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8860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

2、法国,浪漫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多研究一下“儿戏” ,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首先是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

3、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所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不过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悲剧情感本来都是不健康的,悲剧激起它们,就导致它们的“净化”或“发散” ,因为像脓包一样,把它戳穿,

4、让它发散掉,就减轻它的毒力,所以对人在心理上起健康作用。这一说就是近代心理分析源-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或- 2 -“发散治疗”说的滥觞。他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原始欲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到下意识里形成“情意综” ,作为许多精神病例的病根。但是这种原始欲望也可采取化装的形式,例如神话、梦、幻想和文艺作品往往就是原始欲望的化装表现。弗洛伊德从这种观点出发,对西方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心理分析来证明文艺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这一说貌似离奇,但其中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他的观点在现代西方还有很大的影响。(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1. 下列关

5、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戏剧不是叙述故事,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的生动鲜明的艺术。B. 因为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一直以来就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C. 戏剧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产生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D. 悲剧激起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本来不健康的悲剧情感,使它们得以完全“净化” ,从而起到健康人的心理的作用。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由于其他艺术在视与听、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等方面都各有偏侧,都不能使人完全释放苦闷、获得愉悦。因而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

6、”渠道。B. 人人都爱看戏,不少人还爱演戏,这使得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都是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的。C. 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使人的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而我们应该肯定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形式具有消遣过剩精力的作用。D. 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 ,因为戏剧如同“儿戏” ,能让人从中得到带有美感的快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研究表明,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等都是人类“原始欲望的升华” ,这一观点在现代西方仍有很大的影响。B. 弗洛伊德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的情结

7、,但它也可采用化装的形式,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泄。C.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塑造窦娥这一好人担任主角,其中的故事有着由福转祸的结构以- 3 -及悲惨的结局,没有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打击。D. 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可见戏剧在西方享有崇高的地位。【答案】1. C 2. D 3. A【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原文是“不是只而是”与选项

8、“不是而是”有偏差;选项 B,颠倒因果, “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 “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是果,选项把这一因果关系说反了;选项 D,根据原文可知,悲剧的作用是净化或者发散而不是完全进化。故答案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D,说法绝对,原文第二段为“多研究一下儿戏 ,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 ,作者只是说可从研究“ 儿戏”入手了解一些审美常识,并未说“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

9、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 ”。故答案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生要先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原文内容与选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选项 A,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为“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但其中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 ,作者认为,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 “尚待研究” 。故答案选 A。【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

10、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守 望叶敬之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 ,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 。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

11、的毛窝子。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

12、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 “多难听。这也能穿吗?不扎脚啊?”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

13、有人在卖毛窝子!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 5 -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没有反应。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 “这个,听不见了, ”他指指耳朵。 “这个,有毛病了, ”他指指脑袋。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

14、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你

15、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 年第 1 期,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介绍毛窝子简单制作方式和实际用途,既让读者对毛窝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引出了下文与毛窝子有关的故事。- 6 -B. 小湖说

16、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刻画了李大爷形象,自然平实的叙述中显露出“我”对李大爷敬意。C. 小说开端部分写二十年前农民冬天都穿毛窝子,结尾部分写人们在空旷的场地焚烧毛窝子,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旨在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窝子已经过时了、不实用了。D. 小说结尾描写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与文章标题呼应,暗示出“我”的内心仍充满美好希望,意蕴丰富。5. 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6. “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C 5. 刻画人物,突出李大爷对毛窝子感情深厚、手艺娴熟、做事用心的形象。情节对比,与他儿子烧毛窝子的情节形

17、成对比,突出传统手艺无人继承的悲叹。暗示主旨,李大爷毛窝子质量好却无人关注、重视,表达了民族文化被漠视的悲哀,暗示出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传承、弘扬的主旨。 6. “守望”有坚守和期盼的意思。“守望”展现了李大爷坚守、传承毛窝子制作手艺以及期盼为之“申遗”的人生历程,赞扬了李大爷为弘扬毛窝子制作手艺而不懈努力的品质。“守望”也包含着“我”对毛窝子始终不变的深情,暗示了“我”期盼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的美好愿景,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

18、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C, “形成鲜明对比,旨在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窝子已经过时了、不实用了”说法错误,对比是为了揭示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现象,进而表明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主旨。故答案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写法的赏析能力。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根据对题干的理解,是赏析小说内容的作用类试题,小说中小说的内容的作用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的运用、主旨的突出等角度作答。小说中写李大爷毛窝子质量好,从塑造人物上看主要是塑造了李大爷对毛窝子的喜爱。从手法上是形

