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17270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舒城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二历史满分:100 分 时间:10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 9 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 15 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B.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D.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答案】D【解析】秦汉时期是两餐制,汉代以后实行

2、三餐或者四餐,主要是汉代以后物质生活较为发达,导致民众用餐次数增多,故 D 项正确;材料饮食增多不能说明健康水平上升,故项错误;材料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并不是越来越贫困,故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故 C 项错误。2.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 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 “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

3、开设。市民面街而居”说明商业活动不再受- 2 -到坊市制度的限制,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交易额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商品没有来源于国外市场,故 C 项错误;材料说明坊市制度的界限被打破信息,没有说明商业税收信息,故 D 项错误。3.“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971 年) ,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 。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B. 大地产制发达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D. 田庄经济开始兴

4、起【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以及材料反映的政府针对“形势户”采取的特别征税措施来看,宋朝时期拥有大量田产的人较多,说明这一时期大地产制发达。故答案为 B 项。通判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员,排除 A 项;C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4.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 年)所首创。下图是 1964 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 。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A. 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B. 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

5、进行生产C. 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D. 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 3 -【答案】D【解析】从材料“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所首创” “南京明故官遗址出的白地釉上红彩”属于考古挖掘出原始史料,最有证明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窑的瓷器是供各级贵族使用,不进入市场,故 AB 项错误;琅彩是清朝出现的,故C 项错误。5.据泾县志载,明初时地广人稀,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纺绩蚕桑, “衣不过土布,士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 。但到了成化、弘治之后, “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 。 吴江县志载:“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

6、” ,被称为“僭越” 。该变化反映了明代A. 南方人地矛盾日趋突出B. 江南地区日益成为经济重心C. 经济发展冲击身份等级观念D. 早期民主思想潜滋暗长【答案】C【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现象,说明经济发展打破身份等级限制,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人地矛盾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江南经济和北方比较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社会风气转变,不是民主思想产生,故 D 项错误。点睛: 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千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千的指向和要求,找出

7、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应不出来,不能选择。6.杭州“张小泉剪刀”在 1909 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 。此材料可印证A. 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B. 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 4 -C. 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D. 东南民族企业全面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中时间是 1909 年,民族工

8、业在此时期获得初步发展机会,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说明民族工业比较注重商业意识,故 A 正确;B 是 19 世纪 60-70 年代;洋务运动此时已经失败,故 C 错误;材料个案不能代表东南民族企业,故 D 错误。7.对下列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吨)A.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B. 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C.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D.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几乎停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粮食、棉花、原油、钢四者的产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粮棉属于农业范畴,原油、钢属于工业范畴,1957 年相较于 1952 年,原油和钢的产量增长幅度

9、较大,而粮食和棉花的产量则增长有限,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原因是“一五”期间(1953 年-1957 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所有制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大跃进”期间,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工业产量增长速度远超农业,因此“大跃进”非但没有改善原有经济结构,还加剧了结构的失衡,故 C 项错误;粮棉产量并没有停滞,故 D 项错误。8.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5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19 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20 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A. B. C

10、. D. 【答案】B【解析】20 世纪初中国民航事业已经起步,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又均是正确的描述,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利用排除法,首先知道中国民航事业已经起步时间是 20 世纪初。9.1908 年 4 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 促

11、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B.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C.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D. 提高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对人民乘车要求来看,这些要求都是对人民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公民素质意识的养成,故 B 项正确;材料说明近代习俗的演变,不是交通近代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是针对个人素质的培养,不是单独针对租界内的中国人,故 C 项错误;该措施只是倡导并不能说提高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故 D 项错误。10.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 6

12、-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B. 郑和下西洋C. 新航路的开辟 D.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以获利为目的的对外贸易活动,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不是以获利为目的的贸易,所以答案选择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11.“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

13、力来进行供应。 ”这一现象说明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明显下降B. 垄断产生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C.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答案】C【解析】“电报和海底电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 “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说明通讯工具的革新导致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 C 项正确;材料说明是世界市场发展问题,农产品价格上升和下降与市场需求有关,故 A 项错误;垄断组织不是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农产品只是举例子,不能说明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故D 项错误。12.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

14、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严格限制B. 辛亥革命后为资本主义扫除一些障碍C.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实业救国思潮及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7 -【答案】A【解析】1916 年,清政府已被推翻,民国建立,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A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符合本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故答案选 A。1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A. 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 B. 与交

