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宣城二模)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解析:选 D 根据材料“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 D 项正确。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
2、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C强化了人伦秩序 D发展了小农经济解析:选 B 根据题干“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可知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与当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故 B 项正确。3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解析:选 B 根据材料“工之子恒为工”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可知中国古代手工业均以父子
3、相传为传承的主要特征,故 B 项正确。4(2019 届高三长春质检)下表为考古出土汉代铁器的地区统计,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地区 出土铁器地区 黄河流域 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 长江流域 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 珠江流域 广西、广东、贵州 边远地区 辽宁、福建 A.中国经济发展仍不均衡B秦汉农业工具革命性突破2C汉代铁器冶炼技术提高D北方经济明显领先于南方解析:选 C 只从出土铁器分布情况无法判断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均衡,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铁器工具出现在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推广,隋唐时期定型,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出土铁器的地区
4、覆盖面广得出汉代铁器冶炼技术提高,故 C 项正确;只从铁器出土地区的分布不足以证明南北经济的差距,故 D 项错误。5下表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 )机构名称 北方 南方元封五年 十三刺史部 9 4贞观元年 道 5 5A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 B国家对于北方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下降C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中心变革的影响 D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解析:选 C 南方地方机构的变化,在当时主要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逐渐繁荣,所以地方机构相应进行调整,故 C 项正确。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
5、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 、 “(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 )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解析:选 B 材料“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 ,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没有反映出民族大融合,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中原农耕生活的认同,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北方地区政局的变化,故 D 项错误。7(2018烟台二模)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
6、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解析:选 B 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是观念问题,导致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故 B 项正确。8有学者指出,唐代以前的都城沿黄河轴线东迁西移,宋代以后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沿京杭大运河南北移动。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3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大运河的开凿C生态环境历史变迁 D北方军事威胁解析:选 C 根据所学唐朝以前的都城集中在黄土高原,但是由于水土
7、流失严重,农业水平提升缓慢,满足不了政治需要,所以到了宋朝以后都城移动到了京杭大运河沿线,有利于物资运送保障都城的消费需要,故 C 项正确。9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 “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解析:选 A 据 “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说明九卿的行政职能独立,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故 A 项正确。10(2018泉州二模)唐宋之前, 孟子在
8、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 ,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孟子( )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解析:选 A 根据“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佛学冲击儒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儒学缺乏思辨,利用孟子对抗佛学是因为其较强的思辨性,故 A 项正确。11(2019 届高三宜昌调研)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
9、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解析:选 D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较高,更有利于宗族建设,而北方却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承担宗族建设的负担,故 D项正确。12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4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
10、作的生产理念解析:选 D 据材料“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揭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1582 年来华,此后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作为来中国的第一个西学代表人,他不但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并
11、且也把有关中国的知识及其历史文化第一次正式介绍给了西方。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序言材料二 下图为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绘制)局部材料三 他(利玛窦)评论这一点说:“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很骄傲,但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华传教的背景与在华的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
12、当时国人这种世界观出现的原因,这对后续的历史发展带来什么影响?(13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对外扩张)、思想(欧洲宗教改革后天主教积极向海外传教)、科学(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可以从对中国人的视野(介绍西方天文历算、水利等知识,如几5何知识、地圆学说、日食月食观念等,开阔中国的视野)、自然科学(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东渐”)的角度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中国的地位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可以从对中国的世界观、对世界潮流的把握、中国的社会转
13、型的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后天主教积极向海外传教;西欧国家开始对外扩张;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用:介绍西方天文历算、舆地、水利和火器等知识,如几何知识、地圆学说、日食月食观念等,开阔中国的视野;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东渐” 。(2)原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一直都是区域内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都不及中国;长期专制主义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长期小农经济的存在;受传统的“天下”世界观及“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明朝相对封闭,时有“海禁”对世界其他地区相当无知,夜郎自大。影响: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晚清对
14、世界的无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朝代 经济 政治 文化 唐 曲辕犁普遍推广。茶广泛种植;均田制逐渐瓦解;港口城市贸易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有所发展 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为主;出现“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出现谏官 佛教进入全盛时代,刊印金刚经 ; 诗歌步入鼎盛时期;书法“颜筋柳骨” 宋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 “田制不立” ,土地买卖频繁;宋坊市界限打破,出现纸币交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广泛设立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知州和通判;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形成,实行“糊名法” ;出现谏院理学兴起;词、话本逐渐兴起,出现南戏;苏黄米蔡四大家,主张
15、“有意无法” ; 三大发明完成明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引入中国,棉花广泛种植;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苏州的丝织业、佛山的冶铁业出现;大规模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明太祖禁止海外私人贸易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八股取士;形成完备的科、道监察体系,出现厂卫制度心学成熟;出现“异端”思想家李贽;世情小说盛行;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6上表为中国唐、宋、明三朝若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12 分)解析:这是一道材料论证题,首先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
16、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宋代经济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合理引用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示例: 论题:宋代经济政治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阐述:一方面,坊市界限的彻底打破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带动了城市生活的丰富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代表市民阶层价值取向的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词、话本均为市民文化的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宋代大兴科举,重用文官,知识分子社会地位提升,从而推动了宋代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儒学思想复兴;艺术家们更多关注意境的表达,而非法度,这就是苏轼强调的“有意无法” 。 综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繁荣,而科举制的推行及文官政治的特色推动了理学的兴起和文艺的发展。