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18477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1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 A 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的金属小球相连接,极板 B 及静电计的金属外壳接地,并使 A、 B 两个极板充电。若极板 B 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 D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C极板上的电荷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D极板上的电荷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2如图所示,电子在电势差为 U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U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入射方向

2、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移量 y 变大的是( B )A U1变大, U2变大 B U1变小, U2变大C U1变大, U2变小 D U1变小, U2变小3 如 图 所 示 , 实 线 为 电 场 线 , 虚 线 表 示 等 势 面 , 相 邻 两 个 等 势 面 之间 的 电 势 差 相 等 , 有 一 个 运 动 的 负 电 荷 经 过 等 势 面 L3上 某 点 时 的 动 能 为20 J, 运 动 至 等 势 面 L1上 的 某 一 点 时 动 能 变 为 0, 若 取 L2为 零 等 势 面 ,则 此

3、 电 荷 的 电 势 能 为 4 J 时 , 其 动 能 为 ( C )A 16 J B 10 J C 6 J D 4 J4如图所示,两个定值电阻 R1、 R2串联后接在电压 U 稳定于 12V 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 R1、 R2的电压表接在 R1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 8 V。如果他把电压表改接在 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 A )A小于 4 V B等于 4 VC大于 4 V,小于 8 V D等于或大于 8 V5如图所示,直线 a 为某电源与可变电阻连接成闭合电路时的路端电压 U 与干路电流 I 的关系图象,直线 b 为电阻 R 两端电压的 U 与通过它的电流 I 的图象,

4、用该电源和该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源的效率分别为( C )2A4 W、33.3 B2 W、33.3C4 W、67 D2 W、676、如图,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 R 大于电源内阻阻值 r。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 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 ,理想电流表 示数123V、 、 123V、 、 A为 I、 变化量的绝对值为 ,则( B )IA 、 、 都不变12I3B 、 、 都不变,且 最大IV123IV3C 123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等于 R r 时, R 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如图为一逻辑电路,根据电路图完成它的真值表。其输出端从上到下排列的结果正确的是( A )A

5、0 0 1 0 B0 0 1 1C1 0 1 0D0 0 0 18、下列读数中正确的是( D )2.5cm11.18mm5.2mm输入 输出A B C0 00 11 01 1、134.815mm9、为了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一个阻值约为 20 的电阻的阻值,现已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电压表 V1(03 V,内阻约 10 k) ;电压表V2(015 V,内阻约 50 k) 。电流表 A1(0200mA,内阻约 0.5 ) ;电流表A2(03 A,内阻约 0.01 ) 。滑动变阻器 R1(04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压表选择 V2 B.电流表选择 A2 C.测

6、量电路用内接法 D.控制电路用限流式10如图所示,定值电阻 R20 ,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R01.0 ,当开关 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1.0 A。当开关 S 闭合后,电动机转动起来,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为 2.0A。则( ACD )A电路电压为 20V B电路的发热功率为 20W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19W D电动机的效率是 95 11、在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 R1、 R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将多用电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 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 R1的 b 端和 R2的 c 端,并观察多用电表指针的示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多用电表可以选直流 10 V 挡 B多用电表可以选欧姆挡C若多用电表选的是直流 10 V 挡,上述两种情况电表示数相同,则 ab 导线是断的D若多用电表选的是直流 2A 挡,上述两种情况电表示数相同,则 ab 导线是断的4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E,内电阻为 r, C 为电容器, R0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 L 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 )A灯泡 L 将变暗B灯泡 L 将变亮C电容器 C 所带的电荷量将减小D电容器 C 所带的电荷量将增大13、 某同学在正确使用多用表的情况下,指针

8、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 BC )A若使用的是“10” 的欧姆档,则被测电阻为 26B若使用的是 500V 交流电压档,则被测电压为 180VC若使用的是 2.5V 直流电压档,则被测电压为 0.900VD若使用的是 1A 直流电流档,则被测电流为 0.36A14 如图所示是简化的多用电表的电路图转换开关 S 与不同接点连接,就组成不同的电表,已知 R3 R4,下面是几位同学对这一问题的议论,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图 8LCR R0LC R0E,rSR5AS 与 1 或 2 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电流表,且前者量程较小BS 与 3 或 4 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电压表,且前者量程较

9、大CS 与 3 或 4 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电压表,若 R1出现断路故障,电压表的量程会减小DS 与 5 连接时,多用电表就成了欧姆表,若电池用旧了会因电动势减小而使测量值偏大15、如图所示,是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常用方法,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不是理想电表,所以测量结果有系统误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CD )A.采用图 1 的方法,引入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采用图 2 的方法,引入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B.图 3 是用“图 1”电路处理的结果,其中图线表示测量图线,图线表示真实图线C.图 4 是用图 2 电路处理的结果,其中图线表示测量图线,图线表示真实图线D.

