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9072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陕西省黄陵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全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60 分)1、选择题(本题包括 6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兼并战争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要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的著作是( )A.道德经 B. 论语 C. 墨子 D. 楚辞3.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

2、其法禁,必齐赏罚”的思想流派是( )A.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法家 4.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礼” “民贵君轻” “无为而治”A. B. C. D. 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6.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 ,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7、孔子曰:“君子社会的管理者之德风,小人社会的被管理者之

3、德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 ”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此观点( )A. 强调社会管理者的榜样作用 B. 强调因材施教C.体现了孔子的高尚道德情操 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8.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2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9.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 )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10.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11

4、.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董仲舒 C.陆九渊 D.孔子1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由他提出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 “制天命而用之” D “兼相爱,交相利”1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14.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D适应了

5、争霸战争的需要15.“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16、董钟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 )A、“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17.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8.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6、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319、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20.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21.宋代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朱熹 B、程颢 C、程颐 D、陆九渊22.“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23.心学集

7、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心外无物 D. 知行合一2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陆王 “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B、 C、 D、25、王阳明主张()格物致知 “宇宙便是吾心” “心即理也” “心外无物”A、 B、 C、 D、26.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 )A、四书五经 B、存天理,来人欲 C、致良知

8、 D、三教合一27.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28.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言论在当时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C、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D、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429.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30.2007 年 7 月 17 日,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

9、主题是“论语与修身”,有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两岸四地的师生共同研修论语的现实意义是(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提高个人修养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有利于促进祖国的统一A、 B、 C、 D、31.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32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图书成为商品 B科举制度完善

10、C造纸术有突破 D印刷术的发展33 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 ”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34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这一艺术创作特点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 )A唐诗 B草书 C文人画 D京剧35.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 B楷书 C隶书 D小篆36.代表元代最高的文学成就的是( )A赋 B小说 C词 D散曲37.唐代诗歌繁荣,被誉为“诗圣”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王维38

11、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5A抵制外国侵略,挽救王朝危机 B实施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C挣脱封建枷锁,关注世界新知 D注意世界时局,发展民族经济39 “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 ( )A.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 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4019 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 6

12、4 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1郑观应盛世危言中有:“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 持有这一思想的派别是( )A . 早期维新派 B .洋务派 C .顽固派 D .革命派4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发布的通令尊崇孔圣文中指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4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

13、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据此推断, “探索”的结果是他们( )A进行了洋务运动 B发动了二次革命 C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D掀起了五四运动 44.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该杂志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 百日维新 B.武昌起义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45.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法制 C民主与自由 D博爱与人权46. 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

14、,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这反映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中体西用 C托古改制 D兼容并包647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 (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48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 ,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 ,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

15、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49.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李大钊 B、胡适 C、瞿秋白 D、孙中山5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成熟于( )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 中华民国成立时期51.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D.论十大关系52.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54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B. 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D.如何为人民服务55关注民生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特色之一,新三民

17、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7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C限制小私有者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56.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毛泽东思想,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A、 B、 C、 D、57.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它推动了(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58.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18、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三民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 B. C. D. 59.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孙中山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60.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材料解析题61.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孔子8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

19、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从矣。 董仲舒材料三 宇宙之问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四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存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3

2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3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3 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5 分)62.(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 25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

21、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 ;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 ”9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其主张的相同之处。 (5 分)(2)指出材料二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与材料三主张的相似点。 (4 分)(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两位先生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 ”的含义,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5 分)63.(12

22、 分)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101982 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图 2 指出,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

23、想?(2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 分)(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3 分)(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3 分)11高二普通班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60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D D B B C B A B B A D A C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 26 27 28 29 30答案 A B B D C A C D A B B C D C A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答案 A D D C A D B A C D A D C C A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答案 D A C A C C B C C D A D B C B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0 分)61. (14 分) (1)提出“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3 分)(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

25、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 分)(3)“存天理,灭人欲”,维护“三纲五常”。(3 分)(4)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公德意识;以人为本,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5 取 3,5 分)62、(14 分) (1)派别:分别是洋务派、维新派。(2 分)共同主张: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3 分)(2)派别: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2 分)相似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 分)(3)“两位先生”分别指民主与科学。(2 分)历程: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3 分)63.(12 分) (1)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 分)(2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4 分)(3 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 分)(4)从中国国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3 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