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117117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资阳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 9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承担者,生态文明的主体承担者是“公共人”与“生态人”组合而成的“生态公民” 。所谓公共人是指在公共领域中受公共精神驱动,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维护公共利益的行动者。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生态公民强烈主张生态资源合理公正的配置,损害生态环境必须受到相应惩罚

2、,利益受损者应给予相应补偿。其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权利观念。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利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决策,纠正不合法的环境行为。再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合作观念。对于公共领域而言,公共产品是群体互动的产物。生态公民必须在复杂公共关系中不断地与其他行动者产生联系,才能持续性地再生产生态公共产品。生态人是指以追求人的生态性存在作为目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行为准则,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作为生态人,生态公民首先具有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精神上的自觉追求,最终外化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在生态道德的指引下,生态公民无论身在

3、何处,有没有外界监督,他们都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损害自然环境。其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理性意识,主动反省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伤害,自觉选择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可以使生态公民摆脱人类物质需求欲望的束缚,摒弃“自私、贪婪”本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再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感恩意识,总是怀着感激之情善待自然万物。由于自然界对人类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馈赠,生态公民对自然生态具有浓厚的敬重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最终汇聚成一股捍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生态危机一方面可以归结为公共资源的破坏,因而需要公共人在场以保护公共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归结为生态道德的滑坡,因而需要生态人出场以重

4、塑生态精神。公共人在伸张公共资源分配正义的过程中提升了生态道德意识,并逐渐具有生态人的品质;而生态人在遵循生态道德规范行事的过程中提高了生态正义观念,并逐渐具有公共人的气质。只有培育兼- 2 -具“公共人”与“生态人”两种品质的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能真正到来。(摘编自李波于水生态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的生态正义观体现在享有生态权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生态责任。B. 通过言行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制定环保法规,是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利的主要方式。C. 生态公民具有敬重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直接推动了生态文明

5、建设的进程。D.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化解生态危机,既需要加强公共资源保护也需要重塑生态精神。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从公共人的角度论述生态公民应有生态正义、生态权利和生态合作观念。B. 第三段论述了道德、理性和感恩三种意识对于塑造公民个体生态精神的价值。C. 文章条分缕析,逐层递进,论证生态公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D. 文章在阐释生态公民的两种品质时,都是先界定概念内涵,然后做特征分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公民应有生态合作观念,主要是因为在参与生态公共事务时个体力量太弱小。B. 生态公民兼具“公共人” “生态

6、人”两种品质,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C. 如果某人能在生活中遵循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人。D. 如果培育生态公民时意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答案】1. D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 “生态公民的生态正义观体现在享有生态权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生态责任”错误,选项对应原文第二段

7、“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 。据此可知,公民的生态正义观主要体现在“公平分配” ,而不是“享有”和“承担” 。B 项, “通过言行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制定环保法规”错误,选项对应原文第二段“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力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纠正” 。原文说的是“影响” ,这和选项中的“制定”不等值。C 项, “这种情感直接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错误,选项对应原- 3 -文第三段“生态公民对自然生态具有浓厚的敬重和热爱之情,最终汇聚成一股捍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 。 “捍卫生态利益的无

8、形力量”是意识层面的,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生态公民对自然的情感化为生态感恩意识,这种感恩意识会促使人们捍卫生态利益,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故选 D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 项, “文章条分缕析,逐层递进”错。原文开头段提出“生态公民”这一概念,然后分两个角度阐释,每个角度都分三点具体展开,称之为“条分缕析”

9、是合理的。但第二段的“公共人”和第三段的“生态人”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不能称之为“逐层递进” 。故选 C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

10、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的“对立”说法错误。 “公共人”与“生态人”是“生态公民”的两种品质属于原文首段和尾段陈述的信息。基于原文信息,公共人和生态人分别从不同的路径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是路径不同,但不是路径相互对立。两种路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选项的推断不合理。故选 B 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11、、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4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

12、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

13、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义渡传人侯发山“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 40 年。我老喽,干不动了。 ”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因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会些木工手艺,就

14、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你老奶(曾祖母)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救人,上岸后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出院。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了 1000 元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里都放出光来。- 5 -“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

15、,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 ”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 “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 22 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这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的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 ”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水果,还有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间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不等春子说