15、通工具的革新相关C. 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 D. 以电力作为主要的能源【答案】B【解析】始于纺织业只适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新的交通工具有蒸汽机车、轮船,第二次有汽车、飞机,故 B 正确;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只适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 C;以电力作为能源只适合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 D。点睛:C 项是误选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

16、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14.根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 ,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特别注重技术的培训,没有体现出对新技术的研究,排除 A。官营手工业没有垄断当时的手工业技术,民间手工业不断的兴起和发展,排除 B

17、。中国官营手工业的技工学校专门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并且规定了技术传授的时间阶段,一切都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且官营手工业是不计生产成本,主要是满- 8 -足政府的消费需求,C 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生产的工序只是体现出手工业技术,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15.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A. 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B. 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C. 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 促进了宋代边境上的贸易往来【答案】B【解析】宋

18、代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这不一定会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故 A 错误;政府出于国家安全需要而改变交换方式,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故 B正确;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这并不是缓和宋与少数民族的矛盾的有效方式,故 C 错误;物物交换不利于贸易往来,故 D 错误。故选 B。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 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 统一征缴,耗时费力C. 实行以银纳税,加重人民负担D.

19、 赋役沉重,百姓困苦【答案】D【解析】“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说明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赋役沉重,导致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故 D 项正确;古代税制经常改革,并不是一成不变,故 A 项错误;材料论述税收沉重,并不是统一征税,故 B 项错误;古代税收在清朝之前都是按照人口和田亩收税,故 C 项错误。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 9 -和鼓励;思想上,还

20、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7.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日本侵华不断扩大B.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 革命根据地的兴起D. 政府与媒体的倡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

21、、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不断扩大,市民提倡节俭,支持抗战,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受其影响,市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因此提倡节俭,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兴起,与市民消费观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 “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 ,政府与媒体的倡导影响市民的消费观,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原因18.1904 年,一个金融专家写道:“这两个巨大集团(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构

22、成美国企业和商业的心脏,其它的则都是通过很多渠道渗入我们全国生活的动脉,使每个家庭和村庄都感到了它们的影响。 ”这反映出垄断组织A.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C.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D. 扩大了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摩根和洛克菲勒是美国垄断组织的代表,从材料中的“这两个巨大集团(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构成美国企业和商业的心脏,其它的则都是通过很多渠道渗入我们全国生活的动脉”来看,说明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不是反映垄断组织对生- 10 -产力发展的影响,也不是反映对市场的影响,排除 A、B 项;材料没有体现垄断组织对提高生产

23、效率的影响,排除 C 项。19.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国穷人饮食的一个大问题是食品掺假,不法奸商在面粉里掺石灰、骨粉、明矾等牟取暴利,糖和茶叶也往往以假充真,肉、奶类则腐烂变质。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 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B. 工业革命改变了饮食结构C. 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D. 政府放弃了对市场的监管【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好的地方不法奸商牟取暴利,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是说饮食结构的改变而是说存在严重的饮食问题,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资本原始积累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不法奸商谋取暴力而非政府放弃了对

24、市场的监管,选项 D 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0.“在英荷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而另一方面,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损失战舰难以得到补充,逐渐处于劣势。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 荷兰造船落后战舰无从发展B. 英国手工工业基础雄厚C. 英国获胜掌握世界殖民霸权D. 荷兰失去了北美加拿大【答案】B【解析】据材料“英荷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造船水平并不落后,只是手工工业基础薄弱,故 A 选项错误;当时英国手工工业发达,基础雄厚,为造船提供了有利条件,故 B 选项正确;英国在打败法国后才掌握世

25、界殖民霸权,故 C 选项错误;北美加拿大属于法国的殖民地,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21.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11 -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D. 生产工具不断创新【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是铁犁牛耕,该图可以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B 项正确。图示信息是铁犁牛耕,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无直接联系,排除 A。不能通过图示信息铁犁牛耕,推断中国农业独立发展,且 C 项说法错误,排除。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延续两千多年,无法体现生产工具不断创新,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22.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

26、,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土地的集中无直接关联,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是解

27、题的关键。23.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 12 -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商人的行为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B.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展,雇工生产的方式已经出现,包买商进入生产领域,故可知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A 项正确;自然经济的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C 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D 项说法太绝对,排除。24.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

28、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 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 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故 A 正确;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三大改造,故 B 错误;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平,故 C 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 错误。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新课标高考的主流题型,一般考

