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18654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岷县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生物满分:100 分 时间:100 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抗锈病水稻,这种育种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2.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 和 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 aabb 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人工诱变育种 B细胞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3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 )AF 1 基因出现重组 BF 1 性状开始分离CF

2、2 性状开始分离 DP 基因开始分离4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无籽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B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了单位体育种原理C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 “多莉”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5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 A杂交育种法 B诱变育种法C单倍体育种法 D多倍体育法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由组合。现用 DDTT 与 ddtt 两个品系作亲本,在 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 F2中所占比例( ) A1/16 B2/16 C3/

3、16 D4/167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病(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高秆抗病矮秆易染病 F 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过程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D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8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2 -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D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等位基

4、因至少有三个9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基因突变 基因互换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A B C D10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太空椒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 B C D 11.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 DNA 的切点不同D

5、限制酶的作用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C.基因的针线是 DNA 连接酶D.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在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13.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能自主复制 不能自主复制 结构很小 蛋白质 环状 RNA 环状 DNA 能“友好”地“借居”A. B. C. D.14.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使目的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 将目的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3 -A. B. C. D.15

6、.下列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是( )A.棉株中含有杀虫蛋白基因 B.大肠杆菌中具有胰岛素基因C.土豆含有抗病毒的基因 D.从酵母菌中提取到了干扰素16.依图示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连接 b 处的酶为 RNA 聚合酶B.连接 a 处的酶为 DNA 连接酶C.切断 b 处的酶为解旋酶D.切断 a 处的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7.下列黏性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是( )A B C D18.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 )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将编码毒素蛋白的 DNA 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将编码毒素蛋白的 DNA 序列与质粒重组,导

7、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将编码毒素蛋白的 DNA 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 B. C. D.19.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B.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C.生物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D.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20.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4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

8、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21.下列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存斗争只就食物而言 B.生存斗争只限于生物个体之间C.生存斗争对同种生物来说是有害的 D.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 B.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 D.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是一个种群2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24,基因型为 Aa的个体占 72,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4,则基因 A 和 a 的频率分别

9、是( )A.24、72 B.36、64 C.60、40 D.57、4324.果蝇约有 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 105 。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 108个个体) ,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将是 2104105 108=2107 (个) ,这一数据所反映出的果蝇的突变现象是 ( )A.每一个基因的突变率低 B.每一个基因的突变率高C.每一代会产生大量变异 D.每一代只会产生极少的突变25.某一小岛,经常遭到暴风雨的袭击,这里的昆虫大部分无翅,有小部分翅膀很发达,这两者都适应当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 ( )A.适应是相对的 B.变异总是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C.变异是不定向的 D

10、.两种变异,都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26.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27.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已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如果达到彼此相遇已不能杂交,也就产生了 ( - 5 -)A.隔离 B.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 D.变异2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29.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

11、)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C.用进废退的结果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30.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31.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2)用 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

12、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32现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中工、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6 -(1)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方法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2)图中和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和_。(

13、3)(二)过程中,D 与 d 的分离发生在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 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33.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的。(2)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 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 7 -高二生物答案1、选择题1-5BDCCB 6-10AADAB 11-15ADCCD 16-20ACCAC 21-25DCCCA 26-30CCBDD2、非选择题31.(1)单倍体(2)诱发基因突变 抗该除草剂的能力(3)加倍 二倍体(4) ( 纯合)敏感型植株 都是敏感型 32.(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2DT ddTT(3 减数第一次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 一定浓度的 秋水仙素 33.(1)变异;不定向;(2)生存斗争;选择;定向;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