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2讲说明文阅读复习习题.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9390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2讲说明文阅读复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2讲说明文阅读复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2讲说明文阅读复习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2讲说明文阅读复习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地区)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2讲说明文阅读复习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第 12 讲 说明文阅读一、(2018桂林)阅读下文,完成题目。你了解太阳吗?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 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天文学家把太阳结构分为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两大部分。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太阳核心、辐射区、对流层 3 个部分;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 1/4,但却是产生核聚变反应之处,是太阳的能源所在地。太阳内部 0.250.86 个太阳半径区域称为太阳的辐射区。辐射区约占太阳体积

2、的一半。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输。对流层处于辐射区的外面。由于巨大的温度差引起对流,内部的热量以对流的形式从对流层向太阳表面传输。除了通过对流和辐射传输能量外,对流层的太阳大气湍流还会产生低频声波动,这种声波将机械能传输到太阳外层大气,从而产生加热和其他作用。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太阳光球层是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均500 千米。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厚度约 2 000 千米。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层的 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发生日全食时,即食既之前几秒钟

3、或生光以后几秒钟,当光球所发射的明亮光线被月影完全遮掩的短暂时间内,才能看见在日面边缘呈现出狭窄的玫瑰红色的发光圈层,这就是色球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总亮度比太阳圆面亮度的 1%还低,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时观测则要使用日冕仪。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其大小和形状与太阳活动有关,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广义的日冕可包括地球轨道以内的范围。从太阳的结构我们了解到,太阳虽然看似一个大火球,实际上它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反应。随着核聚变反应的不断发生,大阳的燃料也

4、在不断地消耗,太阳究竟会不会永久存在呢?2其实,太阳只不过是宇宙中不计其数的恒星之一,它有自己的寿命,最终也会死亡。有数据显示,这个生命期开始于大约 46 亿年前,还将延续 45 至 55 亿年,之后,它将因耗尽氢燃料和氦燃料,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来源:新华闻 20180527,有改动)1对全文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考点五】A/B/C/D/2对下列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考点四】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 99.86%。(列数字)B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 1/4。(作比较)C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下定义)D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

5、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摹状貌)3 【A层级】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考点三】A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核心区域。B太阳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也有寿命,现在的太阳正处在“中年”时期。C日冕的温度很高,但亮度微弱,因此,即使在日全食时也难展现其光彩。D “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 ”“几乎”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二、(2017河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可燃冰“冰”还可以燃烧?是的,千真万确,它叫作可燃冰。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

6、冰” “固体瓦斯”或“气冰” 。可燃冰是怎么形成的?要形成可燃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温度和压力。首先温度不能太高,最高限是 20 ;第二压力要适当,零度时,30 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也就是天然气。可燃冰的全球储量如何?已有发现显示,海洋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且太平洋边缘海域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是大西洋。初步估计,可燃冰的储量比地球上现在已知的石油总储量要大上几百倍。有数据说,全球可燃冰的资源量约为 2 100 万亿立方米,可供人类使用 1 000 年左右。3我国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等区域,地质资源量约为1 000 亿

7、吨油当量,是目前我国资源最丰富的清洁能源之一。可燃冰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特点?可燃冰有传统能源不具备的两大优势。一是能效高,烧得快。由于天然气含量占可燃冰体积的 80%至 99%,比常规天然气的纯净度平均高约 10 个百分点。1 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分解出 164 立方米甲烷气体,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和石油要高出数十倍,这是传统能源远远达不到的标准。二是非常环保,烧得好。和煤比起来,可燃冰没有粉尘污染,和石油比起来没有毒气污染,甚至和传统天然气比起来没有其他杂质污染。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 21 世纪的新能源。预计 2030 年前可进行商业开发。(选自新华网 2017

8、.05.31,有删改)1下列对第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考点四】A举例子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C作比较 下定义 D列数字 打比方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考点三】A可燃冰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冰” ,它是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即可燃烧而得名。B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温度和压力,三者缺一不可。C全球可燃冰的资源量为 2 100 万亿立方米,可供人类使用 1 000 年。D可燃冰有传统能源不具备的两个优势:一是能效高,烧得快;二是非常环保,烧得好。3 【A层级】下列对文章分析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可燃冰。 【

9、考点一】B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可燃冰的概念、形成条件、全球储量及优势等。 【考点二】C “我国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等区域”中的“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六】D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考点六】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广西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区 星广西的客家传统建筑,与湘赣式和广府式的传统汉族建筑相比,在建筑承重结构体系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客家式的传统建筑基本都以夯土或砖砌体实墙作为承重结构,起承重作用的木结构只4是屋面檩条、部分联系梁和承托屋檐出挑的木挑手。就现存的实例分析,广西客家民居并不重视祠堂和

