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18016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3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干二中高二(3)班第一次段考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302 分=60 分)1. 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 。这反映当时农村A. 农民生活日趋贫困B.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C.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大意是说佃农早晨去田地里种地耕田,下午在集市上卖东西,这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故选D。AB 与题干无关;C 无从体现,资本主义萌芽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例如农民受雇于地主,收获归地主,自己领取工钱,因此与题干中的租佃关系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

2、展。2.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竞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A. 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 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C. 政府奉行“农工商皆本”思想D. 商业已经由“末”变“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这也反映了宋代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所以答案选 D。A 与题干无关;CD 不符合史实,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考点:古代

3、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3. 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 贩卖斗彩和五彩瓷B. 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2C. 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 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彩瓷出现在清朝,宋代没有,故 A项错误;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是在明朝,故 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对对周边地区进行文化渗透,故 C项错误;宋代市不再局限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在宅屋之间,故 C项错误;交子是在宋代成都地区出现,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宋代商业发展【名

4、师点睛】4.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 B. 3C. D. 【答案】C【解析】根据“脚痛腰酸晓夜忙” “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这是一种需要人力操作的灌溉工具,故 B项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 A;筒车、风力水车分别靠水力、风力灌溉,排除 CD。【名师点睛】关键要清楚古代农具的作用和基本特点,耧车是播种工具,翻车、筒车、风力水车是灌溉工具,利用的动力不同,分别是人力、水力、风力。5.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5、。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答案】B【解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主要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B。A 项错误,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CD 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46. 有人用现代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式“PT=MV” (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解释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的“价格革命”理论,通常 T、V 值被视为不变量,M 值的变动影响 P

6、值。据此分析 16世纪的西班牙A. M值减少,P 值上涨B. M值减少,P 值下跌C. M值增加,P 值上涨D. M值增加,P 值下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6 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后,积极进行资本积累,因此 16世纪西班牙的货币成增加趋势(即时 M值增加) ,导致白银等价格上涨(P值上涨) ,故 C项正确。ABD 中 M值与 P值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7. 阅读下表,分析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是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600年 411 33.5 8.251700年 506 85

7、17.01750年 577 121.5 21.0A. 商业革命推动B. 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C. 工业革命兴起D. 圈地运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 1600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结合所学这主要是由于圈地运动,导致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故本题答案选 D项;ABC 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合。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圈地运动58. 新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到 18世纪,其黄金产量约为 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导致西班牙A. 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B.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C.

8、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D.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流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导致当地的银价下跌,物价上涨。这对于传统的依靠地租为生的封建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掠夺的财富被统治者白白消耗掉,未相应的转化为资本,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败,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

9、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B. 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C. 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D.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未能茁壮成长,故选 B;A 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未能繁盛的影响而非原因;B 项是其发展未能繁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

10、原因; D 项表述颠倒了逻辑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0. 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 号文件” ,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6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获得的土地经营权,土地所有权

11、归国家,表述有误,排除所有含的选项,B 项正确。ACD 三项都含有,均排除。故选 B。11.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 服饰的西化B. 洋货倾销中国C.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显示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在服饰、装扮都外国人,甚至遗憾自己无法像外国人一样拥有一双碧蓝的眼睛,可见 A项的“崇洋”表述正确。A 项服饰西化只是一个方面,B 项“倾销”题干没有反映,D 项“学习西方”不能解释“碧眼生成学不来”这一“伤心事”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

12、代社会生活 。12. 民国初年到 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12.8%;1927-1936 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 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7D.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 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 A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考点:晚清中

13、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3. 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都体现了A. 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B.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C. 中外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D. 经济基础具有明显优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比较概括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五口通商还是经济特区的建立,都是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故 A项正确;B 项错误,五口通商不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C 项错误,五口通商是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的;D 项错误,东南沿海地理位置相对重要。所以答案选 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建立14. 1930年,

14、苏联政府硕布的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中提到:过去用来划分劳动组合各成员份地的地界,一律取消,而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材料反映当时的苏联A. 积极建设人民公社B.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C. 开始实施计划经济8D. 力图巩固工农联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30 年,苏联政府” ,可知,此时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1924 年至 1953年) 。再根据题干“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使用” ,可知题干揭示的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即集体农庄) ,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15、,正确;A 项错误,人民公社是新中国 1958年开始建立的;C 项错误,在 1930年以前,苏联就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了,排除;D 项错误,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1918 年至 1921年) ,排除。故选 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道路15. 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 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B.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 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D.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答案】C【解析】试题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斯福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家,所以排除 A;罗斯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关注民生,B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 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认识16. 当今世界,各种峰会接连不断出现,如 G20峰会、G8 峰会和金砖四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欧盟峰会、东盟峰会、世界气候大会峰会、世界核安全峰会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当今A. 重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秧序已达共识B. 对话、合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流C. 地区性合作在国际交往中比重渐大D. 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国际政治格局【答案】B

