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7周,含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17963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7周,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7周,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7周,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7周,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7周,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9届高二年级第十七周周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60分)1.据左传记载,子产曾说,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据此可知A. 礼来源于对自然的崇拜B. 礼旨在维护君主制度C. 礼的实质是国家根本大法D. 礼主要维护平民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礼是天地的根本,是民众遵守的法则,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礼的来源;材料没有体现礼的作用是什么;材料未体现礼主要维护谁的利益。故排除 ABD三项。2.下表是唐朝官修六史及主要作者简表(唐太宗时期共修订八部史书,另外两部为私人修撰)。史书 晋书 粱书 陈书 北齐书周书隋书主要作者及官职房玄

2、龄(中书令) 、令狐德菜(秘书丞)姚思廉(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姚思廉(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李百药(中书舍人、散骑常侍)令狐德菜(秘书丞)魏征(侍中) 、房玄龄(中书令)据此可以推断出A. 官修史书利于修撰程式多样化B. 唐太宗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C. 官修史书能真实客观反映历史D. 官修史书推动私家史学的发展【答案】B- 2 -【解析】材料内容只反映了官修六史及主要作者和官职,并不能体现修撰程式多样化,故 A错误;唐太宗通过官修史书的目的是以史为鉴,故 B正确;官修史书并不一定能真实客观反映历史,故 C错误;从材料内容并不能得出官修史书推动私家史学的发展的结论,故 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

3、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官修六史主要作者及官职” ,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到材料信息与修撰程式、修撰内容、私家史学等概念的区别,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的悲剧精神一文中指出:在贾宝玉游历太虚幻境一节中,作者给红楼梦预设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样的结局。由此可见A. 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B. 文学创作易受封建礼义纲常的约束C. 文学呈现出反封建礼教的主题D. 老庄哲学、佛教思想影响文学创作【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涉及到红楼梦的最后结局,带有道家的逍遥与佛教的世间皆空的思想,故 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材料反映的是受道、佛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儒学

4、的纲常伦理;材料中没有体现反礼教的信息。故排除 ABC三项。4.1902-1912年,全国 17省登记成立的农垦公司有 171家,江苏、浙江、河南等 7省在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 59家,资本总额 286万元,投资人主要是军阀、官僚、买办商人、华侨和部分工业资本家。据材料可知A. 农垦公司仍然属于封建地主经济的范畴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 农垦公司的土地主要用于农牧业生产D. 农垦公司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农垦公司的成立与发展,表明在农业方面出现近代化的趋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故 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农垦公司由军阀、官僚、买

5、办商人、华- 3 -侨和部分工业资本家进行投资,已经不属于封建地主经济的范畴了,故 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农垦公司的经营范围,也没有体现农垦公司的作用,排除 CD项;5.谭嗣同的仁学力图从圣教之旨、自然之理、孔子改制之道、 春秋 “三世”之义等方面,证明“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谭嗣同论证这些的主要目的在于A. 促进社会制度变革B. 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C. 为引进西方理论造势D. 批判封建顽固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变法,开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故其论证这些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社会制度变革,故 A项正确;BCD 三项都是为宣传变法思想服务的

6、,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 BCD三项。6.国军师长宋希濂在回忆淞沪会战失败时说:“我们军队开到之后,能帮助我们的老百姓都逃走了,留下来的都是汉奸他们不光是破坏我们的交通,放信号,还把我们的军情报告给敌人,做敌人的向导,替敌人拉夫。 ”由此可知A. 当时的国民素质比较低 B. 抗日战争是单面的政府抗战C. 军民关系影响抗战结果 D. 汉奸导致国军淞沪会战战败【答案】C【解析】材料“帮助我们的老百姓都逃走了,留下来的都是汉奸他们不光是破坏我们的交通”反映了国军失去百姓的帮助导致战事失利,说明军民关系对于抗战的重要性,故 C正确;百姓逃跑并不能说明国民素质比较低,故 A错误;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国民

7、党军队是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故 B错误;汉奸并不是导致国军淞沪会战战败的主要原因,故 D错误。故选C。7.1952年英国对华出口额为 300万英镑,1953 年上升为 1030英镑,1957 年达到 1200万英镑,1958 年又增加一倍多,同时中国对英出口额也有大幅度增加。中英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 我国“一五”计划的推动B. 中英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4 -C. 我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推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正在开展“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 A项正确;此时中英还未建交,B 项错误;50 年代我国还没有开

