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桉育苗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ising seedlings of Eucalyptus grandis DB51/T 765-2008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优良种子、品种、品系的选择利用 1 4 苗木培育 1 5 苗木病虫害防治 4 6 检测方法 4 7 起苗、标志、运输和包装 4 前 言 巨桉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经济效益显著,是造纸、造板和锯材的优良树种。随着四川巨桉工业原料林发 展的速度加快,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规范育苗技术,提高巨桉苗木质量,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按照 GB/T1.1 20
2、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范和 GB/T1.2 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乐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天宇、帅树成、龚兆全、吴哲、张安刚。 巨桉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 巨桉育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巨桉苗木培育,其它巨桉杂交品种育苗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3、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51/T 705-2007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51/T 706-2007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4071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 14073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及要求 GB/T 14175 林木引种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方法 GB/T 1000-00 容器育苗技术 3 优良种子、品种、品系的选择利用 实生苗培育采用种子园或母树林种子
4、。新的优良品种、品系应用要符合GB/T14071, GB/T14073, GB/T14175 的规定。 4 苗木培育 4.1 种子育苗 4.1.1 种 子来源 在种子园,母树林或优良林分中选择 8 年 10 年生优良植株采种。种子应遵循 DB51/T 706-2007 的规定,使用 I 级种子。种子检验遵循 GB/ 2772 的规定。 4.1.2 苗圃地的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交通方便、便于管理、土地平坦或缓坡,土壤肥力较高,无特殊病虫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清洁卫生。 4.1.3 育苗方法 播种育苗采用两段育苗法,即用播种苗床培育小苗、小苗移入容器培育造林苗。 4.1.3.1 播种
5、时间 雨季( 5 月 6 月)造林, 2 月 3 月播种;秋季( 9 月 11 月)造林,夏季( 6 月 8 月)播种;春季( 3 月 4 月)造林,前一年秋、冬季( 9 月下旬11 月)播种。 4.1.3.2 苗床准备和处理 苗圃地土壤要求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疏松透气,团粒结构好。前茬未种过蔬菜、棉花和其它农作物的土地。圃地经耕耙后起畦作床,床面宽 1m1.2m,高 15 ,床面要求平整,用水淋透苗床土壤,再筛铺 3 4 厚的细土(壤质黄心土,加 1钙镁磷肥)。播种前一天床面淋洒 0.3的高锰酸钾溶液和敌克松等农药消毒。 4.1.3.3 播种 将苗床分成若干等分,按每平方米播种量将种子分
6、成相应等分,种子经消毒浸泡后, 播种时再拌入种子量的 3 倍 5 倍干细土混匀,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然后用筛覆盖一层细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了为宜,再盖一层已消毒的松针或稻草(剪成长 3 左右),然后淋少量清水。用种量视种子质量而定,一般用种量 8g/m2 10g/m2,原床苗 3000 株 /m2 左右。 4.1.3.4 原床苗的培育 春季、冬季播种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夏季育苗搭防雨棚和荫棚。苗床保持土壤湿润、卫生,出苗后一周开始交替喷淋波尔多溶液、 800 倍多菌灵液、百菌清等防治立枯病,用敌杀死 800 倍液防治金龟子、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4.1.3.5 容 器规格和育苗基质 (1) 育