17、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国际合作与交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当今世界,各种峰会接连不断出现”以及系列峰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主旨揭示的是当今世界对话与合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手段,B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 项“重建”一词,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比较”类信息,从而得不出比较性的结论,排除 C;D 项说法本身错误,题干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故选 B。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当今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交流17. 20世纪 90年代,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

18、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B.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冲突的形式发生改变C.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不同文化的国家更容易产生冲突D.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使文化发展更加多元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 ,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故 A 项正确;材料分析是是冲突的原因而不是冲突的形式,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及知识经济,故 C 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世界冲突发生的原因而不是文化多元的原因,故

19、 D 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全球化18.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 孔子B. 韩非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10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反映了严刑峻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主张,故 B项正确;A 项核心思想是仁、礼;C 项核心思想是仁政;D 项主张无为而治。所以答案选 B。考点:中

20、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19. 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 排斥儒以外的一切思想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钱乘旦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 “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

21、围之内。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关心” ,体现了其封闭性,故答案选择 D项。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 项错误;C 项与题意不符;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特点。20. 西方者认为,公元前 6-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公元前 6-公元前 3世

22、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立、百家争鸣,故 D正确。崇儒尚佛、兼收并蓄,属于唐朝,故 A排除。以法为教、焚书坑儒,11属于秦朝,故 B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西汉,故 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名师点睛】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

23、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21.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个时代A. 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B. 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C. 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D. 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 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这一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说明社会制度正在发生变革。 “这个时期上承

24、中世纪,下启近代”是在 13-14世纪。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只有文艺复兴运动,故选 C。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故 A项错误;“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是宗教改革时期,故 B项错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故 C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古希腊时期,故 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含义22. 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12B. 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C. 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D. 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蒙娜丽莎的

25、作品反映了人性之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图一没有反映对旧文化的态度,排除 A。图二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建立“理性王国” ,是对 图一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深化,因此选择 B。 图二和图三都代表了进步的思潮,排除 C。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因果关系,排除 D。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启蒙运动三权分立23.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 文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 文人素养影响文创作C. 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 都市繁荣促进文发展【答案】

2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 A。B 不正确,通俗化不能说明素养的低下。C 明显错误。D 是原因,材料中无法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24. 中国文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 ”该作品的风格为A. 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B.

27、 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C. 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D. 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1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先秦的一部作品”“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 “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 “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可知,这部作品为屈原的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故 C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屈原25. 文明史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 。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科举制度

28、的实行城市商业的繁荣印刷技术的应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的作用,而继而又转向为“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则是由于宋元之际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作用。科举制的实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得庶族士人得以凭借考试跻身统治阶层,庶族士人所代表的文化趋于繁荣,项正确。宋代城市商业高度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市民阶层出现并壮大,市民文化开始趋于繁荣,项正确。印刷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文化发展的世俗化、普及化发挥了巨大作用,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文化发展趋势中不涉及中外交流方面的因素,不符合题意,项错误,

29、排除 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等,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6. 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A. 性本善14B. 教育的教化功能C. 学以至圣,致良知D. 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所以能够不学而能、不虑而知,A 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的教化功能,排除 B;致良知,属于王阳明思想,排除 C;材料

30、无法体现民贵君轻,排除 D。所以选 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27. “满清取代朱明,异族入主中原。习于思考的士人堕入枯寂,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顾亭林、王船山的思想即是反思后的主动选择。 ”这段材料指出A. 清朝政府在入关之后推行文化灭绝的政策B. 阶级斗争催生了活跃的儒家思想C. 王朝更迭是导致思想领域变革的时代根源D.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革的现实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A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族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故 B项排除。思想领域变化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王朝

31、的更迭,故排除 C项。材料反映了在清朝建立,异族入侵中原的情况下,顾炎武和王夫之积极顺应潮流,否定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进行变革,故 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进步思想主张28.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15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背离和否定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段话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利。人民主权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民

32、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和否定,故错误。根据题目得知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让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答案选B。考点: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卢梭29.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世纪哲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说”的提出者是A. 孟德斯鸠B. 狄德罗C. 洛克D. 伏尔泰【答案】A【解析】孟德斯鸠反对君