8、展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排除 C项;中英贸易的增长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推动没有关系,且 50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在恶化,排除 D项。8.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的“耐克逊”交易形式,被用来表示契约。 “耐克逊”的本意是指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仪式举行时,不仅要求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还要求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司秤用衡器权衡所贷的金属块后,交付借用人,贷用人则在神前宣誓,读固定术语。这一现象反映了A. 罗马通过成文法维护私有财产B. 罗马人比较原始的契约意识C. 罗马人非常注重交易仪式D. 罗马法几乎涵盖各个领域【答案】B【解析】“耐克逊”表示契约,而其本意是指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形式要

9、求十分严格,这说明罗马人达成契约时需进行复杂严格的程序,这体现了形式契约的特点,属于比较原始的契约意识,故 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形式契约的问题,不是维护私有财产的问题,故 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罗马人注重交易仪式,而是说明形式契约的原始性,故 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涵盖的领域,故 D错误。故选 B。9.下图为威尼斯画派的大师提香的名作人间的爱与天上的爱 ,创作于 1515年左右。该画中左边的人代表人间的妇女,下边的人代表天上的女神,中间是象征爱神的小天使。据此可知,该画作的创作- 5 -A. 主要目的在于区别神圣的爱与世俗的爱B. 以不朽的艺术魅力把女性进行神化C. 旨在反对宗教崇拜

10、和神学主义思想D. 表达了人们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反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再结合材料中妇女穿着开放的特点,体现出了人类该有的生活与情感,故 D项正确;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材料主旨并不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爱,而是批判神圣的爱,故 A项错误;文艺复兴的宗旨是强调以人为主,宣扬人文主义,把女性神化正好与文艺复兴的核心主义相反,故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要反对宗教,排除 C项。10.1933年银行危机时,国会首次授予罗斯福紧急权力,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授权而宣布紧急状态,从而行使紧急权力。用罗斯福本人的话说:国会出于爱国心迅速通过立法,对

11、我的通告加以认可,并且扩大了我的权力。据材料可知A. 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国会的妥协B. 新政时期总统的权力不受国会制约C. 这一举措为新政顺利推行奠定基础D. 美国政府的权力超越了国会的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经济危机期间,总统权力加强,能够更加有效地制定并通过相关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为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奠定了基础,C 项正确;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不是国会- 6 -的妥协,而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故 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总统权力有所扩大,并不代表不受制约,也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权力超越了国会的权力,三权分立的体制仍旧存在,并发挥作用,故 BD项错误。11.据 WTO的统计,全球

12、279个区域贸易协定中,205 个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占区域贸易协定总数的 735%。据此可知,区域贸易的发展A. 有利于削弱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力B. 开始向区域贸易的自由化方向转变C. 有助于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早日实现D. 消除了贸易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壁垒【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双边贸易协定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加强各国间的合作,有助于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早日实现,故 C项正确;A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A项;材料无法反映区域贸易的发展方向,故 B项错误;贸易壁垒无法消除,故 D项错误。12.春秋初期,郑庄公(姬姓,名寤生)与周平王互相交换人质,以证明双方互

13、信,维护双方和平,史称“周郑交质” 。左丘明就此评价道:“信不由中(衷) ,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该事件表明A. 周礼规范了王室与诸侯的道德B. 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力下降C. 异姓诸侯国对周王室信任不足D. 双方实现了长期的和平相处【答案】B【解析】【详解】 “周郑交质”是分封制破坏的表现,体现了周王室衰微,故 B项正确;材料的史实表明“周礼”已经被破坏,故 A项错误;郑庄公是同姓诸侯,故 C项错误;“周郑交质”后双方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之后各诸侯争霸,战乱不断,排除 D项。13.加拿大学者卜正民在哈佛中国史一书中,对中国皇帝的年号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如汉武

14、帝曾使用过 11个年号,其中,在公元前 116年,有人在汾水之畔发现一个宝鼎,汉武帝视之为祥瑞之物,决定改年号为“元鼎” ;公元前 97年,因将军李广利进攻匈奴惨败,- 7 -决定次年改年号为“太始” ,意为“荡涤天下,与民更始” 。对上述材料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A. 国外学者热衷于年号的研究B. 该书对年号的记载属实物史料C. 年号的变化折射其政治诉求D. 外国学者对年号解读严重错误【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年号的更改都与相应的政治事件有一定的关系,统治者借此维护统治,故 C项正确;卜正民不能代表所有的国外学者,故 A项错误;该书对年号的记载不属于实物史料,是文字史料,故 B项错误;材料

