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2278-2014 樟子松育种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6611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30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 T 2278-2014 樟子松育种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DB21 T 2278-2014 樟子松育种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DB21 T 2278-2014 樟子松育种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DB21 T 2278-2014 樟子松育种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DB21 T 2278-2014 樟子松育种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60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T 22782014 樟子松育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duc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2014 04 02发布 2014 06 02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T 22782014 I 目 次 目次.I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圃地的选择与区划设计.3 5 种子选择与处理.3 6 整地与作床.4 7 播种.5 8 裸根苗培育.5 9 容器

2、苗培育.8 10 嫁接苗培育.9 11 苗木调查与出圃.10 12 苗圃档案.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消毒常用药剂.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种子常用消毒药剂.1 附录C(规范性附录)苗圃常用除草剂.2 附录D(规范性附录)苗圃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3 附录E(规范性附录)容器规格.4 附录F(规范性附录)嫁接方法.5 附录G(规范性附录)樟子松裸根苗质量分级.6 附录H(资料性附录)苗木抽样调查方法.8 附录I(资料性附录)播种苗(容器苗)记录表.11 附录J(资料性附录)移植苗记录表.13 DB21/T 2278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与国家标准(GB/T 6001育苗技术规程)、

3、地方标准(DB21/T 1404-2006容器育苗技术)比较,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细化、量化,增加了符合我省樟子松育苗生产的实用性技术和参考性资料。 增加了名词术语; 增加了切根育苗; 增加了容器育苗及大容器苗培育等。 本规程从实施之日起,代替DB21/T 1291-2004和DB21/T 1404-2006樟子松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国春、宋晓东、杨树军、孙海红、刘敏、肖巍、刘淑玲、张柏习、韩辉、邰宪武、李国军、刘建华、徐贵军、王大勇、刘长全、张日升、曹宇、于世河。DB

4、21/T 22782014 1 樟子松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育苗圃地的选择与区划设计、种子选择与处理、整地、播种、裸根苗和容器苗培育等技术和苗木调查与出圃及苗圃档案建立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樟子松育苗生产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DB21/T 1291-2004 育苗技术规程 DB21

5、/T 1404-2006 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樟子松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中国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以北)和呼伦贝尔草原东南部,是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 3.2 良种 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质资源材料。 3.3 发芽势 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的总数与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3.4 场圃发芽率 在场圃条件下,发芽种子总数占播种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DB21/T 22782014 2 3.5 种子催芽 是解除种子休眠,促使幼芽出土整齐的方

6、法。 3.6 出苗期 从播种时起到幼苗出土后种壳脱落、地下开始长出侧根时止。 3.7 幼苗期 从幼苗种壳脱落、地下根系开始长出侧根时起,到幼苗拔出新梢、开始大幅度高生长时止。 3.8 速生期 从幼苗拔出新梢高生长明显加快时起,至幼茎变为棕色,高生长明显缓慢时止。 3.9 苗木硬化期 高生长明显下降至顶芽饱满、苗木停止生长时止。 3.10 苗木假植 将苗木的根系用湿润的土壤进行暂时的埋植。分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 3.11 缝移法 用移苗锹开成窄缝,植入苗木后,从一侧挤压,使土壤与苗根密接的一种移植方法。 3.12 切根 在苗木培育期间,切断主根、促进侧根发育和须根生长的一项技术措施。 3.13

7、覆土防寒 在土壤即将封冻时,取步道沟土覆盖压严苗木,保护苗木安全越冬的措施。 3.14 DB21/T 22782014 3 容器苗 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 3.15 根茎比 根与茎的质量比。是衡量某一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生长期是否健壮的一个指标。 4 圃地的选择与区划设计 4.1 圃地的选择 4.1.1 苗圃地要设在交通便利,劳力充足,电源、水源方便的地方,山地以东南坡向为好。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质地疏松,地下水位较低(最高不超过1.5m);土层较深厚(不少于50cm);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pH=6.57.5);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8、 4.1.2 容器育苗应本着“就近育苗、就近造林”的原则,选择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理的地方。 4.2 圃地的区划设计 见GB/T 6001育苗技术规程。 5 种子选择与处理 5.1 种子选择 樟子松种子选择应依据种子调拨原则,选择良种。种子质量要求,见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的、级种子。 5.2 种子处理 5.2.1 种子消毒 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2.2 种子催芽 5.2.2.1 混沙埋藏催芽 将种子消毒后,浸水24小时,再与2倍3倍湿沙混拌均匀放入预先挖好的埋藏坑内(背风向阳),坑上盖上草帘,埋藏6天7天后,把草帘昼撤夜盖,勤翻种

