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重庆市育仁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8 页。)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
2、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
3、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尽管隐士也在
4、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
5、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2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引申论证。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论证。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6、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小公务员之死(俄)契诃夫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
7、,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因为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
8、他赔个不是才对。”- 3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没什么,没什么”“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恐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
9、。“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了。“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而且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他走进将军的接待室,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已经开始接受呈文了。将军询问过
10、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
11、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4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什么,大人?
12、”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了气。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也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B小说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恨,也表达了其对罪恶的等级制度的控诉。C小说灵活地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尔维亚科
13、夫这一典型形象。D小说的格调幽默诙谐。切尔维亚科夫在观看歌剧时把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头上,然后就陷入了循环往复的道歉之中。5.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答: 6.请问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的情节可以删去吗?请简要分析。(6 分)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陆谷孙:“绅”之风流, “士”之风骨“你的名字不但会活在你的亲人们中间,更会在你的同仁心中和读者心中活得同英汉大词典一样长久。 ”1991 年, 英汉大词典编写组成员之一的乔艾宓猝死,陆谷孙在追悼词中这样说。 时隔 25 年,说这话的人也走
14、了。2016 年 7 月 28 日下午 1 时 39 分,陆谷孙先生在上海新华医院与世长辞。 是时,上海雷声轰烈,暴雨如注。陆谷孙 30 岁与词典结缘。此后 21 载, 新英汉词典 英汉大词典先后出版,成就一世泰山北斗的盛名。1970 年,陆谷孙进入新英汉词典编写组。埋首五年,跟随葛传、林同济先生,顶着催逼和监督的压力“曲线救书” ,提高词典的实用性。初版即赢得热烈反响。1986 年,他接受任命,成为英汉大词典主编,当场立下军令状:编完词典之前不出- 5 -国、不兼课、不另写书。拿着一叠草稿,他跑去北京跟许国璋、王佐良等老一辈大师们汇报。1991 年,历时十几年编纂的英汉大词典出版,在查得率和
15、收词量上成绩斐然,被香港学者董桥形容为“不可一日无此君” 。 新千年伊始,他又将心力投入了中华汉英大词典 。 不同于英汉大词典 ,这一次没有专业团队,所有参编人员全是兼职,聚散无常,唯有陆谷孙坚守阵地,倍加沥血呕心。在一篇名为关于生和死的思考的文章中,陆谷孙写道:“我常想, 英汉大词典当然是我们大家所钟爱的精神产儿 ,但与此同时又好像是一种物化了的巨大的吞噬力量,无情地消耗着我们的心血乃至生命。既然是一项事业,它就要求牺牲”这似乎也成了中华汉英大词典和他自己的写照。英汉大词典的出版,陪同朱镕基访问香港时与时任港督互背莎士比亚名句,使陆先生的社会影响力大增。1991 年评奖,有四个头衔非要给他不
16、可,最后他推了三个,勉强拿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劳动总归还是劳动了的,不算太亏心,别的都太虚。在复旦,陆先生开设的“英美散文”课,教室常常座无虚席。 在学生眼中,这位复旦英语系的传奇人物是“校宝”之一:既符合“象牙塔内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形象,又毫不古板,反倒风趣、时髦、有活力。在课堂上,他声如洪钟,健谈投入,思维敏捷,会讲流行的词语,开俏皮的玩笑,然后自己也笑起来。 英文系年年盛传“陆爷爷要退休”的流言,却年年抵不过学生请求他继续开课的高涨呼声。 “最后一届 ”带了一年又一年,直到 2014 年患了中风,他才真正离开了课堂。 2012 年,复旦学生票选 “复旦十大杰出教授” ,陆谷孙名列榜首。他
17、说:“我一生中得过不少奖,但这次是给我喜悦最多,让我最感动的一次。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下海者甚众。校车上从起点到终点,老师们多在谈论股票,沉下心来编词典的陆谷孙,大概也多多少少有些孤独。 及至晚年,他开微博、玩微信,从未在技术上落后于时代。对网络文化也持包容开放态度,甚至还收罗不少网络用语进入词典。2016 年 8 月 1 日,上海龙华殡仪馆外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群延伸到大厅门口,大厅内外的墙边摆满白色玫瑰和百合花花圈。陆先生的照片悬挂在大厅前方的正中央,被白色鲜花团团簇拥。两侧的大屏幕上,生前一则访谈被反复播放:“经常有同学让我给他们题字,我觉得有一句话很好,身在丝绒樊笼,心有精神家
18、园。 ”有人红了眼眶。 (有删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开头引用陆谷孙为乔艾宓写的追悼词,既体现了对同仁卓有成效的工作的高度赞扬,也体现了编纂词典的深远意义。B 英汉大词典出版后,陆谷孙陪同朱镕基访问香港与时任港督互背莎士比亚名句,这件事让他真正名声大噪,社会影响力大增。C陆谷孙开设的“英美散文”课程在复旦大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被学生票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之首后,一生获奖甚多的他深感喜悦,备受感动。D开微博,玩微信,收罗网络用语,晚年的陆谷孙从未在技术上落后于时代,对网络文化也能持包容开放的态度。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9、) (3 分)A陆谷孙 30 岁时与词典结缘,最初的五年,他与葛传、林同济先生一同顶着压力编写新英汉词典 。B20 世纪 90 年代初,有许多老师热衷于股票,而陆谷孙却不为所动,沉下心来编写- 6 -中华汉英大词典 ,这足见其甘于寂寞、不改初心的品质。C陆谷孙曾在文章中把英汉大词典比作大家所钟爱的“精神产儿” ,而他本人的呕心沥血恰恰是这个“产儿”能够孕育成功的保障之一。D一年又一年的“最后一届” ,体现出陆谷孙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复旦学子对他的认可,他不仅是学术界的泰斗,更是教育界的名师。9 “身在丝绒樊笼,心有精神家园”可以视作对陆谷孙先生一生最好的评价。请结合材料,对陆谷孙心中的“精神家园
20、”加以阐释。 (6 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
21、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
22、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节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注:滫瀡(xi su):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滫,淘米水;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 ,又称之为“瀡”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23、)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B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C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 7 -/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D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足下:对尊
