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9614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第38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8 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20174 月,26)考查“双百”方针考试标准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abbb(201610 月,16)考查“一箭多星”技术考点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梳理基础知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一、提出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2.提出:195

2、6 年 4 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果: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百花争艳。5.意义: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二、曲折1.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爆发。2.表现: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三、繁荣21.背景:改革开放时期,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破坏史料一 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

3、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了“双百”方针内涵,体现“双百”方针在文艺上怎样的要求?提示:创作自由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规律, “双百”方针是实现创作自由的根本保证。史料二识图解史 图示显示的是“样板戏”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显示“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界的什么状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 “双百”方针被破坏。要点二 “双百”方针实践体现史料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1978 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

4、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读史用史 (1)结合史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对李鸿章有何不同评价。提示:1978 年以前认为李鸿章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是镇压农民起义、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民族利益,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1978 年以后认为李鸿章主持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物。(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78 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1978 年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1978 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左”倾错误到恢复“双百”方针,

5、思想日益解放;史学观念的改变,史学研究由受限制走向相对开放、自由。精练核心素养3素养 1 唯物史观“双百”方针的提出1.1956 年 5 月 26 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 ,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解析 由材料“文艺工作,也是不会繁荣的” “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6、” ,可知提出这一方针的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选 B 项。A 项无从体现,材料未提及人民群众和工农阶级,故 C、D 项错误。答案 B素养 2 历史解释“双百”方针的内涵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与其不符的是( )A.它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B.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D.不仅影响到国内,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解析 “双百”方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符合社会主

7、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影响是在中国国内,不可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答案 D素养 3 史料实证“双百”方针的作用3.1960 年电影五朵金花在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放映,荣获了“银鹰奖”的“最佳女演员”和“最佳导演”大奖。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4A.“双百”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解析 五朵金花在国际上获奖说明了当时电影的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1956 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我国的文艺界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答案 A考点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梳理基础知识一、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知识拓展】“我在美国待了

8、 20 年,20 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钱学森微点拨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两弹元勋” ;李四光地质力学;华罗庚数学;吴阶平泌尿外科。二、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1.国防科技5(1)1958 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2)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自制的“长征 1 号”运载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2.

9、医学:1965 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农业科技: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1.提出: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2.意义(1)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2)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1.空间技术领域(1)1984 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2)中国是世界上少

10、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3)从 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2.运载火箭研究(1)1980 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2)1999 年 11 月以来,中国成功运用长征 2 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3)2003 年 10 月,成功发射“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3.意义: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科学技术是第

11、一生产力”的提出(2015浙江 9 月选考调研)(节选)史料 1978 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88 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一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据廖盖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整理读史用史 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意义。提示: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点二 运载火箭研究的成就史料识图解史 图片航天

12、英雄杨利伟。“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简述图示成就有何重大意义?试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在空间技术领域和运载火箭研究方面体现我国先进水平的科技工程是什么?提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是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里程碑。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奔月”工程。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时空观念新时期科技成果1.(2016浙江 10 月选考)2016 年 9 月 15 日,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 )A.20 世纪 60 年代 B.20 世纪 70

13、年代C.20 世纪 8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代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 1981 年。答案 C素养 2 时空观念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2.(2018温州 3 月测试)2017 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获得丰收。追溯历史,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 )A.20 世纪 60 年代 B.20 世纪 70 年代7C.20 世纪 8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代解析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故 B 项正确。答案 B素养 3 时空观念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

14、成就3.(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 3 月联考)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科技人员不懈努力下,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科技成就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将“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A. B.C. D.解析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1970 年将“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84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0 年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故科技成就排序为,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素养 4 史料实证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4.(2018台州高三期末

15、)“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但这一时期,中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属于该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A. B.C. D.解析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从 19661976 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 1965 年,与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不符,故错误;1967 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故正确;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 1973 年,故正确;1970 年“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故正确;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

16、课时作业8一、选择题1.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对“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旨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形成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促进了新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 “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的情况下,为满足人们对社会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它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答案 B2.1957 年中国文艺事业、电影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其直

17、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双百”方针有效实施解析 材料中“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说明文艺事业、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应直接归功于“双百”方针的实施。答案 D3.观察下图(曲阜孔庙的塑像被砸毁),图中现象的发生表明( )A.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破旧立新B.儒家思想已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C.“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文物惨遭洗劫D.新时代需要对孔子的形象重新进行更新解析 图片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物的巨大破坏。答案 C4.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9A.