15、无法反映出该学者的解读正确或者错误,排除 D项。14.有学者曾这样评价宋明理学家:他们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儒学内部;他们强化的是儒家的人伦道德实践,但后来自身却又流于佛教禅学的空疏。这一现象是A. 儒学正统地位遭受冲击的表现B. 西方文明融人中国文化的结果C. 儒学思想发展演变趋于活跃的产物D. 佛教思想深刻影响儒学发展的反映【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不论从内容,还是外在的形式上,佛学都对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 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学与儒学的融合,并没有反映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排除 A项;佛学不是西方的文明,排除 B项;材料主旨无法反映儒学发展是否活跃,

16、故C项错误。15.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内阁因“避宰相之名” ,故名内阁。在明仁宗之后,阁臣利用票拟之权(妙阁臣草拟对各种奏疏之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 ,使内阁取得了处理国家大事之实权,利用详审奏章加以票拟之机压制六部。这反映当时的内阁A. 分化了丞相的行政权B. 实际履行行政中枢职能C.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D. 上升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答案】B- 8 -【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内阁没有了宰相之名,但是权势和地位都有所提高,处理政务,压制六部,体现了内阁实际上履行行政中枢职能,B 项正确;明朝已经废除丞相,排除 A项;科学性无法体现,故 C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故 D项错误。16.1

17、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 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 30%。上述材料表明A. 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C. 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 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人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 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 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使近代工业发展缺乏资本,故 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租收入和

18、土地投资,并未反映财政收入的来源和主要组成,排除 A项;B 项材料未体现;材料未体现农村生产发展中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除 D项。17.章太炎在 1922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经说过:“鄙人少年本治朴学(古文经学) ,亦唯专信古文经典,与长素(康有为)辈为道背驰。其后深恶长素孔教之说,遂至激而诋孔。 ”材料表明章太炎诋孔是为了A. 否定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B. 传播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 对抗康有为大力提倡的孔教D. 宣传新三民主义而制造声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与长素(康有为)辈为道背驰。其后深恶长素孔教之说,遂至激而诋孔”表明章太炎对康有为借孔子宣扬维新思想的做法不满,故 C项正

19、确,B 项错误;章太炎从小接受儒学教育,并没有否定传统文化,故 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在 1922年还未提出,排除 D项。18.1937年 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 9 -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营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这次工厂内迁表明A. 中东部地区大部分已经沦陷B. 国民政府准备开展长期抗战C. 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D. 民族工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国民政府开始大量内迁工厂,特别是兵工厂,主要是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 B项正确;1937 年 9月仍然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中东部地区大部分还未

20、沦陷,排除 A项;国民政府的举动是迫于战争的形势,而不是主动调整,排除 C项;战争环境下民族工业无法获利良好的发展,排除 D项。19.卡特(时任美国总统)1978 年 12月 24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我们的中国问题专家向我谈起了党的三中全会的结果现在看来,我们应该认识到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机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它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没有正常的美中关系,中国很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上述言论表明A. 中美关系正常化契合中国现代化B. 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 党的三中全会决定中美正式建交D. 美国选择建交时机主动配合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美国认识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对

21、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期推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故 A项正确;中美建交是 1979年,故 B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并不是党的三中全会决定的,排除 C项;美国与中国建交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并不是为了配合中国才与中国建交,故 D项错误。20.西塞罗曾在论共和国中说:“十二铜表法对为数不多的犯罪行为规定死刑,其中包括,假如有人编造或歌唱含有毁谤或侮辱他人的歌词时,则认为必须执行死刑。 ”此外,十二铜表法中还规定,诅咒他人树上的果实也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A. 具有残酷性和原始性- 10 -B. 极力维护统治者利益C. 注重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D. 使言论自由受