9、子,适当喷水,2周3周后,当种胚变黄绿色,约有30%以上裂嘴,即可筛出播种。 5.2.2.2 混冰(雪)埋藏催芽 在土壤冻结前,选择排水良好、背阴处挖坑。坑的深、宽各50cm,长度因种子数量而定。待降雪不融时催芽。先在坑底铺上筛子或草帘,上覆一层10cm厚的雪或碎冰。然后将消毒洗净的种子与雪按1:3混拌均匀(也可用种子、沙、雪按1:2:3混拌),放入坑内。上面培成雪丘,并盖草帘。春季,逐渐撤DB21/T 22782014 4 除积雪,盖草帘。待播种前一周撤除覆盖,每天中午倒翻2次,使冰雪融化,查看种子。如催芽良好,可以控制坑内温度直到播种时取出。如催芽不均匀或未催好,再日晒或室内加温1天3天即

10、可播种。 5.2.2.3 水浸催芽 种子消毒洗净后,用4050温水浸种24小时,换水一、二次,浸种时种子与水的比例以1:3为宜。将水倒入盛种子的缸中,边倒水边搅拌,直至种皮吸水膨胀、下沉后捞出(上浮的均为空粒),摊于席上。置于2025处翻倒催芽,发现种子晾干时,可适当补水,当种子裂嘴达到30%以上时,即可播种。 以上催芽方法,多采用混冰(雪)埋藏催芽和水浸催芽。混冰(雪)埋藏催芽,出苗整齐,可以有效提高场圃发芽率,降低幼苗死亡率。 6 整地与作床 6.1 整地 6.1.1 新建苗圃整地 区划设计见GB/T 6001育苗技术规程。结合翻耕适当施用菌根土,偏沙的混拌泥炭土,偏粘的混沙。 6.1.2

11、 原有苗圃整地 育苗前要进行细致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要做到及时耕耙、深耕细作,达到地平、土碎、土松,同时清除石块、草根等杂物。秋翻深度25cm以上,春翻深度20cm以上。 6.1.3 土壤改良 6.1.3.1 圃地土壤瘠薄的要逐年增施有机肥料,需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改良。施肥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原则,并注意氮、磷、钾适当配比。 6.1.3.2 要适地、适性、适树、适量测土施肥,施有机肥一般每亩0.5万kg1.0万kg。为调节各种养分的适当比例,每亩可施无机肥N:2.0 kg3.0kg,P2O5:2.5 kg3.0kg,K2O:1.5 kg2.0kg。

12、 6.1.3.3 结合翻耙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施入土层中,猪粪好于羊、牛粪。在做床(垄)时,将无机肥料均匀施入上层土壤中。 6.1.4 土壤消毒与灭虫 方法见附录A。 6.2 作床 6.2.1 方法 可采用机械或手工做床(垄),在山地床向应沿等高线方向。土壤干燥时,做床前2天3天要灌足底水。要做到床直、面平、沿整,上塇下实,土壤细碎、疏松。 6.2.2 规格 分床作垄作、畦作床作,一般采用高床,床面宽110cm,步道沟宽40cm,床高10cm15cm,易发生水涝的圃地应适当加大床高。床长依地势和灌溉方式而定,一般长10m30m。垄作,垄底宽60cm70cm,DB21/T 22782014 5

13、 垄面宽30cm35cm,长度依地形确定。畦作,畦面低于畦埂15cm20cm,宽1.2m1.5m,畦长10m20m。高床(垄)根系发达,主根不明显,侧根多;而畦作主根明显,侧根少。 7 播种 7.1 播种时间 在4月下旬5月上旬,地下5cm处地温持续8以上。 7.2 播种量 播种量计算: X= AW10(PG)C 式中: X每平方米或每延长米的播种量(g/m2或g/m); A每平方米或每延长米的计划总产苗量(株); w种子千粒重(g); 10常数; P种子纯净度(%); G种子发芽势或场圃发芽率(%); C损耗系数;此项依据圃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和经验确定;一般为1.2。 在不进行播种量计算的

