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6979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新唐书 旧唐书选篇李仕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仕为孝敬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起居,王公更相庆,崇独流涕。柬之等曰:“今岂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 ”崇曰:“事天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时帝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老而犹能。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2、高力士曰:“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 ”帝曰:“我任崇以政,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 ”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帝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久之,紫微史赵诲受夷人赇,当死。崇素亲倚,署奏营减,帝不悦。时曲赦京师,惟诲不原。崇惶惧,上还宰政,引宋璟代。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颋同对曰:“是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修德以答至谴。 ”帝以问崇,对曰:“但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轮饷告

3、劳,因以幸东都,所以为人不为己也。请车驾如行期。 ”帝曰:“卿言正契朕意。 ”赐绢二百匹,诏所司如崇言,遂东。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明年卒,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B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C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D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解析:C “帝左右顾”后面应断开,故排除 A、D 两项;“再三”

4、后面不应断开,故排除 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人,原本是对中原地区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与西戎、南蛮、北狄并称。后来也泛指少数民族,与“胡”意思接近,也可指外国人。B曲赦,古代赦令的一种,指的是赦免一个或几个特定地域,并不是全国性的大赦。C太子少保,东宫的官职之一,负责太子的安全保卫工作。其中太子太保为正职,少2保为副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分别是太子的文、武教习。D谥,即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含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及其他有名望的谥号也都是由朝廷赐予。解析:D D 项, “大臣及

5、其他有名望的谥号也都是由朝廷赐予”解说不正确。也有私谥。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如陶渊明私谥“靖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后被迫迁往上阳宫居住,中宗率同百官去请安问候。大臣们因为罢黜了武后权力而互相庆贺,只有姚崇一个人伤心流泪。这正表现了姚崇与众不同的真性情。B玄宗在渭水畔打猎时还密诏姚崇,一番对话之后,玄宗允许他跟皇帝一起纵马驰骋。这一方面表现了姚崇应对适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玄宗对他的信任。C姚崇患疟疾休假,所有朝廷政事,玄宗一定让源乾曜请来姚崇咨询。每当乾曜所奏意见较好,玄宗就认为一定是姚崇的主意;遇有不合心意的,就认定没有咨询过

6、姚崇。D当两位宰相都认为太庙倒塌不是吉兆,而劝阻玄宗巡幸东都洛阳的时候,姚崇却认为太庙倒塌和玄宗巡幸东都纯属巧合,皇帝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别的说法,如期东行。解析:C C 项, “玄宗一定让源乾曜请来姚崇咨询”错,原文为“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 “就”是“前往、前去”的意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译文:_(2)帝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译文:_答案:(1) 契丹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后认为他贤能,立即授任他为侍郎。(关键点:“进” “贤” “拜”)(2)皇帝下诏让

7、姚崇迁入四方馆,每天派人去问候饮食起居。姚崇因馆局豪华堂皇,不敢居住。(关键点:“诏” “日” “华大”)参考译文姚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人。姚崇少年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以后便喜好学习。出仕任孝敬皇帝挽郎,考中下笔成章科,授任濮州司仓参军。 契丹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后认为他贤能,立即授任他为侍郎。武后迁居上阳宫,中宗率领百官问候太后起居,王公们都争相庆贺,唯独姚崇流泪哭泣。张柬之等说:“今天怎能是哭泣的时候?恐怕你的灾祸要由此开始。 ”姚崇说:“我侍3奉天后日子很久,离开旧主而悲泣,是人臣的终节,由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 先天二年,玄宗在新丰演习武事。当时

8、皇帝私下召见姚崇,姚崇来到,皇帝正在渭滨游猎,立即召见,皇帝说:“公熟悉打猎吗?”回答说:“年轻时擅长,老了仍然能行。 ”皇帝很高兴,与他一起驱马追逐,或缓或急他都按照旨令,皇帝十分欢喜。 姚崇曾在皇帝面前排定要进用的郎官,皇帝左右观看,不理会他的话。姚崇害怕,再三陈述,皇帝始终不回答,姚崇急忙退出。内侍高力士说:“如今姚崇多次进言,陛下不予回答,就不是一个能虚心接受进谏的君主了。 ”皇帝说:“我将政事交给姚崇,大事我应当参与决断,至于任用郎官,姚崇难道不能做主而再来烦劳我吗?”姚崇听说后才放心。从此,进用贤能,斥退不才,天下得到治理。 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客馆。姚崇因患病致书请假,凡

9、有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源乾曜前往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完善,皇帝则说:“这一定是姚崇谋划的。 ”如果有不恰当之处,皇帝则说:“怎么不去询问姚崇?”皇帝下诏让他迁入四方馆,每天派人去问候饮食起居。姚崇由于馆局豪华堂皇,不敢居住。过了很久,紫微史赵诲接受夷人贿赂,应判死罪。姚崇平时亲近倚重赵诲,上奏营救想为他减罪,皇帝不高兴。当时因特殊情况而赦免京师罪犯,只有赵诲不被宽免。姚崇惶恐,辞去宰相,推荐宋璟取代自己。 皇帝将要出发去东都洛阳时,太庙房屋自行毁坏,皇帝询问宰相,宋璟、苏颋一同回答说:“这是上天表示的训诫,陛下应当停止东巡,修养德行以答谢上天的谴责。 ”皇上以此询问姚崇,他回答说:“这只是太庙