10、客厅空间的开敞程度,基本都只占据明间这单一开间的宽度,明间两侧墙体都为实墙。一些地区为了突显中厅,两侧实墙做通透处理,但承重结构仍为砖砌体,如玉林朱砂垌围垅屋祠堂的中厅。柳州凉水屯刘氏围屋的中厅是调研所见客家传统建筑中唯一采用木结构承重的实例,估计是受到广府式建筑的影响,其做法带有较为明显的插梁式特点。以生土作为主要的承重和围护材料,是传统客家民居结构体系的最大特点。生土是被人们最早使用的建筑材料。夯土版筑坚固有余但灵活性不足,如将粘土事先预制成小块的土坯,施工时就可运用自如。目前所知最早的土坯在河南永城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在历史上,土坯和夯土版筑的方法同时向前发展。在奴隶社会,土坯的运用更加

11、广泛。西周时期,已经运用了大块土坯(据周原发掘资料),长 47cm,宽 17cm,厚为 7.5cm。不过那时只将土坯运用在砌筑台阶和整齐的边线部位。由土打墙到砌筑土坯墙,是一项巨大的技术进步,也是建筑材料的一大革新,它为砖的出现作了准备。土坯依然是位于广西山区的客家民居最常使用的建筑材料。为了避免雨水对土坯墙体的侵蚀,客家传统建筑的屋面外挑,形成悬山的造型。作为实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火砖也是传统客家民居常用的砌体材料。由于建造成本较高,火砖通常用于结构上的重要部位和有防潮要求的位置,如墙体交接的转角处以及墙基等。同时由于砖墙细腻美观,重要场所如祠堂、厅堂等处的墙体也多用砖砌体砌筑。夯土、土坯、火

12、砖这三种材料,根据其不同的物理性能和经济要求,被合理地安排在传统客家民居中。客家传统民居因类型不同而形状不一,但其外形设计均浑然一体,内部间架整齐,秩序井然。宅经云:“星形端肃,气象豪雄,护沙整齐,俨然不可犯,贵宅也。 ”整齐美观的住宅,为居住者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心理,使人身心安泰、平和。作为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居,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独特文化载体。这种古老的民居随着历史的变迁正在逐渐消失,但是,客家人为适应异地环境的创造精神及与自然相依相生的生存观,在资源枯竭、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1下列对“火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考点一】A火砖是传统客家民居常

13、用的砌体材料。B火砖的建造成本虽然较高,但砌出的墙细腻美观。C火砖只能用于结构上的重要部位和有防潮要求的位置,如墙体交接的转角处以及墙基。D祠堂、厅堂等重要场所的墙体多用砖砌体砌筑。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考点四、考点六】A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5B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 “柳州凉水屯刘氏围屋的中厅是调研所见客家传统建筑中唯一采用木结构承重的实例”一句中的“唯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 “将粘土事先预制成小块的土坯,施工时就可运用自如”一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3 【A层级】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C)【考点三】A河南永

14、城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的土坯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土坯。B客家传统建筑的屋面外挑,形成悬山的造型,是为了避免雨水对土坯墙体的侵蚀。C夯土、土坯、火砖这三种材料,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被合理地安排在不同的位置。D客家人为适应异地环境的创造精神及与自然相依相生的生存观,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铜鼓文化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青铜铸造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打击乐器和礼器,它约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年中叶或稍早。广西是目前出土和收藏铜鼓最多的地区。世界上最重的铜鼓王就出土在广西。铜鼓铸造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复杂的工艺,集冶炼、合金、制范、灌注、雕塑、调音于一体。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如此高超的技

15、术,不能不令人为之惊叹。广西是我国古代铸造和使用铜鼓的主要地区之一。在广西,从桂南到桂北,从桂东到桂西,不断有铜鼓出土。广西如今仍有一些少数民族珍藏和使用铜鼓。壮族、瑶族等都是使用和制造铜鼓的民族。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目前有馆藏铜鼓 600 多面,民间所藏和使用的铜鼓就更加丰富,仅东兰县就有近 500 面。在北流市出土的一面铜鼓,面径达 156 厘米,高 67.5 厘米,重达 300 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被誉为“铜鼓之王” 。广西出土的铜鼓数量之多,居我国乃至世界之首位。广西博物馆收藏古代铜鼓 300 余面,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一个博物馆,曾举办过世界上最大的铜鼓展览。1982 年,

