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18136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北武邑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荆轲之死夏一刀荆柯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 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柯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

2、临倒闭,三十年啊! 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 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 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 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

3、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 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柯久了,出不来, 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起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2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

4、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柯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 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 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 晕晕乎乎,醉眼蒙昽,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 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

5、,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柯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柯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

6、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B.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 “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3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C.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痛心疾首” “神形毕肖”等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

7、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qn)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E.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金科罢演新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2.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答案】1. AE 2. 耿直刚烈。如看完赵团长改过的剧本后,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坚持原则。如他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忠诚于艺术,淡泊名利。如他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

8、心上。 3. 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意味着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荆辄巳死”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从小说的主题上看,“荆轲已死”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得到深化。【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 项, “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分析不正确。小说中新剧本是赵团长编写的,这表明他是

9、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C 项,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分析不正确。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D 项, “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分析错误。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故此题答案为 AE 两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通过阅读全文,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可见其性格的耿直刚烈;“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4罢,荆轲将匕首在

10、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由此可知他坚持原则;“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梳理结构,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情节发展来看,“荆轲已死”出现在小说倒数第二段,属于结尾部分,语义双关,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这就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完整。从塑造人

11、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金科从此告别演艺生涯是因为他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向利益低头,因此这样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深化。【点睛】第 1 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人物形象和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阅

12、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漆树的眼泪我家在大山深处,离家不远有一个叫首蓿坝的地方,那里长着一种叫作漆树的树木。大大小小的漆树长在半是石块半是泥土的混合土壤中,有碗口那么粗的,也有手腕那么粗的。黑黝黝的皮很厚实地趴在树干上,一旦把皮剥开,就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这就是能咬人的漆液。好多对漆树过敏的人,一看到这乳白色汁液就心里发麻。大滴大滴的汁液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像是谁被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个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眍。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我亲眼看见漆树哭泣,是在苜蓿坝放牧的时候。几个外乡人不知何时来到我们村子,村里人很亲近地与他们搭讪。他们在各山各岭转悠着,那

13、天到了苜蓿坝,突然大动干戈,对漆树动起手术来。我看见漆树冒出浓浓的汁液,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在我心里翻腾,刺激着我,呼唤着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漆树的疼痛。植物一旦遇到伤害,无法喊出声音,只能用自己的本能做着力所能及的弥补。在渗出汁液的那一瞬间,漆树迅速做出选择,集5聚力量开始修复被割裂的皮肤。那些外乡人拿出大塑料桶,让汁液慢慢地流到桶里,割了一棵又一棵,直到桶盛得满满的才罢休。“为什么只割漆树,其他树不割呢?”我满含着对漆树的同情问那些外乡人。 “漆树的汁液是宝贝呀!”我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怅然若失。一棵棵伤痕累累的漆树无声地抗议着,一个都都葱葱的坝子几天工夫便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漆树身上布满了

14、刀伤,从树根开始,直延伸到细小的枝干,几乎所有的皮肤都被割破了,一个个伤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我在心里嘀咕:“漆树会不会死?那些外乡人要漆树的汁液做什么?”我后来知道那些外乡人来自四川,他们把漆树的汁液收集起来,经过几道程序,提炼纯度很高的漆。这种漆不添加其他成分,又叫土漆、生漆。用这种漆漆过的家具,油光可鉴,而且不褪色,表面还耐高温。漆树的眼泪映射在家具上,成为家具的眼晴。漆树的眼泪被提取后,却在家具的表面重生。每当我看见用土漆漆得光亮无比的家具时,总会想到苜蓿坝那一坝漆树的命运。人类为了撷取自身需要的东西,完全不顾植物的感受。再次去苜蓿坝放牧时,原本以为死亡的漆树会大煞风景。但当我们纵着

