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2729-2017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16643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 T 2729-2017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DB21 T 2729-2017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DB21 T 2729-2017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DB21 T 2729-2017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DB21 T 2729-2017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40 B 64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2729-2017 代替DB21/T 1365-2005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ommercial timber plantation construction 2017-02-23 发布 2017-03-23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21/T 2729-2017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造林. 2 5 抚育管理. 4 6 病虫害防治. 6 7 护林防火. 6

2、8 采伐. 6 9 监测. 6 10 档案管理. 6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树种(组)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 . 7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主要树种组划分. 11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主要树种(组)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 . 12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主要树种(组)间伐的开始期、间隔期及强度 . 18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主要树种(组)轮伐期. 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1/T 1365-2005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DB21/T 1365-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订了“相关术语和定义”(见3

3、)、“病虫害防治”(见6)、“护林防火”(7)、“采伐”(8)。 将“栽培技术”更名为“造林”(4);将“栽培区域划分”、“树种组及计算标准年龄”、“经营指标”并入“造林”并进行了修订(4)。 增加了“抚育管理”(见5)、“监测”(见9)、“档案管理”(10)。 删除了“薪炭林”相关内容、“规划设计与技术档案”。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厅外资项目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丛健、张丽杰、孙跃志、苏霁虹、李国东、段晓琦、李东旭、邹东明、刘源森、秦静、陈清霖、张宇、刘春苹、金志刚、赵实、张俊信、李国忠、白海霞、卜军、崔子慕、周狄、赵雪崴、赵衍宇、赵博文、魏斌、

4、胡丹、史凯航、初宝顺、王鹏、陈敏、孙舒乐、毕成君、赵大江 本标准于200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DB21/T 27292017 1 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商品用材林的术语和定义、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采伐、监测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5、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078 速生丰产用材林检验方法 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706 速生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 DB21/T 353 森林防火技术规程 DB21/T 706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 927 杨树人工林栽培技术 DB21/T 1724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 DB21/T 2590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1/T 2597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DB21/T

6、27292017 2 用材林 以培育和提供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 3.2 人工商品用材林 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 3.3 树种组 为经营和统计的方便,可把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近似,并且经营措施基本一致,年生长量相似的树木品种合并成组。 4 造林 4.1 主要树种(组)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 主要树种(组)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参见附录A。主要树种(组)划分参见附录B。 4.2 造林地选择 4.2.1 杨树 杨树造林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层厚度1m以上,土壤质地为沙壤或轻壤和中壤,地下水1m3m,土壤pH值6.58.0,含盐量低于0.3%,石砾含量低于20%,远

7、离杨树病虫源地60m以上。 4.2.2 针叶树 落叶松、红松造林要在适应区内选择坡度较缓,土层厚度30cm以上,pH值5.77的棕壤或暗棕壤地块。 4.2.3 其它树种 其它树种要在适应区内选择有利于生长的地块。 4.3 整地 杨树造林地要求全面整地。全面清除杂草、树木和伐根,用拖拉机全面翻、耙、压,翻地深度25cm 以上,耙碎土壤,镇压平整。 落叶松、红松等树种,在造林的前一年上冻前或秋末采取穴状整地,将穴内草皮、土块打碎,拣出石块、残根、枯枝等杂物,穴内全垦,并保持原土层不乱。按设计的密度进行定点挖穴,穴点分布要相对均匀,栽植穴的规格:杨树应为50cm50cm50cm或60cm60cm60

8、cm;DB21/T 27292017 3 落叶松组或红松组应为30cm30cm25cm或20cm20cm20cm。其它树种根据苗木根系的实际情况确定。 4.4 苗木 4.4.1 规格 4.4.1.1 杨树 中生杨树组采用2-1整株造林,苗高2m以上,地径2cm以上,根长30cm以上,侧根发达;速生杨树组采用1-0截干苗造林,地径1.8cm以上,根长25cm以上,根桩高20cm40cm。 4.4.1.2 针叶树 落叶松与红松采用母树林和种子园或优良种源的采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苗木,并达到GB 6000中级和级苗木。 4.4.1.3 其它树种 其它树种采用GB 6000级苗木造林。 4.4.2 出圃