18、“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B.“二为”方向的正确指导C.文化艺术奖项的大量设立D.自然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解析 A、B 两项属于根本原因,C 项属于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虽然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但两者之间并不具备必然而直接的因果关系,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5.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 )A.建国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解析 西游记 、 红楼梦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都属于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重新确立后,文艺界取得的成就。答案 D6.(2018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

19、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他们”不包括( )A.李四光 B.华罗庚C.吴阶平 D.袁隆平解析 袁隆平与材料“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不符,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选 D 项。答案 D7.历史照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作为直接史料,下图所示照片可用于研究( )10A.“长征 1 号”火箭的发射B.改革初期群众的日常着装C.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D.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解析 1970 年, “长征 1 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故 A 项正确;改革开放是从 1978 年开始,故 B 项错误;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

20、时代是在 1958 年,故 C 项错误;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 1981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 A8.(2018杭州二中月考)1965 年 5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发射了“东方红一号”C.培育出了杂交水稻D.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解析 由“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1965年”可知该成就应是中国试爆原子弹成功。故选 A 项。答案 A9.(2018十校联盟 3 月联考)1984 年,新的一次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21、,物理学家邓稼先欣喜地写道:“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此前 20 年我国在核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有(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A. B.C. D.解析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正确;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故正确;1958 年,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时间不符,故错误;1970 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不属于核技术领域,故错误。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10.(2018江苏单科,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1

22、1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内容都属于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取得的科技成就,但其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2003 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5 号”发射成功,B 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于 1970 年;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 ;由此可知 A、C、D 三项内容都属于改革开放

23、前的成就,排除。答案 B11.(2018宁波 3 月模拟)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由“长征”3 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上空,又被称为“东方红二号卫星” 。该卫星发射于(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 1984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故选 D 项。答案 D12.(201891 高中联盟高二期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尖端科技成就的是( )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4、A. B. C. D.解析 为 1958 年;为 1984 年;为 1980 年;为 1990 年。故选 B 项。答案 B13.(2018杭高五校联考)1974 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各国专家纷纷预测,中国绝不可能养活 10 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毫无疑问,后来这一预言被无情地粉碎了,在这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是( )“第二次绿色革命”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八字方针”的实12施A. B. C. D.解析 材料时间为“1974 年” ,故、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项。答案 A14.(2018衢州四校高二期中联考)2017 年 1 月 9 日

25、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屠呦呦获得 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下列在新中国初期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中,与屠呦呦同属医学研究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吴阶平C.钱学森 D.华罗庚解析 屠呦呦获奖的科学技术领域是医学,结合所学可知 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15.1957 年 5 月 11 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解析 材料中

26、提到跟月球有关的科技成果,D 正确,2013 年 12 月发射的“嫦娥三号” ,携带中国的第一辆月球车,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月面软着陆,并开展月面就位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答案 D二、非选择题16.(2017十校联盟 10 月模拟)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命运与其科教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恢复高考其实质是重新以知识取向来规范和引导社会,确立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知识在国家中的地位。高考用知识取向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准,知识就是生产力,开启了以知识作为社会发展核心动力的现代化进程。重新肯定知识的价值,恢复知识的尊严,从政治上突破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阻碍,

27、从这点上说,恢复高考就具有了拨乱反正的意义。张万余恢复高考: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新起点13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1988 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马克思说过,科技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重要组成,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特点有以下两个可供讨论:现实性,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指导性,它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深化。摘编自尹虹从近代重大科技发明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恢复高考的时间并说明其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新起点”的理由。(5 分)(2)阅读材料二,你更侧重哪

28、一个特点?请联系所学进行解读。(5 分)答案 (1)1977 年。(1 分)理由: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和公平的价值导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利于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以知识作为社会发展核心动力的现代化进程。(4 分)(2)现实性。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中外形势发展的鲜明特点。世界形势: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局势趋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生产力的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空前加强。中国形势: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但综合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科技已成为建设中国强大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5 分)指导性。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深化;是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重要组成,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