10、毁坏的时间偶然与陛下的出行日期相合罢了,不是因为东巡行幸而塌坏。况且陛下因为关中遭遇荒年,转运粮饷又要增加劳役和运费,因此出行东都,目的是为民不是为自己。请求皇帝如期出行。 ”皇帝说:“卿的话正符合朕的心意。 ”赐绢二百匹,下诏主管部门遵照姚崇所说的做,天子于是东行。八年,授任姚崇太子少保,他因病没有接受。第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

11、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 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4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

12、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 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就桥安。 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则天纳其言而止。长安二年五月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 ,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

13、次,名曰礼杂答问 。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5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解析:B “甚”为副词,修饰形容词“多” ,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 “守”的宾语是“其业” , “卒后”是指王方庆死后,据此可排除 D项。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14、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泉公” 中的“公” 是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史记 项羽本纪)中的“公” 。B “神功”是周武则天的年号,皇帝的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盛行。C “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D “三礼 ”指周礼 仪礼和礼记 ,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解析:A A 项,该文中的“公”应指爵位名称。古代爵位共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公”居于首位。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5、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出身显贵,年少有为。他曾祖父是周代少司空王褒;父亲王弘直,为人正直;他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B王方庆以身率众,理政有方。他担任广州都督时,忌贪求他人财物,对属官又严加5管制,当时的人们对他赞赏有加。C王方庆不畏权贵,正直敢言。武则天曾到万安山,山路危险,准备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去,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D王方庆学问渊博,且能致用。他议政或谏言,总引经据典,如对于“诣阙献俘”时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反对“备而不奏” 。解析:C C 项, “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与原文不符。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先自琅琊南度,居

16、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译文:_(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译文:_答案:(1)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王褒北迁入关,才在咸阳安家。(关键点:“先” “冠族” “家”)(2)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关键点:“集止” “绳” “由是”)参考译文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王褒北迁入关,才在咸阳安家。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王弘直)就上

17、书提意见,情意恳切。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 汉书 。任希古升迁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唐高宗永淳年间(683),王方庆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被任命为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的货物到中国做买卖。旧都督路元睿贪求他们的货物,马来人带着刀具(把他)杀了。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

18、内清静肃穆。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神功元年(697)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想在七月上朝廷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月,在这个时候犹豫不决,就把它交给太常讨论,礼官荀讷议道:礼只6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 当时皇上听从荀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只有振作而没有什么犯嫌的。 ” 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武则天曾到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

19、险,准备用轿抬上去。王方庆提意见道:“过去汉元帝曾经去祭庙,出便门,乘楼船。 光禄勋张猛上奏道:乘船危险,走桥安全。 元帝于是就徒步行走过桥。这是前代的旧事。现在山路危险,石路曲狭,向上看骇目,向下视寒心,把这与楼船相比,安危不同。陛下是万人的父母,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 ” 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止步。长安二年(702)五月,王方庆去世,被赠兖州都督,谥号贞。中宗即位,按照宫僚的例法,追赠吏部尚书。王方庆博学多才,乐于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他尤其精通三礼 ,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他每有酬答,都有典据,当时人们把他所讲的“礼”汇编在一起,取名为礼杂答问 。

20、他家藏书很多,不少于秘阁,至于图画,也多异本。但他的子孙没能守住他的家业,他死后不久书画也大多散失。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刘蕡 ,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 ,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方宦人握兵,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蕡常痛疾。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帝引诸儒百余人于廷,策曰:“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必当箴治之阙,辨政之疵。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朕将亲览。 ”蕡对曰:“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

21、臣敢不悉意以言?至于上所忌,时所禁,权幸所讳恶,有司所与夺,臣愚不识。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 ”所对六千言,直斥权宦,陈兴除之道,辞气慷慨。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是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见蕡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 ,而畏中官眦睚,不敢取。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河南府参军事李郃曰:“蕡逐我留,吾颜其厚邪!”乃上疏曰:“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

22、!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帝不纳。蕡对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始,文宗恭俭求治,志除凶人,然懦而不睿,臣下畏祸不敢言。故蕡对引阍弑吴子 ,阴赞帝决。帝依违其间,不敢主也。贾餗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位宰相,以谋败,皆7为中官夷其宗,而宦者益横,帝以忧崩。及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蕡当太和时,宦官始炽,因直言策,遂罹谴逐,身死异土。六十余年,正人义夫切齿饮泣。比陛下幽东内,幸西州,王室几丧。使蕡策早用,则杜渐防萌,逆节可消,宁殷忧多难,远及圣世耶!”帝感悟,赠蕡左

