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 “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 ,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
2、、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 、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 ,即注
3、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
4、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 2 -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 ,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 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
5、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选自冯天瑜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质素。B.中华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始终与我们的文化实践共生,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和风俗中。C.汉字造就了具有特殊
6、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符号的影响深远广大。D.和世界上其他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不同,汉字是由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结合的意音文字。【答案】D【解析】世界上的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能说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其他文字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诠释概念,阐述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并指出了其存在方式。B第段以“汉字”这一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C第段以功夫熊猫 花木兰的成功为例,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D. 第段紧承上文,指出了当下发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答案】C【解
7、析】文章以两部影片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开放性,即文段的首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文化元素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是海内外华人所共同信守的。- 3 -B. 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来看,可以肯定在较长时间内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文化输出源。C. 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离不开中华文化元素,没有它,就没有当代中华文化。D.功夫熊猫 花木兰是中华文化元素主动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继续推广。【答案】C【解析】A 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并发育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前者不可能决定后者。B 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不能推出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文
8、化输出源。D功夫熊猫 花木兰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不是主动走出去的,而是美国人充分利用了这些元素,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而非“推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 l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
9、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
10、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 4 -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 ,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
11、中国共产党万岁” ,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 。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
12、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 ,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
13、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
14、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 5 -4.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觅渡”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标题,既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B.同样是死,瞿秋白与李逵的区别是:前者是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积极的,后者对生与死的理解更多的是鲁莽和冲动。C.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干成了一件事。D.作者将灵动的笔触、畅晓的行文、哲理的思索与瞿秋白悲剧意义
15、有机结合,赋予了文章不同寻常的厚度和分量。【答案】C【解析】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 。5.“秋白不朽”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6 分)【参考答案】 (一) “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 (1 分)(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每个要点 2分,答出 3点记 5分,大意对即可。 )6.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
16、,在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 (6 分)【参考答案】同: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的价值向上推了一层。 异:项羽放弃的是生的希望(有渡船却拒渡) ,以自刎维护了自我最后的尊严。留给了历史永远的回味。瞿秋白放弃的是自我英名流芳的完美形象,用多余的话剖析个人的“渺小”和“愧对党的领袖”之称 ,剖析在政治责任和文学爱好之间的自相矛盾,探究生命的归宿,给人更多的思考。 (每个要点 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6 -材料一: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
17、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 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 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 (
18、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共享经济”金句 NO.1:“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说:我们并没有完全离开地产行业,共享的还是地产行业的一些物料。我们共享了各种办公资源,这远远不只是一个空间的问题。从优客工场成立到现在估值近 20亿人民币,我们影响了 190家企业、将近 2000人的工作方式。 ”“共享经济”金句 NO.2:“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 CEO王胜江说:“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双十一的时候,我把自己卖了,我作为投资人,把自己放在微信上,
