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17963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9 届高二年级第八周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代的宗法观念。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祖先转达其实是在祭祀、崇拜自己的祖先,意在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其实已经形成,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最高神是“帝”而非祖先,即祖先的地位不高于神,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2、;选项 B 错在“完全” ,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自身正确,但错在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 。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2.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3、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答案】A- 2 -【解析】材料关键词“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 “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说明诸侯国的形成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选 A;BD 是从分封制或宗法制单个方面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 中“彻底”表述不当,排除。3.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 4 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

4、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转变,符合“封建”到“帝制”的转变,故 D 项正确。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出现于夏朝,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西周不是集体统治,是地方贵族和周王统治,君主专制在秦朝最终确立,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神权政治是指神权 (也就是教会势力) 大于世俗权利,与中国古代史实不符,排除 C 项。4.礼是指较

5、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维系统治,故 C 项符合题干要求;A 项表述题干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B 项中原有的等- 3 -级秩序已经崩溃,不可能恢复;材料未提及孔子,故 D 项无从体现。故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

6、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制社会化5.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的官员不是世袭的而是任免的,这是官僚政治的表现,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说明社会秩序并不稳定,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如果失职将被免职而非失职现象十分严重,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官员不仅仅是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其他的职责,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7、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免职、不世袭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的特点。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 “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其相似作用是A. 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限制、监督了皇权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 , “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可见秦汉时期设的朝议制度和唐代设立的三省制都有利于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选 D

8、 项。7.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A. 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B. 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C.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4 -D. 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答案】B【解析】材料仅体现了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不复存在,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故 A 项错误;从材料“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盐铁专营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故 B 项正确;从材料“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 盐铁专营削弱了地方诸侯经济势力,但“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故

9、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盐铁专营对地方诸侯的影响,不能体现汉代实行盐铁专营是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8.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C. 三省六部制 D. 一省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

10、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削弱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外朝,B 项正确。ACD 三项均属于中央常规官制,与题干中“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点睛:解题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结合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即可得出答案。9.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 ,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

11、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 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 5 -C. 儒道思想逐渐融合D. 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既要刑法又要礼,即材料强调了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才能治理好国家,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礼法要并举而非儒家思想成为正统,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礼法思想而非儒道思想,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礼法要并举而非慎刑主义,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既强调了礼又强调了法。10.北宋元祐年间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

12、今元祐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 ”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 ”这说明宋代A.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赋役负担不断加重D. 劳役制度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到“总计家业钱均定” 反映了力役征发逐步向以户等(赀产)为摊派对象的过渡,表明国家力役征发从“以丁为本”的时代逐步演进到“以地为本”的时代,故 D 项正确;AB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1.在今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发的秦墓竹简中,出土了一些法律文书,其中一份

13、资料记录户籍,写着:“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家屋一栋二屋,各有人口,室皆瓦盖,设有木造的门;种有桑树十株;妻某在逃,不予查封;成年女儿某,未婚;未成年男子某,身高六尺五寸;奴婢:未成年女子某;雄犬一只。该制度旨在A. 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 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 巩固大地主土地所有制D.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6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某里的无爵平民甲的家外、妻子、子女、奴婢、家财、畜产如下”对于平民家里财产等进行统计主要是加强管理的目的是保障政府赋役征调,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故 A项正确;小农经济增长也是征收赋税的依据,故 B 项错误;巩固大土地制度

14、不是秦朝管理户籍主要措施,故 C 项错误;封建社会国家是压制商品经济发展,故 D 项错误。12. 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 。这种观点:A. 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B. 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C. 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D. 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的是农业和商业相互结合,财用足。指出了工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 A。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相关问题;D 项分工合作材料也未体现。考点:明清进步思潮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明清进步思潮的产生的背景。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

15、、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1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令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 ,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 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B. 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 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D.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

