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8477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让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有了可乘之机。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问题何在?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 。然而近年

2、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去年 9 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 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 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 100 个;同样在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 13 亿,令人匪夷所思。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

3、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 ”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

4、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 ,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行业内也亟待- 2 -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摘编自钱一彬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失效

5、,导致阅读量“10 万+”的微信号都大幅缩水。B.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的数字是基于个体选择累计得出的。C.数据造假掺水使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使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消失。D.互连网公司组成的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能发现甄别虚假流量及作弊模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以“无据之数,难称数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指出了数据造假的危害。B.文章从行业内和行业外两个角度论证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遏制数据造假。C.对于数据造假,文章先摆出现象,接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D.作者引用约瀚沃纳梅克的话讽刺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

6、应用吃香现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如果网络数据坚守诚信,实事求是,那么劣质产品服务就没有以次充好的机会。B.针对数据造假现象,企业应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C.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助于公众辨别数据造假。D.只有坚持网络诚信,量化数据才能真实陈述人们的态度倾向,陈述事实真相。(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潮湿的下午曹文轩时间到了一九六 O 年胡妈早已发现奶奶去当铺当家里的东西了。半年前的一天晚上,她向奶奶说,她打算离开蓝屋了。她说家里要她回去带孙子。奶奶摇

7、了摇头说:“你说的不是实话。 ”她安慰胡妈:“这里的日子,自然不如从前了,但还能过下去。你在这里,还能挣一点钱;这钱,对你乡下的家,也许很重要呢。别再想着离开吧,我总会有办法的。再说,阿梅还小,打她出生,- 3 -就是你带的,她也离不开你。 ”在奶奶的再三劝说下,胡妈才答应留下。而现在,奶奶在踌躇了许多天后,却要对胡妈和宋妈开口说,她们两个人中间,得有一个人要离开了,未来的日子,已使奶奶寝食不安,若要每月再拿出一些钱来支付胡妈宋妈的工资,实在太困难了。这一天下午,犹豫了好几天的奶奶终于把胡妈宋妈叫到了楼下客厅,说出了她心中的决定。那时,奶奶显得极度不安,脸上满是愧疚,她甚至都不好意思看着她们。

8、胡妈和宋妈听罢,却都没有感到吃惊。离去的想法早已在他们的心里翻来覆去。蓝屋的窘迫,一天不如一天的衰落,她们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只是乡下的日子因为灾荒越过越紧巴,她们每月得到的报酬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她们没有决然离开,还有一个原因:她们实在舍不得离开蓝屋,离开这一家人。她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根筷子、每一把勺子,熟悉这蓝屋里所有人的喜好和脾气。一年四季,她们手脚不停地劳作,把蓝屋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在日子越来越窘迫时,她们费尽心机,帮奶奶精细地计算着一家人的开销。胡妈去小菜场买菜,要把菜场来回走好几遍,然后走向那个菜价最便宜的卖家。开始买卖时,又是一番讨价还价。那时,她脸上的表情,完全不像佣人,

9、而像是这个人家精打细算的主人。有剥好的、现成的毛豆卖,但胡妈不买,为了省那一斤五分钱。当奶奶问起何不直接买剥好的毛豆时,胡妈说“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剥毛豆,热闹。 ”她回头看了一眼阿梅, “我们家阿梅最喜欢剥毛豆了,是吧?”阿梅就会说“我要剥毛豆!”后来,奶奶也喜欢上了剥毛豆,一边剥,一边与胡妈宋妈说笑,或不时地夸阿梅:“阿梅剥得又快又好。 ”厅里的气氛有点儿特别。先是胡妈开始说话。胡妈笑着说:“夫人,您不要为难。您留我又多待了这么久,我心里已万分过意不去了,蓝屋不比从前了,我和宋妈心里都清楚。夫人您整天是一张笑脸,可我们知道,您心里苦着呢。在这里多待一天,就让您多一天负担。夫人您不必为我们担心

10、。我们是乡下人,什么苦都吃过,回到乡下去种地,饿不死的,说不定还会好一些呢!只是心里有点放不下这里,放不下老爷、夫人,放不下阿梅”她朝阿梅拍拍手,阿梅连忙跑过来,胡妈弯腰把阿梅抱到怀里,用她满是皱纹的脸用力贴住阿梅粉嫩的脸蛋儿, “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看、这么让人疼的孩子”不一会儿,阿梅觉得自己的脸湿了-胡妈无声地哭了。阿梅呆呆地看着。- 4 -接下来,宋妈也说了很多话,不停地安慰奶奶,希望奶奶心安。她们用乡下人的语言,一遍一遍地赞美着奶奶-由衷地。奶奶一直微笑着,那是胡妈和宋妈所熟悉的微笑:安宁、温柔。那微笑里,还永远有一片淡淡的羞涩-是一个女孩的羞涩,虽然她已老了,但那羞涩依然。说着往事、眼下

