negotiation dur.pdf
  • DIN EN 301068-1-2002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DIN EN 301068-1-2002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 DIN EN 301068-2-2002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DIN EN 301068-2-2002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 DIN EN 301068-3-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DIN EN 301068-3-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 DIN EN 301068-4-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DIN EN 301068-4-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 DIN EN 301068-5-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DIN EN 301068-5-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 DIN EN 301068-6-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DIN EN 301068-6-2003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ATM transfer ca.pdf
  • DIN EN 301069-1-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 Signalling System No 7 (SS7) ISDN User Part (ISUP) Application transport mechanism - Part 1 Protocol specification.pdf DIN EN 301069-1-2002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 Signalling System No 7 (SS7) ISDN User Part (ISUP) Application transport mechanism - Part 1 Protocol specification.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