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0 月 11 号;难度系数:0.550.62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 2 分,30 个选择题,共 60 分)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土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2、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
2、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3、 诗经:“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4、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
3、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6、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7、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 2 -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8、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9、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的主要表现在完全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 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
5、察制度 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确立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A B C D10、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 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下列符合这句话含义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刺史制度 C察举制 D行省制11、根据所学知识,如图所示表格空白处最合适内容当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1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唐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的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行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
6、主专制13、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 ”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代科举制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1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 3 -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 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7、和谐 对称 B中央集权 C皇权至上 D江山统一16、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由此可见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帝独尊17、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 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A B C D18、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 ,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
8、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9、西汉时期,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A组建“中朝” B设立政事堂 C增设参知政事 D设置门下省20、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4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21、唐朝元和年间(806820 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
9、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门下22、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 128 人统计分类表官僚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696 6 157 87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23、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2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 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
10、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25、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 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26、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这是古代某位皇帝所下诏书内容,下列措施属于该皇帝采取的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
11、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C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D设内阁作为侍从顾问机构27、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如此安排的主要原因是- 5 -军机处官员能更好地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受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A B C D 28、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9、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 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A这些
12、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B推动了“改土归流”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0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二、材料题(31 题 20 分,32 题 20 分,共 40 分)31、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
13、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 6 -材料三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
14、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 1912 年到 1925 年孙中山去世的 13 年间,其间有 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 38 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 63 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
15、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6 分)(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4 分)32、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 ,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 ,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 (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
16、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4 分)- 7 -材料二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 、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 ,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 、 “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
17、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 ,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8 分)材料四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
18、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 ”,岑文本“性质敦厚” 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3) 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2 分)- 8 -材料五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
19、开方式(4)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据材料五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 分)富顺二中高 2018 级 20182019 学年度(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CCA 610 BCBCB 1115 CDBDC 1620 DCDAB 2125BAACB 2630 ABDCD 二:材料题31、(1)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6 分)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负责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4 分)(2
20、)制度变化: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 9 -(3)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有利于国泰民安。(4 分)32、 【考点】选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问题分析、史实总结能力。第一问.本小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关键信息:“乡举里选” 、 察举、“科举” ,概括组织答案即可。第二问. 本小问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理 解审问是关键,该问题的意思是从政治思想文学三角度用史实论证宋代科举制度为
21、什么这么先进,从而结合宋代的阶段特征,史论结合回答即可。【答案】 (1) “乡举里选” 、察举制、科举制。 (2 分答 2 点 1 分,答 3 点 2 分)(2)作用:通过科举考试,选派文臣任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考试中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科举过程中对儒学的推崇,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普及;重视文化的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2 分,任意 1 点即可)【答案】 (2)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4 分,任意 2 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2 分)
22、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 分)【考点】监察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能力。第一问从材料提取信息,高季辅上书说明的是国库充实,可以给外官,使他们富足不贪污;唐太宗对重臣的话,是褒奖清廉官员;高宗时通过法律文件严惩贪污官员。(3)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 。 (2 分,任意 2 点即可)【考点】监察制【解析】 (4) “阻力”主要因为皇亲国戚、权臣贪官;“制度”从材料“派出使者进行纠察, ”得出是监察制度。 “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结合古代中国专制主义制度下君主之上, “家国同治” , 监察和处罚只是君主个人意志的体现。【答案】 (4)阻力:皇亲国戚、权臣贪官。制度:监察制度。 (4 分)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