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16810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各子详细信息妻(正室) 老三(20 岁,天性顽劣) 、老二(22 岁,老成持重)妾一(侧室) 老大(25 岁,天慧聪颖)妾二(侧室) 老四(18 岁,智勇双全)A老三 B老四

2、 C老大 D老二3.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浓厚的部族色彩 B.浓厚的宗族色彩 C.浓厚的神权色彩 D.浓厚的等级色彩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5秦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

3、府高官应是( )- 2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6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7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4、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9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专制皇权C发展地方经济 D防止地方割据10 “(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 ”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 )A唐朝的尚书省 B明朝的内阁C清朝的军机处 D清朝的议

5、政王大臣会议11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3 -1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

6、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3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 ,第二次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 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 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B

7、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C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 D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14 “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15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 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 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 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8、)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 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6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加17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 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4 -181912 年 3

9、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 “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D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19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20有人认为“五四”提出

10、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西方、传统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A “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C “五四”仅是探索史的一部分D “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21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国共产党)在 1922 年和 1923 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 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

11、“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22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 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 5 -23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 1917 年至 1931 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 B.拒绝张杨兵谏.导致西安事变C.组织徐州会战

12、D.组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24.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到 1949 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共一大成立D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25.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 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

13、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二、材料题(26 题 16 分 ,27 题 20 分,28 题 14 分,共 50 分。 )26 (16 分)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方法一 史料研习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帝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

14、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 “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 6 -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议政大臣(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态度和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2 分)(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丞相制度

15、有怎样的变化?材料三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是如何演变的。(6 分)方法二 规律认识(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中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4 分)方法三 观点探讨材料四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的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4)结合材料四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4 分)27.(20 分)

16、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 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

17、丹鸡盟” ,随后,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图 1、图 2、图 3 分别在 1858 年 4 月、1860 年 12 月、1900 年 7 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 Punch。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7 -图 1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 2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 3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四 从 l840 年到 l949 年,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

18、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 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1 分)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1 分)(2)根据材 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6 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 ,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8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 分)

19、 28(14 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 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日东史郎日记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 8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 枪杀中

20、国军俘虏 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我 7 岁时,你叔叔 4 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 分)(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价?(4 分)(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 日本人,但对南京大

21、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调?这说明了什么?(4 分)(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并说明理由。除此还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证据?(3 分)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5 BACDB 6-10 CBADC 11-15 BCCCB 16-20 BDAAC 21-25 BCADB 2、材料题:3 小题,共 50 分26.答案 (1)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 分)(2)变化: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 (3 分)演变: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对军国大事有决定权,雍

22、正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 9 -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明显被削弱;乾隆帝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3 分)(3)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权,使其相互牵制。(4 分)(4)皇帝制度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皇权独尊,极易形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4 分)27.答案(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分)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 (1 分)(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2 分)成因:英国工业革

23、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败没落。 (2 分)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分)(3)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分)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思想上: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经济工业化进程。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8 分)(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等) (2 分)28.答案 (1

24、)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3 分)(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认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4 分)(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 (4 分)(4)材料一或者材料三并自圆其说即可。实地考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考古发掘、查阅当事人所做的记录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但至少写出两种途径)(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