14、情况下,发芽率达到85%以上,每亩播种量7kg8kg。 7.3 播种 选择无风天气清晨4点5点钟,将种子混适量白沙均匀撒于床面,然后镇压,覆沙土,厚度0.5cm1cm;之后将准备好的药土(25%除草醚与适量干沙土混拌,每平方米用药0.5g1g,用塑料布闷3小时)均匀撒于床面。用稻草等覆盖床面,以不露床面为准。或采用拱棚式纱网覆盖床面。覆盖后用塑料绳和插扦固定、压实。用播种辊条播,必须在种子发芽前播种(可以有裂嘴),并随时查看下种量,随时调整下种量。 7.4 设置防风障 风沙严重的地区,如果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必须在播种区四周及中间设置防风障(常用高粱、玉米秸秆),防止风剥种子、沙打幼苗

15、。6月上旬左右,季风停后,苗茎半木质化,分期分段撤除防风障。 8 裸根苗培育 8.1 一年生苗培育 8.1.1 出苗期 8.1.1.1 水分管理 播种后,需立即喷(浇)透水。每天上午10时或下午15时,及时适量喷水1次2次,保持床面处于湿润状态。种芽开始破土时,要适当增加浇水量。 DB21/T 22782014 6 8.1.1.2 温度控制 床面温度超过35时,立即喷水降温。 8.1.1.3 病害预防 出苗时,每隔5天7天喷一次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药液,防治立枯病见附录D。 8.1.2 幼苗期 8.1.2.1 水肥管理 喷水时,少量多次,以床面不存水为宜。在高温或大风时适当增大水量,防止沙打和日

16、灼。苗木出齐15天20天后,每隔7天10天施氮肥一次,施肥后洗苗。以硫酸铵为标准计算,前 1 、2 次用量为5g/m210g/m2,以后可适当增加至10g/m215g/m2。 8.1.2.2 预防晚霜危害 可采取薰烟法或灌水法。在霜冻来临前浇水、熏烟防治,对已受霜冻的苗木,日出前浇水缓苗。 8.1.2.3 间苗、补苗 出苗20天30天后,最好在阴雨天进行。用幼苗移植器或小尖铲对幼苗过于稀疏的地段进行补栽,间密补稀,补苗后及时浇水。单位面积上保留的株数为计划产苗量的115%。 8.1.3 速生期 8.1.3.1 水肥管理 每隔2天3天喷一次透水,每隔7天10天施一次氮肥。以硫酸铵为标准计算,用量

17、15g/m2,最高不超过25g/m2。 8.1.3.2 间苗(定苗) 7月下旬定苗,拔除病、弱、残苗,间密留匀,间劣留优。单位面积上保留的株数为产苗量的110%。 8.1.4 苗木硬化期 8.1.4.1 水肥管理 停止浇水和追施氮肥,保证苗木木质化。根据苗木形态表现进行根外追肥,主要是磷、钾肥。8月中旬开始,每隔5天7天,每平方米用0.5g1.0g磷酸二氢钾稀释为200倍300倍液,叶面喷施2次3次。 8.1.4.2 预防早霜危害 可采取薰烟法或灌水法。在霜冻来临前浇水、熏烟防治,对已受霜冻的苗木,日出前浇水缓苗。 8.1.5 其它管理 8.1.5.1 松土、除草 根据降(浇)水情况,及时疏松

18、土壤,深1cm2cm,清除杂草。除草以“除小、除早、除了”,不伤及苗木为原则。 DB21/T 22782014 7 8.1.5.2 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见附录D。 8.1.6 休眠期 10月下旬,在土壤封冻前灌透水一次,3天5天后,即将结冻时覆土防寒,厚度超过苗梢5.0cm左右。 8.2 二年生苗培育 8.2.1 撤防寒土 在春季土壤解冻7cm10cm时,一般在4月上旬,分2次撤掉床面覆土。第一次用铁耙撤土到露出苗梢,3天5天后用铁耙和手轻轻撤土露出全部茎叶。修好床边,灌足解冻水。 8.2.2 留床苗切根 切根针对播种量小、苗木稀、分布较均匀的播种苗或定向留床苗,适宜培育二年生留床苗。5月上旬