29、查考生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的能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即“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5.明万历十五年十月,明朝颁布法律规定:“无论官民之家,有立券用值、工作有年限者,皆以雇工人论;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 ”可见在现实生活中A. 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实现自由雇佣 B. 明朝依然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C. 地主与佃户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国家法律偏重于保护自耕农利益- 13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有受值微少、工作止计月日者,仍以凡人论”来看,短期雇工并未被政府列为雇工,而是作为平民对待,说明雇主与短期雇工间可以

30、实现自由雇佣。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反映国家对自耕农的政策,排除 D 项。2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 ”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答案】C【解析】从事传统纺织业的妇女失去了工作说明了男耕女织的瓦解,男耕女织的瓦解也就是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选

31、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城市化问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说法绝对,错在“完全” ,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曲折发展而非强大,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7.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 图中 B 出现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有关B. 图中 CD 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 图中 DE 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图中 GH 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4 -【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

32、选择题。图中 B 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其出现的条件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 CD 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是甲午战争后,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关,故 B 错误,符合题意;图中 DE 属于短暂春天时期,其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 GH 属于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材料数据阶段,即

33、可从逆向思维出发,排除不符合题意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8.1935 年 4 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A. 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 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C. 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1935 年资源委员会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重,资源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相关产业,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故 B 选项正确;官僚

34、资本空前膨胀在解放战争时期,故 A 选项错误;资源委员会主要集中军事工业,与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 C 选项错误;当时军事工业相关产业发展主要是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与轻工业的发展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故D 选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如时间“1935 年“和”军事工业“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久抗战需要大量的军事工业的基础和支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9.1940 年 10 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 ,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

35、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15 -A. 摧毁沧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B. 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C. 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D. 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答案】D【解析】日本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 ,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将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地纳入这一计划。这样的分工,就是要把沦陷区的经济完全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使沦陷区的工业发展服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与经济需要。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所述是把沦陷区的工业纳入日本经济发展体系,而不是要摧毁,排除 A 项;B

36、 项不是实施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排除;C 项说法绝对,且材料没有反映是通过“军事管理”的办法,排除。30.下面是 1952 年与 1956 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A. 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B. 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C.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D. 三大改造阻碍了工农业发展【答案】B【解析】据表格中数据可知,1952 年-1956 年间中国钢、煤等重工业发展明显,农业发展比较缓慢,故 B 项正确。A 选项与表中数据变化不符。C 选项未能体现材料主旨。D 选项与材料无关。二、材料分析问答题(共 2 小题,31 题 28 分;32 题 12 分;共 40 分。 )31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16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凤凰网 2014 午 9 月 17 日)材料二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

38、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林料三全球化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依存,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首先, “一带一路”具备强大的经济投入,将建造更多基础设施,像公路、铁路以及船运等,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将成为精彩的范例,供国际社会在推进不同地区之间合作时参考“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新脚步。这将充分调动沿路国家未充分开发的增长潜力,也将极大缩短欧洲和中国陆路交通的时间,未来东西方贸易将更便捷,成本更低。南方周末2

39、017 年 5 月 10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与古代中国有何不同。并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及意义。【答案】 (1)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开放的政策。(2)不同:古代中国:睦邻友好,平等贸易;近代西方:武力征服,殖民掠夺。评价:使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资

40、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3)有利因素:中国有与古“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相对稳定的国际形势。意义: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为国际合作提供范例;促进世界贸易;促进全球化深入开展。【解析】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以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及意义,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1)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的社会状况,从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对

41、外开放的政策等方面来回答。(2)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与古代中国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等信息可以分析归纳得出古代中国睦邻友好,平等贸易;而近代西方武力征服,殖民掠夺。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应当联系所学,从使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等方面来回答。(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

42、结合所学,从中国有与古“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相对稳定的国际形势等方面来回答。其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将成为精彩的范例,供国际社会在推进不同地区之间合作时参考” “未来东西方贸易将更便捷,成本更低”等信息来回答。点睛:本大题的“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并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和“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及意义” ,基本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

43、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主要是依赖全球海上交通。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海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进行论述。【答案】(1)1516 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积极进行海上探险,开辟新航路,随后进行殖民扩张并拓展世界市场,并因此获取大

44、量财富,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强国。 - 18 -(2)17 世纪荷兰掌握了巨大的海上优势,通过海外殖民活动建立起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3)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到 18 世纪中期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4)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落后于世界。到近代,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主动对外开放,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迅速崛起。【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中国中任选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作答,论述时应充分运用材料所给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做到史料充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