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训练 16-1 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运动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轴突膜相比,运动神经元的胞体膜及树突膜上有较多的递质受体B.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树突支配骨骼肌纤维C.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神经元的不同部位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D.神经元在极化状态与反极化状态时,膜内钾离子浓度均高于膜外答案 B解析 与轴突膜相比,运动神经元的胞体膜及树突膜上有较多的递质受体,A 项正确;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B 项错误;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 +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神经元的
2、不同部位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C 项正确;神经元在极化状态与反极化状态时,膜内 K+浓度均高于膜外,D 项正确。2.下列对人体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和反射弧在本质上完全相同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D.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答案 C解析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A 项错误;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 项错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C 项正确;反射弧完整,还需要相应的刺激才能发生反射,D 项错误。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和 Na+的分布特征是 (
3、 )A.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Na +相反D.细胞外 K+浓度低于细胞内,Na +相反答案 D解析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 K+明显高于膜外,从而造成 K+外流;而 Na+正好相反,膜外 Na+明显高于膜内。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时神经纤维上只有 Na+从神经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B.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每个小泡里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更多的乙酰胆碱引发肌膜产生更大的动作电位D.乙酰胆碱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改变了膜的透性引起去极化答案 B2解析 在静息时神经
4、纤维上只有 K+从神经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A 项错误;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每个小泡里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B 项正确;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离子进出细胞的多少有关,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多少无关,C 项错误;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改变了膜的透性引起去极化,D 项错误。5.在做脊蛙(无头蛙)反射的实验时,对牛蛙作了一些处理,下列针对这些处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切除脑的作用是去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趾尖触及酸液是为了效应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C.剥去趾尖的皮肤进行实验可证实皮肤处有相应感受器D.破坏脊髓可证实脊髓存在屈反射的反射中枢答案 B解析 切除脑的作用是去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
5、 项正确;趾尖触及酸液是为了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B 项错误;环割脚趾皮肤可证实此处有相应感受器,C 项正确;破坏脊髓可证实脊髓存在屈反射的反射中枢,D 项正确。6.右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 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 25 下降到 10 时,从时间 t1到时间 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 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答案 D解析 时间 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7.大脑皮层
6、不同区域的功能是有所分工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韦尼克区受损的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B.电流刺激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右侧下肢运动C.电流刺激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底部,引起右侧上肢运动D.电流刺激大脑右半球体觉区顶部,引起左侧下肢电麻样感觉答案 C解析 韦尼克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但不能理解语言,A 项正确;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区,电流刺激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右侧下肢运动,B 项正确;中央前回(后回)顶部控制对侧下肢,但中央前回(后回)底部控制的并非上肢,C 项错误;电流刺激大脑右半球体觉区顶部,引起左侧下肢电麻样感觉,D 项正确。38.在某功能正常的神经纤维的
7、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该神经纤维上给予一个足够强的电刺激,当指针出现如图偏转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位点不可能在 a 和 b 的正中间B.刺激位点在 a 的左侧,兴奋由 a 传向 bC.此时 a 处可能处于极化状态D.此时 b 处的 Na+通道可能处于关闭状态答案 B解析 若刺激位点在 a 和 b 的正中间,兴奋同时传到 b 两点,指针不发生偏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图中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说明 a 侧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处于极化状态;b 处可能处于复极化状态,此时 K+通道开放,Na +通道关闭。9.如图表示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的离子
8、运输途径,该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途径属于主动转运B.途径的发生只能由电信号引起C.正常情况下,K +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D.静息时,由于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答案 A解析 由图可知,途径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A 项正确;途径的发生可以由电信号引起,也可以由神经递质等化学信号引起,B 项错误;在静息电位时,K +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Na+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C 项错误;静息时,由于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D 项错误。10.下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当在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时则 ( )4A.处 Na
9、+外流,K +内流B.引起屈肌舒张,伸肌收缩C.只有在处测到膜电位变化D.乙处的突触前膜释放大量乙酰胆碱答案 B解析 在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时,则处 Na+内流,A 项错误;在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时,则引起屈肌舒张,伸肌收缩,B 项正确;在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时,则在、处都能测到膜电位变化,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故乙处的突触前膜不会释放大量乙酰胆碱,D 项错误。11.下图为人体膝反射示意图,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分析,正确的是( )A.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B.涉及 4 个神经元,属于四元反射弧C.反射弧全部由神经元组成D.效应器为伸肌和屈肌答案 A解析 由图可