19、切根,6月、7月份各振荡1次,深度12cm15cm,切根、振荡后要浇足水。同时,对过密或过稀的苗床进行间苗和移栽。适宜密度12万株/亩14万株/亩。 8.2.2.1 水肥管理 苗木开始泛绿后,苗床灌足水。播种地养分条件差的,在晴朗天气、苗木茎叶表面无水情况下,适量撒施颗粒状硫酸铵,每次施肥15g/m2,共2次3次。施后用笤帚轻轻打扫使化肥落地,浇水溶解化肥。7月中旬停水停肥,雨季排水。 8.2.2.2 除草、松土 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圃地杂草、疏松土壤。松土深1cm2cm。应用化学除草剂(见附录C),节约除草用工,提高除草效果。 8.2.2.3 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见附录D。

20、8.2.2.4 越冬管理 采用就地埋土防寒或起苗后假植防寒越冬。 8.2.3 移植苗 8.2.3.1 移植垄(床)制作 在经施肥、翻耙、平整、镇压的移植地,用机械犁做60cm宽垄,或制作宽度2.0m低畦。长度依地形地势确定,一般不超过100m。 8.2.3.2 移植时间 4月中旬至5月初,土壤解冻20cm以上时进行。 8.2.3.3 移植前处理 DB21/T 22782014 8 修剪过长的主根,一般保留10cm左右,用水槽浸泡根系,有条件的可用生根粉或保水剂进行浸根。 8.2.3.4 移植方法 移栽前浇透水。采用人工缝移法(植苗锹)栽苗,双株栽植,株行距4cm12cm。植苗锹直立开缝2cm3

21、cm,深15 cm。甩苗、深送、高提,埋没地际茎,用锹压挤实,做到不窝根、不露根、不下窖,栽正踩实。栽后及时浇透水。一般情况下,大垄移植适宜密度6万株/亩;畦作适宜密度14万株/亩16万株/亩。垄作根系发达,侧根多,主根不明显,苗木粗壮;畦作主根较明显,侧根少。采用垄作育苗,可以提高造林苗木质量,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8.2.3.5 移植苗管理 从苗木生长开始到高生长停止,以施氮肥为主,一般追肥3次4次,施硫酸铵依次为:15g/m2、20g/m2、25g/m2、30g/m2。高生长停止后,停施氮肥。可适当喷施磷、钾肥1次2次。结合追肥进行除草、松土,并及时浇水、防治病虫害。 8.2.3.6

22、 越冬 采用就地覆土防寒或起苗后假植防寒越冬。 8.2.3.7 轮作 合理轮作可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采取一、二年生苗相互轮作较好。 9 容器苗培育 9.1 整地作床 育苗地要清除杂草、石块等,平整土地,作畦床:苗床宽130cm150cm,步道宽40cm50cm,床深大于容器高5cm左右,床长依地形而定,一般为30m40m。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9.2 容器的选择及规格 9.2.1 容器的选择 选择有利于苗木生长、成本低廉、无污染、易降解、搬运不易破碎的容器。通常选用再生塑料杯、无纺布袋和塑料薄膜袋,也可采用纸质蜂窝状容器、草炭(泥质)容器等。 9.2.2 容器规格

23、利用不同规格的容器,可培育播种苗、移栽容器苗。见附录E。 9.3 基质的选择与填充 9.3.1 基质选择 可以使用的育苗基质有腐殖质土、土杂堆肥、苗圃或林地菌根土、山地草皮土、泥炭土、火烧土、轻型基质等。将育苗基质粉碎过筛,拣净草根石块,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并添加适量氮、磷、钾肥拌匀。基质成分比例及基质消毒见DB21/T 1404-2006容器育苗技术附录B和附录C。 9.3.2 基质填充 DB21/T 22782014 9 在装填前,保证基质的湿润状态,含水量10%15%,装容器时,要装实、装满。 9.4 容器摆放 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地摆放到苗床上,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

24、器间空隙用细土填实。有条件的,可将容器放在离地面20cm100cm的架子上,培育空气截根容器苗。 9.5 培育容器苗 9.5.1 容器播种 一般春季播种,播种时间与圃地播种苗相同。选用良种或种子品质达到GB 7908规定的级种子。播种前种子要经过精选、检验、消毒和催芽。充分湿润基质,在容器中央用手指下压浅穴播种,每个容器播3粒5粒,播后覆盖0.3cm0.5cm的沙土或腐殖质土,并喷水一次,以湿润不积水为宜。 9.5.2 移栽 将裸根苗移植到容器内。具体做法是:按床的设计尺寸,将拌均匀的基质(可手工或机械旋耙)沿床的长度堆积在床的中部。选择适宜规格的容器,取出单个容器放倒,用小铲装基质土一半后,

