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点强化练 30 中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一、选择题1.钱乘旦先生在其英国通史中说,英国革命“以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这里面是否有内在的必然性”?上文中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 )A.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B.詹姆斯二世 威廉三世C.克伦威尔 乔治一世 D.威廉三世 乔治一世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后,克伦威尔实行护国政体,即军事独裁统治,之后护国政体又被推翻,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2.(20183 浙江绍兴选考科目适应性试题)右图为英国议会大厦前竖立的克伦威尔雕像。18
2、99 年,时任英国首相提出设立克伦威尔雕像后在议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少议员表示反对,但是雕像最终还是竖立起来了。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反对是因为解散了议会,建立军事独裁统治B.反对是可能处死了国王,与英君主立宪矛盾C.同意是因为多次对外战争,维护了英国利益D.同意是作为革命的杰出领导,有利于国家进步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克伦威尔受到反对源于其解散议会,建立军事独裁,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克伦威尔处死的是专制君主,而非与君主立宪的矛盾,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克伦威尔通过对外战争扩大了英国的疆域,也保卫了国家,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克伦威尔反对专制君主,客观上推动英国的革命进程,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1791 年华盛顿总统通过了宪法 10 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请愿、携带武器等权利。此举( )A.使他赢得“国父”的尊称,连任两届总统B.体现了人权宣言所蕴含的美国立国精神C.反映出他行使总统否决权,维护民主制度D.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完善了 1787 年宪法答案: D解析: 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与发展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使得他赢得了“国父”的尊称,题干中只体现了其某一方面的贡献,不全面,故 A 项错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总统否决权,故 C
4、 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美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请愿、携带武器等权利,说明人民的政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故 D 项正确。4.(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学者撰文指出:“大陆封锁令使英镑暂时失去了作用,它引起了对西班牙的战争,而这又造成了奥地利参战,拿破仑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接着又引出了大规模的侵俄战争和拿破仑大军在俄国的覆灭,激起了整个欧洲起来反对法国。”学者强调的是( )A.拿破仑后期的战争侵犯了各国主权B.大陆封锁经济战的策略是不成功的C.大陆封锁令致使欧洲兴起反法同盟D.拿破仑的扩张导致大陆封锁令失效答案: B2解析: 本题考查一代雄狮拿破仑。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只
5、是触及了英国的利益,并没有侵犯各国主权,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陆封锁令使英镑暂时失去了作用,它引起了对西班牙的战争激起了整个欧洲起来反对法国”可知,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故 B 项正确;欧洲的反法同盟早在拿破仑第一帝国之前就已经形成,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最终导致拿破仑帝国大陆封锁政策失败的是欧洲各国对拿破仑政权的反对,而且这也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重点,故 D 项错误。5.拿破仑在 1808 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 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 58%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 1814 年达到 43%。该材料反映其主要统
6、治特征是( )政权具有包容性、妥协性 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统治集团以资产阶级为支柱 实行封建贵族专制统治A. B. C. D.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 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 58%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 1814 年达到 43%”可以得出政权具有包容性、妥协性,统治集团以资产阶级为支柱,故 B 项正确。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6.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到,“而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省略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
7、.资本主义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是指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这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故 C 项正确。7.(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905 年 8 月 13 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关于这次演说,1981 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 1905 年 9 月 30 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 1905 年 11 月 26 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两份资料对演讲的记载有些差异。这表明( )A.反映同一史实
8、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B.报纸史料往往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C.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D.不同版本史料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和史料研究。根据材料“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有不同的版本,1905 年 9 月版,1905 年 11 月版,这说明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版本中使用史料不一样,故 A 项正确;报纸并不能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故 B 项错误;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故 C 项错误;D 项题目中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给英国的印度总督写信说,“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
9、强壮的儿子作为供品奉献给帝国”;1919 年 11 月,甘地提出了对英国的“不合作”主张。促使甘地对英国态度发生上述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大党被取缔 B.家庭纺织运动的开展C.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 D.食盐专营法的颁布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甘地对英国态度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进一步激怒了印度人民,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此而起,故 C 项正确。9.孙中山和甘地分别被誉为中华民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国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张。他们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的相同点包括( )都看到工业文明的弊端 都希望实现国家现代
10、化 都主张发展本国重工业 都反对西方的殖民掠夺A. B. C. D.答案: C3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错误;中印两国都受到列强侵略,孙中山和甘地都主张抵制西方的殖民掠夺,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弊端,正确,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0.(2018浙江嘉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甘地被誉为“圣雄”,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甘地主义)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
11、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卷材料二 19261945 年上海申报甘地报道数量统计表年份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报道篇数 1 0 1 6 40 59 26 44 18 2年份 1936 19
12、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报道篇数 6 6 6 20 32 4 54 39 24 9摘编自应厚非、陈舒慧甘地报道趋势研究(1922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主义的主要内涵。简要分析甘地主义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261945 年申报有关甘地报道数量的高峰期。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9301934 年申报对甘地报道数量激增的原因。参考答案: (1)内涵:宗教泛爱观、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平等主义。作用: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13、,抵制其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解;推动了印度的最终独立。(答出 3 点即可)(2)高峰期:20 世纪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前期;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前期。原因:甘地在印度领导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解析: 本题考查圣雄甘地。第(1)问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一“宗教泛爱观”得出宗教泛爱观,据材料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得出人道主义,据材料一“争取印度自治、独立”“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得出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据材料一“经济平等为支柱”得出平等主义;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导语
14、“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所学得出,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抵制其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解;推动了印度的最终独立。第(2)问第一小问高峰期,据材料二“1929”“1934”得出 20世纪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前期,据材料二“1939”“1944”得出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前期;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1931”结合所学得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据材料二“1939”“1944”可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合所学得出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甘地在印度领导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