19、成了后文李大爷儿子烧毁毛窝子的情节的对比。从主旨上看主要是突出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倡导。- 7 -【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标题作用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标题的作用类试题是考试中常考试题,这类试题要从内容的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等角度作答。本题中从内容上分析作用, “守望”是我和李大爷对毛窝子的盼望和守候。从塑造人物形象看,体现了李大爷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从情感主旨上看,我和李大爷的守望是对内心传统的珍视和追求。【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20、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52.2%提高到 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

21、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 5 千多户增加到 1 万 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摘编自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8 -(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 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 1.7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 920 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

22、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 2012 年的世界第 20 位升至 2017 年的第 17 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 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9.8 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32.7 万件,同比增长 8.2%。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4298 家众创空间、3255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 400 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 19 家国家自

23、创区和 156 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 1 位 大数据观察专利支撑创新发展 )材料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 、神舟飞天、 “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 9 -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十八大以

24、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 7100 万人,研发人员超过 535 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 。 “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 ,回国人才超过 110 万,是前 30 年回国人数的 3 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 ,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 。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

25、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自由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摘编自陈芳、余晓洁、胡喆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B.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 52.2%提高到 57.5%。C.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D. 2015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

26、比重与 2000 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B.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 10 -D. “筑巢引凤” “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

27、答案】7. B 8. B 9.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人才工程卓有成效,创新发展动力强劲。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科技人员有积极性、创造性和获得感,创新实力雄厚,成果丰硕。【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B,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 52.2%提高到 57.5%”错误,原文第段“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52.2%提高到 57.5%”,并非是科技创新的贡献率。故

28、答案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选项 A, “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错误,原文第段“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选项张冠李戴。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选项 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错误,原文第段“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 。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选项 D, “筑巢引凤 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的实施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错误,原文第段“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

29、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资源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强” 。故答案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筛选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本题是综合对材料的筛选和概括,考生要注意结合原材料概括我国创新水平先进的原因有:材料一:快速崛起的新- 11 -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材料三:中国

30、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材料四: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 ,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 。考生根据以上材料中的原因进行概括即可。【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

31、完成这类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 ”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句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 ”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

32、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郎。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 ”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 ”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 ”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 ”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

33、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选自宋史曾开传 ,有删节)- 12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B.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C.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D. 其守历/阳也

34、/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B. 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C. 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D. 梓官,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此指徽宗灵柩。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曾开忠于职守,不因官小自卑。他在监理大宁监盐井时,不因

35、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期间,他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当地贼寇,B. 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值得信赖的大臣加强四川的边防,杜绝敌人的野心;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C. 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做正面斗争,不同意向金国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其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D. 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2)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

36、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答案】10. C 11. B 12. C 13. 儒者所争执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的礼节。 皇帝车驾巡视东南地方,大军聚集之地,以长江为险阻,敌人不易轻率进犯,他们所希图- 13 -的是整个四川。【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 ,这句话的含义是“他守历阳时,跟从游酢学习,每天读论语 ,求之于文字的记载得不到时,就反过来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每当有所领会,就快乐得忘记吃饭。 ”根据理解原句“其守历

37、阳也”也,作为句末助词,所以可以排除 ABD 三项。故答案选 C。【11 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 B,各部最高长官叫“尚书” , “侍郎”是副长官。故答案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

38、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选项 C,曾开“因此被贬知婺州”错,依据原文“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可知被贬婺州的应是胡铨。故答案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39、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争”争执、 “苟”如果、 “愿”希望。 “之”的,结构助词。 (2) “巡”巡视;“聚”聚集;“以” ,凭,靠,介词。 “江”长江;“遽”轻率。【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14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

40、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 曾开字天游。年轻时好学,善于做文章。崇宁年间进士及第,调任真州司户,多次升迁至国子司业,后又提升为起居舍人,代理中书舍人。宫中起草制书,有许多议论驳斥,违逆当权宰相的心意,降官为太常少卿,责令监督大宁监盐井,是个只有一匹马的小官,但并不因此而自卑。建炎初年,奉诏令驻潮阳招安捉拿虔州贼寇,事情完毕,于是让他去镇守虔州。过了二年,所有寇盗都讨平。又召还他任中书舍人,论述说:“皇帝车驾巡视东南地方,大军聚集之地,以长江为险阻,敌人不易轻率进犯,他们所希图的是整个四川。一旦失去那里的防卫,陛下就不能高枕而卧了。希望选择可倚重的大臣与吴玠合力巩固卫护整个蜀地。 ”

41、曾经进言说:“太祖鉴于五代末年本末倒置指挥不灵的忧患,京城附近的驻军,比天下兵马多一倍,卫护皇宫的宿卫军,由三衙统领。现在禁军部队力量薄弱,希望参照从前的制度加以增补。 ”皇帝全都欣然采纳。当时秦桧专权主张和议,曾开应当起草国书,辨析了体制不正确,辩论这事,不听从,于是请求罢免,改兼侍读。秦桧曾经招曾开用温和的话安慰他,而且说:“主上空着执政的位子来等待你。 ”曾开说:“儒者所争执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 的礼节。 ”秦桧说:“就像高丽对于本朝那样罢了。 ”曾开说:“主上凭借圣德登上皇位,是臣民推崇爱戴的,是各位圣人所听到的,你应当使兵强

