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6951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9 月月考试题(扫描版)234567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 24 小题,48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C试题解析:商代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离心力;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以血缘为纽带,确定了诸侯的权力和义务,诸侯国较商代方国受王权的控制更强,故选 C 项。商代方国臣服于商王,商王的地位高于方国首领,不选 A 项。周代封国虽然较商代方国受王权的控制更强,但周代封国有较大的独立性,B 项夸大了周王对

2、诸侯的控制力,不选 B 项。虽然西周诸侯中王族占了大多数,但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血缘关系已经影响到了国家政权,所以不选 D 项。考点:商周的政治制度。2B试题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业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数量是不同的,故B 项正确。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 A 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 C 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 D 项错误。考点:商周政治制度。3B试题解析:姬姓贵族属于同姓诸侯,从其封国的地理位置看正确。诸侯国分布的地理位置说明西周的疆域扩大了,故正确,不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

3、子继承制,故不正确。所以答案选 B。考点:分封制、宗法制。4.C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领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诸侯领土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周王如何开疆拓土,故 D 项错误。考点:分封制度。5.C试题解析: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考点:秦朝统一天下的条件。6.C试题解析:材料“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太尉之职,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太尉没有授予任何人,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

4、故 B 项错误;秦统一六国后设置太尉一职,但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故 D 项错误。考点: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7.B试题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 “中央官制之先河” ,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 B 项正确;御史大夫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 C 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 D 项错误。考点:秦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度。8A8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知识可知,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都属于制度,反映了大秦帝国时代国家管理制度化,A 符合题意;古代中国都是人治,选项不符合题意;礼仪与政治一直是紧密联

5、系的,C 不符合题意;整个中国古代都是专制而非民主政治,D 不符合题意。考点:秦朝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9.B试题解析:“在西汉,刺史每年 8 月巡行所部郡国” ,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这是西汉才有的,所以 A 项错误;“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盡,督大奸猾” ,可见西汉监察方式多样并且灵活,所以 B 项正确;但刺史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没有指明他上专门用来监察各地情况的,故 C 项是错误的;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 , “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是对自己管理范围的职责,并不是说明其

6、权限扩大,D 项不对。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监察制度。10.B试题解析:根据题干“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削弱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外朝,B 项正确。A、C、D 三项均属于中央常规官制,与题干中“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朝政治制度。11.A试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 “批降御笔处分” ,虽然出自“朕意” ,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 ,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

7、们“奏禀” 。可知皇帝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枢密院等大臣的限制,所以本题选 A,B 和 C 和 D 与材料信息不符。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宋代政治制度。12.D试题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使诸侯封土变小,从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正确;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从而导致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错误;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故正确。选D。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3.A试题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

8、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考点:明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4C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两大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故正确,答案选 C。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5.D试题解析:“完全”的表述的程度失当,故 A 项是错误的;勤政作风是是封建王朝的兴盛和治世的必要条件;B 项属于常识性错误,是错误的;而 C 项的表述康熙帝和乾隆帝都不涉及,是错的;材料反映的三位皇帝都涉及,故选 D 项。9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6.D试题解析:A 项在材料无体现,故 A 项错误;军机

9、处不是监察机构,B 项在材料无体现,故B 项错误;材料“有事无不综汇”不能说明军机处就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故 D 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军机处。17.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时期实行的,A 项不正确;发放津贴是伯利克里时期,B 项不正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时期,C 项不正确;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是梭伦时期,D 项正确。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18.A试

10、题解析:弹劾有控告和制裁的意思,与材料中意思相近,故 A 是正确答案。考点: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19.B试题解析:材料中“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说明作者对古希腊民主政治持批判态度,实质上作者是在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危害国家的稳定,故选 B 项。A、C、D 三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也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20B试题解析: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是雅典民主制度的规定,演说家却因其出类拔萃的辩才和对城邦内外事务的了解而拥有了特殊话语权则是在雅典民主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氛围,故不符合题意,上述史实证明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与公

11、民行使平等的权利有很大关系,故错误;所以排除 A,选 B。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21.D试题解析: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平民的利益,有权利要求还债,但有了限制,不能像习惯法一样去随意外置,所以 D 是正确的选项。考点:十二铜表法 。22.A试题解析:罗马法的发展过程是习惯法到成文法,最后是民法大全 ,形成法律体系,所以 A 项应该是正确答案。考点:罗马法,法律常识。23.C试题解析:公元 1 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形成。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都需要法律来化解,法律不断充实。考点:罗马法的发展。24.C试题解析:都是正确的知识点,而的十二铜表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

12、族的统治利益的法律,是错的。故选择 C 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比较、评价。10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52 分。第 25 题 30 分,第 26 题 22 分。 )25.(30 分)(1)目的:防止结党营私;方便皇帝控制科举,加强君主专制。 (4 分)特色:既测试举人对经义的掌握;又测试历史及时政;同时注重举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6 分) 。(2)观点: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观点是片面的。 (2 分)论述:唐朝:皇权相权是划分的,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2 分)唐朝三省长官皆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2 分)明朝:政

13、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2 分)明太祖时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实际上是由皇权完全兼并了相权,从而保证一切最高的军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2 分)(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行省为中央派出机构;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 (答出 2 点即可,满分 4分)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6 分)试题解析:第(1)小问从材料中“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史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 ,以及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

14、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 ”可得出结论。第(2)小问,可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句中可以分析出来结论;论述部分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来解释说明即可。第(3)小问从材料“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和历史作用。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科举制、唐明两代政治制度。26.(22 分)(1)特点:法律繁多,但仅仅

15、是维护封建皇权统治及各种特权的工具;法律的界限模糊,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8 分)相同点:皇权至上,皇帝的命令成为法律的来源之一,具有绝对的效力。 (2 分)(2)指导原则:自然法。 (2 分)表现:强调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2 分)(3) 不合理。 (2 分)全用语言,不作记录,很可能会出现诉讼过程的前后矛盾,不利于客观公正;(2 分)不用法律术语就会败诉,就会使一部分人,即使是受害者也因表述原因而败诉;(2 分)另外,向一部分不识字的人关闭了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大门。 (2 分)试题解析:第(1)小问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作答,相同点结合材料原话“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和“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效力。 ” 对比即可得出结论。第(2)小问从材料第一句话可认定是自然法。它的表现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来作答。第(3)小问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的内容可以判断是不合理的,原因是不作记录,要用法律11术语,还有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不识字的人肯定受影响,结合材料即可获得信息。考点:罗马法、古代中西法律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