16、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 7 -可以看出,市镇在维系周边农村中起到纽带的作用。故选答案为 B 项。A 项说的是与市场联系较少,材料并未体现这层意思;C 项说的是地方自治,中国古代并未产生普遍的地方自治;D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市镇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并非商品关系。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市镇的作用14.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

17、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答案】A【解析】题干说的是清代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竞争中出现了分化,有些人因为在竞争中出于不利地位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而另外一些人则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里的沦为雇工和雇工经营反映的是在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产生于手工业领域,故选 A;题干体现的是农业种植领域的变化,没有体现商业,故 B 错误;上述材料体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但没有体现技术改进,故 C 不符合材

18、料原意;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解体,故 D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5.明中叶以来,徽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他们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神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城,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一现象A. 恢复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 加剧了晚明的政治腐败D. 破坏了周边村镇的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徽商把从事商业的资本用于投资土地,没有运用于扩大再生产,这种现状不利于资- 8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 B 正确;宗法制不是材料中体现主旨,故 A 错误;晚明的腐败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故 C 错误;D 中

19、破坏小农经济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16.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表明A. 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B. 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 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D. 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孔子对管仲的两种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教化角度上来评判的,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派出现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故

20、B 项错误;孔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故C 项错误;“管仲所为”包含很广,既可以是人格魅力,也可以是行为。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功绩,也反映了管仲的不足,故 D 项错误。点睛:注意理解“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意思。这句话直接翻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结合当时背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表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17.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

21、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体现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B 体现荀子的唯物思想,C 体现道家的无为思想,与孟子无关;D 符合题意,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考点:儒家- 9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教学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应用性等功能。从高考命题来看,题型多样,材料呈现形式新颖,情境化趋势很强。18.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食喝冷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材料反映了儒家A. “顺应自然”的价值观B. “积极人世”的实践精神C. 重“义礼”的道德原则D. “仁政无敌”的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吃糙米,喝冷水,弯曲胳膊把脑袋枕在上面,快乐也在其中了。不符合道义就富有并且尊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反映了儒家重视“义礼” ,C 正确;A 是道家思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积极人世”的实践精神,排除 B;材料只是体现了儒家重视“义礼”的道德原则, “仁政无敌”程度表述不当,排除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联系儒家思想内容解答即可。19.历史学家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

23、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 “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儒家A. 崇尚空谈的形象B. 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C. 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 推动社会转型的努力【答案】B【解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等字眼体现的是当时儒家的关心社会、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选 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儒家并非空谈,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是宋明时期的理学,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社会转型努力方面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10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

24、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20.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 、 “立德、立功、立言” ,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A. 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 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D. 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答案】A【解析】考查儒家的哲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儒家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即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故答案选 A。B 选项”三教合一“是唐时期的思想潮流,强调儒释道三者相互结合,与题意无关。C 选项,题意并无体现君权神授的理念,无法体现

25、维护皇权。D 选项本身表述不符合史实,儒家与宗教化无关。点睛:儒家文化的特征就是积极的人生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21.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 强调实用价值B. 没有理性思维C. 长期领先世界D. 都有官方印记【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主要重视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注重他的根源和根本问题,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科学中存在含有理性思维的内容,比如圆周率;C 选项错误,材料

26、中没有说明这一点;D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22.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 说文解字曰:“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 ”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 年发表心血运动论 ,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实质上说明- 11 -A. 古代中国医学重理论,近代西方医学重实用B. 古代中国医学启发了近代西方医学C. 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D. 前者注重根治间接调理,后者针对表象直接救治【答案】C【解析】中医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代表,具有重实用的特点,而西方医学则重理论得特点,故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古代中国医学与近代西方医学的

27、关系,排除 B;由材料“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和“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 ,前者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故选 C;中医治根和西医治表只是牵强附会之言,排除 D。23.汉书礼乐志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 ,这与毛诗)提出“变风” “变雅”说的精神一致,都是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 。这说明诗经A. 托物言志B. 借古讽今C. 客观真实D. 反映了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 ”和所学知识可知,以时代和王道兴衰言诗 ,反映朝代的盛衰,故说明诗经反映了时代特征,D 项正确。托物言志属于表现手法,与材料强调诗经反映了时代特征不符

