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16952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 9 月月考试题(扫描版)234567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A 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 ”可见,百家同源,A 项是正确答案。其他的都不正确。考点:“百家争鸣”背景。2.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变法图强,故A、D 两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治大

2、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可得出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故 C 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法家思想。3.B试题解析:“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 B;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 A;C、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思想。4C 试题解析:反对儒家“入世” ,反对把时间和精力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去,这是道家的基本观点。因此,C 项符合题意。考点:春秋战国思想;“百家争鸣” 。5C 试题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一种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的思想体系,用思想上的统一来

3、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 C 项。考点:西汉儒家思想形成背景。6.C试题解析:本题关键信息“天子受命于天”及“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指出一切源自天,并且强调君臣关系,因而选 C 项。考点:西汉儒家思想。7.A试题解析:符合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所以带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符合题意;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在内容上的特点;说法错误,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与“天人感应”观不同。考点:董仲舒的儒家思想。8.C试题解析:选 C 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题干中数据的变化体现的是太学生人数的增加,说明入仕的儒生也在不断增加,这客

4、观上刺激了社会上进入太学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选 C 项。考点:西汉儒家思想;西汉教育。9.B试题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人伦即天理,故为二程的观点,选择 B。考点:程朱理学。10.B8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存心或者存理,其灭欲的目的都要将人束缚在伦理道德规范中,所以其核心是 B。考点:程朱理学。11.C试题解析:A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B 项不是材料信息中提及的,二人的主张都是理学,所以C 项是正确的,D 项说法是错误的。考点:理学,朱熹和王阳明的主张比较。12C试题解析: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 ,编辑增损吕氏乡约 ,把理学思想融入家礼和增损吕氏

5、乡约中,促进儒学的世俗化,故 C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 ,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排除 A;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非以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 ,编辑增损吕氏乡约为标志,B 错误;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涉及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D错误。考点:程朱理学。13.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是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要求了解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明清思想家新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明末思想家李贽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反对“三纲五常”对人们的束缚,他的思想主张和行为被当时称之为“离经叛道” 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 A

6、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 C 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 D 项错误,故选 C。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4C试题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无法得出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的结论,故 A 排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有定论的,故 B 项错误。 旧唐书是官修史书,维护封建正统,而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现了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特点,所以从材料可看出评价人物时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会相同,

7、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而不是在揭示历史的本质,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历史评价。15.B试题解析:君权神授、皇权至上是历代政治文化的共性,故 A 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文化专制加强,理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凸显,日益成为束缚思想的桎梏,而具有进步思想的思想家则被视为异端而遭受打击,故 B 项正确;忠孝伦理、家国同构并非明清独有,汉代以后历代都存在,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不存在开明统治,故 D 项错误。考点:明清思想。16.D试题解析: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

8、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结合这一观点可判断出只有 D 项符合。考点:古希腊思想;智者学派主张。17.C9试题解析:材料未体现服从城邦和自由,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修正智者学派观点,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所以表明苏格拉底探索理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故 D 项错误。考点:古希腊思想;苏格拉底的主张。18.A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等感觉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符合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考点:古希腊思想;智者学派的主张。19.D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影响主要有:思想方面:冲破了神学的桎

9、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文艺方面:创造了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均正确,故选。考点:文艺复兴运动。20D试题解析:“欢快充实”等字眼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即材料表明了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复古风格不再是建筑领域的主流,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考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1.B试题解析: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

10、,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称义” ,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 B 项正确。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主张。22.D试题解析:文艺复兴仅仅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 “大兴土木”则是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即所设想的能实现自由、平等的民主法治社会。考点:启蒙思想。23.C试题解析:由“社会的公约”可知是指社会契约论,这是卢梭的观点和代表作。考点:启蒙思想,卢梭主张。24.C试题解析: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

11、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 D 项错误。故选 C。考点:启蒙思想。二、非选择题:(共三道大题,52 分。第 25 题 20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20 分。 )25.(20 分)(1)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2 分)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4 分)(2)“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 (4 分)(3)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 ;西汉武帝的“罢黜10百家,独

12、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 (8 分) 。目的: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以实现或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2 分)试题解析:第(1)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故一则治,一则安。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以及材料二中的“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可以得出结论,思想发展在这一时期走向统一。原因需要结合这一发展趋势的背景来分析,得出结论。第(2)小问结合材料三和教材知识即可总结出来。第(3)小问从材料中分析,结合基础知识可以总结得出。考点:“百家争鸣” ;古代思想专制。26.(12 分)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 (2 分)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13、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分)(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学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表格信息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进行分析论证。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材料的基础之上,选取关联的历史事件,寻求其联系,以此立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长久发展,由此可以提炼出思想源远发展的论

14、题,并结合材料和教材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发展的各种原因,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加以论述即可,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考点:中国古代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27 (20 分)(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 (6 分)(2)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4 分)影响: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更多关注人及人所生活的世界;促进了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的发展。(4 分)(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2 分)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2 分)价值: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2 分)试题解析: 第(1)小问,结合材料中“重人的思想实用理性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 ”可以得出结论。第(2)小问,材料中的“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 ,从中分析,是以人为中心,不是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作答。第(3)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中“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等这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卢梭和康德的主张和价值。考点:西方思想;古希腊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