11、和往后的日子,许多事,许多话,说着说着,三个人泪流满面。阿梅见她们三个人哭,也哭了起来。她不太能够明白,她们为什么泪流满面,但见她们三个人哭,她也想哭。胡妈连忙用衣袖擦去阿梅的眼泪:“这孩子,你哭什么呀!”阿梅却哭出了声。三个人都笑了起来-放声大笑,笑声里是流动在皱纹里的泪水。那个下午,世界一片潮湿(节选自长篇小说蜻蜓眼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小说善于以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奶奶宣布决定后, “不安”等神态,传神地体现了奶奶复杂的内心,而“微笑”更是她高贵精神的体现。B.小说以 1960 年的自然灾害为背景,以奶奶辞退帮工为主要事件,并

12、以第三者的视角展开,表现了奶奶操持一家老小生计的艰难以及面对生活的乐观。C.小说书写的是苦难,但作者不是为写苦难而写苦难,而是借助苦难彰显人们在苦难中的相扶相助,进而彰显爱和人性美的主题。D.小说语言清新典雅,具有古典美学的意味和色彩,如来自乡下帮工胡妈,她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凸显着小说的典雅意味。5.奶奶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人性之美?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 (6 分)_6.有人主张删去剥毛豆的情节,但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觉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5 -近日,上海

13、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必须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者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14、”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 ,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 ,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 ,2017 年 7 月 6 日北京晨报)材料二: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越俎代疱地“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 ,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

15、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 ,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来”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 少当“让座指导” ,2017 年 7 月 6 日光明网)材料三: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间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 。很明显, “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 ,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 ,强求甚至强制

16、他人“让座” ,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 6 -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性。作为一种社会美德, “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 “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 ,而是“自己主动让座” “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 ,2017 年 7 月 7 日红网)材料四:“让座”这一行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没有硬性的处罚,让不让完全是“靠自觉” 。有一份关于“让座初衷”的调查显示,65.4%的受访者表示

17、是发自内心,23.9%的受访者是受到“道德逼视” ,8.9%的受访者是因站立者本人的逼视或其他行为。由此可见,只有 65.4%的人是靠自觉的,而 32.8%的人正是受到道德约束才做出了让座行为。(摘自“让座”是道德绑架还是道德约束? ,2017 年 7 月 19 日长江网)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材料一揭示了“让座纠纷”频发是由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和市民公德意识缺失所致,给老年人让座,是社会提倡的美德,也是年轻人的义务。B.材料二指出了一些“让座指导”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往往是为了审视别人,动辄以曝光相威胁,这些行为与文明的修为背道而驰。C.

18、材料三指出“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 “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 ,若强制别人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身权益。D.材料四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当今社会让座行为受到道德约束的状况。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B.让座是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在当下供不应求的格局下,座位要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前提是让座者愿意“成人之美” 。C. 在“让座”纷争中, “要求强求他人让座” “指责

19、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原因。D.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七成的受访者让座时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还有近三成的人是受到道德约束才让座的。- 7 -9.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 (6 分)_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

20、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

21、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

22、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 8 -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A.“解褐” ,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 “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B.“庠” “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 “序”连用,泛指学校。C.“五经”指易 书 诗 礼 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

23、 ,官名,秦称“奉常” ,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24、语。 (10 分)(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5 分)_(2)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5 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9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 “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

25、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 “翠楼”的对比, “瘦叶” “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15.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6 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 。(2) 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

26、。(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依次描写了“山间四时” ,其中“ , ”两句写的是山间的春与夏。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未来,每粒沙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 IP 地址。 ”现在看来,这种描述似乎是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最为精彩,也最能引发人无尽联想的描述了。不论物联网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摆脱不了经济运行整体状况对它的影响,这是一种 、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相关的调研报告中看出些许端倪。据埃森哲预测,2030 年产业物联网将为全球创造 14.2 万亿美元新产值,而中国将新增 1.8 万亿美元新产值。物联网绝对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其相

27、关的很多概念,在历史和科技发展中都曾出现过,譬如工业化的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等。因此我们可以说, ( ) 。不同于以前,在现今的科技语境中说起物联网,我们得到的是 的互联,包括手机、冰箱、汽车、眼镜等,- 10 -都是互联互通的,这似乎多少带有“理想”的味道了。近五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 2015 年 7 月已达 9.05 亿;到 2016 年 1 月,4G 用户数就将超过 3G 用户数。庞大的市场基础成就了消费互联网的成功,从 BAT 的崛起与其市值 。1

