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道理之后,对身边出奇的声音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至关重要。本节课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小节,也是难点一节。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认识噪声、听不见的声音从而把握声现象,同时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物理学习的持久动力。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
2、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方法与过程: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奉献的决心和信心。3.重点难点重点: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难点:声音的响度与音色特点,以及区分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概念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3、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3、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与本质。因为声现象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易于建立模型的。2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对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有帮助的。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运用了
4、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四、教学过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采集的各类声音:动物叫声、音乐铃声、烟花绽放、车水马龙等等。让学生辨听并体验不同,接着让学生交流感受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 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用这方式如新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自然而然。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同学们
5、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学生分别进行敲击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据此教师引出响度的概念,并提出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同时让学生思考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思考,勇敢说 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师生合作找出猜想“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这时引导学生你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 u 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的强弱和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通过学生自己
6、动手实验,使学生亲历发现的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有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活动二: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孩、大人唱歌”图,讨论他们的歌声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演示”部分的实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音调,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3最终得出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音调的高低的结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活动三:探究什
7、么是音色教师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由此引出音色的概念。展开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学生通过游戏加深了对音色概念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因为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这样设计学生通过游戏加深了对音色概念的理解,使得学习的过程变成游戏的过程,与学习于游戏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愉快学习的理念。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知识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巩固,为了让学
8、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我设置了以下练习:练习 1:口答选择: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 )不同。A响度 B音调 C音色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 )变低了。A响度 B音调 C音色练习 2: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知识?此环节分两步
9、走,一是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特性) ,二是涉及对具体概念,影响因素的讨论。为了全盘把握,用媒体先后展示,形成知识结构模型及框架,便于意义记忆。4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首先以“学以致用”的观点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以下作业:自己探究:男女声音的差别,对声音洪亮,音高八度的理解,听诊器如何增大响度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的更好,本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延伸学习”环节。即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声现象主要由声音的哪个特性所决定的。 (烧开水,向水瓶灌水,自制塑料管笛等)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六、板书设计为了使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上板书。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