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18552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浏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浏阳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浏阳三中 2018 年下期段考试卷高一语文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书院起源于唐代的民间书斋和朝廷整理经史典籍的官衙,是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宋代书院兴盛起来,与理学相结合,奠定了发展的学术基础与学养根基,基本上确立了讲学、藏书、祭祀、学田相结合的制度。明代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推广阶段,总体上是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清代书院大量普及,形成了从民间乡村书院、家族书院到官方支持的省城书院的全网络覆盖规模。近代书院的改革,目的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强调现代与传统

2、的一眯相承。但在西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冲击下和自身深刻的危机意识的影响下,改革变成了“争毁” 。于是,书院改制成了学堂,产生了历史的断裂,传统书院的内在精神并未传承下来。书院首先要继承传统,要尊重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先哲们。书院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程颐提出“天理”这个新儒学核心概念,打破了千余年来解释儒家经典的范式,具有极高的理论创新价值。有了这个基础,朱熹才能成就理学思想集大成的伟绩。传统不仅在于传承,也在于创新。没有传承,文化就如无源之水;没有创新,文化就如一潭死水。书院能自觉运用传统的反思意识与批判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孕育于夏商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

3、。宋代学者们不仅批判秦汉以来的政治,认为从无善治,也严厉批判现实科举制度和官学教育,认为纯为利禄而行。这种批判精神与反思意识,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创建书院这种新型文化教育组织的驱动力。书院办学的另一个宗旨是求“为己”之学,为了成就自己健全完满的人格,这也可以说是书院建在山林之间的一个重要原因。书院讲学有严格的程式,书院讲学的程式与规定体现了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尊重,对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师长的尊重。书院的创建者们又忌讳文化传统僵化、书院像官学一样成为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书院在先生讲学规范与生徒求学自主之间的平衡,使书院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因而焕发出无限生命力。- 2 -当前的

4、学校教育学科专业化,学问碎片化,学生只有专业知识,缺少人文关怀,没有很好的传道精神。又加上社会发展过速,物质刺激太强,权力诱惑太大,这些都会造成人丧失对自身存在的思考,追求知识,拼命学习,结果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应该学习什么追求什幺,纯粹变成了“为人” 、 “逐物”的工具,丧失了“为己”的目的。因此,传统书院的传道与为己相统一的办学宗旨,对于今天处理好为学做人的关系,仍旧是可以借鉴的。(摘编自郑明星书院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院起源于唐代,是在民间书斋和朝廷整理经史典籍的官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B. 书院在宋

5、代与理学相结合而奠定了发展的学术基础和学养根基,基本上确立了讲学、藏书、学田等相结合的制度,到明代得到很好的推广。C. 书院到了近代为了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彻底改制成为学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堂就是书院,但未能继承书院的传统。D. 书院在清代得到了大量普及,有民间组织的乡村书院和家族书院,有官方支持的省城书院,从而形成了全网络覆盖的空前的规模。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程颐打破了千余年来解释儒家经典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天理”这个新儒学核心概念,对后来儒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B. 宋代的学者们认为,现实科举制度和官学教育就只是教会人们追求功名利禄

6、,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创建书院这种新型文化教育组织。C. 朱熹在程颐的基础上取得了理学思想集大成的伟绩,说明传统文化的发展,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做到源远流长而又富有生命力。D. 书院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循环,根本原因在于书院既注重先生讲学的程式和规范,也注重生徒求学的独立自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院教育在强调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要求生徒做“为己”之学,即成就自己健全完满的人格,因此,书院大都建在远离喧嚣城市的山林之间。B. 书院讲学的程式与规定体现了对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师长的尊重,这反映了古代师道之尊严,从传承和创新来说,师道尊严

7、也有一定的意义。C. 现在的时代,物质刺激太强,权力诱惑太大,使得有些人丧失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传统- 3 -书院传道与为己相统一的办学宗旨仍然值得借鉴。D. 当前的学校教育学科专业化,学问碎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专业知识,没有人文荧怀,更没有传道精神,远远不如过去的传统书院。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5 分)渐渐消散的炊烟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

8、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瞎眼奶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其他的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

9、,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

10、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 4 -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

11、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可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 ,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