28、,排除 A。借古讽今属于表现手法,与材料强调诗经反映了时代特征不符,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诗经客观真实,而是强调诗经反映了时代特征,排除 C。24.“古代世界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这段话旨在强调中国与希腊A. 哲学水平有高有低B. 各自在孤立地发展C. 发展道路存在差异D. 历史发展的相似性- 12 -【答案】D【解析】和古希腊哲学家同一个时期的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我国哲学家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儒道思想即能体现这一点。说明历史相似性,故选 D。A 中有高

29、有低显然不符合事实;B 中孤立发展错误;C 中差异不符合材料主旨。25.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列出了“首航东方的殊荣” 、 “意外的收获与遗憾” 、 “悲壮的凯旋”三个标题,该老师讲述的事件应该是A. 新航路开辟B. 早期殖民扩张C. 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首先向东方,无意识发现新大陆,航程回来人员损失较大,故 A 正确;殖民扩张并不是只是向东,故 B 错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故 C 和 D 错误。26.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欧就流行着一个传说:祭司王约翰是东方一个强有力的基督教君主。西欧的基督徒梦想和这位君王建立联盟,以便共同攻打穆斯林的势力。热心航

30、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这则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 东西方有相同的宗教信仰B. 宗教改革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动力C. 地理大发现中的宗教动因D. 建立宗教联盟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源【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及葡萄牙王子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显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中宗教的因素,故 C 正确;A 中相同宗教显然不符合事实;宗教改革是 16 世纪,新航路开辟已经完成,故 B 从无;地理大发现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 D 错误。27.17 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

31、立了“非洲眼务于美洲,的- 13 -总政策。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A. 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 民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C. 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D. 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非洲服务于美洲” ,主要是因为 17 世纪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因此要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选项 C 符合题意;而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因为“非洲服务于美洲” ,是提供劳动力,并不是向美洲提供廉价商品;选项 B 非洲没有农作物传播到美洲;选项 D 非洲没有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不可能向

32、美洲提供生产设备。因此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28.在 18001870 年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 67 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 96 倍,而在 17201820 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 174 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变C. 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D. 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年和年比较可见,国际贸易额增加了近倍,贸易额的剧增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格局,不是政治格局,故错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论述是贸易

33、增长。2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当欧亚初通贸易时,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与印度的金银比价,比欧洲高得多在中国及其他大部分印度市场上,纯银与纯金的比价通常为十对一,至多也不过十二对一,而在欧洲则为十四或十五对一。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白银的流通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B. 世界白银流入中国并广泛流通使用C. 大量白银流入促使中国出现价格革命- 14 -D. 白银成为当时各大陆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答案】C【解析】白银等贵重金属是当时世界交流的重要货币,它反过来会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中国及其他大部分印度市场上,纯银与纯金的比价通常为十对一,至多也不过十二对一

34、,而在欧洲则为十四或十五对一” ,所以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入流通领域,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虽然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但中国并没有发生像欧洲那样的价格革命,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之初,白银等贵金属是各地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0.1803 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A. 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B. 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C. 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D. 维护了宪法的至

35、上权威【答案】B【解析】材料“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看出,最高法院行使 1787 年宪法的权力,维护宪法的权威,维护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 D 项正确,B 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最高大法院的职能,没有体现出总统职能,故 C 项排除。点睛:材料“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分析出美国联邦法院的作用,得出正确答案。31.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水远地分隔开了

36、,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间点是A.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B. 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15 -C. 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D. “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了权利法案 、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颁布了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 ,故 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美国和法国;B 项不符合美国;C 项不符合英国。因此选择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

37、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32.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A. 国家统一的需要B. 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C.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 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871 年,德国已经完成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并且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9 世纪 80 年代” ,AC 排除;统一后的德