23、谏议大夫,访子孙授以官云。(节选自新唐书刘蕡传 ,有删改)注 刘蕡:fn。晁、董:指晁错、董仲舒。阍弑吴子:春秋载吴起为阍者所杀,刘蕡引用是以阍者比宦官。阍,守门人。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B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C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D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解析:C 理解文意,把握句子的主干成分,注意官职名称。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道而和气克充 克:

24、能够B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 速:很快,迅速C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 旌:表彰D因直言策,遂罹谴逐 罹:遭到,遭遇解析:B 速:招致。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蕡直言敢谏,他参加科试时的答对文章痛斥宦官专权,陈述兴利除弊的办法,让一些士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B考策官害怕宦官,不敢录取刘蕡,被录取的李郃上疏为刘蕡鸣不平,表示自己不如刘蕡,希望辞官回乡,但不被采纳。C文宗皇帝初即位时也想铲除权宦,有所作为,但他性格懦弱,优柔寡断,结果宦官更加猖獗,他自己也忧愁而死。D刘蕡去世六十多年后,仍然有人上疏赞扬刘蕡的言行,认为如果早用刘蕡之策,唐王朝不至于弄到几乎灭亡的程度。解

25、析:B 李郃不是“希望辞官回乡” ,而是希望朝廷收回自己的官职,将其授予刘蕡。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 _8_(2)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 _(3)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_答案:(1)我确实没有才能,现在赶上陛下征求错误缺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想法全说出来? (2)希望陛下稍加宽容,不让圣朝时有因正直的言论而遭杀戮的人,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 (3)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蕡,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

26、参考译文刘蕡,字去华,是幽州昌平人。通晓春秋 ,能讲古代兴盛衰亡的旧事,在谋略方面深沉稳健,有救世的远大心志。考中进士科。元和以后,法律纲纪松弛变化,神策军(负责保卫京城和宫廷的军队)中尉王守澄犯有弑君之罪,经历两个皇帝不能诛讨,天下人因此愤怒。文宗即位,想要洗刷元和旧耻。当时宦官掌握禁军,在外胁迫群臣,对内牵制轻慢天子。刘蕡常常为此痛心疾首。太和二年,推举贤良方正的人来直言进谏。皇上召引诸儒一百多人在殿廷,策问说:“你们这些大夫都能通晓古今,一定能规谏治国的缺失,辨明政事的弊病。何种措施可革除已有弊病?何种恩泽应施惠百姓?如何整治可以接近古代治世社会?用什么法则能让国家充满祥瑞之气?推寻它的

27、本源,逐条回答,朕将亲自阅览。 ”刘蕡回答说:“臣确实没有才能(不才),现在正赶上陛下征求错误过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全部想法说出来?至于皇上的顾虑,当前的禁忌,权幸(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的好恶,有关部门的取舍,臣愚昧不知。希望陛下稍加宽容,不让圣朝时有因正直的言论而遭杀戮的人,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 ”对策六千字,直斥权臣宦官,陈说兴利除弊的方法,言辞气势慷慨。士人读他的文辞,感动流泪。当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见到刘蕡的对策嗟叹佩服,认为超过古代晁错、董仲舒,但怕宦官忿怨,不敢录取他。当时,被录用的有二十三人,所陈述的都是琐碎平常的事情,都得到好的官职。河南府参军事李郃

28、说:“刘蕡被逐而我被留下,我脸皮何其厚啊!”就上书说:“因为陛下仁圣,近臣所以没有陷害忠良的图谋;因为宗庙威严,所以近臣没有招致败亡的祸害。拿事实来验证,直言有什么可怕的?况且陛下用直言征召天下的士人,刘蕡用直言应对陛下的9询问,即使有直言不避讳的地方也应该宽容,即使说得过头也应该奖勉。记载在史书上,照耀千古!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蕡,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请求收回授给我的官职,用来表彰刘蕡的正直。臣逃脱得过且过的惭愧,朝廷有公正之路,陛下免除天下人怀疑,难道不好吗!”皇帝不采纳。刘蕡对策以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任山南东西道节度使时,都上表举荐刘蕡在

29、幕府任职,拜授秘书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然而宦官深恨刘蕡,诬陷他有罪,贬任柳州司户参军,去世。起初,文宗恭谨谦逊谋求安定,有志铲除凶人,然而懦弱且不明智,臣下怕惹祸而不敢说。所以刘蕡在对策中引证守门人杀死吴子,暗中支持文宗下决心。皇帝模棱两可,不敢作主。贾餗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任宰相,计谋失败,都被宦官灭族,而宦官更加骄横,文宗因忧愁而崩逝。到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说:“刘蕡在太和年间,宦官开始炽盛,因为直言对策,于是遭到贬谪驱逐,身死异乡。至今六十余年,正人义士切齿流泪。等到陛下幽禁东内,逼幸西州,王室几近丧亡。假使早采用刘蕡的对策,就能防微杜渐,可以消灭叛逆,怎能使忧伤多难,远及于圣世耶!”皇上感悟,追赠刘蕡左谏议大夫,寻访他的子孙拜授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