7、苗容器采用规格 8 12 或 7 10 。 (2) 用 95壤质黄心土 +5的过磷酸钙或采用混合均匀,然后填入容器中。 4.1.3.6 幼苗移栽 原床苗发育到 3 对真叶左右时移入育苗容器(袋、杯)。移苗前一天用 0.3高锰酸钾溶液淋透容器内土壤消毒,移栽前再用清水淋透容器内土壤和苗床。移栽时将原床苗浇透水,选择健壮无病苗分批移植,用竹签撬起带土小苗放入垫有湿纸的容器内(盆、钵),再用竹签撬穴将苗移入育苗容器(袋、杯)中央,注意苗木根系直入育苗容器(袋、杯),用土压实根部,再浇透一次 定根水,使苗木与容器内土壤更好结合。 4.1.3.7 容器苗的管理 (1) 移苗后,光照强烈的季节和地方要及时
8、用遮阳网等搭设荫棚,防止阳光直射,移栽 15 天后,苗木生长稳定后逐渐拆除荫棚;移栽后注意水份管理,不能过湿过干;注意苗圃卫生,及时拔除杂草,做到通风透气,保证苗木生长。 (2) 移栽后 7 天 10 天开始施肥,第一次用 0.1的尿素溶液喷施,以后每7 天 15 天用 0.1的复合肥溶液追肥,随着苗木生长肥料浓度可逐渐加大,浓度调整在 0.1 0.5之间,高浓度施肥后应及时淋清水洗苗。 (3) 高温高湿天气易 发生立枯病,茎腐病、灰霉病、焦枯病等。染病前用 0.5的波尔多溶液,或 0.2 0.3的百菌清、多菌灵预防。开始出现病害选用甲基托布津、灭菌威等防治,或者几种药交替使用, 7 天 14
9、 天喷洒一次。发生虫害及时喷洒杀虫药液防治。 4.1.4 种子苗出圃造林 幼苗移栽 30 天 50 天左右,按苗木长势差异分级分床摆放,对生长较弱的苗木加强管理、追施肥料。苗木经过 70 天 90 天的培育,达到 DB51/705-2007中标准即可出圃造林。 4.2 组培育苗 4.2.1 组培材料 组培材料来源于巨桉种源家系试验林、大面积实生 林优良单株、半同胞和全同胞子代测试林中优树的基部萌生条。 4.2.2 组培苗的试管培育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组织培养,将组培材料经过芽诱导分化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后,培育出试管苗。 4.2.3 组培苗的容器培育 (1) 试管苗在温室大棚或简易网棚内
10、进行移栽,也可以在大田苗圃移栽,移栽到容器中继续培养。 (2) 育苗容器、基质参照 4.1.3.5。容器基质用 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将根系长到 1 1.5 的组培苗从培养瓶内倒出,用清水洗去培养基,并用 0.1百菌清或其它灭菌剂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后移入容器育苗 基质中培养。 (3) 移植苗光湿温的管理 幼苗移植后及时搭设棚架,盖上塑料薄膜和遮光度为 70 80的遮阳黑网,棚内温度 15 25。容器基质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左右。当移植苗根系发育完好生长稳定后逐步揭除塑料薄膜和遮荫黑网。 (4) 施肥、除草管理 幼苗移植 7 天 10 天,苗木生长稳定,可开始叶面施 0.1的磷酸二
11、氢钾溶液。随着苗木生长可采用 0.1 0.5的复合肥溶液追肥。苗床杂草需及时拔除保持苗床的清洁卫生。 (5) 病虫预防 苗木移植初期,易感茎腐病,猝倒病。可用 800 倍 1000 倍百菌清,或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溶液喷洒,几种药交替使用。如出现虫害需及时针对虫害种类情况喷杀或施放农药诱杀。 4.2.4 组培苗出圃 符合 DB51/705-2007 中的 I 级苗木标准时出圃,用于栽种采穗母株建立采穗圃或直接造林。 4.3 无性系扦插育苗 4.3.1 苗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不易积涝,交通便利的地方作苗圃地。 4.3.2 扦插苗床准备 平整场地,铲除地表杂草,开挖排水沟,撒施石灰
12、粉消毒,施放农药毒杀地下害虫,安装好水管。 4.3.3 扦插育苗基质与填装 参照 4.1.3.5 执行。 4.3.4 采穗母株栽培与管理 (1) 采穗母株选择 采穗母株应为优树(合乎 GB/T14073 规程)的组培苗。 (2) 采穗圃选择及整地 采穗圃地最好选择生荒坡地,或清洁卫生不被水淹的平地,土壤质地以酸性壤土、轻粘壤为好。整地采用人工翻挖,充分曝晒后撒生石灰( 1200 /hm2),灭菌,根据圃地地下害虫种类施放农药。同时施放基肥,钙镁磷肥( 750 /hm2),复合肥( 300 /hm2)和硼砂( 100 /hm2),粉碎土块,清除杂草、石块,挖沟作床,苗床宽 1.2m,高 15 2
13、0 。 (3) 母株栽植 种植株 距 15 20 、行距 12 25,先用锄打穴,去掉育苗容器,植入苗穴,做到苗正根伸,细土壅根,栽植完毕及时施一次定根水。 (4) 母株截顶 采穗母株栽植后 1 周 2 周,苗木生长稳定,剪去顶稍,苗桩高 7 10 ,桩上保留 2 对以上的叶。 (5) 母株修剪与穗条采收 母树截顶后开始萌芽,待萌芽生长至 8 15 ,芽条达半木质化,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萌条可做扦插穗条。对徒长枝、病芽、极弱细小芽应经常进行修剪。让萌条均匀的分布在根桩上,去掉过大和过小的萌条,尽可能保留长势相近,高矮相差不大的萌条,使萌条整齐健壮 ,以保证扦插苗木的整齐。 采条时,靠近叶腋(