19、将见我一次标价为 99元。我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只是为了新鲜,我推销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发现,长成这个样子的我也可以分享共享经济共享的是什么?共享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这个平台,让它变得更有价值,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把产品做好。 ”“共享经济”金句 NO.3:“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却没人在意。 ”在共享经济中,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没人在意,因为你的产品和信誉才是最重要的。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信誉,它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1 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该是共享经济的一个比较准确的概括。共享经济导致有些产品的销售量降低,但是社会公共总福利会提高,让
20、好多根本就买不起某个东西的人,能用得起。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关系到经济意义,还可能会增加审美意义上、伦理意义上的东西。 ”(摘自央视财经三句话让你读懂“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 )- 7 -材料三: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 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 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 ;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 ,20. 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 ,还有 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 ,另有 6.9%
21、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 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 25岁以下人群。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 岁以上人群为 39.3%,30 岁以下仅为 21.6%。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 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四:诚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第一,共享经济的信息反馈和信任机制存在缺陷。共享经济虽然通过第三方平台提高了交易质量,重
22、拾人们的信任度,但是第三方平台的资质以及对用户的信任措施有待加强。供需双方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依赖关系需要更明确的规则。第二,共享经济模式中,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及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态势给原有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分配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受到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第三,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针对其提供的服务、产品还没有完全相适应的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 (摘自金碚和郝丹“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可供优化的闲置资源或服务,二是信息技术平台。B. 材料三反映了年轻人是共享单车的主要使
23、用者,中老年人则更了解它带来的利弊。C. 第三方平台保障供需双方的交易,故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和对用户的信任措施必须可靠。D. 从材料四看,原有商业模式中的既得利益者,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答案】D【解析】表述将原文的主宾倒置,原文认为,共享经济对原有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将大量闲置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实现供需双赢,为- 8 -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可能。B. 材料二的前两个金句反映了共享经济的灵活性、共享性,第三个金句强调在共享经济模式中没人在意供需双方的身份,只在意其产品和信誉。C
24、.从材料三来看,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共享单车已经普遍有了理性的思考与清晰的认识。D.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共享经济将逐步走向完善。【答案】C【解析】“普遍”一词错,文中是指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为清晰的认知。9.材料二中,毛大庆、王胜江和吴伯凡谈话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 分)【参考答案】毛大庆:共享经济让供需双方更便捷地实现了双赢。王胜江:共享经济共享的是有价值的东西。吴伯凡:共享经济不仅能提高社会公共总福利,而且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每个要点 2分,大意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
25、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 ”其见
26、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 ”于是权乃议狱轻刑。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 9 -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
27、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参考译文】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蔡伯喈从北方返回后,曾到吴县躲避仇人,顾雍跟着他学琴习书。州郡都上表举荐他,成年即担任合肥县县长,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不在郡府就任,让顾雍担任郡丞,代理太守职任,讨除贼寇,郡内安定平静,官民都归服他。几年后,他入朝任左司马。孙权做吴王后,顾雍逐步升任为大理、奉常,兼任尚书令,封爵阳遂乡侯。他封侯后返回官府时,家中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此事才感到惊奇。黄武四年,顾雍
28、到吴郡迎来母亲。母亲到达后,孙权亲自前往庆贺,并在厅堂上向他母亲行拜礼。公卿大臣们都来聚会,后来太子又前往庆贺。顾雍为人从不饮酒,沉默寡言,举止适时又适宜。孙权曾感叹地说:“顾君不开口便罢,一开口必定会有道理。 ”到了饮酒欢乐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怕酒后失礼而顾雍看见,因此不敢放纵情怀。孙权也说:“顾公在座,使人不快活。 ”他就是这样的让人敬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又加封醴陵侯,接替孙邵任丞相,总理尚书事务。他所选用的文武官员,每个人都依据他们的能力来安排,他的内心没有厚薄之分。他常到民间察访征求意见,遇上有政务上应采用的地方,就当即秘密呈报。如果被采纳施行,就归功于皇上;如果不被采纳,就永
29、远不泄露出去。孙权因此十分敬重他。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态度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立场原则却是正直的。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机把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都说了出来,他认为法令太烦琐,刑罚稍微重了些,应该有所削减。孙权听了不作声。他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么样?”顾雍回答说:“我所听到的情况,也同张昭说的一样。 ”于是孙权便与大家商定狱讼的法令并减轻刑罚。过了很久,吕壹、秦博任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及州郡上报的文书。吕壹等人因此逐渐独揽权势,专行赏罚,于是开始建立机构卖酒、关隘征税来牟取暴利,他们检举他人罪过,细微的小事也上报朝廷,再加重案情进行诬陷,毁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被
30、他们告发,并因此受到谴责。后来吕壹邪恶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讯问了他的口供。临走时,又对吕壹说:“您心里难道没有想要说的话了吗?”吕壹只是叩头,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斥骂羞辱吕壹,顾雍责备他说:“官府有明确的法令,何必这样呢?”顾雍任丞相十九年,享年七十六岁,赤乌六年去世。孙权身穿孝服来吊唁,谥为肃侯。- 10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B.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