16、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你到底要干啥?”父亲

17、强压住心头的火气。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放屁!是咱欠乡亲们的!”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其实,父亲的猜测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收费是应该的,早应该收费了。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次两元,一船按 10 人计算,每天大概 30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春子要发大财了。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见了面也没有过去的- 6 -热乎劲了。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少了情谊,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有时当

18、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村民还幸灾乐祸的,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当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节选自 2017 年天池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想让春子继承父业,但春子不乐意,在父母的劝说下,春子决定摆渡,但破例要收取费用,春子最初的目的是想用这些费用架桥回报乡亲。B. 小说末尾父亲告诉村长,是春

19、子出资修的桥。这样作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得春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C.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表现了春子对父亲要求他回家接班,继续摆渡这件事的抵触。D. 小说刻画父亲这个形象,从父亲的言行可以看出父亲身上有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不应该被丢掉。5. 有人认为以“传家宝”为题比“义渡传人”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春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及生活现实简要分析。【答案】4. A 5. 观点一:以“义渡传人”为题更好。 介绍了

20、故事的主要人物。这篇小说主要围绕春子和父亲两个人物形象展开情节。交代了故事情节。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父子的“义渡” ,并以义渡为主线展开其他情节。揭示主旨。虽然父亲和春子报恩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都是感恩精神的传人,以“义渡传人”为题,体现了作者对他们传承报恩精神的赞扬。观点二:以“传家宝”为题更好。“传家宝”一语双关。表面上指春子家的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 、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春子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而这- 7 -正是春

21、子家的“传家宝” 。 6. (1)形象特点:春子具有孝敬父母、知恩图报、不计名利的传统美德。他听从父亲的安排回村里摆渡,收钱修桥,造福乡亲。春子思想开放、有创新精神、坚持自我。春子不认同父辈报恩的方式,又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了父辈感恩的传统美德。(2)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思想发生冲突,面对这种冲突,我们需要像春子一样,既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春子最初的目的是想用这些费用架桥回报乡亲”

22、于原文无据。故选 A。【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认为以传家宝为题比义渡传人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小说的标题选择哪一个更合适,可以见仁见智,关键在于言之成理。解答此题,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小说内容具体阐释理由。说明理由时,可以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小说环境等方面思考。比如本题,既可以认为以“传家宝”为题更好,也可以认为以“义渡传人”为题更好,关键是答题时,首先要点名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释自己认为该标题好的理由。陈述理由时注意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认为“义渡传人”为题更好,从标题介绍故事主要人物(两父子) 、交代了故事情节(两

23、父子的“义渡” ) 、紧扣文章中心,揭示文章主旨(父亲和春子报恩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都是感恩精神的传人,以“义渡传人”为题,体现了作者对他们传承报恩精神的赞扬)角度陈述理由。认为“传家宝”为题更好,可以从“传家宝”的含义、 “传家宝”是文章的线索、 “传家宝”突出了文章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以及作者对他们传承报恩精神的赞扬角度组织答案。【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春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及生活现实简要分析” ,是考查学生把握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社会价值及审美取向能力。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春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能力。

24、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 8 -其他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本问从春子听从父亲安排回村摆渡说明其孝敬父母,摆渡收钱修桥,造福乡亲说明其知恩图报、不计名利。还有,对祖辈义务摆渡的报恩方式不认同,自己创新,采取摆渡收钱修桥的方式报恩,说明其思想开放、有创新精神、坚持自我。第二问: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答题时立足于文章中春子这一形象特点,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现实意义。先点明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思想发生冲突,面对这种冲突,要学习文章中的春子,开拓创新,用自己的智慧摆渡收钱修桥,既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有

25、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7 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产业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表明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 ,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仅要“美”还要“好” ,要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对精神文化产品提出新需求。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新一轮

26、文化消费能量将积聚和喷发。江西景德镇有两千年的制瓷史,但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 “十大瓷厂”相继关停,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重焕光彩。7000 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焕发生机。文化创意不仅让创意陶瓷走入现代生活,也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生。6 年前,智明星通还是一家只有 5 个人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拥有 500 名员工的游戏“小巨人” ,2017 年收入超过 10 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智明星通打开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选自张玉玲2018 年文化产业前瞻:天高任鸟飞 )材料二:-

