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18310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培优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辉县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二(培优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题包括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1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A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2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m 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 PM25 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 PM25 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 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PM25 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C颗粒物中的一些

2、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3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胰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效应器是

3、指传出神经末梢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以针刺 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C若刺激处,渐冻人的 M 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处,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 ,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B兴奋

4、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图乙中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 Ca2 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7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 ab 段bc 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 b 处,a、c 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的内容物释放到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兴奋从 d 到 e 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 c 处,肌肉和 e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8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 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A B C D9下列对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是细胞的组成结构,种类多、含量极微B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是固定不变的10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

6、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3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11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摄食后 l 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 分

7、泌 物 乙 中 主 要 含 有 胰 岛 B 细 胞 分 泌 的 胰 高 血 糖 素 等激 素C225 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12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器官 A 除分泌激素 a 外,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B器官 B 分泌的激素 b 浓度高时,对器官 A 和 C 均有抑制作用C器官 C 分泌的激素 c 浓度高时,对器官 A 有抑制作用D器官 C 还可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 b 的关系为协同作用13下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关叙

8、述错误的是( )A如果 X 代表血糖,在 ab 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则 bc 时段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上升有关4B如果 X 代表抗利尿激素,cd 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C如果 X 代表 CO2,cd 时段,呼吸强度增加D如果 X 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1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抗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

9、消灭抗原15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C13 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162014 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 RNA 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BV 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EBV 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在 T 细胞和 EBV 的

10、共同刺激下,B 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 T 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 EBV 侵染的细胞17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 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1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

11、,正确的是( )大量出汗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 B C D19下面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示意图:内分泌细胞 某激素 靶细胞 产 生 体 液 传 送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需合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的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其靶细胞不可能是垂体细胞5B若某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一定是肝细胞C若某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

12、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进入血液的D若人一次摄入过多的盐分,则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的活动加强20B 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 B 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 B 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 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 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 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DB 淋巴细

13、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且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21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表示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甲处的 K 浓度比乙处低B图 2 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C图 2 中若在 a 处给予适宜刺激,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先呈正值后呈负值D图 2 中若在 c 处给予适宜刺激的同时,b 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先呈正值后恢复电位22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于 2013 年 8 月 2 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 3 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 3 个中国企业在内的 8 家

14、客户。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肉毒杆菌中除核糖体外不含其他细胞结构B神经毒素蛋白能够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C神经毒素蛋白会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D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和高尔基体2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 a、b 两极置于膜外,在 X 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6B兴奋传导过程中,a、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 baC在图乙中的 t3时刻,兴奋传导至 b 电极处Dt 1t 2,t 3t 4电位的变

15、化分别是 Na 内流和 K 外流造成的24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25在用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反应刺激部位破坏前 破坏后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上述

16、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26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顶芽和根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B图乙中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Ccd 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图乙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甲则不能27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7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B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C正常南瓜对生长

17、素敏感程度比赤霉素高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协同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28甲、乙、丙及 NAA 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 “”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CNAA 引起染色体变异形成无子果实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29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2,4D 清除田间杂草A B C D30植物的根冠内能合成一种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

18、合成的低浓度的 IAA 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是( )31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稻根进行单侧光照光后的生长状况,下表是处理后的实验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8茎具有向光性不能由上面结果得知 向光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促进作用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既可能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也可能与光照加快了生长素的分解有关 一定范围内,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A B C D32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幼根生长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

19、验中水稻种子的萌发状况为实验的无关变量B实验中测量的根的长度是多次测量求的平均值C甲组为对照组,乙、丙、丁为实验组D随脱落酸浓度升高,脱落酸对水稻根的作用减弱33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3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B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生长素浓度(ng/g)实验结果处理方式 向光侧

20、 背光侧 弯曲角度()强光 1846 4282 355弱光 2105 4216 175黑暗 4182 4189 09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 淀粉酶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35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顶端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生长素(IAA)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36下面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 8、GA 20、GA 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 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

21、若图中酶1 或酶 2 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 去 顶 芽 豌 豆 幼 苗 外 施 适 宜 浓 度 IAA , 该 植 株 茎 内 GA1的合 成 可 恢 复 正 常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对酶 1 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 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D酶 2 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37右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

22、验结果C和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D设置和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38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10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生 产 上 可 喷 施 较 高 浓 度 生 长 素 类 似 物 降 低 脱 落 率39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23、4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种群的个体的空间分布也属于种群特征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C当种群数量达到 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K2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该种群 K 值不一定增大41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 5 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 200 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400 只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 5 年到第 9 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

24、则将其数量控制在 200 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42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B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Cb 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c 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4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以相同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4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11A群落的演替是指

25、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45下图中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46右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2AA 装置的花盆壁 C

26、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47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 幼 虫 摄 食 对 松 针 长 度 的 影 响 具 滞 后 性48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

27、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1349某农田因故撂荒,逐渐成为一种新群落(混种树林)。下列关于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农田撂荒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该群落中植物分层形成垂直结构,有利于对光照等资源的利用C该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小于单一的人工林D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物种一般不会消失50下图表示

28、稻田中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以及作物产生的价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代表防治成本,曲线代表作物价值B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 B 点能获得最大收益C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降低D作物价值等于防治成本时,有害动物会有两种密度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0 分)51 (12 分)下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为激素,A、B、C、D 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产生冷觉的 A 表示_。(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