10、图 3 和图 4 结合处理实验数据,可以消除因电表不理想而引起的系统误差16、 (8 分)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选择“3 V 0.5 A”的小灯泡作为研究对象,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下列实验器材中应选择_(填入器材序号)A电流表(量程 00.6 A, 内阻约 1 )B电流表(量程 03 A,内阻约 1 )C电压表(量程 015 V,内阻约 10 k)D电压表(03 V,内阻约 2 k)E滑动变阻器(阻值 0100 )F滑动变阻器(阻值 010 )G电源 E6 VH开关 S,导线若干6(2)画出实物连线图7答案 (1)ADFGH (2)17、 (6 分)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

11、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分别为 0.1 和 1 k,如图为所需器材。(1)一位同学设计出了合理的原理图,准确连线并正确操作完成实验。记录的 6 组数据见下表:I(A) 0.12 0.20 0.31 0.32 0.50 0.57U(V) 1.37 1.32 1.24 1.18 1.10 1.05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中画出 U I 图象,根据图象和自己认为合理的原理图,得出电池的电动势 E_ V,电池内阻 r_ .8(1)见图乙 (2)1.46(1.451.47) 0.61 (0.590.63)18、(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 A, B 水平放置,接入如图所示

12、电路中,两板间的距离 d=50cm,电源电动势 E=15V,内电阻 r=1,电阻 R1=4, R2=10,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电的小球放入板间恰能保持静止,若小球质量为 m=210-2kg,电量为 q,问:(1)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2) AB 间的电压为多大?(3) q 是多大?(取 g=10m/s2)答案:(1)电路中的电流为 1A,(2) AB 间的电压为 10V,(3) q 等于 110-2C。19、 (12 分)如图所示,在 E10 3 V/m 的竖直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 QPN与一水平绝缘轨道 MN 在 N 点平滑相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

13、R45 9cm, N 为半圆形轨道最低点, P 为 QN 圆弧的中点,一带负电 q10 4 C 的小滑块质量m1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1/3,位于 N 点右侧 x=1.5 m 的 M 处, g 取10 m/s2,求:(1)要使小滑块能运动到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且落到 M 点,则小滑块在 M 处应以多大的初速度 向左运动?0v(2)小滑块如果通过 P 点时的加速度为 20m/s2,则小滑块在 M 处应以多大的初速度向左运动?1解析 (1)小滑块从 Q 点到 M 点过程中, mg qE ma2atRvx小滑块从开始运动至到达 Q 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2R qE2R (mg qE)

14、x mv2 mv12 12 20联立方程组,解得: 5m/s, 9 m/s.v0且 mg qEmv2R( 2) 依题意,小滑块通过 P 点时速度为零, mg2R qE2R (mg qE)x mv1212得 m/s.561v20、如图甲所示,相距 d=30cm 的 A, B 两极板是真空中平行放置的金属板,当给它们加上电压后,它们之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今在 A, B 两板之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交变电压的周期 T=1.010-6s; t=0 时, A 板电势比 B 板电势高,电势差 U0=1080V一个荷质比=1.010 8C/kg 的带负电的粒子在 t=0 时从 B 板附近由静止开始

15、运动,不计重力问:(1)当粒子的位移为多大时,粒子速度第一次达到最大,最大值为多大?(2)粒子运动过程中,将与某一极板相碰撞,求粒子撞击极板时速度的大小20.解:(1)在 0时间内,粒子加速向 A 板运动,当 t=时,粒子第一次达到最大速度1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粒子运动的加速度= 设粒子的最大速度为 vm,此时的位移为 s,则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2)粒子在第一周期的前时间内,先加速后减速向 A 板运动,位移为 sA;后内先加速后减速向 B 板运动,位移为 sB以后的每个周期都将重复上述运动由于粒子在加速减速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有: sA=2s=0.04m,同理,则= 所以粒

16、子在一个周期内的位移为 s1=sA-sB=0.03m 第九个周期末,粒子与 B 板的距离为 s2=9s1=0.27m此时粒子距离 A 板的距离为 s3=d-s2=0.03m0.04 m,表明粒子将在第十个周期内的前内到达 A 板有(1)中可知:前时间内,位移为 0.02m,此时速度为 1.2105m/s,再走 0.01m 即到达 A 板,根据运动学公式,代入数据得:,解得: v=6104m/s 答:(1)当粒子的位移为 0.02m 时,粒子速度第一次达最大值,最大速度为1.2105m/s;(2)粒子运动过程中将与 A 极板相碰撞,撞击极板时的速度大小 6104m/s11高二年级第四次双周练物理

17、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B C A C B A D D ACD AC AD BC CD ABD16、 (1)ADFGH (2) 17、 (1)见图 (2)1.46(1.451.47) 0.61(0.590.63)18、(1)电路中的电流为 1A,(2) AB 间的电压为 10V,(3) q 等于 110-2C。19、解析 (1)小滑块从 Q 点到 M 点过程中, mg qE ma2atRvx小滑块从开始运动至到达 Q 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2R qE2R (mg qE)x mv2 mv12 12 20联立方程组,解得: 5

18、m/s, 9 m/s. 且 mg qEmv0 v2R12(2)依题意,小滑块通过 P 点时速度为零,小滑块从 M 运动到 P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2R qE2R (mg qE)x0 mv12 得 m/s.12 14v20.解:(1)在 0 时间内,粒子加速向 A 板运动,当 t= 时,粒子第一次达到最3T3T大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粒子运动的加速度 02Uqamd设粒子的最大速度为 vm,此时的位移为 s,则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m, m/s2201().3UqTsatdA 50()1.3qTatdA(2)粒子在第一周期的前 时间内,先加速后减速向 A 板运动,位移为 sA;后 内

19、3T先加速后减速向 B 板运动,位移为 sB以后的每个周期都将重复上述运动由于粒子在加速减速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有: sA=2s=0.04m,同理,则 m2012().016BUqTSd所以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位移为 s1=sA-sB=0.03m第 19 个周期末,粒子与 B 板的距离为 s2=19s1=0.57m此时粒子距离 A 板的距离为 s3=d-s2=0.03m0.04m,表明粒子将在第 19 个周期内的前 内到达 A 板有(1)中可知:前 时间内,位移T3T为 0.02m,此时速度为 1.2105m/s,再走 0.01m 即到达 A 板,根据运动学公式,代入数据得:解得: v=6 104m/s 20vax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