9、 4.4.2.1 起苗时间 起苗的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或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随起随栽。 4.4.2.2 分级 起苗要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不伤顶芽。起苗后要进行苗木分级,苗木分级具体按GB 6000执行。 4.4.2.3 运输 不能及时移植或包装运往造林地的苗木,要临时假植。运输苗木根据苗木种类、大小和运输距离,采取相应的包装方法,如用稻草捆包水浸,并用苫布遮严,以免风吹、日晒、失水和冻害,有条件的可冷藏运输。要求做到保持根部湿润。 4.4.3 处理 将合格苗木根系全部浸入水中1d2d,或挂满泥浆,以备造林。 4.5 栽植 4.5.1 时间 DB21/T 27292

10、017 4 杨树、刺槐的截干苗以秋末、上冻前为宜;落叶松、红松和其它树种以春季返浆前为宜;容器苗可雨季栽植。 4.5.2 方法 按GB/T 15776执行。 4.5.3 初植密度 造林初植密度以林木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合理初植密度,应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造林树种或品种、经营管理水平等确定。主要树种(组)适宜栽植密度按GB/T 15776执行。 4.6 补植 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植苗造林的补植应用同龄苗木。造林成活率85%需进行补植,朝阳地区造林成活率70%需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41%的地块要重造。 5 抚育管理 5.1 林地管理

11、5.1.1 间种 杨树根据行距的大小可以进行间种,间种的年限视株行距大小及间种的作物而定,间种时必须在树的两侧各留0.5m的保护带,严禁间种影响幼树生长的作物。其它树种不能间种。 5.1.2 松土除草 5.1.2.1 杨树 杨树郁闭前的松土除草可结合间种进行,每年23次,连续抚育3年。间种结束后或未间种栽植3年后,每年秋季在行间采用拖拉机翻耕1次,其它树种不用翻耕。 5.1.2.2 落叶松 落叶松造林后连续幼林抚育3年5次,即第1年2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幼林抚育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下旬至8月上旬。每年2次抚育的间隔期在20天以上。 5.1.2.3 红松 红松幼林抚育5年,每年1次。 5.

12、1.2.4 其它树种 DB21/T 27292017 5 其它树种参照落叶松执行。 5.1.3 施肥 杨树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的经济效益确定是否施肥。对于进行林农复合经营的林分在间种期间施肥可结合给农作物施肥进行,具体方法按DB21/T 927执行。其它树种可根据土壤缺肥情况自行确定。 5.2 林木管理 5.2.1 定株除萌 杨树截干苗造林,要及时定株除萌,当萌条长到15cm20cm时,要选留一个粗壮的萌条培育主干,其余萌条全部除去;在7月8月间,将杨树主干距根部1m以内树干上的侧枝全部剪去。 5.2.2 修枝 5.2.2.1 时间及强度 杨树2年3年生的幼树,要在冬季剪掉影响顶部生长的竞

13、争枝、卡脖枝。第3年冬季修掉第一轮枝,第4年修第二轮枝,以此类推,修枝3次4次,保证主干8m以下无侧枝,并要剪去主干上的萌条。红松、落叶松应在幼林郁闭后,当树冠下部出现2轮3轮死枝或枯枝,即开始修枝,修枝间隔期4年5年。修枝在树液停止流动后结合抚育间伐进行。杨树、红松及落叶松冠高比保持2:3或1:2,最后修枝高度8m处停止,其它树种修枝可参照执行。 5.2.2.2 方法 要使切口截面与树干平行,不留枝桩,切口断面力求最小,不得损伤树皮,切口平滑,枝底径 2cm以上的截面应涂抹油漆,防止病虫害侵入。 5.2.3 抚育间伐 5.2.3.1 时间 林分出现较明显的分化时开始进行抚育间伐。间伐的间隔期

14、及强度,应根据林分生长情况、初植密度、立地条件等因子综合考虑确定。 5.2.3.2 方法 抚育间伐方法及适宜保留株数具体按DB21/T 706执行。 5.2.3.3 主要树种(组)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 主要树种(组)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参见附录C。 5.2.3.4 开始期、间隔期和强度 DB21/T 27292017 6 主要树种(组)间伐的开始期、间隔期和强度参见附录D。 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贯穿于营造林全过程,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协调使用各种防治方法,提高森林抗御有害生物的能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具体按DB21/T 2597和DB21/T 2590执行。 7 护