22、到严格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所谓的违法行为都不足以判处死刑,因此十二铜表法中的相关规定过于残酷和原始,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所维护的是统治者,排除 B项;严厉的刑法只会激化社会矛盾,不得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故 C项错误;“编造或歌唱含有毁谤或侮辱他人的歌词”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不能说是限制言论自由,排除 D项。21.1928年,斯大林提出了著名的“贡税论” 。他认为农业集体化可以为工业化取得足够的资金,而且将使苏联农业“一日千里地推进” 。斯大林的上述观点A. 客观反映了苏联经济状况B. 突出了工业化建设的目标C. 意在提高苏联农业产量D. 继承了新经济政

23、策的做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服务的,故 B项正确;材料所体现的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客观,苏联的农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排除 A项;斯大林的意图是进行工业化建设,而不是发展农业,排除 C项;斯大林模式与新经济政策在很多做法上是相反的,斯大林模式的开展,也就意味着新经济政策的停止,故 D项错误。22.冷战时期,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我们非共产主义世界的人必须保证非发达国家,在民主世界的范围内,通过我们的大力援助,顺利进入经济成长时期,并且不受共产主义讨好和利诱。罗斯托的言论A. 意在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性B. 反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C

24、. 满足了新兴国家的愿望与要求D. 与马歇尔计划的本质非常相似【答案】D【解析】- 11 -【详解】材料“必须保证非发达国家,在民主世界的范围内,通过我们的大力援助,顺利进入经济成长时期,并且不受共产主义讨好和利诱”的主旨与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西欧以遏制共产主义苏联的本质是相似的,故 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性问题,故 A项错误;材料无法证明美苏争斗的态势如何,故 B项错误;新兴国家的愿望与要求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 C项错误。23.下表为 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最终协议后的工业品关税变化情况。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协议前加权平

25、均税率 63% 205%协议后加权平均税率 38% 144%协议后加权减税幅度 40% 30%据此可知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 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C. 经济全球化推动贸易自由化D. 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快【答案】C【解析】【详解】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这一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降幅明显,贸易自由化得到进一步认可,这说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故选 C项。材料只强调了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反映其负面的影响,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发达国家的主导作用,故排除 B项;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化,而不是区

26、域集团化,排除 D项。24.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养士之风逐渐盛行B. 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12 -C. 忠君观念日益浓厚D. 士人人格已经养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可知,孟尝君作为君上,与平常的客卿吃的是一样,再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说明此时等级制度逐渐瓦解,B 项正确;孟尝君养士,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之一,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所在,故 A项错误;客惭而自刭,与忠君无关,排除 C项;材料中士人的行为只代表他个人,并不能说明整个

27、士群体,故 D项错误。25.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性来看,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中国人就个人的情况来说,从事研究的禀赋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中国的科学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其强调的主旨是A. 中西方思维模式上的本质区别B. 中国缺乏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C. 辩证地看待中国古代科技成就D. 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然而中国的科学毕竟是微不足道的” ,该学者从两个角度看待了中国的科技发明,故 C项正确;作者没有分析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排除 A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都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否则不可

28、能创造出伟大的文明,故 B项错误;材料只是从不同角度看待中国的科学技术,并没有阐述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排除 D项。26.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专制制度在肯定君主一人对国家最高权力的独占,在赋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全权)的同时,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与此描述最为符合的史实是A.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 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13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 ,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丞相,皇帝政务繁忙,负担沉重,故 D项正确;AB 两项都涉及的是地方的制度,与材料主旨无关

29、,排除 A项;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能够为皇帝分担政务,也有利于加强皇权,故排除 C项。27.1895年至 1898年我国的民族工业中,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 55家,年均 1375 家;而1904年至 1910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 276家,年均 394 家,是前者的 287 倍(其中纯官办企业未计算在内)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 清末“新政”的客观效果C. 一战提供的有利时机D. 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 1904年至 191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表现可知,这是清政府开展新政的政策支持,故 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的影

30、响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项;此时一战还未爆发,辛亥革命还未发动,排除 CD两项。28.1937年 11月 1日,蒋介石曾在某次军事会议上命令:“根据外交部意见,九国公约会议将于十一月三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这次会议对我国命运关系甚大,要求各部队尽最大努力,在上海至少再支持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同情与支持。 ”由此可见,国民政府A. 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B. 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调停C. 开始谋划持久抗战的策略D. 放弃积极抗日的军事行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抗战期间,蒋介石希望能通过中国在抗日方面的努力,争取国际上对中国的支持与调停,故 B项正确;从材料看,当时中国还未