38、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民主制度不健全,B 错误;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故选 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33.张佳是一名高中学生,她在研究英国政治制度课题时,摘录了一些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英国国王既不任免高级文官,也不主持内阁会议 英国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A. B. C. D. - 16 -【答案】C【解析】选项说法正确,责任内阁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选项错误,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是

39、任免官员的任务还是由他来完成;选项说法正确,首相是英国的政府首脑;选项揭示出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来源与本质。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34.1786 年,美国国会建议,它将有权控制国内外贸易、自行规定并征收税款、惩罚欠款不缴的州,各州必须向国会选派议员,对公然反抗国会管辖权的州可以使用武力以外的所有强制手段。这表明美国A. 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B. 不断完善联邦制政体C. 改变了中央的软弱无力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答案】A【解析】美国独立后实行松散的邦联制,邦联政府没有什么权力,1786 年美国还没制定宪法,美国仍实行邦联制,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已经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故 A 项正确;联邦制是在

40、1787 年宪法中的确立的,故 B 项错误;改变了中央的软弱无力也是在 1787 年宪法颁布后,故 C 项错误;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也是 1787 年宪法,故 D 项错误。35.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A. 古罗马的法制比较健全,中国从未颁布任何法律文件B. 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 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D. 古罗马是实行奴隶主民主,中国是地主阶级专制政体【答案】B【解析】罗马实行十二铜表法的经济基础是罗马的

41、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而与此同时中国实行的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也就是说中国和罗马实行的不同的经济政策,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 B 项正确。中国公元前 5 世纪左右,中国的法律有夏朝代“禹刑”- 17 -,商代“汤刑” ,周朝有吕刑等,故 A 项错误。中国是在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故 C 项错误。公元前 5 世纪,中国是奴隶主阶级专制政体,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根本原因” 。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6.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 ,古罗马民法大全

42、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二者的最大差别是A. 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 惩处犯罪的效果性C. 对犯罪证据的采信 D. 制定法律的出发点【答案】D【解析】秦朝法律仅仅是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因此实行轻罪重罚,用暴力统治人民。罗马法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因此二者在法律规定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故答案为 D 项。A 项属于二者不同点之一,但不是“最大差别” ,排除;BC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7.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

43、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这表明A.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B.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C. 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D.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卡尔波普尔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分析,有肯定也有否定,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工业社会的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非常有见解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故 B 项正确。C、D 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点睛:材料中的“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反映的本质问题

44、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是工业革命的产物。38.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 18 -命的破坏的一面,一但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党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草命的科学了。 “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矛盾的加剧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工人上动的推动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案】B【解析】材料论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属于生产力的巨变,故 B 项正确;其他均不是材料中体现的主要原因。排除。39.在清政府看来,

45、 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 ,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 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 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清政府认为“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 ”,是个保和平的政治条约,说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南京条约的侵略本质,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说明英国人认为南京条约是个贸易规则,同样没认识到其不公平性。故两国对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故 D项正确。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

46、争违背历史史实,故 A 项错误。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符合史实,和材料无关,故排除 B 项。中英之间实力差距巨大,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冲突,中国被迫开放而不是贸易接轨,故 C 项错误。40.下面为 1917 年不同月份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情况表。这反映了1917 年 5 月彼得格 1917 年 7 月莫斯 1917 年 9 月彼得格 1917 年 10 月莫斯- 19 -勒 科 勒 科得票率20% 11% 33.5% 51%A. 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发展B. 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临时政府C.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意专制D. 和平夺权成布尔什维克的目标【答案】A【解

47、析】材料信息是: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此时处于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还没有控制整个政权,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意专制,故 C 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以后,武装夺权成为布尔什维克的目标,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二、非选择题(40 分)41.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

48、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 1875 年便已开始发动。从 20 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 ”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 、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材料二回顾詹天估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

49、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 20 -用。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 (1)时空范围:19 世纪 60 年代;沿海地区。路径:洋务派创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2)倾向于,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