42、国富,尊崇君主庇护人民,怎么可以自卑自辱到这个地步 ,不是曾开所敢于听见的。 ”又引证古代道理来折服他。秦桧大怒说:“侍郎知古代的事,秦桧难道不知道吗?”又一天,曾开又到政事堂,问:“究竟怎么办?”秦桧说:“皇上心意已定,还说什么!你自管捞个大名声走了,像秦桧这样,只不过想要办成国家的事罢了。”然而还因为先帝灵柩没有归还,母后、钦宗没有回国,诏令侍从、台谏官集合讨论上报皇帝。适逢枢密编修官胡铨上密封奏章,痛斥秦桧,极力称扬曾开,因此而被罢免,以宝文阁待制为婺州知州。曾开说:“妄作议论,实在因为是国家大事。 ”极力请求还乡。秦桧提议夺职,同官认为不行。因病免官,闲居十多年。曾开孝顺友爱亲厚族人,

43、对朋友守信用。他守历阳时,跟从游酢学习,每天读论语 ,求之于文字的记载得不到时,就反过来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每当有所领会,就快乐得忘记吃饭。他留守南京时,和刘安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因此他在朝廷上遇到事故,面临大节考验却无法强迫他更改意志,师友的渊源,原本是他这样做的理由。- 1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褒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此诗作于诗人客居成都草堂时。褒:竹子。褒:通“浥” ,滋润。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描写居住环

44、境,用“万里” “百花”这类豪气的字眼,使得开篇便显出疏狂之意,为下面写“狂”做铺垫。B. 因为与故人音信断绝,缺乏接济,作者日久断粮,生活窘迫,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凄凉之感。C. 面对快要饿死的现实处境,作者仍有心赞美“翠筱” “红蕖” ,笑称自己是狂夫,表达了他一种倔强的人生态度。D. 诗歌前后看似描写了两种无法调和的情景,实则是以此突显“狂夫”的“狂” ,表现作者贫贱不移的精神。15. 本诗的颔联广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14. B 15. 用“含”字,将风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运用了互文手法。颔联的两句看似分咏风和雨,但上句从“净”

45、字。可看出是风中有雨。有细雨的润洗,翠筱方可“净” ;下句从“香”字,可看出雨中有风,有微风,才可嗅到红蕖之香味。巧用叠词,动静结合。用“娟娟”形容翠筱姿态柔美, “冉冉”形容红蕖飘来的阵阵清香, “娟娟”对“冉冉” ,一静一动,突显出环境之优美。色彩对比。“翠筱”与“红渠”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突显环境之优美。【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 B, “就连幼子也感到了生活带来的凄凉之感”理解有误。颈联中“恒饥稚子色凄凉”一- 16 -句的

46、意思是,因为长久饥饿,使得幼子也面露饥色。这句更多表露出的是作者的愧疚和感伤之情。故答案选 B。【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本诗的颔联广为人所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诗句的赏析类试题,一般要从内容及手法两个角度作答本题,根据对诗歌颔联“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褒红蕖冉冉香”的理解首先从手法上,颔联对仗工整“风” “雨”的对仗,明确交代了天气的情况。从修辞手法上看“风含” “雨褒”将风和雨赋予了人物的色彩,所以此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交代了风雨下自然的纯净的景象。【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

47、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观沧海一诗中:“_,_。 ”描写了大海水波动荡、山道高耸突兀的情景。(2) 赤壁赋中概括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 ”(3) 阿房宫赋中用“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答案】 (1). 水何澹澹 (2). 山岛竦峙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高低冥

48、迷 (6). 不知西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 “概括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澹” “竦峙” “舳舻”“旌旗”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 17 -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

49、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现阶段幼师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幼儿园质量有高有低。因此必须对儿童集中保育教育机构和学校等实施特别监督,确保办学质量。谁都不曾料到,经过短短的三十几年,深圳便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接袂成帷的大都市,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博物馆坐落于风光旖旎的龙泉山西麓,院外游人络绎,车水马龙,庭内椿萱并茂,雅致恬静,古城的历史文化安详地等你体味,琢磨。受观念和设施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送书下乡”活动普遍存在乡村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的乡村图书馆甚至难以为继,改作他用。战狼 2上映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咄咄逼人,创下华语影史多项票房纪录,仅用 12 天就问鼎中国电影最高票房。“双节”期间,各地紧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党员干部廉洁过节。记者在山西、天津、湖南等地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