28、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消费已经成型。B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使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C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消费体系已经成型。D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的人类杜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B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的一种理念的实

29、际上就是物联网C物联网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它实际上是一种理念D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天马行空 相辅相成 无所不在 可见一斑B随心所欲 相得益彰 无所不在 见微知著C天马行空 相得益彰 无所不至 可见一斑D随心所欲 相辅相成 无所不至 见微知著20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毕业生写给某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 (5 分)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本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30、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如能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 11 -将“ ”改为“ ”将“ ”改为“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 分)“老字号”的传统工艺经受了社会变迁和时代更替的检验,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筋骨与核心。只有守住这些传统, “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然而,守住传统绝不是死守不变。“老字号”工艺是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环境变化了, “老字号”必然跟着变。只要顺应这种变化,一个“老字号”定能获得生命力。所以,探寻“老

31、字号”的历程,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一部“变与不变”的历史。不是只有守住这些传统, “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_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贫困的残疾老人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十五年后,满山的树成材了。为了卖个好价钱,老人找当地媒体帮忙宣传,没想到他被媒体宣传成义务植树、改造环境的好人。接着,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无数人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有人还给他寄来钱物,政府部门也送来生活补助。村干部提醒他,树不能卖了,否则他的形象就毁了。卖,可以让他脱贫,更好地生活;不卖,可以保住自己意外获得的好名声,还可以为环保作贡献。对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32、、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2 -第三次双周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B 【A 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 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 ;C 项,过于绝对,原文为“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 。D 项,分析不当,曲解文意,原文为“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故选 B。 】2. D 【D 项,分析不当,作者引用约翰沃纳梅克的话,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威胁互连网产业生态系统。故选 D。 】 3.

33、 A 【A 项,将必要条件错误地理解成充分条件,导致“那么就”的说法绝对化了。故选 A。 】4. D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 项, “她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分析错误,由文中几处胡妈的语言的描写,如开篇的“这里的日子,自然不如从前了,但还能过下去。你在这里,还能挣一点钱;这钱,对你乡下的家,也许很重要呢。别再想着离开吧,我总会有办法的。再说,阿梅还小,打她出生,就是你带的,她也离不开你。 ”可以看出,她说话的内容虽然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但语言风格并不俗气,她的语言生活化却不着乡土气息。故选 D。 】 5.悲悯。小说开头奶奶真诚地挽留胡妈的话语,

34、体现的是她对胡妈这个帮工及其家庭的理解和同情。慈爱。辞退帮工时内心的不安、剥毛豆时对阿梅的夸奖,都体现了她的慈爱之心。坚忍。生活如此艰难,但蓝屋生活的温馨和谐、奶奶时时的微笑,都体现了奶奶的坚强隐忍。6.剥毛豆的情节从侧面体现了蓝屋当下经济拮据。这一情节体现了胡妈真正融入了这个家庭,心甘情愿为这个家精打细算。这一情节以主仆的和谐表现奶奶的人格魅力,也表现了小说爱和人性美的主题。7. A 【A 项“是年轻人的义务”错,让座不是强制性的法律义务。 】 8. B 【A 项,材料一中 “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表明年轻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了,C 项,以偏概全,

35、导致“让座”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D 项, “近三成”错,原文为“32.8%” , 应该是“三成多” 。 】 9. 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老幼病残孕专座。设置“博爱座”(井不是某一特定人群的专属座位),面向所有有特殊需要的人开放。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 。让与被让者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别人让座,被让者要真心实意去感谢,不让座,也无需计较。旁- 13 -观者不可用道德绑架别人,树立良好风气,尊老爱幼社会才和谐。【点睛:现代文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的解答方法如下:(1)通读原文,获得整体印象,弄清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尤其是主要

36、段落、层次的内容;(2)对题读文,针对问题研究,扣住问题,细心查找筛选信息。粗读全文后,分析题干,明确问题目标(角度);阅读每个选项,理解基本意思。结合粗读印象对应找到原文文字, “专项信息题”的信息通常是“块面型”的,相对集中, “综合信息题”的信息通常是“散点型”的,各自在不同的地方。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试题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概括。 】10. B 11. C 【C 项, “加论语为六经 ”说法错误, “六经”应为“易 书 诗 礼春秋 乐 ”。故选 C。 】 12. C 【C 项, “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

37、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故选 C。 】13. 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辟” ,征辟;“为所” ,表被动; “寝” ,搁置,这里指被搁置。 )假使有能和这种做法相反的,却又对树木爱得太深,忧虑太多。 (“苟” ,假使;“是” ,这;“恩” ,情深,这里指用心。 )参考译文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

