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18563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历史9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 2018 届高三历史 9 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A. 官僚制度正式建立B. 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C. 宗法制度日趋瓦解D. 分封制下统治秩序遭破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楚武王灭权设县,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故可知分封制制度遭到破坏,D 项正确。秦朝时期才正式建立官僚制度,排除 A。题干体现楚武王灭权设县,无法推断郡县制全

2、面取代了分封制;秦朝时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 B。题干体现楚武王灭权设县,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2. 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此规定是为A. 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 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 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 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对官府的主管官员的任职和调动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预防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即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D 项正确。题干强调该做法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与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无关,排除 A。题干没有体现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3、,而是强调该做法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排除 B。题干强调该做法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与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无关,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3.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 ”这说明当时2A. 流民问题严重B. 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C. 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D. 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到外流浪的人想返乡,进行农耕的,地方郡县要根据实数赈济粮食,而不是流民问题严重,排除 A。题干中没有提及关于土地兼

4、并的问题,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排除 B。根据题干可知,汉章帝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支持“流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项正确。题干体现东汉皇帝诏令要求地方长官勤政以维护社会稳定,未体现地方政府的勤政,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4.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 “宰相掌文,枢密掌武”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央集权逐渐衰落B.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 宰相成为宦官附庸D. 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问题,而不是中

5、央与地方的问题,故 A 项错误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干预朝政实质是封建专制制度加强的表现,故 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C 项对材料理解有误,应排除材料中的时间限定是“唐朝” ,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日益加强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 “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3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官中条令,

6、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田产交易的规定最为详细,主要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细,与税制改革无关,排除。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说明土地兼并盛行,客观上不利于自耕小农发展壮大,排除。题干强调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细,与经济结构转型无关,且不符史实,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的意思即可。6.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 “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 ,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

7、的意识B.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的意思就是,中书省谴责各地区官府,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物不自行及时解决,而是全部上报中书省。这就是要求地方必须做到“高效行政” 。但同时又强调了,一部分重要事务,却必须上报,由中央作出决定。这就是要求“中央集权” 。C 项正确。A B D 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度7. 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 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 土

8、地贵族掌握政权B. 农业收入稳定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和 18 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都买田置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这是因为当时两国的政权都与土地所有权有关;故商人买田置地4的共同原因是土地贵族把持政权,而商人可以通过置地成为土地贵族,从而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人赚钱后买田置地,与农业收入稳定无关,而是通过置地成为土地贵族,从而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排除。农抑商政策仅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策,英国没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是 18 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已经迅速发展,商品经济

9、发展,自然经济已不占统治地位,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8. 费正清早期的著作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是儒学的、农业的和官僚的社会,不能调适成商业的、工业的和国家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结果。此观点A. 以文明史观掩盖了战争的本质B. 肯定了中国维护主权的正义性C. 揭露了英国阴谋侵略中国的野心D. 科学地指明了鸦片战争的性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是中国是儒学的、农业的和官僚的社会,不能调适成商业的、工业的和国家主义的西方社会 ”可知,这种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是过分强调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征服,企图以文明史观掩盖了战争侵略的本质,A 项正确。题干企图以文明史观掩盖了战争侵略的本

10、质,而没有涉及肯定了中国维护主权,反对侵略的正义性,排除 B。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揭露了英国阴谋侵略中国的野心,反而企图以文明史观掩盖了战争侵略的本质,排除 C。D 项的说法错误,题干信息没有科学、辩证分析地鸦片战争,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中国是儒学的、农业的和官僚的社会,不能调适成商业的、工业的和国家主义的西方社会”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9. 下图反映了 19 世纪 6080 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以下说法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最合理解释的是A. 棉纱进口增多影响棉布生产5B. 列强暂缓对华经济侵略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 民族

11、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棉布”属于制成品,19 世纪 6080 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说明中国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棉纱”属于原料,19 世纪 6080 年代棉纱进口增加,说明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大;故可知这个时期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和图示信息描述吻合,所以选 D。棉纱进口增多,说明棉布生产量增大,排除 A。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自然经济的抵抗与棉布进口不大有一定关系,但与棉纱进口增加的史实不符,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棉布、棉纱进口