24、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表示敬称的词还有君、子、公、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B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C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D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25、 分) (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的一切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B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 ,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C.作者对王参元的赞赏话积在心中五六年,在适当的机会对别人称道王参元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5 分)答: (2)黔其庐,赭其垣,以示
26、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5 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注释:将:岂 纪:经营14.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
27、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8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6 分)答: (3)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图富贵、不求成仙心情的句子是 , 。(2) 滕王阁序中色彩鲜明、有动有静地展现天水相接浑然天成的秋景名句是 , 。(3) 逍遥游中以“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9 分)“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
28、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 ,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 )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
29、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摸索出
30、一套作诗的规律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9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20.某高校对近年来自主招生的生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请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5分) (1)根据图表内容,写出你的结论。 (不超过
31、40 个字) (3 分)答: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请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不超过 20 个字) (2 分)答: 21.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6 分)要求: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答: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材料一:“燃文化”是从腾讯视频 2017 年暑期提出的“好时光一起燃”这一主题衍生而来的新型文化体。它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
32、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 摘自网络材料二:在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伴随着“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 “什么都不想干” “颓废到忧伤”等等话语,加之“葛优瘫” “懒猫瘫”等表情包的广泛流动,这种颓废的状态已经相当普遍。 摘自网络材料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读了以上材料,你对鲁迅的话有了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及含意写
33、一篇不少于 800 字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10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高 2017 级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B(3 分)解析:“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不全面。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原文“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可知,除了“官员赞助”还有“官府的赏赐”。2.B(3 分)解析:引申论证”错。“引申论证”又叫“归谬论证”,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对方错误的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不能成立。3.A(3 分)解析:
34、“隐士们秉承到家“天人合一”之念”于文无据。4.C (3 分)解析:文中刻画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使用外貌描写5.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胆小怯弱具有奴性心理地位卑微的小公务员形象。 (共 3 点,每点 2 分,每点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6 分)6.(3)不可以。这段情节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弱、惶恐忧郁的性格特点。当他的妻子得知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 ,就放心了的时候,他觉得妻子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轻率了。切尔维亚科夫的妻子的言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给予丈夫的建议是向长官道歉,这才有了之后的切尔维亚科夫向扎洛夫将
35、军的道歉。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的奴性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普遍性,进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不仅切尔维亚科夫,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应该再向布里扎洛夫将军进行赔礼道歉,可以看出奴性意识在人民心中的根深蒂固。 (3 点,每点 2 分,每点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6 分)7.B 解析 陆谷孙名声大噪、社会影响力大增与英汉大词典的出版、陪同朱镕基访问香港时与时任港督互背莎士比亚名句均有关系,且原文并未表明陆谷孙陪同朱镕基访港是在英汉大词典出版后。8.B 解析 B 项,20 世纪 90 年代初编写的是英汉大词典 。9.解析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精神家园”在文中的含义,根据文章内容可知, “精神家
36、园”指陆谷孙先生在精神上的具体追求,由此可以展开分析。如作为编辑,陆谷孙先生把编纂的英汉大词典视为“精神产儿” ;评奖时,只勉强接受了与劳动有关的头衔;作为教师,他恪尽职守,被学生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之首时,备受感动,将其视为最高荣誉等。答案 作为编辑,他将词典编纂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将编的英汉大词典视为“精神产儿” ,不惜为之消耗心血。他不慕虚名,谦逊务实,拒绝四个头衔中的三个,只勉强接受了与劳动有关的“上海市劳动模范”的头衔。作为教师,他恪尽职守,甘于奉献,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敬仰,被票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之首,其将之视为人生的至高荣誉。10.答案 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
