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16948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 生态环境恶化 C. 技术人才外流 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2.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 B. C. D. 【答案】1. A 2. A【解析】人口迁移率是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1. 根据材料

2、,人口迁移率是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时期前人口迁入多,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A 对。人口迁移率下降,但仍是正值,说明生态环境恶化、技术人才外流、本地人口大量外迁不是主要原因,B、C、D 错。2.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图中最高的时期是,A 对。、时期明显较小,B、D 错。人口迁移率高,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各值较小,C 错。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

3、 -3. 由图文信息可知 ( )A. 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 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4. 图示时刻 ( )A. 东经 10各地处于夜 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答案】3. C 4. B【解析】试题分析:3. 图示以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由西向东,M 位于 N 的东北,A 错;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说明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N 出现极昼,M 昼夜平分,B 错、C 正确;甲乙在同一条经线上,越靠近南极日出越早,D 错。选 C 正

4、确。4.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东经 10各地并不完全处于夜,A 错;MN 是晨线,N 所在经线是0:00,是新一天的开始,所以澳大利亚与英国不在同一日,B 正确;全球属于夜的范围等于昼,C 错;此日是 12 月 22 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靠近近日点的地方,D 错。选 B 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日照图判读。【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日照图判读。日照图最关键的先要确定地球自转,已知是东半球图,再根据图示大陆信息可判断是南半球图,可画出自转方向;以此可确定,曲线 MN 是晨线;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即 N 是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

5、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 3 -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6.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7.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答案】5. C 6. D 7. C【解析】试题分析:5. 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

6、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在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大,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6. 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7. 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考点: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 B. C. D. 9. 若为石灰岩,则与接触地

7、带易形成 (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页岩 D. 砾岩 【答案】8. C 9. B【解析】试题分析:- 4 -8. 沉积岩先沉积的下,后沉积的在上,因此沉积岩由先到后的顺序是;岩浆岩只会侵入到已形成的岩层中,因此岩浆岩形成晚于沉积岩,同理形成晚于,因此图中岩石形成先后顺序是,C 正确。9. 是岩浆,岩浆温度高,石灰岩受热形成大理岩,因此与接触地带易形大理岩,B 正确。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拓展】判断地质事件先后顺序的方法是: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沉积岩由先到后的顺序是。后形成的岩层把先形成的都覆盖了,如图中覆盖了,因此形成晚于,覆盖了,形成晚于。下图为“北半球某

8、陆地局部图” ,图中 X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 100 米), X 数值为 500 米,L 为河流,对角线 ab 为经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 图中 A 处的海拔可能为 ( )A. 450 米 B. 489 米 C. 555 米 D. 605 米11. 沿图中经线 a 到 b 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0. C 11. C【解析】- 5 -11. 结合上题分析,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故从 a 到 b 总趋势是高度逐渐降低,但经过 A 时海拔略有升高,故 C 项曲线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点睛:剖面线的判定: 对于已绘出的剖面图,如何确定在原等高线地形图上是沿

9、哪条剖面线绘制的,以及将剖面图上的某点还原到原等高线地形图上,其方法如下: 、看形状: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看关键点的海拔: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看制高点的海拔: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10、。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6 -材料三 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半球。在材料三中,D 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气压带或_风带(填序号)的控制而形成的。(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其分布的规律是_。在材料三的A、B、C、D 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 A 处分布面积比 B 处大的原因。(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 A 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北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 C(3)A 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

11、深入大陆内部;B 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4)有利:热量充足,光照强。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不利于作物生长。【解析】 (1)结合风带中盛行风风向的偏向判断为北半球;D 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2)结合该气候特征可知,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图示中欧洲西部为主要分布区。(3)结合大气环流,考虑地形影响进行分析。- 7 -(4)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13.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某大城市 19492012 年发展

12、统计图。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业;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紧张。(3)问题: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措施: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大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解析】试题分析:(1)

13、由图可直观看出: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 8 -市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2)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紧张,郊区土地价格升高,种植粮食作物成本升高,所以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以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业为主,蔬菜、花卉等农产品附加值高,利润高。(3)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能提高土地的下渗量;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防止城市洪涝灾害。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化的影响。14. 【旅游地理】近年来,一种不同于

14、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 3 位旅游者结伴拟于 4 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 3 196 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答案】海拔较高(3 000 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解析】试题分析: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该地具有海拔较高、气温

15、低、多大风、空气稀薄等特点。根据海拔较高(3000 米以上) ,可知含氧量偏低,需要自带氧气袋(瓶) 、抗缺氧药品等;海拔高,气压低,水不易沸腾,沸点低,需要带高压锅;高海拔,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需要防晒物品;高原山地的地形,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大,需要防寒衣物;该季节为春季,此时多大风天气,需要防风帐篷等。【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开展旅游活动的前期准备15. 【环境保护】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 年至 2010 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9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解析】试题分析: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加剧水资源短缺,防治措施可以从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回答。考点: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