29、会分泌,促使 B 分泌,促使甲状腺分泌,该过程中表示_,B 表示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调节;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 B 分泌和,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调节。(3)饥寒交迫时,图中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4)人在青春期时,体内性激素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因是图中_分泌的_增多;维持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的机制是_。1452 (8 分)右面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 a 刺

30、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 b 刺激骨骼肌,_(填“能”或“不能”)在 c 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 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 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_,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_,表明部位 d 受损。53(10 分)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 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 2)。前者指效应 T 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 T 细胞通过表面 FasL 与靶细胞表面的 Fas

31、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1)人体内的效应 T 细胞可以来自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 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细胞分泌的_。(2)图 1 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 ,由效应 T 细胞产生并以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 K 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3)图 2 中的 FasL 又称死亡因子,Fas 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 Fas 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 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 T 细胞

32、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Fas 和 FasL 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控制合成 Fas 和 FasL 的基因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 Fas 和 FasL 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 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是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 Fas 和 FasL 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_。54(10 分) 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33、能够提高种子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感官品质,而不影响人们的食用健康安全,但过度滥用,则会适得其反。(1)常用于豆芽生产的 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15分解,保绿防老,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应属于_类植物激素类似物。(2)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3)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下图甲、乙(“”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 “”越多激素浓度越高)。在植物体内,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_。若实验一是探究生

34、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实验一所示结果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已知生长素能影响乙烯合成,通过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_(填“促进”或“抑制”)乙烯的合成。(4)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的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而常见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但若使用不当,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在上图丙中,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部位是

35、_(序号),过多的乙烯利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_(填“持续兴奋” “不能兴奋”或“不受影响”)。55 (10 分)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6(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填“ K1”或“ K2”)(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 D 段相比,影响 C 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4)在 D 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会变小。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经常遭受大风暴的袭

36、击,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大量流失,为了保护广阔的草原面积,西北某坝上地区利用沙棘的耐旱、抗风沙性,在已盐碱化的土地上种植沙棘用于恢复生态,从而保持水土。如图 1 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 500,一年内新生个体 100 个,死亡个体 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

37、示意图(如图 2) 。乙种群在 a、b、c、d 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17辉县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二(培优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15 CCCDB 610 ABDBC 1115 ABAAC 1620 DDDDB 2125 DCCDC 2630 AACCB 3135 DDBBD 3640 CBDDC 4145 BADAC 4650 CBBCA51 (12 分)(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分级 负反馈 (3)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8、2 分)(4)垂体 促性腺激素 反馈调节52 (8 分)(1) 不属于 (2) 不能(3) 用 a 刺激神经,在 c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2 分) 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2 分) 用 a 刺激神经,在 c 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2 分)53 (10 分)(1) T 细胞或记忆细胞 浆 抗体 (2) 胞吐 流出 (3) 信息交流 能 降低 降低移植器官 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2 分)54 (10 分)(1) 细胞分裂素 (2) 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先分裂,后伸长生长(2 分)(3) 发育中的种子 不需要 不能 促进(4) 吲哚乙酸 持续兴奋55 (10 分) (1) 曲线图 (2) K1 (3)B (4) K 值(或环境容纳量) (1) 土壤 次生 (2) 20% (3) a 减少 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F C97-136-2006 High Density Recording Format on CD-R RW disc system - HD-BURN format 《CD-R RW磁盘系统上的高密度记录格式 HD-BURN格式》.pdf NF C97-136-2006 High Density Recording Format on CD-R RW disc system - HD-BURN format 《CD-R RW磁盘系统上的高密度记录格式 HD-BURN格式》.pdf
  • NF C97-141-2005 ID format for 50 mm magneto-optical disc system 《50mm磁光盘系统用ID格式》.pdf NF C97-141-2005 ID format for 50 mm magneto-optical disc system 《50mm磁光盘系统用ID格式》.pdf
  • NF C97-142-1-1993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 to 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1部分 一.pdf NF C97-142-1-1993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 to 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1部分 一.pdf
  • NF C97-142-2-1994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 to 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s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2  format A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2部分 格式 A》.pdf NF C97-142-2-1994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 to 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s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2 format A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2部分 格式 A》.pdf
  • NF C97-142-3-1994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 to 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3  format B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3部分 格式 B》.pdf NF C97-142-3-1994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 to 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3 format B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3部分 格式 B》.pdf
  • NF C97-142-4-1992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to-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4  magnetic tape properties  definitions and methods of measu.pdf NF C97-142-4-1992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to-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4 magnetic tape properties definitions and methods of measu.pdf
  • NF C97-142-5-1996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to-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5  reels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5部分 磁带盘》.pdf NF C97-142-5-1996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reel-to-reel system using 6 3 mm magnetic tape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5 reels 《使用 6 3 mm 磁带的专业用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 第5部分 磁带盘》.pdf
  • NF C97-145-1-1997 Multichannel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DATR) reel-to-reel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1  format A 《专业用多信道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DATR) 第1部分 格式 A》.pdf NF C97-145-1-1997 Multichannel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DATR) reel-to-reel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1 format A 《专业用多信道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DATR) 第1部分 格式 A》.pdf
  • NF C97-145-2-1998 Multichannel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DATR) reel-to-reel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2  format B 《专业用多信道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DATR) 第2部分 格式 B》.pdf NF C97-145-2-1998 Multichannel 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er (DATR) reel-to-reel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use Part 2 format B 《专业用多信道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带盘系统(DATR) 第2部分 格式 B》.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