25、放入1株一、二年生合格苗,直立容器填满填实基质土,保证苗木根系舒展、位于容器中央。装满一床及时弥缝、灌水,灌水后二次弥缝。 9.5.3 换杯 将小杯容器苗换入大杯,培育更大苗龄的容器苗。 9.5.4 大棚容器苗 利用保温的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培育容器苗,便于集约化管理,培育壮苗,缩短育苗周期。大棚育苗需进行炼苗。 9.6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见DB21/T 1404-2006容器育苗技术5.7章及圃地播种苗有关技术。 10 嫁接苗培育 10.1 砧木选择 选择3年4年生壮苗作砧木。 10.2 接穗选择 接穗从采穗圃或品质优良的母树上选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采取后贮存在低温湿润处,注意保鲜,防止失水

26、、霉烂。 10.3 嫁接方法 根据树种特性、培育目的和季节确定。嫁接方法见附录F。 10.4 嫁接后管理 见DB21/T 1404-2006容器育苗技术。 DB21/T 22782014 10 11 苗木调查与出圃 11.1 苗木调查 在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停止前后,按苗龄分别调查苗木质量、产量,为做好苗木生产、供销计划,提供依据要求有90%的可靠性,产量精度达到90%以上,质量精度达到95%以上。参见附录H 11.2 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包括起苗、苗木分级、假植、包装和运输等工序 起苗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除雨季造林用苗,随起随栽外,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 起苗要达到一定深度,

27、做到少伤侧根、须根,保持根系比较完整,不伤顶芽。 起苗后要立即在蔽荫无风处选苗,剔除废苗,分级统计苗木实际产量。苗木分级见附录G。在选苗分级过程中,修剪过长的主根和侧根。不能及时移植或包装运往造林地的苗木,要立即假植 运输苗木根据苗木种类、大小和运输距离,采取相应的包装方法。保持根部湿润不失水。在包装明显处注明树种、苗龄、等级、数量的标签。苗木包装后,要及时运输、途中注意通风,防止苗木发热和风干 12 苗圃档案 12.1 苗圃要建立基本情况、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各项档案,积累生产和科研数据资料,为提高育苗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2.2 基本情况档案的内容包括:苗圃位置、面积、自然条件、

28、圃地区划和固定资产、苗圃平面图、人员编制等如情况发生变化,随时修改补充 12.3 技术管理档案的内容包括:苗圃土地利用和耕作情况;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各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各项作业的实际用工量和肥、药、物料的使用情况 12.4 科学试验档案的内容包括:各项试验的田间设计和试验结果、物候观测资料等 12.5 苗圃档案要有专(兼)人记载,年终系统整理,由苗圃技术负责人审查存档,长期保存。 DB21/T 22782014 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土壤消毒常用药剂 表A.1 土壤消毒常用药剂 药剂名称 剂型 防治病、虫害种类 用法用量 备注 硫酸亚铁 2%3%水剂 灭菌 每平方米用药液4kg5

29、kg,浇在土壤中。 5天7天后播种。 五氯硝基苯 粉剂 立枯病、猝倒病 每平方米用 75五氯硝基苯 4g、代森锌 5g两药混合后,与适量细土混拌,制成药土,播种时下垫上盖。 此法对防治由土壤传播的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辛硫磷 (40%) 乳油 小地老虎、金龟子等 每平方米用药2g,混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拌于土壤中。 DB21/T 22782014 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种子常用消毒药剂 表B.1 种子常用消毒药剂 名 称 使 用 方 法 备 注 高锰酸钾 用0.5%的溶液浸种2h3h,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胚根突破种皮的种子不宜用此法 硫酸铜 用0.2%0.5%溶液

30、浸种2h3h,浸种消毒后清水洗净 播种前3d5d进行即可 硫酸亚铁 用0.5%1%的溶液浸种2h,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 敌克松 用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5%DB21/T 22782014 2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苗圃常用除草剂 表C.1 苗圃常用除草剂 药名 剂型 用法用量 (g/m2) 残效日期(d) 备注 除草醚 可湿粉 喷雾,芽前除草,0.5 20 拿捕净 20%乳油 喷雾,茎叶处理,0.1 28 果尔 (割地草) 24乳油 喷雾,茎叶处理,0.1 60 拿捕净、果尔混施效果好。 DB21/T 22782014 3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苗圃病虫害防治常用

