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18317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一〇六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18-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5分,共 60分)1、周代分封制首封传说时代及夏商帝王后商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天子的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这一做法有助于A 推动周朝文化传播 B 强化伦理道德秩序 C 突出宗法血缘纽带 D 逐步实现家国同构2、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 ,在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而跻身高层者更是寥寥无几。这种现象说明宋代A 世家大族左右国家政权 B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 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 党派纷争破

2、坏官僚体制3、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 ;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 “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 。这主要说明A 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B 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C 雅典公民的素质有限 D 城邦是民主政治基础4、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 “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 。美国 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A 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 B 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C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D 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5、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

3、:“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 ”这些规定反映出A 太平天国实行法治 B 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C 农民政权趋向封建化 D 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 “积著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 。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A 主张走农村包城市的道路 B 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C 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D 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 2 -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 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 195

4、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 1954年宪法的制定A 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 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C 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D 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8、2001 年 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1 年 4月,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签署了三亚宣言 ,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共同表明中国A 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 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 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9、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 3世纪一直到 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

5、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10、欧洲的物价上涨材料:16 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 2-2.5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B.大量黄金白银涌入西欧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西方商业经营方式改变11、19 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

6、。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12、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 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 1937年就存在,有 3168家是 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D.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13、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 3 -

7、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14、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 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15、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

8、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 “五铢”钱,以重量为名。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16、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

9、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17、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 “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 。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18、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 (黄宗羲)- 4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

10、日趋完善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1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20、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21、欧文忠盘车

11、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22、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 世纪)50 年代早期以及(20 世纪)70 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

12、均衡发展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23、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道法自然 B.法天而治 C.理生万物 D.心外无理24、1920 年 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 5 -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

13、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二、主观题(共 40分)25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胡瑗,北宋学者,字翼之,人称安定先生。1035 年被范仲淹任命为苏州郡学教授,后在苏、湖二地办学。他在学堂中实行“分斋法” ,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庆历四年(

14、1044 年)朝廷建太学于京师,派人“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 。此后,其治学理论及经验编为学政条约一卷,供各地教育参考。摘编自北宋教育材料二 1922 年 11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大总统令,其中部分规定如下:(1)小学课程在较高年级时,斟酌地方情形,增置职业准备学科;(2)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3)高级中学施行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得酌量地方情形,单设一科或兼设数科;(4)职业学校之期限及课程,需酌量该地方实际需要情形而定;(5)为健全职业教育,在相当学校内酌设职业教员养成科。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三 1917年初,由史密

15、斯和休士提出的职业教育提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即史密斯一休士法案 。其内容如下:第一,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方面,强调联邦政府的责任,认为采取新的和必要的服务性措施促进各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第二,在经费的投入方面,每个州都应当为职业教育提供经费,其数额与联邦政府补助费相等。第三,在公立学校开设职业科,设置选修课程,使普通中学具有升学和就业双重功能。戴本博和王天一外国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斋法”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京政府教育改革的侧重点。 (4 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史密斯一休士法案的主要内容。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 6 -哪些经验

16、可供我国教育改革借鉴?(8 分)26、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 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准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微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

17、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 世纪 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 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

18、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 (6 分)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8 分)- 7 - 8 -参考答案1-5 ACBCC 6-10 CCBBA 11-15 CCDCD 16-20 BBDAD 21-24 ACDC25、 (1)特点:因材施教。 (2 分)作用:有利于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使实用学科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为各地教育起了示范作用;(6 分)(2)地方有较大自主权;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4 分)(3)主要内容: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中学教育应具有职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双重功能。 (4 分)经验:因材施教;经世致用;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4 分)26、 (1)种茶历史悠久;种植区域不断扩大;江南逐渐超过长江上游地区;不断外传、远销国外;受政府管理。(2)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交通方式的现代化。原因:印度等国茶叶的竞争(中国茶叶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英国的打压;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交通运输落后;质量和效益低下;没有掌握市场的主导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