27、 9 -2017 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增速材料三:以北、上、粤、苏、浙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今年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北京特色”源于特殊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作为文化“大码头” ,最新的上海“文创 50 条”成为沪市发展的新重点。作为文化产业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的江苏省,实则是民营文化企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融合发展看广东,从 2012 年到 2016 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5 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倍增长,这就是浙江文化产业的“速度与激情”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2017 年福建文化产品出口额

28、25. 85 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六。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相对较低的人均 GDP 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总体投入,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主客观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选自2017 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大揭底 )材料四:2018 年,我国文化产业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关键是“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在外部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政府就像一名优秀的“管家”一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并非“亲力亲为” ,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 。文化

29、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80 后、90 后,甚至 00 后消费群体不断- 10 -壮大,其新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扩大文化消费,释放文化产业的新活力,就要坚持内容为主,秉持工匠精神,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在第四届世界互联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展出的 3D 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让体验者赞不绝口、直呼过瘾。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选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 ,摘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 月 10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从

30、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 ,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 ,这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B. 国家把文化战略提高到全新的高度,百姓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需求,将促使文化消费能力的积聚与喷发。C. 7000 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从而使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D. 人均 GDP 相对较低,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2017 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的发展增长速度是一枝独秀,是文化艺术服务增速的两倍多。B. 2017 年我国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速各

31、不相同,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与文化专用设备生产的差距最大。C. 2017 年我国各文化相关产业中,服务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显然低于生产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要引起重视。D. 江苏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得益于当地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互融合发展。9. 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从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答案】7. C 8. A 9. 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大环境,搭建平台,建立制度,加强监管。企业要练好内功,秉持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要有创新意识,文化与创意要融合;要敢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11 -【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

32、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7000 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从而使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或夸大其词。原文是“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重焕光彩” “7000 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焕发生机” 。同时,选项中“7000 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也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7000 多青年

33、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焕发生机” 。故选 C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 “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与文化专用设备生产的差距最大”错误,应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与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的差距最大。C 项, “服务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显然低于生产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应是“高于” 。D 项, “得益于当地民营文化企业与

34、国有文化企业相互融合发展”错误,原文是“作为文化产业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的江苏省,实则是民营文化企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 ,没有涉及到国有文化企业。故选 A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从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考生可以到文中圈出直接写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还可以圈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本题的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四中,根据材料中“政府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

35、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 。要想扩大文化消费,释放文化产业的新活力,就要坚持内容为主,秉持工匠精神,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12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

36、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

37、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38、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

39、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 13 -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

40、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汉厚

41、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B.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C.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D.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是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专称。 “单于” ,意为广大。B. 高皇帝,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如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 ,谥号是“高皇帝” 。C. 万户侯

42、,食邑万户的侯爵。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后来泛指高官贵爵。D. 足下,谦词。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 14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B. 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C. 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D. 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

43、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2)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可怨恨已经产生了;计谋(计划)尚未实施(实行) ,可亲人却已被杀了。这便是我为什么仰望苍天捶胸而泣血的原因啊! (2)蛮荒落后民族(异族或匈奴)的人,尚且还称赞你的节操,何况作为(是)统治天下的人主(皇帝)呢?【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44、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这段话是说“汉朝对我没有死去给予沉重的处罚,对你的守节给予很少的奖赏,想使在远方听到这些消息的臣子赶快奔走效劳,这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每当想到这些,便不后悔了”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汉” “子” “此” ,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结构进行排除, “汉厚诛陵以不死”是状语后置句, “以不死”是后置状语,故应在“不死”后断开,这就排除

45、 AB 两项;“此”是代词, “此矣”是固定句式,且“使”的宾语应是“远听之臣” ,故不能“远听之臣”断开,这就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1 题详解】-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选项中“谦辞”和“上称下可以用足下 ”说法错误。 “足下”是敬词,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下称上都可以用“足下” 。故选 D

46、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选项中“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A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47、本题中,第一句中, “何” ,哪里;“图” ,料到;“立” ,实现;“从” ,实施,实行;“骨肉” ,亲人;“所以” 。古今异义,的原因;“此也” ,判断句。第二句中, “尚” ,尚且;“嘉” ,称赞;“子” ,你;“节” ,节操;“况” ,何况;“为” ,动词,作为,或是;“主” ,人主,皇帝。【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48、。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 16 -向使、

49、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