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卷 (选择题 共 48分)本卷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时间 史实 周平王四十七年 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周平王四十九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二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 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2贞观三年(629 年),魏征任门下省给事中,由于在征兵年龄上坚持依法办
2、事,不同意降低年龄标准, “敕救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 。唐太宗怒而再出敕, “征又不从,不肯署敕” 。唐太宗无奈,只得召魏征商量,最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这说明A三省六部制利于政治民主化 B门下省是中央最高决策机构C皇帝的独断得到了根本遏制 D给事中有相对独立的封驳权3.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 “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 “皆众太监分批” ,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
3、渐提升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4.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5. 美国学者珍妮弗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A.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4、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C.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6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2 -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7.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 ,英
5、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8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 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A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 B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C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D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9. 担住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
6、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 ”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10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湖北 汤化龙 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由此可见,立宪派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
7、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1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21926 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 ,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 3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忽视了对民
8、主革命的领导权 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13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其中“先生盛德”主要指A 指挥国民革命军北伐 B 组织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敌C 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 D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4 2004年,在一次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 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认为,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 “它”的提出 A是“一边倒”
9、外交政策的成熟运用 B着眼于反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C淡化了我国与邻国的意识形态分歧 D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步人世界外交舞台15. 1991年 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 ,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 ”这说明当时A.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九二共识”得到认同C. 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D. 台独势力主导台湾当局16. 1946年 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
10、方。 ”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A. 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B.美国已经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C. 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 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17下表为 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及黄金外汇储备比较表。这说明人口(单位:亿)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万亿美元)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美国 21 131 702 1166欧共体 257 107 2100 6062苏联 25 068 215 (据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A欧共体的发展已经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 B苏联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C资本主义世界已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美
11、国、欧共体和苏联都发展迅速18 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 ”其意在说明 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19 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4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20. 唐代独异志 (
12、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 ”这反映出当时A. 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 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C. 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21. 记述 出处 洪武八年(1375 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宜德十年(1435 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宜德十一年(1436 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正统实录 上列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
13、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2215 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 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地圆学说的提出23.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 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年份 总值 (1000海关两) 鸦片 棉纱 谷物 面粉 糖 烟草 煤 煤油 机器 铁路材料车辆
14、 其他 1870 63693 43.0 3.0 0.04 0.1 0.09 53.77 1880 79293 39.3 4.6 0.1 0.4 1.2 54.4 1890 127093 19.5 15.3 9.6 0.9 1.6 3.2 0.3 49.6 1900 211070 14.8 14.3 7.0 3.0 0.5 3.1 6.6 0.7 50 1910 562965 12.0 13.6 7.7 4.8 2.0 1.8 4.7 1.5 3.8 48.1 A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D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 5 -24. 下图反映了 1
15、895年前后我国民族企业资本额的变化情况,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百日维新推动了民间投资热情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抵制日货”爱国运动的影响第卷 (非选择题 共 52分)本卷共 3小题,第 25题 25分,第 26小题 12分,第 27小题 15分,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25.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
16、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材料二 进入 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 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
17、籍法律,其将“人籍” (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 (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 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
18、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6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作用。 (6 分)- 6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 (6 分)并分析其原因。 (7 分)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 ,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
19、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季五代以来,各路军阀自行募兵, “军旅之士,各知其将,而不识天子之惠。 ”北宋开国,宋太祖“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给散诸州军,委长吏(指知州、通判) 、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都下。 ”在平定江南过程中,宋太祖陆续释放各国军中被强征入伍的百姓,士兵入伍以本人“情愿”为原则。五代时因重金滥赏换取士兵效忠加速了募兵、养兵费用的无度飞涨,宋太祖则对士兵正当要求给
20、予极大关注,并创立了廪禄制度,其中军俸根据资历和战功进行必要升降,如此在鼓舞士气的同时,又大大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为解决士兵出路,宋太祖还设置剩员制度。还规定,地方部队的精锐被抽调至京师充禁军, “老” 、 “病”及无家可归者归入剩员,主要从事官府、寺院、仓库等值班及洒扫杂务,其余既非“壮勇” ,又不“老病”者则编入厢军。改编自范学辉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兵制改革的内容。 (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兵制改革的作用。 (8 分)- 7 -湘南中学 2018年下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1、 12D D B B C B D C B D B C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B C C B A A C D B B C A25.(1)特点:源远流长;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 (6 分)作用: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协调各地区、各阶层利益冲突;强化了儒家伦理、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 (6 分)(2)新变化:突出私权保障,维护公民权利;与国际接轨;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体现人格平等。 (6 分)原因:商品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建立;欧美户籍制
22、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政策调整;社会治理近代化。 (7 分)26. 示例答案论题:近代中国的苦难与希望/列强侵华与中国的近代化/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抗争/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论题 2分)论证:(论证 8分)(1)1840 年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到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权沦丧,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人民遭受巨大苦难。总之,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2)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革命或
23、运动前赴后继,在探索与抗争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给中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希望。所以说,近代的这种大变化也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综上所述: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近代带来苦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前途。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总结 2分)27 (1)内容:统一募兵标准;改私人募兵为国家募兵;募兵以“情愿”为原则;合理规范募兵、养兵费用;强干弱枝;创立剩员和厢军制度。 (三点 6分,任选四点即得 7分)(2)积极:推动了募兵制成为宋朝主导兵制;提高了兵员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兵役负担;加强了中央集权;(积极作用任答 3点,可得 6分)消极:但导致后来出现冗兵、冗费问题。 (消极作用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