31、药剂 表D.1 苗圃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 名称 防治对象 用法 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 立枯病、白粉病、炭疽病 800倍1000倍液,10d15d喷洒一次,连续3次5次 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 立枯病、白粉病、菌核性根腐病 800倍1000倍液,10d15d喷洒一次,连续3次5次 敌克松(70%可湿性粉剂) 立枯病、菌核性根腐病、炭疽病 800倍1000倍液,10d15d喷洒一次,连续3次5次 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 炭疽病、白粉病、赤枯病、叶斑病、立枯病 800倍1000倍液,10d15d喷洒一次,连续3次5次 辛硫磷(50%乳油) 地下害虫、食叶害虫、蚜虫 制成毒土施入土中、80

32、0倍1000倍液在傍晚喷雾 DB21/T 22782014 4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容器规格 表E.1 容器规格 容器规格(cm) 苗龄 直径 高 备注 2 56 1012 34 68 1518 45 812 1820 56 1821 2123 67 2123 2325 78 2528 3035 89 2832 3640 播种苗采用直径 5cm6cm、高10cm12cm的容器,可培育2年生容器苗。培育大苗按适宜株行距移栽,最高可培养 2.5 米左右造林、绿化苗。 DB21/T 22782014 5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嫁接方法 表F.1 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 技 术 要 点 备注

33、 髓心形成层 (1)选取顶芽饱满,长8cm10cm接穗,保留顶端10束左右的针叶,去除其余针叶。 (2)先将接穗的一面削成斜面,然后在其背面从顶芽针叶附近逐渐切至髓心,顺着髓心纵向削去半边接穗。 (3)砧木为3年4年生容器苗,嫁接部位与接穗同粗或略粗,切面长度同接穗一致。(4)将接穗切面贴在砧木的切面上,形成层相互对正,用伸缩性强的塑料条从上至下缠绕,绑紧。待接穗成活后,剪除砧木顶梢,翌年春季松绑。 芽端楔接法 (1)选取顶芽饱满,长6cm8cm接穗,摘除全部针叶。 (2)在贴近顶芽下端两侧削成3cm4cm长的楔形斜面。当砧木比接穗粗时,接穗下端削成偏楔形,即一侧较厚,另一侧稍薄,有利于接口密

34、接;当砧木与接穗粗细一致时,接穗可削成正楔形,这样不但利于砧木含夹,而且两者接触面大,有利于愈合。(3)去除砧木顶芽及以下当年生主枝的针叶,并把切口削成光滑平面,用嫁接刀片从砧木削断面髓心处垂直劈下,劈口长3cm4cm。 (4)砧木劈开后,用嫁接刀轻轻撬开劈口,将削好的接穗迅速插人,使接穗与砧木两者形成层对准。然后用塑料条绑紧。成活后,翌年春季松绑。 侧劈接法 (1)选取顶芽饱满,长8cm10cm接穗,保留顶芽十几束针叶,拔除其余针叶。 (2)先用嫁接刀自接穗顶芽以下1cm处按与髓心成30度的交角向下切削,至髓心转为纵切,直达接穗末端,再转过接穗另一面,自顶芽以下1cm处切至形成层,刀刃沿形成

35、层纵切至接穗末端。将接穗末端修成楔形。 (3)砧木同样在顶芽附近保留针叶十几束,以下当年生30cm范围内的针叶全部拔除。切削砧木按上述切削髓心切面的方法进行,当切口长达8cm10cm时停止切削。 (4)将接穗的髓心切面向里,插入砧木的切口内,用伸缩性强的塑料条自下而上缠绕,绑紧。待接穗成活后,剪除砧木顶梢,翌年春季松绑。 DB21/T 22782014 6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樟子松裸根苗质量分级 表G.1 樟子松裸根苗质量分级 苗木等级 产量指标 级 级 综合控制指标 株/m2 、级苗百分率 苗龄 地 径 cm 苗 高 cm 根 系 长 度 cm 侧 根 条 数 根 茎 比 (干重)

36、 地 径 cm 苗 高 cm 根 系 长 度 cm 侧 根 条 数 根 茎 比 (干重) % 1-0 0.20 8 25 13 0.45 0.15 5.5 23 12 0.40 700800 90 2-0 (切根) 0.55 18 30 15 0.40 0.45 15 25 13 0.35 300400 90 1-1 (移栽) 0.55 16 28 15 0.42 0.45 14 24 13 0.40 苗干直,顶芽饱满,针叶完整,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300400 88 注1: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注2: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注3:1-1表示2年生移植苗