16、这些铜鼓拿到北京展出,受到首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战国、秦汉时期的骆越铜鼓,硕大浑重;三国、唐宋时代的俚僚铜鼓,小巧玲珑。各类铜鼓,大小不一,无底空腹,腰凹胸凸。每一面铜鼓都是精美的耐人欣赏的艺术珍品。铜鼓的基本形态是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遍体花纹,两旁附耳。全鼓由面、胸、腰、足、耳 5 部分构成。鼓面中心一般都有微微隆起的太阳纹光芒,四周环绕以同心圆纹组成的宽窄不等的图案圈带,称晕圈。有的鼓面最外一晕塑有青蛙、鸟、龟、骑士等立体饰物。鼓胸略为外凸,形成一定球状弧度,胸下内收成腰,腰下外撇成足,胸腰之间对称嵌置两对鼓耳。胸、腰、足也有类似鼓面的晕圈,饰6有精美的几何花纹和写实性图

17、案。太阳纹是铜鼓的基本纹饰之一,由光体与光芒构成,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太阳纹居铜鼓鼓面的中心,除个别原始形态的铜鼓外,每个铜鼓均有。太阳纹的形态因铜鼓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广西铜鼓依照铜鼓具体形状及纹饰的不同,可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滇系铜鼓主要分布于桂西和桂西南,粤系铜鼓主要分布于桂东和桂东南,桂中南则两个系统都有发现。历史上铜鼓用于祭祀、战阵、集会、贮藏财货、随葬、娱乐等。约在明朝以后,铜鼓逐渐成为壮族等广西少数民族的一般娱乐乐器,凡婚嫁、宴饮、斗牛、节日等人们都击鼓为乐。广西出土的铜鼓,为研究古代广西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情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18、)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 【考点一】B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考点二】C第段主要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考点四】D历史上铜鼓主要用于祭祀、战阵、集会、随葬等。【考点三】2下列句子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A)【考点六】A太阳纹是铜鼓的基本纹饰之一,由光体与光芒构成,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B有的鼓面最外一晕塑有青蛙、鸟、龟、骑士等立体饰物。C各类铜鼓,大小不一,无底空腹,腰凹胸凸。D广西出土的铜鼓数量之多,居我国乃至世界之首位。五、(2018威武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古代的私塾教育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

19、、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

20、宋代7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 ;“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 ;“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 。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 ;另外还有“月考” “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 ”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 “重点班” “普通班” ,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 ,班级分为“外舍” “内舍” “上舍”三种。新

21、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 ”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

22、善簿”“改过簿” “记过格” ,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 ,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 “隐过” “显过” “大过” “丛过” “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选自青年文摘 ,有删改)1 【A层级】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介绍古代私塾教育的。 【考点一、二

23、】B第段中的“这些经典文本”主要指的是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书。 【考点三】C本文的结构可以划分为:/。 【考点五】D本文第段和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引资料(引用)的说明方法。 【考点四】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B)【考点三】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8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 “内舍” “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 “重点班” “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

24、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六、(2018衡阳)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长着“果实” ,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

25、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就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 5

26、0_000 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 4_000 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91下列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考点六】A第段中的加点词“据专家研究”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科学严谨的特点。B第段中的加点词“所以”改为“因此” ,不影响表达效果。C第段中的加点词“一般”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D说明文的语言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27、两种,本文的语言属于平实说明。2 【A层级】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B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主要说明了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和放线菌的作用。 【考点二】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考点三】D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考点四】七、阅读下文,完成题目。5G 将给我们带来什么?用惯了 4G 再去用 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 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未来某一天,当 5G 真正到来,4G

28、也会落得和 3G 一样的下场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 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5G 有哪些不同?首先,同 3G 和 4G 相比,5G 速度更快,而且快了不只一星半点儿。专家认为,5G 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 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 100 倍。三星公司曾在 2013 年宣布正在测试 1Gbps 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 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 800Gbps 速度相当于 1 秒钟可以下载 30 部高清电影。其次,5G 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 70 亿个网络连接,到 2020 年

29、全球网络连接将达到 1_000 亿个。5G 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 1 000 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第三,5G 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专家预测,5G 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情况不再出现。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10另外,5G 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 4G 网络快了约

30、50倍。未来 5G 的生活什么样?万物互联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你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录并上传你的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戴上眼镜,妻子带着孩子正在上学的路上,通过眼镜片上的虚拟现实显示,孩子向你挥手说早安。你吃过早餐,遥控你的汽车自动开到门口接你,汽车带着你自动行驶在马路上,你在车上开启了视频会议以上便是未来 5G 生活的场景。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 “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1 【A层级】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

31、按逻辑顺序介绍了 5G 的特点和用途。 【考点二】B第段总领了全文,也点明了说明对象。 【考点一】C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考点四】D第段中加点词“逐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六】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B)【考点三】A当 5G 真正到来的时候,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B三星公司曾在 2013 年宣布正在测试 1Gbps 运行的网络,当时激动地报道,1Gbps 意味着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C5G 时代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D专家预测,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