15、骡马来到苜蓿坝时,却看见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漆树,原来的伤痕处长出了厚厚的痴。我抚摸着伤痕,想象着漆树被割伤后,是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其中又有多少艰难。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 ”可是漆树被割破树皮提取汁液后还能生存下来。对割破树皮这件事,漆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漆树的眼泪,不是哭泣后的残余物,而是新生命的一种见证。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漆树的生长环境和状态,其中“趴”写出漆树树皮紧紧裹着树干的情态,“咬人”用拟人手法写出漆液的毒性之大。B. “漆树的眼泪映射在家具上,成为家具的眼睛” “在家具的表面重生” ,形象

16、地写出了家具被漆过生漆后的光亮,突出了漆树的价值。C. 看到外乡人割破漆树树皮收集漆液, “我”怅然若失,因为漆树不仅是“我”的朋友,也是故乡的财产,是属于家乡人的。D. 全文围绕着“漆树的眼泪”来组织内容,先后写了漆树的眼泪咬人、漆树流泪、漆树流泪后结痂重生,体现出漆树顽强的生命力。5. 请简要赏析文章画横线的段落。大滴大滴的汁液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像是谁被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6个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眶。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6. 作者从漆树树皮被人割开流出汁液这件事得到哪些感悟?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答案】4. C 5. 文段通过比喻手法,写出了漆树的

17、树皮被割开后,汁液慢慢渗出的状态;通过比拟手法,写出了漆树受到伤害的程度之深、痛苦之大、时间之长。表达了作者对漆树受到伤害的同情以及对人们伤害漆树这一行为的愤怒之情。 6. 受到伤害时,应该力所能及地弥补,要集聚所有力量修复伤口。无论受到多少伤害,都要积极生活下去。受到伤害后流泪不是软弱的表现,只要生命力足够强大,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考查理解和品味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C 项, “我怅然若失,因为也是故乡的财产,是属

18、于家乡人的”有误, “也是故乡的财产,是属于家乡人的”错误,从文中来看, “我”的“怅然若失”是看到漆树受到伤害后的感伤,并没有“财产”的想法。故选 C。这篇文章蕴含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我在命制这道题时,主要从散文的结构、形象、线索、语言等方面,考查考生对散文的分析、鉴赏能力,并注意从整体与局部两个角度进行选项的设置。高考重点考查的散文有三类:写景状物类,内容上分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喻理三种,需要重点把我景物的特点、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的作者情感等;写人叙事类,要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议论抒情类,要把握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

19、、理趣。【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文章画横线的段落” ,这是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表现手法、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大滴大滴的汁液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像是谁被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个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眶。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漆树树皮被割开后汁液渗出的情景, “汁液像泪水”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树流出“汁液”是“哭” ,这是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这两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作者对漆树受到伤害的同情;另外,还可以从作者对割漆树这种行为的愤怒情感入手分析

20、。7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 ;表现手法(次之) ;表达方式(其次) ; 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考生可以从比喻、比拟的修辞角度分析鉴赏。【6 题详解】试题分析

21、:题干问的是“作者从漆树树皮被人割开流出汁液这件事得到哪些感悟?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回答问题,注意把握文本中描写漆树受到伤害后的具体语句,然后根据作者的表述从人生的角度加以概括和升华;比如“植物一旦遇到伤害集聚力量开始修复被割裂的皮肤”表明漆树没有因为受到伤害而自怨自艾,而是努力修复自己;“却看见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漆树,原来的伤痕处长出了厚厚的痴”说明漆树的顽强,受到伤害后依然积极地生活下去;“漆树的眼泪,不是哭泣后的残余物,而是新生命的一种见证“表现了漆树生命力的强大,将代表软弱的眼泪变成对新的生

22、命力的见证。谈感受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点,此考点灵活多变,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准确流畅,条理要清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 孝经 ,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 ,乃追步惠连 注 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 ,工草隶虫

23、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8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

24、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 ,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25、。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 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 贞累启固辞 固:坚决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