12、闪了腰。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写老木对瞎眼奶奶、童年伙伴及游戏的回忆,又写昔日伙伴或搬走,或离乡外出打工,这样写是为了使今昔形成

13、对比。B. 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C. 小说除塑造老木这一形象外,还通过老木的言行直接刻画了一个与老木形影不离的阿黄的形象。D. 小说主要叙写了老木的所见所忆所感,情节跌宕起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主题鲜明。- 5 -5. 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5 分)6. 本文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来反映农村人口渐渐向城镇转移、村庄渐渐消逝的城镇化事实。有人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6 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14、完成下列小题。 (12 分)材料一: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 5 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 年时间减贫 7000 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 1170 万,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 “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习

15、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摘编自新华社 2015 年 10

16、 月 17 日讯)材料二: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 7 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 40 年;面向未来,到 2020 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6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7 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此, 纽约时

17、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山的努力。 ”(摘编白 2017 年 1 月 16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以下几方面特别突出:第一,经济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 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 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

18、的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将近 33%。第二,就业稳中有增。新增创造了 1000 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 1300 多万。第三,千万人口脱贫。去 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 1200 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更好的基拙。(选自 2017 年 3 月 5 日中国网,略有删节)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 1200 多万的速度稳步推进。B. 2012-2

19、016 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是 2016 年,最多的则是 2013 年。- 7 -C. 至 2016 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 2017 年脱贫人数仍在 1000 万以上。D. 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至 2020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脱贫。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B. 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C. 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

20、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态势。D.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9. 如何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5 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9 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21、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2、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 )10.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8 -A.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1. 对文中下列词语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23、鲰,浅陋、卑微。B. 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C. 籍吏民,籍:官吏、百姓的户籍。D. 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B. 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C. 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D. 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24、(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拟古(其七)陶渊明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 ,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9 -B. 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C

25、. 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D. 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15.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三)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2)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3)

26、 记念刘和珍君中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描摹 菲薄 婆娑起舞 偏安一偶B. 揣摩 琐事 默无声息 过尤不及C. 屠戮 步履 桀骜不训 辗转奔波D. 删节 俏皮 呱呱坠地 梨园子弟18.下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斜睇(d) 窈窕(tio ) 模型(m) 模样(m)B. 惊愕() 清癯(q) 主角(jio) 叱咤(zh)C. 莅临(l) 迥乎(jin) 弥漫(m) 屏息(bn)D. 杀戮(l) 广袤(mo) 校正(jio) 焦灼(zhu)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7、)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五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10 -班主任工作细致,学生们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思想活动,他都洞若观火。走近壶口瀑布,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让人潸然泪下。美国就有亨特兄弟哄抬银价而招致交易所限制措施惨遭滑铁卢的事例,所以,期货市场根本就不存在大户战无不胜的神话,小户亦不必存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A. B. C.

28、 D.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和听众的共鸣。B. 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亚洲垂直城市”竞赛活动中,来自亚洲、北美和欧洲十个著名建筑学院的年轻学生,提出了他们对解决亚洲高密度城市发展带来的拥挤、污染等问题的未来构思。 ”C.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自问世以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D. 电视剧花千骨中的杀阡陌是一个桀骜不驯、破坏力极大却率直坦诚的人,这类形象常常会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贤弟太客气了

29、、愚兄只不过陪你走了一段远路,尽了些绵薄之力罢了,这点小事,又何足挂齿。B. 放心,此事包在兄弟我身上,等到你结婚那一天,花车、酒店等事情的安排,我一定会鼎力相助C. 到了离别的时刻,张悦拿着李楠送他的照片说:“老同学,你送我的这张照片见证了咱俩的友情,我一定惠存。 ”D. 他虽拜在吴师父门下,却终日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过是忝列门墙罢了,这与俄国力士比武之事,怎能交付给他?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内容连贯。 (6 分)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_,对词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_,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的开口度越小,- 11 -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_。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心,在人类世界里,有着超越其文字本身的含义。人们往往用它来表达最纯粹、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我们内心最热切、最在意的期盼。十九大报告中,涉及“心”的词语约有数十个,如初心、核心、决心、衷心、心态、重心、放心、主心骨、心灵、民心、信心、同心、齐心等等。请从以上含“心”字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