31、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所以才会有- 14 -材料中蒋介石的命令,排除 A项;材料主旨与持久战无关,排除 C项;根据“要求各部队尽最大努力,在上海至少再支持两个星期” ,可知当时蒋介石并没有放弃积极抗日的军事行动,排除 D项。29.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曾经指出:“只有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只有世世代代地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国家生产力才能获得均衡发展。国家为了完成这类任务难道不应该要求个人牺牲收入的一部分,牺牲他们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一部分,甚至牺牲他们自己的生命吗?”其评价的是A. 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B. 工业化初期的计划经济C. 经济危机期间的国家干预D. 二战后出现的混合经济【答案】B【解析】【详

32、解】材料的主旨要求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人的利益以保障国家的利益,因此与之相符的是工业化初期的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之下,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能够有力的保障生产的开展,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生产与生活,故 B项符合题意;自由主义强调以个人为主,故 A项错误;经济危机期间的国家干预主要是为了恢复生产,缓解经济危机的危害,与材料中“只有世世代代地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国家生产力才能获得均衡发展”并不符合,且国家干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故排除 C项;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D项。30.1962年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被白宫形容为“冗长、杂乱无章、漫无边际”的信,它“显然是在情感冲动下写的,充满着要避免

33、核战的激情” 。这表明A. 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 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C. 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 赫鲁晓夫寻求妥协来解决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赫鲁晓夫在信中的言辞与表现,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故此信是赫鲁晓夫妥协的表现,D 项正确;美苏争霸中,美国并没有绝对实力能完全遏制苏联,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信息表明美苏正在进行军备竞赛,B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 15 -知,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仍旧对峙,故 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4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势力不断深入,外国传教士在中

34、国开设学校以输入他们的宗教和文化,1839 年美国人布朗在中国澳门开办的玛利逊学堂, “校中教课,为初等之算术、地文及英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以后,洋务派在国体基础上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教育。1862 年设立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相继在各地兴办了大量新式学校。洋务学堂将西方自然科学作为主要课程,包括数学、格物、化学、具体的技术等课程,另外开设了“四书” “五经”课程,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曾先后派出多批学生赴欧美、日本学习自然科学、先进技术。1872 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到 1875年共派出四批 120人,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美

35、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了经济、政治的发展,政府开始重视教育。1843 年,贺拉斯曼主张由州政府建立公立学校;1852 年,美国政府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些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课程。19 世纪 90年代,师范学院设立,之后师范院校越来越多;为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广办工农商学院,耗费巨资修建实验室和扩建图书馆,奖励学术成就突出的杰出人才。19 世纪末,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门类有 100多种;1916 年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系统、集中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倡启发式教学。摘编自美国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36、括清末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其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启示。【答案】 (1)特点:教会学校产生并发展;向西方学习,巩固清王朝统治;课程设置注意中西结合;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背景:西方列强侵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日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思想和科技不断传人。(2)阶段性特征独立战争后,教育的觉醒:重视公立教育;教育制度法制化。南北战争后,教育的完善:加快师范教育发展;加强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实用性。十九世纪末到二战前,实用主义教育时期:重视职业教育;推广实用主义教育。启示: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

37、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提升高校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创建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 16 -学科;高等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美国人办的玛利逊学堂” “ 洋务学堂将西方自然科学作为主要课程” “ 曾先后派出多批学生赴欧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学校的类型、教学的内容、办学的目的、学校的性质等角度概括。背景: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的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及教育的影响等角度回答。(2)阶段特征: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表现,结合材料中“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 “南北战争结束后”这两个阶段划分,根据“建立公立学校” “ 广办工农商学院”

38、 “ 建实验室和扩建图书馆” “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倡启发式教学”等信息,概括出各自的特征。启示:可根据美国教育和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从国情出发,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贼胆现状和“双一流”建设背景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事件17-18世纪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19世纪中后期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900-1949年清政府时期:

39、签订辛丑条约 ,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 世纪 70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8年以来实施改革开放,陪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7 -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

40、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实后盾。阐述:一战后中国虽作为战胜国,但由于中国国力薄弱,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 ,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二战时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薄弱,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 1997年和 1999年分别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中国越来越具有话语权。总而言之,弱国无外交,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推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对外政策的演变。从统计表的 17-18世纪、1900-1949 年和 1978年以来三个时间段的文字信息可提取出“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实后盾”这一论题。再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和中国近现代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阐述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