37、,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一年。 DB21/T 22782014 7 表G.2 樟子松容器苗质量分级 苗木等级 级 苗 级 苗 序号 苗龄 地径 cm 苗高 cm 容器苗根团宿土能力 地径 cm 苗高 cm 容器苗根 团宿土能力 综合控制指标 、级苗 百分率 % 适用范围 1 0-1 0.20 7 0.15 5 85 全省 2 1-1 0.50 15 0.31 12 85 全省 3 1-2 0.94 28 0.80 23 82 全省 4 1-3 1.05 66 0.84 58 95 全省 5 1-4 1.40 84 1.00 75 95 全省 6 2-1 0.70 28 0.50 23 83

38、全省 7 2-2 0.90 40 0.70 37 86 全省 8 2-3 1.30 75 提苗不脱袋,扒袋后,根团完整,散土率5%。 1.00 66 提苗不脱袋,扒袋后,根团完整,散土率10%。 顶芽饱满,苗木色泽正常,针叶完整,充分木质化。 90 全省 注1:0-1表示1年生播种容器苗,未经移植。 注2:1-1表示2年生容器苗,1年生苗移栽容器内一次,栽后继续培育一年。 注3:2-2表示4年生容器苗,2年生移植苗通过移栽容器内一次,移栽后培育两年。 注4:2-2-2表示6年生容器苗,2年生移植苗通过两次容器移栽,第一次、第二次(换杯)移栽后均培育两年。 DB21/T 22782014 8 附

39、 录 H (资料性附录) 苗木抽样调查方法 H.1 划分调查区: 将树种、苗木种类、苗龄、作业方式都相同,苗木质量、密度基本一致的划分为一个调查区,量测每个调查区的施业面积和净面积,同时一定的顺序,床(垄)编号。 H.2 设置样地 H.2.1 产量调查要在所调查的面积内,设置15块20块样地。质量调查取样株数60株150株。 H.2.2 将样地较均匀的分布在调查区内。 H.3 调查样地内苗木数量、质量和计算精度: H.3.1 数清每块样地内的苗木株数(废苗除外),用系统抽样法,抽取一定数量(80株150株)的苗木,测量苗高、地径,分别计入表I. 1、表I. 2内。 H.3.2 按下列公式计算精

40、度: 平均数: =niXinX11 (1) 样本标准差: 1122=nXnXSnii(2) 标准误: nSSx = (3) 相对误差: 100% = XSxtE (4) 精度: %1% EP = (5) 变动系数: 100% = XSC (6) DB21/T 22782014 9 补设样地(株)数: 2nE ctn = (7) 式中: n 样地(株)数或样本单元数; t 可靠性指标(粗估时可靠性定为90%,则t1.7); c 变动系数; E 允许误差百分比(精度为95%,E5%); S 粗估标准差(允许误差的百分数); 粗估样地的平均数; i 第i个样本单元观察值; H.4 计算苗木质量、产量

41、 根据育苗面积和样地(株)调查结果,计算出每个树种的各级苗木的产量、质量,填入附录J育苗技术管理档案中的育苗生产完成情况统计表内。 表H.1 苗木产量精度计算表 树种 苗木种类 苗龄 作业方式 施业面积 m2 净面积 m2 样地面积 m2 样群号 各样群株数xi 各样群株数的平方值xi2 精度及产量计算 12 3 调查日期: 调查人: 计算人: 表H.2 苗木质量精度计算表 样株号 地径D 地径平方值D2 苗高H 苗高平方值H2 精度计算 1 2 3 4 5 6 7 8 合 计D= D2= H= H2= 调查日期: 调查人: 计算人: DB21/T 22782014 10 表H.3 苗木调查汇总表 _县_苗圃 单位:cm 可 供 造 林 用 苗 数 切根 级苗 级苗 树 种 苗木 种类 育苗方式 苗 龄 面 积 总产 苗量 合 计 平均苗高 平均 地径 根 系 数 根 茎 比 平均苗高 平均地径 根 系 数 根 茎 比 平均苗高 平均地径 根 系 数 根 茎 比 汇总人: 日期: 表H.4 表H.4苗木外业调查表 _地(市)_县_村 苗圃名称_树种_苗龄_苗木种类_ 育苗方式_ 育苗地总面积 m2 育苗地净面积_ m2 垄数 育苗地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