15、林防火 具体按DB/T 21-353-90执行。 8 采伐 8.1 时间 达到轮伐期年龄的树木可以采伐,采伐要在秋季或冬季进行。主要树种轮伐期参见附录E,其它树种具体按DB21/T 706执行。 8.2 方式 采用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单个伐块面积最大不应超过5hm210hm2。具体采伐技术按LY/T 1646执行。 9 监测 9.1 标准地设置 造林面积大的地块要设立标准地。标准地以小班为单位,设置一块有代表性固定标准地,标准地面积可视株行距大小而定,一般以50株100株树所含面积为宜(不小于600m2)。 9.2 标准地监测 逐年观测记载实施的各项技术措施及效果,杨树、落叶松、刺槐每2年对标

16、准地进行1次调查。其它阔叶树5年以上调查1次,针叶树10年以上调查1次,要测量树高、胸径、计算蓄积量、生长量。 10 档案管理 具体按LY/T 1078执行。 DB21/T 27292017 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树种(组)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 表A.1 杨树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 栽培区 自然概况 重点地区 a中南部平原区 降水量 (5701000)mm 平均气温 (89.4) 积 温 (35003600) 无霜期 (169197)d 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鞍山市(除岫岩县)、葫芦岛市(除建昌县)、辽阳市(除灯塔市),凌海市、东港市、北镇市 b中北部平原区 降水量 (520680)

17、mm 平均气温 (6.57.9) 积 温 (31003400) 无霜期 (145170)d 阜新市、沈阳市、铁岭市,灯塔市、黑山县、义县 c东部山地区 降水量 (7301100)mm 平均气温 (57.8) 积 温 (28003200) 无霜期 (103173)d 丹东市(除东港市)、本溪市、抚顺市,西丰县,岫岩县 d西部山地丘陵区 降水量 (350570)mm 平均气温 (6.58.3) 积 温 (30003300) 无霜期 (144162)d 朝阳市,建昌县 DB21/T 27292017 8 表A.2 落叶松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 栽培区 自然概况 重点地区 最适栽培区 降水量 (80014

18、00)mm 平均气温 (56) 积温 (27003200) 无霜期 140d 丹东市北部、本溪市、抚顺市,铁岭市东部 一般栽培区 降水量 (750850)mm 平均气温 (68) 积温 (30003400) 无霜期 (140160)d 丹东市南部、鞍山市东部和北部、辽阳市,大石桥市、盖州市 DB21/T 27292017 9 表A.3 红松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 栽培区 自然概况 重点地区 最适栽培区 降水量 (7001100)mm 平均气温 (59) 积 温 (27003200) 无霜期 (103173)d 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西丰县、铁岭市东部、岫岩县 一般栽培区 降水量 (600900)

19、mm 平均气温(6.110.4) 积 温 (28003400) 无霜期 (103173)d 大石桥市、海城市、辽阳县、灯塔市 DB21/T 27292017 10 表A.4 其它主要树种(组)栽培区域及自然概况 树种 栽培区 自然概况 重点地区 云冷杉 栎树 最适栽培区 平均气温 (56) 降水量 (8001200)mm 无霜期 140d 积温 (27003200) 丹东市、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东部、岫岩县 栎树 一般栽培区 平均气温 (68) 降水量 (750850)mm 无霜期 (140160)d 积温 (30003400) 鞍山市北部、辽阳市,大石桥市、盖州市 最适栽培区 平均气温6

20、降雨量600mm 大连市、鞍山市、辽阳市、营口市、沈阳市 樟子松 油松 一般栽培区 平均气温6 降雨量600mm 锦州市、阜新市、葫芦岛市、朝阳市、铁岭市西部 最适栽培区 降雨量600mm 平均气温 (7.59.4) 大连市、鞍山市、辽阳市、营口市、丹东市南部 刺槐 一般栽培区 降雨量600mm 平均气温 (5.59.1) 锦州市、朝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铁岭市、沈阳市 注:云冷杉包括红皮云杉、冷杉、北美乔松等。油松包括油松、赤松、黑松等。栎树包括蒙古栎、辽东栎、麻栎、栓皮栎等。 DB21/T 27292017 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主要树种组划分 表B.1 主要树种组划分 树种

21、组 树种 中生杨树组 包括小钻杨、北京杨、赤峰杨、白城杨、小黑杨、辽胡1号杨、辽胡2号杨、新疆杨、银中杨等 速生杨树组 包括毛白杨、84K杨、辽宁杨、辽河杨、盖杨、荷兰3930杨、荷兰3016杨、沙兰杨、I-214杨、辽育1号杨、辽育2号杨、辽育3号杨、中绥4号杨、健杨、中辽1号杨等 落叶松 包括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 DB21/T 27292017 12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主要树种(组)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 表C.1 中生杨树组不同林龄中小径材低限生长量指标 a 区 b 区 c 、d 区 林龄 (A) 胸径 (cm) 树高 (m) 胸径 (cm) 树高 (m) 胸径 (cm) 树