33、主专制,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成为美国建国基本政治框架,故 A项正确。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其积极介绍启蒙思想,反对封建制度和神学禁锢,但其思想在并未在美国解决政治问题上有所体现,故 B项错误。洛克提倡“天赋人权”和民主政治,其分权思想在孟德斯鸠的发展下成为美国建国思想,故 C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与美国政体不符,故 D项错误。30. 2016年上半年,我国考古人员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等随葬品,最终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在猜测却缺乏充足证据的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这表明:16考古实物的发掘,是对史实的重要补充对于史实的研究,考

34、古发掘是唯一手段历史研究过程中,考古手段最具权威性对于民间的传说,也需要借助考古证实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的确认得益于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等随葬品,因此表明考古实物的发掘,是对史实的重要补充,正确。有些史实研究,是无法通过考古发掘证明,故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BC。题干没有涉及民间传说,且民间传说不一定有助于史实研究,不正确。综上所述,正确,所以选 D。二、非选择题(15 分+12 分+13 分=40 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

35、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 全球通史【材料三】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17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四】从 1700年至 1820年,中国的 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 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

36、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 19世纪的前 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 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 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相对于图一,图二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为何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据材料四比较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最终衰落的主要原因。【答案】 (1)图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图二进步性:可以调节

37、犁耕的深浅,转弯灵活,简便轻巧。(2)表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原因: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3)特点: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4)原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近代科技世界领先,中国科技水平落后;英国海外贸易发达,中国经济保守封闭;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解析】试题分析:(1)问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38、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图一可判断出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有图二可判断出生产工具是曲辕犁, “进步性”可由所学知识中曲辕犁的特点得出: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第二小问可以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3)本题主要考超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18受到冲击”说明官营手工业趋于衰落;材料“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

39、千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材料“家杼轴而户纂组”说明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比较分析能力。从材料“从 1700年至 1820年,中国的 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 “19世纪的前 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 2的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来分析比较得出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工具的改进;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32.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961年 2月 2日,肯尼迪向国会提交经济复兴与增长计划,建议通过下列法案:(1)对失业津贴增加 13个星

40、期的临时补助;(2)在为期 15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3)重新开发萧条地区;(4)增加社会保险金并鼓励提早退休;(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6)给生产谷物的农民提供紧急救济;(7)为全面的房屋建筑和贫民窟的清除计划提供经费。1961 年 6月底,这些法案虽经国会作了某些修正,但基本上获得通过。材料二 1980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 6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

41、放松政府管制。材料三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既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有所创新,人们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或克林顿经济学。就是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由于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根据 1996年通过的耕作自由法,联邦政府不再扮演农场主的最终保护角色,它还将向农场主提供固定的款项,但逐年减少,使农场主种更多的土地,并且自己决定种什么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活动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肯尼迪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经济政

42、策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19化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并分析该成果的时代原因。【答案】 (1)内容: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开发落后地区;扶持农业。理论:凯恩斯主义。(2)变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原因:经济“滞胀”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失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特征: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表现: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原因:新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 )的出现;两极格局的解体: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肯尼迪经济政策的知识,旨

43、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材料“(1)对失业津贴增加 13个星期的临时补助;(2)在为期 15个月的时限内,把救济金扩大到失业工人的子女;(3)重新开发萧条地区;(4)增加社会保险金并鼓励提早退休;(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扩大最低工资法的实施范围;(6)给生产谷物的农民提供紧急救济;(7)为全面的房屋建筑和贫民窟的清除计划提供经费。 ”,可以得出: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开发落后地区;扶持农业。结合所学,相关理论是凯恩斯主义。(2)本题考查当代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

44、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可见里根政府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原因是:经济“滞胀”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失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本题考查当代克林顿经济学的调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把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在一起。由于放松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可见克林顿经济学克林顿经济学的理论特征是多种理论综合基础上的创新。结合所学,表现为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该成果的时代原因为:新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 )的出现;两极格局的解体: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

45、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20【名师点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职工持股计划;社会福利制度;3、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资产阶级国

46、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5、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33.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

47、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意)彼特拉克歌集材料二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三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

48、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张辑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21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不同, “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答案】 (1)诉求: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对生活热爱的表达) 。效应:思想启蒙;

49、推动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表现:李贽关心社会;批判伦理道德;拒绝传统的历史观。原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统治黑暗) ;儒学僵化。(3)影响:中国:具有启蒙色彩但作用有限。西方: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意大利著名作家彼得拉克的歌集中的选段,材料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夫人的赞颂,表现了强烈的爱慕之情,歌颂了人的美。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人和自由的解放是时代的特点,也促进了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李贽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李贽的主要思想,李贽的思想主要就是对儒学的一种批判,对所谓的伦理道德进行抨击,拒绝传统的认知。他之所以“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就是因为他身处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儒学讲话,与欧洲的社会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