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18582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南省邵东县十中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 I 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6 小题,共 52 分)1.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嫡长子继承制2. 在制定 1787 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A. 公民自由取代政

2、治自由 B. 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 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 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3. 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 28 副 51 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 85%。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 B. 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C. 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 D. 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4. 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D

3、. 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5.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6.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7. 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

4、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所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 2 个,雍正年间 3 个,乾隆年间 30 个,嘉庆年间 62个。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 清初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B. 农民的负担减轻C. 地主对农民的盘剥逐渐加重 D. 缓和了人地矛盾8. 据明末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这一现象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C. 说明工商税已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9. 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

5、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210. 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当时 1400 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可见A. 城市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 B. 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C. 商品经济的

6、发展催生了近代城市 D. 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出现11.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 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12. 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A.

7、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 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 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D. 世俗日下嫉贤妒能13.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降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的影响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4.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C.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15. 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

8、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末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 草市 B. 交子 C. 夜市 D. 商帮16.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A.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B. 三国演义: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C. 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D. 三言二拍:“以商贾

9、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17. 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 )A.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 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B. C. 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18. 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3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19. 罗马法

10、学家盖尤斯指出:“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成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此处,盖尤斯想表达的是( )A. 万民法、自然法都不是法律条文 B. 万民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C. 自然法具体条文体现在万民法中 D. 自然法精神指导了万民法的制定20. 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C. 更关注具体个体的利益 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

11、想21. 在雅典陶片放逐法推行的 70 年问,放逐了几个与僭主有关的政治人物,所以有观点认为雅典“领导人物的生涯是相当脆弱的,许多人最终落得不是流亡就是破产”。这反映出陶片放逐法A. 成功遏制了权力的集中 B. 有利于维护民主体制C. 是导致政局动荡的根源 D. 维护了平民阶层利益22.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23. 1624 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

12、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 1624 年的垄断法,那么“18 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4. 18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25. 美国的警察由每个

13、州独立管理。 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A. 三权分立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中央集权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26土地革命时期,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规定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随后,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 18 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材料反映了A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国共对峙进一步加剧C 建设新型的基层民主 D 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第 II 卷二、

14、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26 题 23 分,27 题 13 分,28 题 12 分,共 48 分)26.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 分)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 2.服从礼法3.尊重过去和历史 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45.循例重俗 6.君子不器7.主张逐渐的变革 8.中庸之道9.与人无争 10.任重致远11.自重与自尊 12.当仁不让,不妄自非薄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

15、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6、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6 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9 分)(3) 根据材料三,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4 分)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4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材料一 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概应成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都应依此审判,不管州宪法和法律中有无与之

17、相抵触的规定。 摘编自 1787 年宪法第六条材料二 联邦中央对各州所处的最高地位,不是纯粹联邦制下联邦中央对各州应有的地位可比,而是近乎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时地方政府所处的地位了。摘编自曹绍镰美国联邦制演变中的两个问题材料三 1832 年南卡罗来纳州因不满联邦政府的保护关税政策,州议会通过法令进行抵制,公然拒绝联邦政府在该州征收关税,并以脱离联邦相威胁。针对南卡罗来纳州的分裂活动,联邦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杰克逊总统根据宪法授权,立即向南卡罗来纳州增派联邦军队。同时,国会亦通过两项法律。一项是妥协税法,将关税税率在 10 年内递减到原税率的20%,以缓和南卡罗来纳州的对杭情绪;另一项是武力法案,授

18、权总统使用武力执行关税法,实际上是用武力制止分裂。在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南卡罗来纳州议会撤销了抵制法令。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 1787 年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内容及其目的(4 分)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绍赚在评价美国联邦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6 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的历史作用。(3 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事件17-18 世纪 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19 世纪中后期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

19、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900-1949 年清政府时期:签订辛丑条约 ,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49-1978 年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8 年以来 实施改革开放,陪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

20、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 分)62019 届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参考答案1. D 2. D 3. C 4. D 5. B 6. A 7. A8. A 9. D 10. A 11. B 12. C 13. B 14. D15. A 16. B 17. D 18. C 19. D 20. C 21. B22. C 23. D 24. A 25. B 26.A26.(23 分)(1)原因: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封建王朝通

21、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 (6 分)(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6 分)具有, (1 分)理由: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 (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2 分)(3)反应: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排斥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否定传统文化。 (4 分)认识: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7.(13

22、分) (1)内容:联邦宪法和法律享有最高法律地位。(2 分,言之成理即可)目的:确保联邦的主权地位,将国家最高权力授予联邦政府。(2 分,言之成理即可)(2)问题:混淆了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的界限(夸大了美国联邦制下中央政府的权力)。(2 分,言之成理即可)理由:联邦玫府和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内行使权力;联邦政府享有最高国家权力,其权力高于州政府,但仍无权剥夺各州所保留的权力。(4 分,言之成理即可)(3)作用:确保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主权及最高国家权力,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3 分,言之成理即可)28(12 分) 示例论题: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实后盾。 (2 分)阐述:一战后中国虽作为战胜国,但由于中国国力薄弱,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 ,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二战时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薄弱,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 1997 年和 1999 年分别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中国越来越具有话语权。总而言之,弱国无外交,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推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0 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