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18123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省承德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承德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计 80 分)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为(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

2、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4、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5、某节历史课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

3、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剧本、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元朝、唐朝6、小麦喜欢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不正确的是( )- 2 -A回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B回唐朝参加科举,

4、中一回状元C回到宋朝当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汉朝当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7、元代行省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军事控制 B.实行民族分化 C.促进区域经济交流 D.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8、公元 997 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 年以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 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D、强化集体议事制

5、度9、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取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B、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0、中国古代用 12 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1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公元前 206 年公元前 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B.公元前 2 世纪晚期C.公元

6、前 3 世纪早期 D公元前 3 世纪晚期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3、鸦片战争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此观点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14、18401842 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 3 -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

7、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15、有学者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南京条约中我们近年来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他们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16、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

8、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近代文明战胜腐朽落后封建文明 B学习西方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危亡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7、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 )A、清政府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英法

9、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9、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 。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 )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20、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

10、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4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21、据抗战胜利后不完全调查,1937 年日本占领南京后抢走的有器具 309 万件,衣服 540余万件,金银首饰 14 200 两,珍贵书籍 1486 万册,古字画 28 400 件,古玩 7 300 余件,牲畜 6 200 头,粮食 1 200 万担,其他诸如工厂设备、原料、车辆、铁器和破坏的房屋商店尚未统计。这种野蛮的经济掠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 )A. 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C转嫁三

11、十年代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22、抗日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最后结局 D民族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23、1937 年 4 月,国共两党派代表公祭黄帝陵。毛泽东撰写了祭文:“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文中提及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共发表抗日通电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24、1937 年 8 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大会陈词:“我们要保

12、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我们妇女也是国民一分子,打仗的时候男子要上前线杀敌,后方工作是我们的责任。 ”宋美岭意在强调( )A、争取国家胜利是公民的基本责任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的重要性C、前线杀敌和后方工作同是胜利的保障 D、男子妇女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责任25、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 9 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 22 次会战的 41%,甚至有一些是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 496 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 44%,共伤亡 137 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 43%,这说明( )

13、- 5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主要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26、 “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 ”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C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27、洪秀全尊奉“皇上帝” ,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

14、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28、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太平天国革命本可以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而没抓住本质C.片面夸大历史任务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29、1859 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指出“治国必先立政” ,立政的关键“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当” ,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动性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这一思想( )A.把

15、法制建设提高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 B.符合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C.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指明方向 D.是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30、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3

16、1、右图是 1912 年的一幅漫画。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 6 -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 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C.蒙蔽革命党人 D.蒙蔽人民群众32、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皇室自愿交出财产分给农民33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

17、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34、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是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3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 10 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

18、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 ”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庭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平政官员有交涉,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庭也,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矣。 ” 由此可见,章士钊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B、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D、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埋下隐患36、1919 年 5 月 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19、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7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37、2007 年 9 月 27 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殿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 15 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 B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帮助C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38、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反映了

20、( )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B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C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加快了与中共合作的步伐D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39、遵义会议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开创了崭新的局面,这次会议解决最为迫切的问题是( )A、结束“左”倾思想的领导 B、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军事和组织上的问题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40、在某解放战争纪念馆保存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一位民工支援前线时到过的地方: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这些地方分属于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由此可知,这位民工参加的是( ) A平津战役 B辽

21、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宣战,实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 自 1963 年至 1969 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 8 -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

22、。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8 分)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2 分

23、)(2)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 分)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6 分)答案:15BADBC 610CABAD 1115DCDAD 1620CCADB2125DDDAA 2630DAAAB 3135CCDAC 3640CBACD41、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8 分)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 分)(2)原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4 分)因素: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