10、以看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A 项正确;涉及 4 个神经元,1 个传入神经元,1 个中间神经元,2 个传出神经元,属于三元反射弧,B 项错误;反射弧不全是由神经元组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C 项错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伸肌和屈肌组成,D项错误。12.研究发现,老鼠处于不同特定地点时,大脑的海马体里会有不同的“位置细胞”会激活,同时大脑内嗅皮层里不同的“网格细胞”也被激活。这两类细胞共同组成了大脑内的综合定位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未被激活时,Na +和 K+不会进行跨膜运输B.两种细胞被激活时,膜外 Na+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不需要 AT
11、P 提供能量C.两种细胞未激活时,细胞膜外 Na+和 K+多于细胞膜内,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两种细胞被激活后,膜外 Na+大量内流,使膜内外 Na+浓度相同,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答案 B解析 两种细胞未被激活时,Na +和 K+会进行跨膜运输,A 项错误;两种细胞被激活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膜外 Na+大量内流,这个过程属于易化扩散,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B 项正确;两种细胞未激活时,细胞5膜外 Na+多于膜内,K +细胞膜内多于膜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 项错误;两种细胞被激活后,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D 项错误。13.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c 为刺
12、激位点,b 分别位于电表两个接点的中点。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刺激 a 点,电表指针不偏转,电表指针两次偏转B.刺激 b 点,电表指针不偏转,电表指针两次偏转C.刺激 c 点,可用来说明兴奋的双向传导和单向传递D.若增大胞外 Na+浓度,刺激 c 点,则电表偏转幅度增大答案 B解析 刺激 a 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导到电表的两极,电表指针不偏转,同时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因此电表的两极先后兴奋,导致电表指针偏转两次,A 项正确;由于 b 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 点后,产生的冲动双向传导,所以电流
13、表不偏转,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不能通过突触传导到左边一个神经元,所以电流表不偏转,B 项错误;刺激 c 点,电表指针偏转 2 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但是电表不偏转,说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导是单向的,C 项正确;若增大胞外 Na+浓度,刺激 c 点,产生的动作电位时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导致电表偏转幅度增大,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4.图 1 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 2、图 3 分别表示图 1 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 1 中的突触有 个,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用图 2 中的字母表示)。 (2)图 2 中 d 结构名称是 ,b
14、 属于内环境的 。f 是乙酰胆碱的受体,这种受体是一种 ,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 ,形成一个小电位。 (3)图 3 表示反极化状态的是 (填字母)。在缩手反射中,动作电位在图 3 中的传导方向是 (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反极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 的结果。 答案 (1)3 abc(2)突触小泡 组织液 通道蛋白 去极化(3) h 单向的 钠离子内流6解析 (1)图 1 中的突触有 3 个,图 2 中 a 是突触前膜,b 是突触间隙,c 是突触后膜,d 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 是受体,其中 a、b、c 共同构成突触。(2)图 2 中 d 是突触小泡;
15、b 是突触间隙,该部分的液体是组织液;f 是乙酰胆碱的受体,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Na +通道开放,Na +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3)反极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 Na+内流的结果。反极化过程是指 0 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图 3 表示反极化状态的是 h。在缩手反射中,在反射弧上兴奋传导方向是单向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动作电位在图 3 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15.生理学家在研究交感神经对心脏收缩的控制作用时,发现用电流刺激蛙的交感神经会造成其心跳加快,提出了两种假设: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
16、跳动加快;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某同学为了探究哪种假设正确,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1)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若干带交感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用插管插入蛙心的心室腔中,插管内有任氏液(能够维持蛙心跳动的生理溶液),心脏内的血液已被任氏液代替(如图所示)。步骤二,取步骤一两个制备好的蛙心分别置于盛有等量且适量任氏液的容器 A、B 中,用心率测量仪分别测量 A、B 中蛙心的心率(HA 1、HB 1)。步骤三,刺激 A 中蛙心的交感神经,用心率测量仪测量蛙心的心率(HA 2)。步骤四, ,用心率测量仪测量 B 组蛙心的心率(HB 2)。 (2)根据实验结
17、论,填写实验结果(用、=、表示)。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HA1 HA2, HB1 HB2 交感神经受电流刺激后,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HA1 HA2, HB1 HB2 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3)分析与讨论实验步骤四中能否刺激 B 中蛙心的交感神经后,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 。为什么? 。 7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 2,则说明交感神经通过产生化学物质作为 ,以控制心脏的收缩。 答案 (1)将容器 A 中适量的溶液转移到容器 B 中(2) = (3)不能 无论电信号直接传导还是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形式从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化学递质解析 (1)由于假设交感神经
18、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所以实验步骤四中要将容器 A 中适量的溶液转移到容器 B 中,用心率测量仪测量 B 组蛙心的心率。(2)如果刺激 A 中蛙心的交感神经,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脏跳动加快,则蛙心的心率 HA1HA2,HB1=HB2。如果刺激 A 中蛙心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分泌某种化学物质造成心脏跳动加快,则蛙心的心率 HA1HA2,HB1HB2。(3)如果先刺激蛙心的交感神经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则无论电信号直接传导还是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形式从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都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所以实验步骤四中不能刺激 B 中蛙心的交感神经后,再观察测量蛙心的心率。如果实验结果支持假设,则说明交感神经通过产生化学物质作为化学递质,以控制心脏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