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实践,既取得了 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与此同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开放。3.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习目标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1.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2
2、.了解中共八大。“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2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条件(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 年 6 月,中共中央制定。(2)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 “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工业化成就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3、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三大改造(1)措施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3)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思维点拨 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 年)
4、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易混易错 过渡时期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思维点拨 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发展。(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苏联经验:苏联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5、的发展。图解识记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步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 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召开召开:1956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内容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探索失误(1)表现:1958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危害:以高指标、
6、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 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4(3)结果:到 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4十年建设成就(1)工业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3)能源: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易混易错 “ 大 跃 进 ”和 人 民 公
7、 社 化 运 动 都 是 “左 ”倾 错 误 的 体 现 , 但 两 者 本 质 属 性 不 一 样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2)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 ,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 ,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三、 “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原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损失惨重。2局部整顿(1)周恩来的调整:1971 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国民经济有了起色。(2)邓小平整顿: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
8、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进行了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展。3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图解识记 19561976 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51工业化建设史料一“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图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思考 (1)据史料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9、,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示 (1)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由于当时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2三大改造史料 下面是 1950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不包括手工业):思考 史料反映了 19501956 年我国经济
10、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6“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特点“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
11、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2)原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史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思考 根据史料,中共
12、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提示 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 年 2 月 3 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1958 年 4 月 3 日人民日报社论思考 史料一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
13、点?实质如何?提示 危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特点:“一大二公” 。实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3探索中的调整7史料 1962 年 3 月 7 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 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此次调整的内容有哪些?实质是什么?提示 内容: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
14、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实质: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运动 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
15、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下图是 1957 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 。其折射的历史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工业建设的起步9答案 C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6、,故 A 项错误;国民经济的恢复在 1952 年就完成了,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有“合作化” “公私合营等”反映三大改造,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一五”计划中发展重工业问题,故 D 项错误。2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的评论提到:“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9%,农业和工业产量 3 年平均增长约 38%和 18.7%。 ”这主要得益于(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信息“19531957 年”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
17、.9%,农业和工业产量 3 年平均增长约 38%和 18.7%”可知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所以 A 项正确。3(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下图为创作于 1954 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作者的意图是( )A倡导农民个体经营 B鼓励农民努力耕作C引导农民合作生产 D肯定农民包产到户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图片的口号是“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农民的形象以及“1954 年”等信息可以判断作者的意图是倡导农业合作化运动,倡导农民合作生产,故正确答案为 C 项。4(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10A主要分布在我国
18、东南沿海地区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的主要成就,而“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正确答案为 C 项,B 项错误。 “一五”计划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故 A 项错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是三大改造,故 D 项错误。5(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中共某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
19、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八大二次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答案 A解析 材料中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56 年),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且总结“一五”计划(19531957 年)实施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故 A 项正确。6(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当时( )
20、11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D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图片的口号是“甘薯亩产五十万” ,体现了“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现象,故正确答案为 C 项。一、选择题(110 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 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954 年 1 月 31 日人民日报报道,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这一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市场经济的刺激C责权明确的促进 D公私合营的激励答案 A解析 材料给的时间是 1954 年,主要信息是手工业
21、生产合作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三大改造的重要表现,故正确答案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选 A 项。2(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 年 1956 年国营经济 1% 2%合作社经济 1.5% 53.4%公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 0.7% 7.3%资本主义经济 6.9% 0%私有经济个体经济 71.8% 7.1%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答案 C解析 材料提供的表格数据反映的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依据材料可知,公有制经济显著增加,是三大改造
22、带来的结果,反映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现象,故正确答案为 C 项。3(2018江苏高邮高一第二学期期中)1953 年 9 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12“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没收封建地主土地B实行经济体制改革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外向型的经济答案 C解析 没收封建地主土地是 1953 年前的土地改革,故 A 项错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故 B 项错误;1953 年,向社会主义“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进行三大改
23、造,故 C 项正确;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是指对外开放,故 D 项错误。4(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56 年新华半月刊登载一篇访谈录:“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持我们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政治活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C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D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展开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可以得出材料反映的事件与农业无关,故 A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于
24、1958 年,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 C 项正确;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展开于 1984 年,故 D 项错误。5(2018江苏高邮高一第二学期期中)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C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D “一五”计划成就巨大答案 D13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指的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不是农轻重的比例,故 A 项错误;到 1957 年,中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故 B 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 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的比例有所变化
25、,故 D 项正确。6(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下图所反映我国东北地区某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大型轧钢厂等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A三大改造完成 B “大跃进”运动C “一五”计划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 C解析 “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在东北建成了一批大型重工企业,故 C 项正确。7(2017江苏宿迁学业水平模拟)“一五”计划期间, “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1949 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 ,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
26、、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答案 A解析 根据“不在 1949 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 ,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可知主要是工业布局方面的调整,故 A 项正确。8(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应出自(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
27、全会14D南方谈话答案 B解析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新中国的建立,故 A 项错误;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 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 C 项错误;南方谈话主要涉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故 D 项错误。9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 1961 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 )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B中国共产党与各
28、民主党派的关系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答案 D解析 从 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中央实行八字方针,故 D 正确。101962 年 3 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 ,下联是“实现农轻重” ,横批是“综合平衡” 。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答案
29、C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 1962 年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 ,下联是“实现农轻重” ,横批是“综合平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选 C 项。A、B、D 三项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11(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下图是一幅反映劳资协商、克服困难的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的近代民族企业中15B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C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国家经营企业中D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答案 B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新中国政府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30、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政策,当时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困难,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政府组织劳资协商、克服困难,故 B 项正确。12下图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 D解析 D 对:材料反映了 1953 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A 错:1957 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
31、。B 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 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 1965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13(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一模)1953 年 2 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 ”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 )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 A解析 “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表明“组织起来”是为了工业化,故 A 项正确。1614(2018江苏镇江一模)习近平在党的十
32、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A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答案 A解析 正确认识国情,才能正确判断主要矛盾,故 A 项正确。15(2018江苏盐城三模)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
33、思想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答案 C解析 “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共没有确立科学的经济思想,故 A 项错误;“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共没有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故 B 项错误;1961 年,确定对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又没有放弃“三面红旗”说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曲折发展,故 C 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 D 项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16(2017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1953 年
34、,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 1957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解析 “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题目说法错误。17(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1956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进行了正确的分析,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答案 A17解析 时间、会议、内容及意义均符合史实,故题目说法正确。三、材料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材料二 第
35、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一天等于 20 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答案 (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农民的梦想。形态:小农经济。(2)部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钢铁生产。(任答其中一点即可)意义: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3)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或说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