22、高 (m) 2 3.0 3.1 2.9 3.0 2.9 3.0 3 4.1 4.5 3.9 4.0 3.6 4.0 4 5.7 5.8 5.4 5.0 5.1 5.2 5 8.4 7.2 8.0 6.4 7.2 6.6 6 11.9 9.0 10.9 8.1 9.5 8.1 7 14.9 11.4 13.7 10.3 11.2 10.2 8 17.5 13.4 16.6 12.0 13.3 12.0 9 19.3 15.0 18.6 13.4 15.2 13.4 10 20.5 16.1 19.5 14.4 16.7 14.5 11 21.3 16.8 20.2 15.1 18.2 15.1

23、12 22.0 17.6 20.9 15.8 19.3 15.9 13 22.7 18.2 21.6 16.4 20.4 16.5 14 23.3 18.9 22.1 17.0 21.5 17.0 15 23.8 19.5 22.6 17.6 22.0 17.7 DB21/T 27292017 13 表C.2 中生杨树组不同林龄大径材低限生长量指标 a 区 b 区 c 、d 区 林龄 (A) 胸径 (cm) 树高 (m) 胸径 (cm) 树高 (m) 胸径 (cm) 树高 (m) 2 3.0 3.1 2.9 3.0 2.9 3.0 3 4.1 4.5 3.9 4.0 3.6 4.0 4 5.7

24、 5.8 5.4 5.0 5.1 5.2 5 8.4 7.2 8.0 6.4 7.2 6.6 6 12.0 9.0 11.0 8.3 9.7 8.2 7 15.2 11.6 13.9 10.7 11.9 10.4 8 18.2 13.8 16.9 12.5 14.1 12.2 9 21.0 15.6 19.5 14.0 16.3 13.8 10 23.1 16.9 20.6 15.1 18.5 15.0 11 24.9 18.0 21.9 16.2 20.4 16.1 12 26.5 19.1 23.6 17.4 22.2 17.0 13 28.4 20.0 24.9 18.5 23.8 17

25、.9 14 30.0 20.5 26.0 19.6 25.0 18.8 15 31.8 20.9 27.1 20.1 26.0 19.7 DB21/T 27292017 14 表C.3 速生杨树组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 大径材 中小径材 a 区 b 区 a 区 b 区 林龄 (A) 胸径 (cm) 树高 (m) 胸径 (cm) 树高 (m) 胸径 (cm) 树高 (m) 胸径 (cm) 树高 (m) 2 6.0 6.8 5.5 6.0 3.0 2.0 2.0 1.8 3 9.5 8.7 9.0 8.0 6.5 3.5 6.2 3.3 4 13.0 11.6 12.5 11.0 10.0 5.4

26、 9.2 5.0 5 16.5 14.5 15.5 13.8 13.3 7.6 11.2 7.2 6 20.0 16.0 19.0 15.0 16.4 10.6 14.0 10.0 7 23.5 17.2 22.0 16.0 19.5 13.5 16.8 12.5 8 26.5 18.4 25.0 17.1 22.6 16.0 19.8 14.0 9 30.0 19.7 27.5 18.2 25.9 18.2 22.6 15.5 10 32.0 21.0 30.0 19.3 30.0 20.1 25.0 16.5 11 34.0 22.1 32.0 20.4 12 35.5 22.9 33.5

27、 21.5 13 37.0 23.8 34.5 22.5 14 38.2 24.6 36.0 23.4 15 40.0 25.3 37.0 24.1 DB21/T 27292017 15 表C.4 日本落叶松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 林龄 最适栽培区 一般栽培区 (A) 胸径 树高 蓄积量 (m3/hm2) 胸径 树高 蓄积量 (m3/hm2) (cm) (m) 年平均 总生长 (cm) (m) 年平均 总生长 3 1.8 1.2 4 2.4 1.6 5 3.7 3.3 3.4 17.1 2.9 2.3 2.2 11.1 6 4.5 4.1 4.1 24.6 3.7 2.8 2.7 16.1 7