12、的变化趋势” ,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0.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 1875 年至 1894 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 ,而从甲午战后的 1895 年起, “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对“主权”使用频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B 项正确。题干强调民族危机加深,主权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无关,且该时期清政府“天

13、朝上国”思想受到彻底动摇,排除 A。C 项只强调民族危机加深,而没有涉及民族意识觉醒,对主权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排除。在甲午战争之前,西方主权思想已经引入中国,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11.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 , “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 “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 , “攻克南京” 、 “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6A. 辛亥革命时期B. 五四运动时期C. 国民革命时期D. 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回忆录描述的是 1924-1927 年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向广

14、州革命政府派出了大批军事顾问,苏联军事顾问在广州革命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1926 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攻克武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把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辛亥革命爆发于 1911 年,而苏联成立于 1922 年,A 项与“广州聘请苏联顾问”不符;B 五四运动和 D 全面抗战都不符合“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 、 “攻克南京”等信息,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时期12.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穆尔格尔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

15、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B. 红军长征C. 开辟敌后战场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 “战胜途中大自然” “边行军边打仗” “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等,可知史实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B 项正确。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与题干中“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排除。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与题干中“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解决了

16、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排除。千里跃进大别山,与题干中“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 “战胜途中大自然”“边行军边打仗” “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等信息,可知是红军长征。713. 下表为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对比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背景是东北 华北 上海 长江流域 华南1895 年 1.7 5.2 51.1 2.1 39.91931 年 17.0 17.1 34.2 13.7 17.9A. 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7、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均衡发展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华北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增长快,这和1895-1931 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华北有关,A 项正确。进出口贸易值占中国百分比不能反映中国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排除 B。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均衡发展无关,排除 C。表格信息反映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的百分比变化,没有涉及经济危机的信息,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14. 下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政治形式的不懈探索对此说法正确的是时期 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

18、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 世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缺乏广泛代表性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具有独创性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键信息是“人民民主政治形式的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形式的机构的代表不仅有工人和农民,还有其他阶层的人员,如三三制下还有资产阶级、抗日的地主等,其具有广泛代表性,故

19、 A 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就借鉴俄国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不具有独创性,故 B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形式的机构吸收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故 C 项正确;政协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故 D 项错误。15. 下图为 1958 年全国“打麻雀运动”时期的宣传画(麻雀当时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被定为“四害” ) 。据人民日报记载,仅北京市就发动了 300 万人从 4 月 19 日至 21 日连续突击 3 天,共歼灭麻雀 40 余万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剿雀运动符合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B. 麻雀运动将直接提高粮食产量C. 麻雀数字虽有浮夸

20、,但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是事实D. 麻雀运动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打麻雀运动”名为保护庄稼发展,实为人们无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尊重科学和生态平衡,其实质就是党内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反映,C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剿雀运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大,排除。B 项说法错误,麻雀运动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最终不利于农业发展,排除。麻雀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因果9联系,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16.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 1983 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 ”之

21、后, “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版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 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投机倒把”到“长途版运”体现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尤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观念的进步,C 项正确。中共十四大明确规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无关,排除 A。私有制经济是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但题干没有体现私有制经济,排除 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乡镇企业,而是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观念转变,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

22、为 C。17. 梭伦立法改革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A. 频繁政治活动导致公民厌恶B.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平等C. 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D. 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 “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可知,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并不自由主,这是雅典制度的弊端,也是民主政治衰落的原因之一,D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频繁政治活动” ,排除 A。题干没有涉及“公民平等” ,排除 B。题干直接反

23、映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与设问不符,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18. 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 509 年瓦勒里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答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A. 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10B. 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C. 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D. 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瓦勒里法规定了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限制了执政官的部分权力,这说明了罗马通过立法的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A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法学家的相关描述,故无法得出“少数法学家垄断立