38、、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 (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 (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

39、,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 (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 14 -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

40、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 。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将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 ,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寺讨论,按照礼法将范宁判罪。 ”皇帝下诏说, “汉宣帝说, 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优秀的郡守 ,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被判

41、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 (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范宁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 。 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14.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C 项, “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说法错误,作者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瑜。故选 C。 】15. 本

42、诗“婉”体现在用语委婉,言在此而意在彼。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喻。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朝廷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题干是“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能力。题干已经给出赏析的方向婉而多讽。 “婉”是指委婉;“讽” ,是指讽喻。 “婉而多讽”的意思是用委婉语言,来讽喻现实。答题时,通读诗歌,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本诗分别是如何体现“婉”和“讽” 。本诗是一首讽喻诗。本来,松树是

43、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 15 -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 。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 、 “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松,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

44、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用意很微婉,诗中松树、翠楼人、桃李都是比喻,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喻。 】16.(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7 D(A 项“消费

45、已经成型” ,主谓搭配不当;B 项主语残缺;C 项结构混乱。 )18 A(根据主语主体的一致性,句子主语应该是“物联网” ,可排除 B、D;“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与后文衔接更加贴近。 )19 A(天马行空: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浮躁不安;也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含贬义)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

46、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20 (5 分)“囊括”改为 荣获;“颇有建树”改为 取得优异成绩;“玩得”改为相处;“爱戴”改为 喜爱; “就教” 改为 任教 (答对一处给 1 分)21 .(6 分)- 16 -不是社会环境变化了, “老字号”就一定跟着变化 不是只要顺应这种变化, “老字号”就一定能获得生命力22.【写作指导】本材料关于脱贫与环保的话题,是国家发展的中心话题,与本材料有关的知识点有三:一是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区别,本材料中老人种的是用材型经济林,种树的目的就是为了砍树卖钱,二是用材型经济林在成长期也有环保作用,三是种植生态型经济林能很好地解决脱贫与环保的矛盾。【参考立意】一、赞同老人卖树。老人不应该被虚名所累,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种树的目的,然后将树卖个好价钱,让自己一家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残疾老人自身难保,不应该被动揽上改造环境的重任,媒体更不宜故意将老人打造成道德圣人。老人种树卖树,是无可厚非的,相信真相大白之后,社会会理解他的行为。残疾人自力更生,努力脱贫,是比改造环境更迫切、也更人性的事情。二、反对老人卖树。老人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他既获得了好名声,也为环保作了一份贡献,因此不能做既毁林又毁美誉的事情。大众对老人“义务植树”的行为是敬佩的,说明人心向善,人性向美,老人何不成全人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Q 646-1993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s -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5 to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UP) -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pdf ITU-T Q 646-1993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s -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5 to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UP) -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pdf
  • ITU-T Q 65 FRENCH-2000 The unified functional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rvices and network capabilities including alternative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对于包括可选面向对象技.pdf ITU-T Q 65 FRENCH-2000 The unified functional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rvices and network capabilities including alternative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对于包括可选面向对象技.pdf
  • ITU-T Q 65 SPANISH-2000 The unified functional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rvices and network capabilities including alternative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对于包括可选面向对象.pdf ITU-T Q 65 SPANISH-2000 The unified functional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rvices and network capabilities including alternative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对于包括可选面向对象.pdf
  • ITU-T Q 65-2000 Unified Functional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rvices and Network Capabilities Including Alternative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 Series Q Switching andor .pdf ITU-T Q 65-2000 Unified Functional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rvices and Network Capabilities Including Alternative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 Series Q Switching andor .pdf
  • ITU-T Q 652 FRENC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5《No 6至No 5信令系统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ITU-T Q 652 FRENC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5《No 6至No 5信令系统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 ITU-T Q 652 SPANIS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5《No 6至No 5信令系统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ITU-T Q 652 SPANIS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5《No 6至No 5信令系统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 ITU-T Q 652-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5《No 6至No 5信令系统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ITU-T Q 652-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5《No 6至No 5信令系统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 ITU-T Q 653 FRENC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7 (TUP)《No 6至NO 7信令系统(TUP)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ITU-T Q 653 FRENC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7 (TUP)《No 6至NO 7信令系统(TUP)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 ITU-T Q 653 SPANIS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7 (TUP)《No 6至NO 7信令系统(TUP)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ITU-T Q 653 SPANISH-1988 Logic procedures for interworking of signalling system No 6 to No 7 (TUP)《No 6至NO 7信令系统(TUP)互通的逻辑程序》.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