28、 5.3 4.9 4.8 33.9 4.5 3.5 3.3 23.2 8 6.2 5.8 5.5 43.6 5.4 4.4 4.1 32.4 10 8 7.6 6.5 64.5 6.7 6.4 5.5 54.2 12 9.8 9.4 7.3 88 8.1 8.3 6.4 77.3 14 11.1 11.4 8.2 115.3 9.5 10 7.1 99.9 16 12.3 13.1 8.9 142.8 10.8 11.6 7.7 123.7 18 13.6 14.7 9.3 168.2 12.1 13 8.1 146.3 20 14.9 16.4 9.7 193.4 13.1 14.2 8.4

29、 168.1 22 16 17.3 9.8 216 14.2 15.3 8.6 189.2 24 17.3 18.4 9.9 237 15.5 16.2 8.7 208.2 26 18.4 19.4 10 258.4 16.6 17 8.7 225.6 28 19.4 20.3 9.9 277.1 17.6 17.7 8.6 241.6 30 20.5 21 9.8 293 18.5 18.3 8.5 256.2 32 21.6 21.7 9.8 308.3 19.4 18.7 8.4 268 34 22.7 22.2 9.4 320.5 20.7 19.2 8.2 280.3 36 23.4

30、 22.7 9.2 331.8 21.7 19.6 8.1 290.8 38 24.8 23.2 9 342.9 22.6 19.9 7.9 298.1 40 25.7 23.6 8.8 351.9 23.5 20.2 7.7 307.7 DB21/T 27292017 16 表C.5 长白落叶松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 最适栽培区 一般栽培区 树高 胸径 蓄积量 (m3/hm2) 树高 胸径 蓄积量 (m3/hm2) 林龄(A) (m) (cm) 年平均 总生长 (m) (cm) 年平均 总生长 5 2.8 2.2 2.2 2 6 3.5 3 2.8 2.7 7 4.4 3.7 3.5 3.3

31、 8 5.3 4.4 4.3 3.9 9 6.2 5.2 5.2 4.6 10 7.0 5.9 6.8 68 6.0 5.4 5.8 58 12 8.5 7.3 7.8 94 7.8 6.8 7.0 84 14 9.9 8.8 8 112 9.1 8.3 7.2 101 16 11.4 10.2 8.1 130 10.5 9.7 7.4 118 18 12.9 11.7 8.3 149 12.2 11.2 7.5 135 20 14.5 13.0 8.3 166 13.6 12.4 7.6 152 22 15.7 14.1 8.4 185 14.7 13.4 7.6 167 24 16.9 1

32、5.3 8.4 202 15.8 14.5 7.7 185 26 18.1 16.4 8.4 218 16.8 15.7 7.7 200 28 19.1 17.4 8.4 235 17.9 16.7 7.7 216 30 20.1 18.5 8.4 252 18.9 17.8 7.7 231 35 22.6 21.0 8.4 294 21.1 20.3 7.7 270 40 24.6 23.5 8.3 332 23 22.5 7.5 300 DB21/T 27292017 17 表C.6 红松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 最适栽培区 一般栽培区 林龄 (A) 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 平均树

33、高(m) 平均胸径(cm) 10 3.6 5.3 2.5 4.0 15 6.2 8.6 4.8 7.0 20 9.6 12.3 7.3 10.5 25 11.6 16.2 9.8 13.5 30 14.0 18.1 12.1 16.6 35 16.1 22.2 14.2 18.5 40 18.1 23.9 16.1 22.1 45 19.8 28.3 17.8 23.6 50 21.2 29.7 19.4 27.7 55 22.5 30.7 20.7 29.0 60 23.7 31.7 21.8 29.9 注:林龄不包括苗龄。 DB21/T 27292017 18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34、主要树种(组)间伐的开始期、间隔期及强度 表D.1 主要树种(组)间伐的开始期、间隔期及强度 间伐开始期 间伐间隔期 间伐强度 树种(组) (林龄 A) (A) (%) 中生杨树组 68 1030% 速生杨树组 57 1030% 红松 1318 3 1030% 落叶松 913 3 1030% 刺槐 57 2 1030% DB21/T 27292017 19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主要树种(组)轮伐期 表E.1 主要树种(组)轮伐期 培育方向 树种 轮伐期 (A) 平均胸径 (cm) 中生杨树组 815 16 速生杨树组 613 14 日本落叶松 1540 12 长白落叶松 1840 12 红松 3080 20 中小径材 刺槐 415 8 中生杨树组 16 22 速生杨树组 13 25 日本落叶松 41 25 长白落叶松 41 25 红松 81 30 大径材 刺槐 16 20 A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