24、法和司法活动”这一结论,排除 B。题干中没有关于“暴力镇压”的相关叙述,因此也就无从谈起以“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 ,排除 C。题干中叙述的是关于古罗马法律的相关内容,与行政实践无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19. 1774 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洲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 1787 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A. 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B. 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C. 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D. 解决了集休决策权力分配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

25、和所学知识可知,1787 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解决了国会的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D 正确。美国最终放弃邦联体制的标志是 1787 年宪法颁布,题干没有涉及,排除 A。题干强调制宪会议通过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解决了集休决策权力分配问题,与各州宪政改革无关,排除 B。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与大小州的比例问题无关,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20. 下图为 1838 年英国纺织工业中工人构成图。以下解读最准确的是11A. 圈地运动刺激农业人口流向城市B. 人们就业观念发生改变C. 英国社会经济

26、结构发生巨大变化D. 机器生产对体力和技能的要求低【答案】D21. 1924 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 5 个,1929 年为 70 多个,1931 年增至 124 个;1931 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 年约占 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 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B. 抓住契机推进工业化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929-1932 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国内工业品生产过剩;此时苏联利用机会,大量购买西方机器设备,推动苏联经济建设,B 项正

27、确。1929-1932 年,苏联正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打破”说法错误,排除 A。C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没有承认和认可苏联,排除。D 项说法错误,苏联没有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22. 全国工业复兴法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这一措施A. 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B. 剥夺了工业的合理利润C. 损害了劳工的利益12D. 加剧了社会经济危饥和政治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全国工业复兴法颁布的目的在于保证

28、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是对处于盲目竞争状态的企业以及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干预,制止了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缓解了危机的打击,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A 项正确。B 中的“剥夺”说法错误,排除。该法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利益,排除 C。该法律缓解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23. 1966 年,当时被经济学界冷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后为诺贝尔奖得主)在东京作演讲。谈到其自生自发秩序理论时,他激动地说道:“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 57 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这说明他A. 赞赏日本经济奇迹B. 极力主张自由竞

29、争C. 错误解读老子思想D. 要求政府降低税率【答案】B【解析】赞赏日本经济奇迹与材料无关,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 57 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可得出他认同老子的无为而治 的思想,极力主张自由竞争,故 C 项排除,B 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D 项排除。24.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二战后美苏两国A. 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B. 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 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D. 军事克制是双方未发生热战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

30、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情况下,出现题干中现象,说明是冷战过程中,双方相互妥协与克制,避免新的战争产生,A 项正确。采用对抗或者缓和的政策应该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而不是所谓的“交替” ,排除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没有体现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排除 C。朝鲜战争就不属于军事13克制的体现,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君主始

31、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则,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材料二吾国(临时约法 )所以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

32、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立法命意至为深远。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顺手曰:专制之恶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无何拿破仑一世出,而共和颠覆;无何拿破仑三世出,而帝政再兴。则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全国縻乱。今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摘编自论内阁制二) , 民立报 (1913 年 1 月 10 日)注:民立报为当时国民党机关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华法系与古希腊、罗马法产生差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的原因

33、并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中国的宪政实践。【答案】 (1)特点:以刑法为主;忽视个体,家国一体;强调“人治” (以维护皇权为核心) 。中华法系形成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形成了较发达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西汉以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古希腊、罗马法: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众多法学家对法律14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2)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总统权力过大易形成专制;吸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法国的前车之鉴;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因人立法” 、 “以法制袁”的幻

34、想。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以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为起点;通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进步人士的宣传和实践而逐步推进;走宪政道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近代化;近代中国宪政多为政治目的所左右,一些举措违背了民主的精神实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注定不能成功。 (从宪政历程、影响、认识三个方面作答,每点言之有理亦可)【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 “君

35、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即可概括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第二小问,关于中华法系与古希腊、罗马法产生差异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各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作答。15.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特点、原因” “原因、评述” 。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 “则以数

36、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 “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 “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等。(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上图为 2016 年世界五百强企业分布图从图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阐释:材料中世界 500 强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较少;从分布国家来看,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