26、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9B.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C.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

27、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答案】7. A 8. B 9. B 10.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选项

28、A,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 ,所以“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奇” 。故选A。【8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父蔺” “母阮氏” “血” “家人宾客” “贞” “从父洽” “族兄暠” “华严寺” “长爪禅师”“法” ,虚词“而” “乃” “为” , “家人宾客”作为“惧”的主语,排除 A 项、C 项。 “往”的地点是“华

29、严寺” ,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D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他的父亲谢蔺因为母亲阮氏去世,绝食且哭出鲜血而死去。 (谢贞)家里的人和宾客,都担心谢贞会与他的父亲一样(悲哀过度而亡) 。本家的父辈谢洽和堂兄谢暠,就一起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10解佛法。句子可以断开为: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故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

30、项, “奉养母亲未曾间断”理解有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为“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由此可知,“奉养母亲未曾间断”理解有误。故选 B。【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度” ,猜度;“异志” ,指叛逆之心;“因” ,就;“疏” ,疏远;“宴游” ,宴饮游乐;“辄” ,总是、往往;“辞以疾” ,是“以疾辞” ,称病推辞;(2)中的“友善”:交好;

31、“及” ,等到;“笃” ,严重;“省” ,探望;“后事” ,指死后的事情,可译为“身后之事” ;“问以后事” ,问他身后之事。【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是陈郡阳夏人。他是东晋太傅谢安的第九代孙子。谢贞的父

32、亲名叫谢蔺,担任正员外郎,兼任散骑常侍。谢贞幼年时就很聪敏,性情纯厚。他的祖母阮氏曾经被风眩病苦苦折磨,每逢发作起来便一两天内不能吃饭。那时,谢贞才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家里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不同寻常。母亲王氏教他读论语 孝经 ,读完便能背诵。八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首题为春日闲居的五言诗,在朝里任尚书的本家舅父王筠觉得有很好的情致,就对他的亲人们说:“这个孩子将来可以成大器,至于像风定花犹落这样的句子,已经可以赶上谢惠连的诗了。 ”十三岁时,就领会了五经的主旨,尤其精通左 传 ,擅长草书、隶书、虫篆。十四岁的时候,遭逢父亲去世,号哭顿首于11地,数次气绝后又复苏。 (在这之前)他的父亲谢

33、蔺因为母亲阮氏去世,绝食且哭出鲜血而死去。 (谢贞)家里的人和宾客,都担心谢贞会与他的父亲一样(悲哀过度而亡) 。本家的父辈谢洽和堂兄谢暠,就一起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解佛法。禅师就对谢贞说:“作为一个孝子,你既然没有哥哥和弟弟,就极需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如果因忧伤过度而毁掉自己的躯体生命,谁来奉养你的母亲?”自此,谢贞才多少喝一点稀粥。太清之乱期间,亲属逃亡,谢贞在江陵与亲人失散。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出家到宣明寺。等到高祖陈霸先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后,谢暠回到故乡,奉养谢贞的母亲,将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从北方)回到陈朝。始兴王陈叔陵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引荐祠部侍郎阮卓担任记室,

34、征聘谢贞担任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钦佩敬重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去世,陈叔陵横行作乱,他部下的僚属多被拘捕,只有谢贞与阮卓没有受到株连而获罪。陈后主就下诏书令谢贞入宫担任管记,又升任(陈后主的次子)南平王的近臣。南平王府的长史汝南人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谢贞为他写了谦让的奏章。陈后主看了后觉得写得特别好,就在宴席间问周确:“您上的奏章是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上的奏章是请谢贞代写的。 ”后主就嘱咐身边的秘书施文庆:“谢贞在(南平)王府上,没有固定的俸禄,可以赏赐给他一百石米。 ”陈后主至德三年,谢贞因为母

