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湖心亭看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虚词及名言警句。2.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 3.领略雪后西湖美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文言实虚词并背诵课文。2.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名言警句。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
2、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发言)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作者)二、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3、总带有淡淡的哀愁。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三、朗读课文1.师范读,大家要听清字音,听准节奏。教师提示以下字音:更定(n) 毳衣(cu) 沆砀(hn dn) 雾凇(sn) 余舟一芥(ji) 铺毡对坐(zhn) 余拏一小舟(n) 22.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3.指名读、齐读。四、疏通文意1.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组内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小组派代表提出疑难,全班交流。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一)实词是日更定矣(这;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4、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撑;用毛皮制成的衣服)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及下船(等到)与余舟一芥(小草,形容轻微纤细的事物)客此(客居)(二)一词多义余挐一小舟(数词一,译为一叶) (1)一 上下一白(副词,全)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数词一,译为一个) (2)更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3)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三)重要句子翻译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
5、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2.学生接力翻译课文。3.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出示习题。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矣(这;晚上八时左右。)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撑船;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及下船(等到)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 上下一白(全白)与余舟一芥(小草) 客此(客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五、整体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尝试使用小标题来概括。 明确:夜游西湖赏雪、偶遇雅士饮酒。2.找出文章中作者犯下的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明确:“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教师乘势设疑是否要让张岱改改。)六、尝试背诵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自背、同桌互背。七、达标测试见达标测试(一)10 分钟完成,订正。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默写重要句子。2.完成学案二。4板书设计:12 湖心亭看雪张岱夜游西湖赏雪 偶遇雅士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