37、等发达国家。近代以来,北半球发达国家凭借地域、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以及是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定者,长期侵略扩张,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二战后,随着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欧、日本的经济的复苏,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图中世界 500 强企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发达国家。这种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将进一步扩大南北经济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区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当前国际社会应加强南北沟通和南南合作,积极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示例

38、二:论题:亚非拉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的崛起。阐释:材料中世界 500 强企业除了传统发达国家,中国、印度、东南亚、拉美等地分布企业也在增多,说明亚非拉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迅速崛起。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结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取得了民族独立,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国家实力不断提高。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亚非拉国家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反对霸权主义,特别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不结盟运动诞生、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7“七十七国集团”建立,非拉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时

39、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这给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亚非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他参考论题:经济区域集团化(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非洲、拉美地区仍相对落后;中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如:第一、根据图示“

40、2016 年世界五百强企业分布图”可知,圆圈越大,颜色越深,表示 500 强企业越集中,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论题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第二、首先对解释该观点“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 ,可从分布特点方面考虑。其次联系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秩序、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再次,面对这种局面,提出应对措施,可从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建设国家经济新秩序等方面考虑。也可从亚非拉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迅速崛起、贫富不均的问题、经济区域集团化等方面考虑,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计分标准:1. 论题 4 分(所拟论题符合要求且指向明确记 4 分;只提取一个正确信息但未形成论题

41、或提出论题但指向不明确,记 2 分;未拟出论题或论题不符合题意,记 0 分) 。2. 阐释 6 分(从表现、原因、影响或认识三个角度引入多史实准确进行阐释,逻辑严谨,记 6 分;若只能从两个角度引入史实准确进行阐释,记 4 分;若只能从一个角度引入史实准确进行阐释,记 2 分;若虽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证但只运用一个史实进行阐释,记 3 分)3. 整体评价 2 分(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比最大的财富都更值得珍惜”这一名言是所有重商主义著作家共同的精神18财富。他们把人当作实现国家权力和荣誉的一种手段,以臣民的数量去衡量国王的伟大,相信人

42、口众多会增加一个国家的力量,人口的增长被当做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基础。以人口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强弱重商主义者更看重当代人口的增加,为了使国家不至于因为人口衰退而遭到损害,政府需要有意识地采取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首相小皮特(17591806)曾提出过一个新的济贫议案,企图通过对幼儿进行大量补助的措施,以达到增加人口的目的。俞金尧英国 18 世纪人口和发展的学术史回顾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节育和控制人口数量问题并未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由于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长期影响,我国广大群众的节育思想淡漠。封建多子多福思想深入人心,“人多力

43、量大”无形中也成为当时的主流生育观。徐露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与家庭变革(l)根据材料,概括 18 世纪英国和建国之初的中国主流人口观念的相同点及人口政策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上述人口政策的认识。【答案】 (1)相同人口观念:人口增长是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基础(人多力量大) 。人口政策:英国政府有意识地采取措施促进人口增长,中国政府对人口增长放任自流。(2)人口政策的制定有时代性;国家政策、社会主流意识、传统思想影响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盲目放纵人口增长将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解析】 (1

44、)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人比最大的财富都更值得珍惜” “人多力量大”等信息可归纳为人口增长是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基础。第二小问政策,根据材料“相信人口众多会增加一个国家的力量,人口的增长被当做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基础”可概括为英国政府有意识地采取措施促进人口增长;根据材料“节育和控制人口数量问题并未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可归纳为中国政府对人口增长放任自流。(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对人口政策的认识,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口政策的制定有时代性(国家政策、社会意识、传统

45、思想等) 、人口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反作用等两方面分析,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19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相同点” 、 “不同点” 、 “认识” ;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的关键信息“人比最大的财富都更值得珍惜” “人多力量大”“相信人口众多会增加一个国家的力量,人口的增长被当做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基础” “节育和控制人口数量问题并未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相同点” 、“不同点” 、 “认识”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整体分析:本题以中英两国的人口政策为切入点,考查了中英两国人口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对中英两国人口政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中英两国不同的人口政策,实际上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思想传统等因素有关,人口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作用与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