14、主干)剪取,剪下的萌条及时竖立(稍朝上)放入盛水的桶、盆内,置于阴凉处待处理。 (6) 母株水肥管理 截顶后当萌条生长到 1 2 时应及时追肥,追肥次数视苗木发育情况而定。氮、磷、钾比例视苗木生长调整,目的是获取茎干粗壮,节间较短,叶色深绿,呈半木质化的插穗。水份管理视土壤干湿决定,干旱季需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 病虫防治 每月定期用浓度为 1000 倍 1200 倍百菌清、多菌灵、敌克松、甲基托布津等溶液喷洒母株,几种杀菌剂应轮换使用,可用 1000 倍 1200 倍敌敌畏或1000 倍 1500 倍乙酰甲胺磷或米福灵喷洒防治桉小卷叶蛾、蚜虫等害虫。 (8) 除草松土 保持采穗圃清
15、洁卫生、无杂草,定期松土和锄草,松土深度以不伤及母株根部为宜。 (9) 母株采穗利用年限 采穗年限为 2.5 年,从种植时计算年龄不超过 3 年。采穗母株应及时更新。 4.3.5 扦插方法 (1) 扦插时间 全年均可进行扦插,以春秋两季扦插成活率最高,以早晨、傍晚最好。 (2) 扦插穗条处理 将从采穗母株上采集的穗条修剪成 8 15 的插穗,上部保留 2 对小叶或2 对剪留一半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后在 1000 倍甲基托布津液或百菌清液浸泡5 分钟 10分钟,高温或晴天用清水冲洗后再用。 (3) 插穗促根剂处理 消毒后用 400mgL-1 1000mgL-1 吲哚丁酸浸泡或蘸 600mgL-1
16、900 mgL-1 吲哚丁酸粉,或用 -奈乙酸, ABT 生根粉处理插穗基部都能起到促根作用。 (4) 育苗基质消毒及扦插 基质用 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然后插入穗条壅紧土壤。扦插深度 1.5 2.0 。 (5) 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完毕及时搭棚架,覆盖上塑料薄膜和遮光度 60的遮阳黑网。育苗棚的管理原则上保持袋土湿润,棚内空气湿 度在 70以上,温度在 15 25内。扦穗开始生根后逐步增大透光度。 扦插后需喷洒农药防病,以后每 14 天喷一次农药。生根后补充氮、磷、钾混合肥料,逐步揭除薄膜和遮阳黑网,至少全光育苗 15天以上才能出圃。 4.3.6 扦插苗出圃 按 DB51/705-2007
17、的标准分级出圃。 5 苗木病虫害防治 见附录 A、 B。 6 检测方法 遵循 GB/T 6001 的规定。 7 起苗、标志、运输和包装 遵循 GB/T 6001 的规定。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 苗木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害名称 症状 防治措施 茎腐病 罹病苗木在离地面 0.5cm 1cm 的茎上出现白色水渍状病斑块,并向上蔓延,迅速包围整个茎基,叶片失绿失水下垂;发病严重时根部也会腐烂。 用 800 倍 1000 倍的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液喷洒,连续喷洒三次,间隔 7 天 10天一次防治。对严重的病苗,应立即清除、销毁。 根腐病 (猝倒病) 发病开始时病株的上部分生长不良,茎干细,叶片小
18、,发病后期引起落叶,最后整株枯死。掘开泥土可见主侧根周围韧皮部变成黑褐色,呈水渍状,解剖根则见髓心变黑且腐烂。 对严重植株,立即拔除,并在苗床上撒生石灰。防治用 600 倍 800 倍的百菌清 、菌毒清等进行洒喷。 灰霉病 主要侵害苗木的嫩梢、叶片和幼茎。顶芽受害时,先呈水渍状腐烂,并向枝梢蔓延,后失水、皱缩、枯梢。受害叶片先出现透明小黄点,迅速扩展为灰褐色大斑块,病斑 0.5cm 3.0cm,后全叶枯死。幼茎被害时,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条斑,渐变褐色,稍凹陷,最后腐烂干枯。 发病初期可用 1波尔多液防治,或用 800 倍 1000 倍甲基托布津。 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绿色斑点,病斑逐渐扩
19、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渐变为沙土色、浅棕黄或暗烟色。一般靠地面的叶片先发病。 发病初期可用 600 倍 800 倍的百菌清或 800 倍 1000 倍的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 苗木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 主要特征 防治措施 桉小卷蛾 嫩叶 桉小卷蛾又名桉斑齿小卷蛾,属鳞翅目小卷蛾科。主要以幼虫将顶芽嫩叶缀合成苞,虫苞多在被害株中下部的侧梢上,幼虫在叶苞内取食,残留叶脉,影响苗木生长,降低苗木质量。 可用 1000倍 1200 倍敌敌畏或 1000 倍 1500 倍乙酰甲胺磷或米福灵喷洒防治。 小地老虎 茎、根 小地老虎又名地蚕、土蚕,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从根际咬断幼苗,造成严重缺苗 。 人工捕杀或用 25%的灭幼脲号胶悬剂防治。 金龟子 叶、根 属鞘翅目丽金龟科。成虫危害成林和苗木的叶、蓓蕾,幼虫危害苗木根系。 可用 20%甲胺硫磷乳油或 50%辛硫磷乳油防治或人工捕杀。 东方蝼蛄 茎 东方蝼蛄又名土狗,地狗,属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成虫或若虫从幼苗根际咬断苗木嫩茎,挖掘隧道,造成苗木枯死。 毒饵诱杀: 100kg米糠加 90%晶体敌百虫 2kg,混合成毒饵投放到苗床周围;或人工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