35、亲服丧而离职。不久,皇帝命令他回到南平王府任职。谢贞多次上奏皇帝坚决推辞。皇帝的命令说:“尽管知道你的哀伤孤独是在内心,可是国家的公务在等待得到有才能的人,应该尽快回府任职。 ”谢贞悲哀过度,损害了健康,形体羸弱,终究不能到南平王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起去看望谢贞,看到他瘦得已经只剩下了骨头,两人伤心叹息。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弱小的孩子才刚六岁,感情难以割舍,愿把他托付给你。 ”谢贞就在当晚辞世。后主问姚察说:“谢贞还有哪些亲人?”姚察于是禀告说:“谢贞还有一个孩子刚六岁。 ”后主就下令长期供给他衣服和粮食。阅读下

36、面这首词,完成小题。烦忧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12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11. 在这首小诗中, 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12. 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答案】11. 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 12. 这种回环形式使诗的旋律循环往复,增强音乐美使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无边无际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解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的能力

37、。题干问的是:在这首小诗中, 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根据文本标题“烦忧”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找到烦忧的原因:秋和海造成了作者的烦忧,诗歌中秋的清愁,海的辽远,都营造出来了一种凄清辽阔的意境风格,这种意境中寄托了作者的愁思和烦闷。秋自然就给人以悲凉的感受,海自然给人以浩大的感受,在以上感受中,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愁思。【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写作手法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考生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回文: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 ,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环 。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

38、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即,单词(文字)在句子中的相对位置不变,只是改变顺序,让两句在结构上类似,语义上相反的效果。考生要从结构上把握回文重章叠唱的韵律的美感。从内容上体现了作者无边愁苦的思念之情。【点睛】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概括画面内容或分析意象的特征的题目,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大致有“乐景哀情” “乐景乐情” “哀景哀情” “哀景乐情” ,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

39、 “哀景哀13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 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3.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D. 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14.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

40、句所蕴含的情感。【答案】13. C 14. 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

41、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故选 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14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

42、析。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_。 雨巷

43、(3)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再别康桥【答案】 (1). 万物霜天竞自由 (2). 怅寥廓 (3). 问苍茫大地 (4).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5). 软泥上的青荇 (6).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题型。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仔细阅读所给诗句,注意选句的出处及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掌握的诗句,工整地书写出答案。另外尤其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霜、竞、怅、寥、廓、苍、逢、荇。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黑板上的粉笔字迹或许终将褪去,但对听闻过这段留言的人来说

44、,那透过文字震撼人心的力量永远不会消散,对知识的信仰将历久弥坚。15当下,多边主义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保护主义言论甚嚣尘上,其行动也日渐增多,有些人指责全球化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了国际金融危机。数百名巴西民众聚集在马拉卡纳球场,高呼口号,批评政府慷慨解囊举办世界杯、奥运会等体育比赛,却不关心如何改善贫民的生活。刘汉民老人苦心孤诣创研象形字书体 20 多年,他已成功创作出十二生肖、福禄寿禧等100 余幅作品,得到了国内外书法界的认可。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有关部委及各地正在抓紧开展建立征管协作机制、确定具体适用税额等前期准备工作,环保税开征,一触即发。海南侨乡儋州中和镇群众开展庆元宵舞龙舞狮巡游活动

45、,龙飞凤舞闹元宵,一系列民俗表演,把中和故城的龙年新春闹得异常欢腾。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历久弥坚” ,经过长久的时间后,意志更加坚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这里使用正确;“甚嚣尘上” ,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此处符合语境;“慷慨解囊” ,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此处不符合语境;“苦心孤诣”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使用正确;“一触即发”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

46、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此处与语境不符。“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用错对象。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16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

47、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013 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_)。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摩拳擦掌,其影响可见一斑。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C.

48、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要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照应,括号上文的句子中有“跨越时空” ,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 ,再说空间“连接中外” ,可排除 AC 两项。下文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据此可排除 D 项,答案为 B 项。【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语句复

49、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