37、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可断可不断。 )11.答案 D: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晋时为清要之职,号为大臣之副。12答案:A(“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油和面都没得吃了”是作者的猜测,原文中有“果” “或”的表述。 )13.(1)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
38、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2)烧黑了您家的屋宇,烧红了您家的墙壁,让人们看到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 11 -以表白清楚。【译文】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 (由于)道路遥远,信里说的简略,我还不能了解灾情程度,如果(家产)荡然无存、毁灭殆尽,那就是我更要向您贺喜的原因。您一向勤勉地奉养双亲,把这样的日子当做快乐,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自给,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非常惊骇。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
39、果。 ”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才从一开始就要遭遇种种厄运、困境,种种令人震惊的恐怖之事,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身心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这种说法过于笼统、怪诞而虚妄,即使圣人也不会把这种说法当做确定的事实,所以后来我就(对火灾的危害)感到怀疑。 凭您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的学识) ,像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的人,却在仕途晋升上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来取得显要地位,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家有很多钱财,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
40、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因为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猜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些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 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偏爱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只是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运地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有人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地笑。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那么耀眼,平时的好名誉没能树立起来,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幸好您家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
41、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烬。烧黑了您家的屋宇,烧红了您家的墙壁,让人们看到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家庭的真实情况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恢复了好的名誉。(火神)不仅帮助了你,还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它。如今
42、我所说的这些道理(竟然)是这样,和古人说的有所不同,所以我本来准备慰问你,却改变(主意)而向你道喜。14. D、E15.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阅读全诗,通过“农务” 、 “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 “过门”相访的,一起“斟酌”的, “相思”的, “言笑”的,都是乡亲邻里农民兄弟,而且诗人和乡亲邻里互相串门、一起饮酒、围坐谈笑,关系十分融洽和睦,全诗的的基调是快乐的。A、B 不符合本诗的题材特点和思想情感的大
43、方向,所以是错误的。C 项的理解和本诗的感情基调相背,也是错误的。再依据注解,可以明确判定 D、E 为正确。诗的一二句是开端,说自己要赋新诗;然后先描述生活,再抒发情感。所以答案就在“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六句之中,只要加以分析归纳就可以解答了。解读本诗主要抓住陶诗的特点及一贯的思想主题,本诗也不例外,它主要描写了田居生活的乐趣,结合具体诗句,明了思想感情,那么这里的乐趣就不难表达出来。- 12 -注释:此理,这种生活方式。将,岂。胜,高、好。无为句,意谓何必舍而他去。纪,料理、经营.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44、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赏析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 “乐数晨夕”的图画。一开头,作者就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能“赋新诗” ,可以看出这些人自然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投的士人。这登高赋诗,也自是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
45、。登高之时,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扉,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这是一个生活场面。“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这里,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这又是一个生活场面。他们“农务各自归” ,但“闲暇辄相思” ,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这里紧接上两句,写闲暇时的情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意思是说,这种登高
46、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 “将” ,即“岂”的意思。 “胜” ,美好。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为忽去兹”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 “衣食当须纪,力气耕不欺吾” ,这两句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层次,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认识。就是这两句诗,使全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诗的意思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可以看出虽然诗人在
47、南村的生活中有时也过着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躬耕,实际上他不仅没放弃躬耕自资的生活,而且认识到了“衣食固其端” 。他知道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这两句诗可说是移居二首的灵魂,没有它,什么“素心” 、高趣也就不存在了。共同的“躬耕自资 ”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啊。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16.(1)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蟪蛄不知春秋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B(3 分)牛刀小试,也作“小试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 初露锋芒,锋芒:刀尖的刃口和尖端,意指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初次显示出棱角或刚开始表现出力量或才能。 一日千里 :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庸人自扰:自己找自己麻烦,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