31、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C.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D.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答案】D(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入”在这里是指从地方到京城任职,与“出”相对, “出”指京官外放。B.“寺”指佛教寺庙,顾雍被封阳遂乡侯后,去到寺庙表达感恩之情。C.“拜其母于庭”指孙权当众拜见顾雍的母亲,表示两家结为
32、友好。D.“素服”指居丧时所穿的白色冠服,孙权着此服亲往吊唁,是以亲友之礼对待顾雍。【答案】B【解析】此处的“寺”是指官署。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顾雍少年出仕,政绩斐然。孙权担任会稽太守时,让顾雍代行太守的职事,顾雍把一郡治理得很安定,官员和百姓都很信服他。B.顾雍温和少言,使人敬畏。在宴饮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因为担心喝多了举止失当被顾雍看见而不敢开怀畅饮,只有孙权不怕他。C.顾雍选贤任能,关注民情。他为相时,任用官员依能授职,心无好恶;经常亲自到民间察访,只要是政务上应该改进采纳的,就秘密地上报到朝廷。D.顾雍为人谦和,处事理智。即使是审讯作
33、奸犯科、陷害无辜的吕壹,他也和颜悦色、以礼相待。他认为自有严正的法律惩处犯人,不必责骂羞辱。【答案】B【解析】依据下文“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 其见惮如此”可知,孙权内心对顾雍也是有所忌惮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 (5 分)- 11 -【答案】州郡都上表举荐他,顾雍成年后(二十岁)就担任合肥县令,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 (译出大意给 2分;“表荐” “弱冠” “治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表荐:上表推荐。弱冠:成年,二十岁。治迹:政绩,治理成绩。 )(2)若见纳用,则归之于
34、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 (5 分)【答案】如果被采纳施行,他就归功于皇上;如果不被采纳,就永远不泄露出去。孙权因此十分敬重他。 (译出大意给 2分;“见” “宣泄” “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见:被。宣泄:宣扬:泄漏。重:敬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钱 塘 观 潮 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 有遗恨,终古使人哀。【注】做此诗前一年,作者于江西分守湖西道时,被裁决归里。鸱夷:皮袋。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因谏吴王夫差要防备越国而被赐死,其尸体被装进皮袋投入钱塘江,遂化
35、为潮神,立于潮头。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人起笔描写雨中的大海, “开”字写出海景由隐到显的的变化过程,写出了壮阔的远景。B.颈联出句写岸上的观潮者担心江岸会塌裂,对句则写弄潮儿驾船溯潮而上,无所畏惧。C.尾联由观潮而思及伍子胥的“遗恨” ,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用典中寄寓着对世事的感慨。D.诗的前三联写观潮所见所闻,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全诗景色壮阔,气势磅礴,情怀豪迈。【答案】D【解析】在诗的尾联,诗人联想到伍子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人生遭际,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感情便由豪迈而陷入悲慨,诗意也变得沉郁深刻。15.诗的颔联描写
36、了怎样的画面?是用哪些手法来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6 分)【参考答案】潮声巨大,像千匹骏马疾驰而过;气势千钧,像卷裹着万山一起压来。 (3 分)- 12 -前句摹声,后句绘形,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再现潮来的气势和观潮者的真切感受,可谓排山倒海,动魄惊心。 (3 分) (答比喻手法,赏析得当记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欲当大任之人常会经历比众人更多的磨难,上天这样安排的目的是:“ , 。 ”(2)兵法有言:“兵以诈立。 ”在曹刿论战中,面对齐军的败走,谨慎小心的曹刿决定追击的依据是
37、:“ , 。 ”(3)在次北固山下中,王湾描叙“ , ”的岁月更迭来抒写乡思,诗句又蕴含着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的自然理趣。【答案】 (1)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2)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当工业化社会大踏步走来的时候,蓝天,白云,小溪,流泉,却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式的经济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破坏环境的发展,是在与子孙抢夺饭碗。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环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早在上世纪 90年代中期,就提及生态文明。温家宝总理曾说“21 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然而,这些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千秋大业
38、的环保大计,却被某些地方的官员在急功近利的发展过程中人为淡化。蓝天变灰天,河水变浊流,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事件( )。日益恶化的环境在提醒我们,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共和报驻京办的首席记者拉普尼说,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很难解决。地球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村落,谁家的炊烟都可能影响到对方,这恐怕就是外国记者之所以引起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 13 -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
39、为十七大提出的伟大目标而( )。1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竭泽而渔 数见不鲜 刻不容缓 弹冠相庆B. 以邻为壑 层出不穷 迫在眉睫 弹冠相庆C. 竭泽而渔 层出不穷 刻不容缓 额手称庆D. 以邻为壑 数见不鲜 迫在眉睫 额手称庆【答案】C【解析】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以邻为壑:壑:深谷,深沟。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这个语境中,应当用竭泽而渔。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在这里,强调的应该是没有穷尽,而不是“新
40、奇”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原文要强调的是环保情势紧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急需开始,应当用“刻不容缓” 。 弹冠相庆 , 出自东汉班固的 汉书王吉传 ,指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额手相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在此句中为庆幸、庆贺之意,应当用“额手相庆” 。18.填入文中划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外国人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关注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B.外国人关注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C.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起了外国
41、人的关注D.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答案】A【解析】从文意看,“经济发展进程”属陪衬性的内容,后文整个语段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考虑与下文内容的衔接,两个内容应当分说,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一句置后,所以排除 B和 D;从句式角度考虑,A 用对称性句式,读起来更流畅,且叙述的角度与下文一致。所以选 A。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这恐怕就是之所以“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B. 这恐怕就是之所以外国记者对“生态文明”引起关注的根源C. 这恐怕就是“生态文明”之所以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 14 -D.
