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18182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2.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2、3.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强调的是修身养性,时时刻刻修炼自己,与这一主张相吻合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B.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

3、年C.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5.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2 -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6.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7.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8.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A. 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5、D. 强调人民力量巨大9.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 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 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 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10.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 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 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 人物评价的特殊性11. 从“宋代”“格物致知”“理学集

6、大成者”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人物是( )A. 荀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 3 -12.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 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B. 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C. 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 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13.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格物致知 B. 尊崇道统 C. 心外无理 D. 经世致用14.

7、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5.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 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 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16.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 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 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 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4 -17.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18.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

9、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19.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 24 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0. 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表格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 谜底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海军 浜成汤国旗 商标- 5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

10、化元素趋于多样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21. 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2.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3. 我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它们的相同点有( )A.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 B. 针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而提出C. 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D. 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或发展24. 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 )A. 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B. “三个代表”

12、重要思想C. 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 6 -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陈独

13、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 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

14、会化的表现和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6 分)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6 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

15、“保守方面”的主要表现。(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的思想有何不同?(4 分)- 7 -(2)以古代和近代的史实证明材料二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6 分)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如何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4 分)27、材料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每个时代的再叙述。都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价值观念与文化心理。(12 分)时间 作者及作品 主要内容东晋孔衍琴操王昭君因“积怨怨”,从被动的“待诏掖庭”而演变为主动敌“自请出塞”并借机对元帝加以嘲讽。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昭君“乃天下绝色“,皇宫选美时,她

16、不肯贿赂毛延寿被打入冷宫、偶然得到皇上恩宠。但又被心怀叵测的毛延寿将美人图献于单于。匈奴压境,昭君自请出塞和亲,避免一战,后来身处异邦,但她依然眷恋汉朝,义不受辱,纵身段江。晚明陈与郊昭君出塞昭君的悲怨充斥于整个剧本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民族矛盾的背景,突出了红颜薄命和人生无常。1924 年郭沫若王昭君昭君恋人投江而死,母亲因其远嫁而复我死去,使她看清了统治者的真面目。面对帝王的求爱她严辞拒绝,对卑鄙无耻的画师她回之一记响亮的耳光。她揭露了元帝荒淫无耻的且日本质,以人的尊严反对封建帝王的权威。1978 年曹禺王昭君王昭君是绝代倾国之色、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的团结,自愿题蛮荒之地和亲。她顾

17、大局,讲团结,识全体,处处谨慎。步步设防,终于完成了汉、胡团结的伟大任- 8 -务。一一据马巍历史人物与时代精神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段,指出王昭君形象的差异,并从写作时代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9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CDDB 6-10 CCABB 11-15 CBDCD 16-24 DACBADADA25.【答案】(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8 分)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4 分)(2)

18、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 分)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6 分)26.【答案】(1)表现:克己复礼(或恢复周礼,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2 分)不同:前者通过神化君权(或君权神授,君主受命于天)来加强君主专制;后者从天理的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法性。(4 分)(2)史实:理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分,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近代前期,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19 世纪末 20 世

19、纪初,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引进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科学观念;无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引进马克思主义,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6 分)(古代史一例,近代史任举二例即可)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改造儒家思想,使其契合现代化进程;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精神引领作用。(4 分)(任答两点)27.【答案】(12 分)示例:差异:汉宫秋中,王昭君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悲剧人物;郭沫若王昭君中,王昭君是一位反抗性极强的具有强烈现代女性意识的- 10 -新形象。论述:马致远生活在元朝,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压迫成为作品表现的重要内容。作者把自己的不满和对反抗民族压迫的有志之士的崇敬之情,通过昭君形象曲折地表现出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西方各种思潮的传播,“人”的主体意识萌发,“人”的各种需求的合理性被肯定。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是一个主张个性解放,以“人”的尊严反对帝王权威的女性。在她的身上体现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