42、这恐怕就是外国记者对“生态文明”之所以引起关注的根源【答案】C【解析】这个句子要注意两处,一是“之所以”这个连词应当在主语“外国记者”之后。二是“引起注意”这个句式,“引起”的主语应当是某种现象,“引起”后应当接施动者(人)。20.下面是某学校高三年级家长会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邀请函尊敬的家长:时光如梭,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为了指导您给孩子进行更有效的心理疏导,鄙校将于本月 26日下午 4时在学校报告厅开个家长会,届时我们将邀请到人气极高的心理专家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望您拨冗出席。xx中学高三年级组2018生 10月 20日【
43、参考答案】“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 ; “指导”改为“帮助” ; “鄙校”改为“本年级组”或“学校” ; “开个”改为“举行一次”“人气极高”改为“知名” 。(每答对一处给 1分,只指出错误,没作修改或修改有误,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下面是某高校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个字。 (6 分)【参考答案】规划职业生涯首先要认识自我资源和分析职业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生涯路向并设定生涯目标,然后指定行动计划,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修订。 (内容完整给 2
44、分;表述准确给 2分;语言连贯给 2分。 )四、写作(60 分)- 15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 分)2016年夏天,同学们带着对高中生活的憧憬,走进了高中校园。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你也许曾经无限留恋过去的同学和老师;你也许参加过社团活动,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合唱比赛,辩论赛等等,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你也许曾纠结于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的矛盾,也许曾体验过竞争的激烈、合作的快乐;也许曾有过热烈的期待,有过失败后的惆怅回望来路,一路上,你也许有过彷徨、失落、欣喜,你也在渐渐成长,成熟。进入高三的你,很快就将走出高中校园。而另一批新生,即将走进高中校园。请你以“写给 2018
45、年进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经历与见闻感受,就高中的学习或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向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审题提示】这是一个话题型的材料作文。作文题的第一段材料,引导学生回顾高中生活所经历的一些难忘的事情或感受,综合起来,材料中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校园,如何处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2)如何处理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的矛盾(3)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矛盾(4)如何面对成败省略号表示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谈及成长中遇到的其他的话题也是可以的,比如如何处理
46、情感问题。- 16 -对学生给出的任务指令有二:第一,给出的副标题有明确的对象指令,文章的阅读对象是 2018年的进入高中的学弟学妹,这一指令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读者意识;第二,有明确的内容指令,题目要求学生就高中学习或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一指令要求学生集中笔墨写一个方面,忌泛泛而谈。- 17 -1.【答案】D【解析】世界上的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能说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其他文字不同。2 【答案】C【解析】文章以两部影片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开放性,即文段的首句。3 【答案】C【解析】A 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并发育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前者不可能
47、决定后者。B 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不能推出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文化输出源。D功夫熊猫 花木兰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不是主动走出去的,而是美国人充分利用了这些元素,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而非“推广” 。4. 【答案】C【解析】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 。5.【参考答案】 (一) “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 (1分)(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
48、和独立的人格。 (每个要点 2分,答出 3点记 5分,大意对即可。 )6.参考答案】同: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的价值向上推了一层。 异:项羽放弃的是生的希望(有渡船却拒渡) ,以自刎维护了自我最后的尊严。留给了历史永远的回味。瞿秋白放弃的是自我英名流芳的完美形象,用多余的话剖析个人的“渺小”和“愧对党的领袖”之称 ,剖析在政治责任和文学爱好之间的自相矛盾,探究生命的归宿,给人更多的思考。 (每个要点 2分) 7.【答案】D【解析】表述将原文的主宾倒置,原文认为,共享经济对原有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8. 【答案】C【解析】“普遍”一词错,文
49、中是指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为清晰的认知。9.【参考答案】毛大庆:共享经济让供需双方更便捷地实现了双赢。王胜江:共享经济共享的是有价值的东西。吴伯凡:共享经济不仅能提高社会公共总福利,而且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每个要点 2分,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蔡伯喈从北方返回后,曾到吴县躲避仇人,顾雍跟着他学琴习书。州郡都上表举荐他,成年即担任合肥县县长,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 18 -有政绩。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不在郡府就任,让顾雍担任郡丞,代理太守职任,讨除贼寇,郡内安定平静,官民都归服他。几年后,他入朝任左司马。孙权做吴王后,顾雍逐步升任为大理、奉常,兼任尚书令,封爵阳遂乡侯。他封侯后返回官府时,家中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此事才感到惊奇。黄武四年,顾雍到吴郡迎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